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29
风力发电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掌握风力发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了解风力发电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描述风力发电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发电机模型。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对风力发电机模型进行测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新能源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环保事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结合物理、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动手操作,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风力发电基本原理:讲解风能转化为电能的物理过程,包括空气动力学原理、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能源与环保”。
2. 风力发电机结构及功能:介绍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发电机、塔架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风力发电机的构造”。
3. 风力发电机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分析风力发电技术的优缺点,探讨如何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及降低成本。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风力发电的优缺点及改进”。
4. 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风力发电机组课程设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的重要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风力发电机组课程设计。
课程背景为了响应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倡导,推广绿色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的人才培养,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工作原理,掌握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与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课程目标1.了解风力发电的工作原理,熟悉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
2.掌握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方法,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3.学会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调试和测试,初步具备维护能力。
4.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1.风力发电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驱动涡轮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方式。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风轮,另一部分是发电机。
2.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风力发电机组组装的一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工具和材料,如轴承、齿轮、联轴器等;(2)检查轴承孔的尺寸,保证轴承安装时轴向位移量不超过允许范围;(3)安装轴承,注意轴承的安装深度和轴向位移量;(4)安装齿轮箱,将齿轮安装在轴上,调整轴和齿轮箱的配合;(5)安装联轴器,使联轴器与主轴连接,并调整两轴的松紧度;(6)安装脚钉,将机组固定在基础上;(7)检查机组,确认所有部件安装完毕。
3.风力发电机组的调试和测试(1)将机组与电网连接,确保机组在电网运行;(2)打开励磁机励磁,观察机组运行,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3)关闭励磁机励磁,观察机组继续运行,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4)对机组进行试验,包括转速试验、短时过载试验等,以确认机组运行正常;(5)机组运行时,应定期检查轴承润滑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处理。
风力发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2.掌握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组成。
3.认识风力发电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力发电场的布局和设计。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风力发电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风力发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和关注。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介绍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以及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
2.风力发电设备的组成:讲解风力发电机、塔架、叶片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风力发电的优缺点:分析风力发电的优点,如清洁、可再生;同时指出其缺点,如不稳定、投资成本高等。
4.风力发电的应用前景:介绍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情况,以及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和应用前景等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风力发电的优缺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风力发电项目,让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实际运作过程。
4.实验法:学生参观风力发电实验基地,亲身体验风力发电的原理和设备。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风力发电技术教程,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风力发电知识。
2.参考书: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风力发电相关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风力发电的设备和工作原理。
4.实验设备:安排学生参观风力发电实验基地,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风电机组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58111课程名称:风电机组控制技术英文名称:Wind Turbine Control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 (讲课学时:32)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风电机组控制技术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风电机组操作、维护、调试及设计中所需的电控相关知识及技能。
课程着重讲授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构成、工作过程、执行机构控制方法、机组运行的控制策略及典型实际工程案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并结合相关实验,使学生具有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操作、调试和故障分析技能,并具备初步控制系统设计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最大的特色是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和案例讲解。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风电机组控制技术的前续课程为《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后续有《风电机组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前期基础知识在风电机组的应用,后续的课程设计则是本课程知识的实践环节。
三、课程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风电机组控制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2. 了解风电机组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功能及结构;理解风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3. 掌握风电机组制动机构、偏航、液压、变桨系统、变流器、润滑、安全保护等执行机构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及控制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3.2)4. 了解定桨恒速和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特点及控制要求,掌握定桨恒速和变速恒频风电机组控制目标(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包括变桨控制算法、转矩控制算法)及控制策略。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2.2)5. 了解风电机组控制软件的结构、人机交互界面内容,理解风电机组故障处理方式、运行状态划分及其切换过程。
风力发电机教案教案标题:风力发电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风力发电机的构造和主要部件;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来理解其工作原理;4.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探究风力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工具;2. 风力发电机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3. 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所需材料:塑料叶片、电动机、导线、电池、万用表等;4. 实验材料: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发电机性能测试装置、风速计等。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工具展示风力发电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知道风力发电机是如何产生电能的吗?它有哪些主要部件?”探究:3. 分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究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并记录下关键信息。
4.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实践: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简易风力发电机。
6.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构造,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风力发电机,并测试其性能。
7. 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风速对风力发电机性能的影响。
9.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并进行实验操作。
10.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总结:1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1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和指导。
拓展:13.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4. 探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 学生对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和构造的理解程度;3. 学生制作的简易风力发电机的性能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控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能源危机的加剧,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广。
而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控制是实现稳定、高效发电的重要保障。
一、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由风轮、转速控制系统、发电机和电力转换器等组成。
当风轮受风的作用旋转时,转动产生动能被传给发电机,经过电力转换器转化成交流电并输出。
其中,转速控制系统对风轮的转动进行调节,保证发电机在最大效率下运转。
二、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控制策略1.转速调节:转速调节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控制策略。
其目的是保证风轮叶片旋转的速度达到最优区间,从而提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转速调节主要分为机械、电子和混合控制等方式。
机械控制:传统的机械控制方式采用转向浆的机械设计,通过改变羽片的角度来控制风轮转速。
该方式简单、成本低但稳定性不够。
电子控制:通过控制发电机转子上的磁场来改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进而实现转速控制。
该方式精度高、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
混合控制:将机械和电子控制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增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混合控制方式是当前主流的转速调节方式。
2.偏航控制:偏航控制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必要控制策略,用来控制风轮的方向。
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通过偏航控制将风轮转向风向,并在突发的气象变化中及时调整风轮方向,减小因系统失控导致的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出现事故。
3.电网支撑和功率平衡控制:电网支撑和功率平衡控制是指将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能量与电网负荷之间建立反馈控制,保证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在市场化环境,对接电网的风力发电机组还需要实现功率平衡控制,控制机组的风电功率与基础负荷之和保持稳定。
三、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控制优化随着风力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控制的优化已成为实现高效、稳定发电的重要途径。
通过优化转速调节、偏航控制、电网支撑和功率平衡控制等关键系统控制策略,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机组发电效率,降低运行成本;2.提高机组的响应速度,保证风场运行的稳定性;3.实现对风力资源与市场需求的动态调整,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灵活性;4.通过风力发电机组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高端需求。
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风机控制技术教程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而风机是风力发电系统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
风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风机控制技术,包括风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风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风机控制的目标是使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根据当前的风速和功率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运行。
风机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获取风速、转速、温度等信息;控制器根据输入的信息进行计算和判断,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执行器负责调整风机的转速和叶片角度等。
通过不断地调整风机的转速、叶片角度等参数,风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最佳的风能捕捞和发电效果。
在风机控制技术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风机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最大功率点是指在给定的风速下,风机可以输出的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目标是使风机在不同风速下都能够工作在最佳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发电效率。
最大功率点跟踪需要精确的风速测量和计算算法的支持,以确保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判断和跟踪最大功率点。
除了最大功率点跟踪,风机控制技术还需要解决其他一些常见问题,如起动和停止控制、稳定性控制和安全保护。
起动和停止控制是指在系统开启和关闭时,对风机的启动和停止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启动时,由于风力较弱,需要适当的控制策略来保证风机能够顺利启动。
而在停止时,需要通过控制制动系统等手段来确保风机能够安全停止工作。
稳定性控制是指在风速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风机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风速波动会对风机的输出功率和叶片负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控制算法来抵消这些波动,使风机能够稳定地运行。
常用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风机控制的安全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风速过大或过小,风机可能会受到损坏。
因此,风机控制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以确保风机的安全运行。
第一章绪论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过去200多年,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悟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还诱发了不少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甚至冲突和战争。
因此,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是一种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排放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风能的开发利用已有数千年历史。
在蒸气机发明以前,风能就曾作为重要的动力,由于船舶航行、提水饮用和灌溉、排水造田、磨面和锯木等。
在几千年前,埃及的风帆船就在尼罗河上航行。
中国是最早使用帆船和风车的国家之一,至少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帆船。
受化石能源资源日趋枯竭、能源供应安全和保护环境等的驱动,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重视风能的开发利用。
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风力发电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风电机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从1993年的216万kW上升到20XX年的4030万kW。
我国对现代风力机的研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并入电网。
1986年山东荣成市建成中国第一个风电场,年均发电量为33万kwh,以后相继在福建平潭、广东南澳岛、新疆达坂城及内蒙古朱日和等地建立了风电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风电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能源工业,但是,我国安装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90%是从国外进口。
我国对现代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出的有20kw,30kw,75kw,120kw,200kw,600kw和1MW风力发电机组。
目前世界上有几十种型号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商业化运行,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为双绕组定桨距恒速机型,以Bounsl,BOUNS2,Nordex60和Nordex63为代表。
第二种为变滑差变速机型,主要代表VestasV63,VstasV66,VstasV80.第三种是采用双馈发电机转差励磁方案,实现变速变距运行的机型,主要代表机型有DeWind公司的DeWindD6,D9,Tacke公司的TW-1.5,TW-2.0和Nordex80。
第四种是采用直接驱动的永磁发电机,直接采用交-直-交功率变换系统送电,如德国Enercon E66、意大利Gamma60型等。
当前国外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趋势是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机组运行越来越可靠,而维护量越来越小。
从国内外近几年风电产业发展看,随着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其自身对风速变化、成本、环境及稳定运行等方面的要求,其主要发展趋势为:(1)变桨距调节方式迅速取代失速调节方式。
从目前市场看,变桨距调节方式能充分克服失速调节不能充分利用风能的缺陷,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应用。
(2)变速运行方式迅速取代恒速运行方式。
由于变速运行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提高风力机的运行效率,因而被广泛采用。
第二章风力机的基本理论风力机是一种叶片式机械,风机的桨叶与机翼类似,可用机翼升力理论描述。
本章介绍了风力机的结构及分类、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基础、桨叶受力分析以及风轮气动功率的调节等内容。
第一节风力机的结构及分类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带动发电机发电,转换成电能。
本节主要介绍风力机组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一、风力机的结构风力机的样式虽然很多,但其原理和结构总的来说还是大同小异的。
这里以水平轴风力机为例作介绍。
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风轮、传动机构(增速箱)、发电机、机座、塔架、调速器(限速器)、调向器、停车制动器等,如图2-1所示。
(1)轮毂。
风力机叶片都要装在轮毂上。
轮毂是风轮的枢纽,也是叶片根部与主轴的连接件。
所有从叶片传来的力,都通过轮毂传递到传动系统,再传到风力机驱动的对象。
同时轮毂也是控制叶片桨距(使叶片作俯仰转动)的所在,在设计中应保持足够的强度。
(2)调速或限速装置。
在很多情况下,要求风力机不论风俗如何变化,转速总保持恒定或不超过某一限定值,为此,采用了调速或限速装置。
当风速过高时,这些装置还用来限制功率,并减小作用在叶片上的力。
调速或限速装置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但从原理上来看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使风轮偏离主风向;第二类是利用气动阻力;第三类是改变叶片的桨距角。
图2-1 风力机的结构和组成(3)塔架。
风力机塔载有机舱及转子。
通常高的塔架具有优势,因为离地面越高,风速越大。
它可以为管状的塔架,也可以是格子状的塔架。
管状的塔架对于维修人员更为安全,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内部的梯子达到塔顶。
格状塔架的优点在于它比较便宜。
风力机的塔架除了要支撑风力机的重量,还要承受吹向风力机和塔架的风压,以及风力机运行中的动载荷。
它的刚度和风力机的振动有密切联系,如果说塔架对小型风力机影响还不太大的话,对大、中型风力机的影响就不容忽视了。
(4)机舱。
机舱包含着风力机的关键设备,包括齿轮箱、发电机。
维护人员可以通过风力机塔架进入机舱。
(5)叶片。
捕获风能并将风力传送到转子轴心。
现代600kw风机上每个叶片的测量长度大约为20m,而且被设计得很像飞机的机翼。
(6)低速轴。
风力机的低速轴将转子轴心与齿轮箱连接在一起。
在现代600kw风电机上,转子转速相当慢,大约为19—30r/min。
轴中有用于液压系统的导管来激发空气动力闸的运行。
(7)齿轮箱。
风力机转子旋转产生的能量,通过主轴、齿轮箱及高速轴传动到发电机。
使用齿轮箱,可以将风力机转子上的较低速转、较高转矩转换为用于发电机上的较高转速、较低转矩。
风力机上的齿轮箱通常在转子及发电机转速之间具有单一的齿轮比。
对于600kw或750kw机组的齿轮比大约为1:50。
(8)高速轴及其机械闸,用于空气动力闸失效或风力机被维修时使用。
(9)发电机。
通常被称为感应电机或异步发电机。
在现代风机上,最大电力输出通常为500—1500kw或者更大(海上风力机电力输出功率已到达5000kw)。
(10)偏航装置。
借助电动机转动机舱,以使转子正对着风。
偏航装置由电子控制器操作,电子控制器可以通过风向标来感觉风向。
(11)电子控制器。
包含一台不断监控风力机状态的计算机,并控制偏航装置。
为防止任何故障(及齿轮箱或发电机的过热),该控制器可以自动停止风力机的转动,并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来呼叫风力机操作员。
(12)液压系统。
用于重置风力机的空气动力闸。
(13)风速计及风向标。
用于测量风速及风向。
(14)冷却系统。
发电机在运转时需要冷却。
在大部分风力机上,使用大型风扇来空冷,还有一部分制造商采用水冷。
水冷发电机更加小巧,而且电效高,但这种方式需要在机舱内设置散热器,来消除液体冷却系统产生的热量。
二、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风力发电机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风轮桨叶分类(1)失速型。
高风速时,因桨叶形状或因叶尖的扰流器动作,限制峰立即的输出转矩与功率。
(2)变桨型。
高风速时通过调整桨距角,限制输出转矩与功率。
2.按风轮转速分类(1)定速型。
风轮保持一定转速运行,风能转换率较低,与恒速发电机对应。
(2)变速型。
1)双速型。
可在两个设定转速之间运行,改善风能转换率,与双速发电机对应;2)连续变速型。
在一段转速范围内连续可调,可捕捉最大风能功率,与变速发电机对应。
3.按传动机构分类(1)齿轮箱升速型。
用齿轮箱连接低速风力机和高速发电机(减小发电机体积重量,降低电气系统成本)。
(2)直驱型。
直接连接低速风力机和低速发电机(避免齿轮箱故障)4.按发电机分类(1)异步型。
1)笼型单速异步发电机;2)笼型双速变极异步发电机;3)绕线式双馈异步发电机。
(2)同步型。
1)电励磁同步发电机;2)永磁同步发电机。
5.按并网方式分类(1)并网型。
并入电网,可省却储能环节。
(2)离网型。
一般需配置电池等直流储能环节,可带交、直流负载或与柴油发电机、光伏电池并联运行。
第二节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一、风力机基础理论1.风速风场的风速资料是设计风力机最基本的资料。
风场的实际风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量,因此风速一般用瞬时风速和平均风速来描述。
瞬时风速是短时间发生的实际风速,也称有效风速。
平均风速是一段较长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某地一年内发生同一风速的小时数与全年小时数(8760h)的比值称为该风速的风速频率,如图2-2(a)所示,它是风能资源和风能电站可研报告的基本数据。
风速与地形、地势、高度、建筑物等密切相关,风能桨叶高度处的风速才是风力机设计风速,因此,设计风电场还要有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资料,如图2-2(b)所示。
图2-2 平均风速频率图(a)风速频率曲线 (b)不同高度风速变化曲线风的变化是随机的,任意地点的风向、风速和持续的时间都是变的,为定量的衡量风力资源,通常用风能玫瑰图来表示,如图2-3所示。
图上涉嫌长度是某一方向上风速频率和平均风速三次方的乘积,用以评估各方向的风能优势。
2.风能的计算有流体力学可知,气流的动能为: 图2-3 风能玫瑰图 212E mv = (2-1) 式中,m —气体的质量;v —气体的速度(可视为距离风力机一定距离的上游风速)。
设单位时间内气流流过截面积为S 的气体的体积为V ,则V Sv = (2-2) 如果以ρ表示空气密度,该体积的空气质量为:m v Sv ρρ== (2-3) 这时气流所具有的动能为: 312E Sv ρ= (2-4) 式中,ρ—空气密度,kg/m 3;V —气体体积,m 3 ;v — 风速,m/s ;E —风能,J 。
式(2-4)即为风能的表达式。
从风能共识可以看出,风能的大小与气流密度和通过的面积成正比,与气流速度的立方成正比。
其中ρ和v 随地理位置、海拔、地形等因素而变化。
3.风力机气动理论风轮的作用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
由于流经风轮后的风速不可能为零,因此风所拥有的能量不可能完全被利用,也就是说只有风的一部分能量可以被吸收,成为桨叶的机械能。
那么风轮究竟能吸收多少风能呢?作为风力机的气动理论—贝兹理论讨论了这个问题。
贝兹理论是由德国的贝兹(Betz )于1926年建立的。
他假定风轮是理想的,既没有轮毂,又具有无限多的叶片,气流通过风轮时没有阻力,并假定经过整个风轮扫及面全是均匀的,而且通过风轮前后的速度都为轴向方向。
现研究理想风轮在流动的大气中的情况,如图2-4所示,并规定:1v —距离风力机一定距离的上游风速;v —通过风轮时的实际风速;2v —离风轮远处的下游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