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下册集体备课

科学下册集体备课

科学下册集体备课
科学下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设计

5、茎越长越高

主备人:陈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

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

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

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

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

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

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

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

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

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

个案设计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

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

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

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

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

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

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

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

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

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

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

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

录。

集体备课设计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

结论

集体备课组成员:——————————————————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

教研组长签字:—————时间:——————

个案设计第6课时:开花了,结果了

主备人:陈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

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

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过程与方法:根据

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

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

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

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

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

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集体备课设计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

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

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

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

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

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

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

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个案设计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

(种子)

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集体备课组成员:——————————————————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

教研组长签字:—————时间:——————

集体备课设计

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

主备人:李小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

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个案设计(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

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

教育)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集体备课设计3.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4. 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5.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6.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

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三、小结、延伸

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

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板书设计:

1.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大小、颜色、形状闻气味

两两对比观察法摸表面粗糙程度

掂轻重

集体备课组成员:——————————————————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

教研组长签字:—————时间:——————

个案设计

第2课时:谁轻谁重

主备人:李小娟

教学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点: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器材准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

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1.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

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

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集体备课设计

2.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

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

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

你们是如何预测的?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

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

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

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

个放入回形针(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

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

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

示比较。

个案设计(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

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

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集体备课组成员:——————————————————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

教研组长签字:—————时间:——————

集体备课设计

1.《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主备人:兰存智

【教材简析】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

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

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通过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

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

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通过介绍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一

话题,引发学生对“有没有微生物?它们长什么样?”等问题的探究欲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图,比对,认识到水中一些常见而又神秘的微

生物。同时也认识到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生命的特征:需要一定的

生活环境;吃食物或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呼吸;

排泄;繁殖等。

【学情分析】

与观察生物细胞相比,运动着的、活生生的微生物会令学生倍感兴奋,

同时,也会增加观察的难度。因此,教材把观察微生物放到用显微镜观察

生命世界的最后一课,使观察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显微镜能力的基础

上。

关于微生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只是停留在知其名的

层度,并没有深入了解,更没有亲历观察与亲身体验,对于“水中还存在

着奇妙的微生物世界”这一说法他们大多是将信将疑的。

在技能方面,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显微镜的各部

分名称和基本的使用方法,但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操作

起来还难以达到熟练程度,尤其在对光和调焦方面仍需要再次指导操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水中生活中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

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会制作微生物的标本并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

形态和行为特征;会从观察到的信息中寻找证据进行判断。

科学态度目标

在用显微镜观察判断微生物的过程中,提高实证意识,激发探索微小

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能让我们观察到自然界中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通过观察到的特点来判断微生物

个案设计是否有生命。

难点:发现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建立“微生物是生物”的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电子显微镜、水、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托盘

小组材料:显微镜、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托盘、科学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水里有微生物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旅游景点中河水的照片、水样]

1.谈话:“上个周末,**同学外出旅游,非常口渴但忘记带水了,他

小河里的水看上去很干净,想蹲下去喝个痛快!行吗?为什么?”(出示

图片)

2.他的家长也这么说!可是**同学还是不太相信,因为他没看到水里

有什么微生物。他把水样带了回来,请大家帮忙仔细观察一下!

3.发材料:装有河水的杯子,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你觉得这杯水里有微生物吗?”

5.揭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学生熟悉的旅游情境,以“这水能喝吗?”

“水中有微生物吗?”等问题引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对身边熟

悉的事物进行探究的兴趣。再组织学生通过亲眼观察,对“这杯水中有生

物吗?”提出个人观点,以此来展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组织观察,寻找证据——水里微生物是怎样的?(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显微镜、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托盘、科学记录单。]

1.谈话:“对于这杯水是否有微生物,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事

实是不是和我们认为的一样呢?让我们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寻找证据,看能

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引出显微镜观察

2.谈话:“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要先制作水滴的玻片标

本。”播放微视频并指导:“用滴管从水面吸取少量水,滴一小滴在载玻

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分组活动:两人小组制作水滴玻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PPT出示实验提示:①持续、仔细地观察一滴水,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②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观察,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脱脂棉纤维后再滴水与观察,观察时,显微镜调焦到能清晰地看到一根根

棉线再进行观察;③为了使观察效果更明显,本实验也可以不用盖玻片,

但调焦时不要让物镜碰到水面。

【设计意图:借助“制作水滴的玻片标本”微课和温馨提示,帮助学生规范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为获取客观、科学的现象提供保

障。】

三、组织汇报,交流发现——水里有哪些微生物?(预设10分钟)

集体备课设计[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常见微生物的图文资料卡等]

1.小组论证。

(1)PPT出示引导学生汇报的几个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

观察到的现象能不能为你们的观点提供证据?与预测是否一致?③水中

到底是否有微生物?你现在是怎样认为的?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论证。

2.集体论证。

(1)教师:“现在咱们来开个‘科学交流会’,说一说你们小组的

观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有其他的发现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展示小组的记录单并发表观点。

3.辨认微生物。

(1)教师:“想不想知道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什么微生物?”

(2)教师提供一些微生物的图文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比对与辨认。

(预设:草履虫、变形虫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初步证明自己猜想的过程,也是进行科学

论证的过程。通过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链,促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尽可能

充足的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成为能够证明观点的证据,从而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四、阅读资料,提升认识——水里还有什么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

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视频、资料库]

1.谈话:“这小小一滴水中有这么多的微生物,那这杯水中会有多少

微生物呢?这片池塘又有多少微生物呢?我们的大自然里呢?”

2.水里还有更多微生物。

(1)组织观看视频;

(2)组织阅读书本资料库。

3.提问:“你认为微生物是生物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微生物的共同特征,如:是否由细胞组成的?是否需要

一定的生活环境?是否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否需要

呼吸?是否排泄废物?是否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是否有繁殖现象?

你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刚才有没有观察到?

(板书:细胞、生活环境、吃食物或制造食物、对刺激产生反应、繁

殖、排泄……)

【设计意图:课内的探究只是引领学生初步地展开对微生物的探究,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对微生物探究的方法及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本

课围绕“水中有没有生物?”展开探究,以寻找证据为整堂课的线索,至

始至终体现科学学科的本质——实证。学生在找证据的过程中把获得的信

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不断地丰富对微生物内涵的认识,从而

较好地建构“微生物也是生物”的科学概念,丰富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水中的微生物:

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

(根据实际观察情况板书)

2.微生物的生命特征 : 细胞、生活环境、吃食物或制造食物、对刺

激产生反应、繁殖、排泄……

集体备课组成员:——————————————-------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

教研组长签字:—————时间:——————

集体备课设计

7.微小世界和我们

主备人:兰存智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最后的一节课,是一节总结性的课。同学们通过前期学习

也知道了,我们在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过程当中,从外部看到内部,甚至

到纳米级。而这一切的进步都是建立在观察工具改进的基础上:肉眼到放

大镜、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这一切的发展都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过

程中认识的上升,也是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医学上,微观世界打开了人

类治疗疾病的大门。

通过让学生回顾总结这个单元,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展现我们人类观察

工具是怎样进展的。主要是表现在让学生了解收集一些人类在微观世界方

面所取得的成就,把它制作成海报。由于每个同学不同的研究方向,会让

大家了解到人类在微观世界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广泛。把同学们制作的各

种信息资源卡片进行相互交流,然后激励同学们去收集更多的有关人类在

微观世界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立志在今后学习中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树立目

标。

【学情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已经

变得没有障碍。思维导图软件地应用,更让学生网罗组织资料上得以应手。

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一些成果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

在判别上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能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能发现了仅靠肉

眼无法发现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科学探究目标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

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

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习并用好技术,使之为学习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资料

难点:哪些事列属于微小世界中技术的发展

个案设计

集体备课设计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

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

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

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制作展示小报或者思维导图(预设15分钟)

根据教师提供的A3纸进行设计展示。

组内分工并确定流程:设计、剪贴、美工、上墙。

四、拓展:修改评价(预设5分钟)

1.看了大家的梳理,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

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

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

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

是不会停歇的……

【作业设计】

1.(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13.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集体备课组成员:——————————————————

备课组长签字:—————时间:——————

教研组长签字:—————时间:——————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明确其意义和作用,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对教材的研读工作,通过学习和研读,使教师对新的教材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对兼职教师指导与培养,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在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学期初确定小学科学教研组人员,建立教研活动制度。 2、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系统钻研新教材,做到带着问题进行教研活动的思想。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推进《做中学》课题的深入进行。 (二)加强对本教研组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中心组主题研训活动为契机,多形式开展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活动和行为跟进式的磨课活动及“同课异构”的校本研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学习式”等多种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小课题研究沙龙,营造良好研究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内容及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

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认真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快速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带动英语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促进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我校于20XX年秋季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英语学科集体备课的尝试。一年来,从教学质量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小学英语课的全面开设,出现了教师课务量大、兼代课程多的新情况,急需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过程。为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根据市教研室《关于开展连云港市小学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创优达标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小学实际,现制定初步计划书 一、加强工作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以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的集体备课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中心校教导主任为组长、片级英语教研员为副组长的业务指导小组,成立了以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并有组长能力的骨干教师为组长的年级备课小组。各小组责任明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督促检查集体备课;业务指导小组,指导教师备好课,确保实效,不走过场,同时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审核;备课组长具

体负责本备课小组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健全集体备课 工作网络,教干、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同步进行,为有效 开展集体备课提供管理保证。 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并召开 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集体备课工作,使教师明确集体备课的程序,统一思想。使广大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搞集体备课,要把原来书 写的时间用在进一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搞集体备课绝不是 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必须真正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丝毫不 能马虎,要更加自觉地根据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提高 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使集体备课真正收到实效。 二、备课操作程序 我镇小学集体备课,实行“三稿”“四环节”的做法,具体为: 1、个人钻研。主要是指本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根据指定的备 课内容,钻研大纲、教材、教参,在各自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 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主要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 以及每一课时的主要教学思路等。在过程要体现出师生的“双主”作用、“双边”活动,以及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新精神 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每人均要写出钻研内容的教学 分析材料。同时,确立一位主讲人,在集体研讨前,写出详细的 主讲稿(详案)。

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

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特制定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 1、组织领导,教研组备课由年级主任指导监督,各学科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留好记录,本年级同学科老师参与。 2、时间、地点安排:教研组备课每大周举行一次,保证一个小时的时间。数学科、英语科放在第一周周四下午一、二节,(2:40-3:50课间除外)。地点:英语组在行政会议室,数学组在各自的办公室。语文科、体音美科在第一周周二上午早读及第一节,地点在各年级办公室,(时间从8:00-9:10课间除外)。 3、教研内容安排:①研究解决已授教材中遇到的问题;②研究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进度及作业设计,教学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 4、集体备课的要求:⑴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但教学的方法可以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⑵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别人的教案上必须有自己的圈点。 5、集体备课的督查:教务处要对集体备课情况进行督查,对各年级各科的参加人数、研究内容、研讨是否认真作好记录。 6、集体备课的管理:(1)集体备课少一人扣2分,婚、丧假及因公外出除外。(2)组织不力,研讨不认真,扣2分。①不按时开始或提前结束;②听讲状态不好,有做其它事情的。(3)备课内容不能紧跟教学进度,扣2分。(4)下列资料缺一样扣2分。①有全期分工一览表(按时交送,迟交扣1分);②有集体备课记录(当场提供);③有当次备课提纲或讲稿(当场提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它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为把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集体备课作用,制定本集体备课计划。 二、工作要求: 1.突出教学常规工作,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苏教版国标本的教材,在学习中走进新课程,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认真落实“三步四环”教学模式。另外,还要注意教学“五认真”的互查工作。做好查备课、查教后反思、查听课评课、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查学生作业的质量情况,真正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优化。 2.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 我们备课组要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加以研究,加以运用,加以实验,加以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3.学习系列相关理论,促进和提高教学的层次。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相关理论,积极写教育教学随笔,重视教育实践和反思,与他人交流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积极投稿;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围绕课题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提交相关资料。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从而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认真参加各类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和促进教学层次。 三、工作目标: 1.提高五年级科学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进一步提高五年级科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让学生轻轻松松学科学。

教师集体备课计划(完整版)

教师集体备课计划 教师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我们决定进一步改进集体备课,开展备课改革。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措施 1、制订计划。学期初,由教研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三天通知。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3、反思提炼。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第二篇: 201X年教师集体备课计划 201X年教师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我们决定进一步改进集体备课,开展备课改革。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措施 1、制订计划。学期初,由教研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三天通知。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欢迎访问,)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

详细版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总结.doc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我校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轰轰烈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下面把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 首先有校教务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制定目标、明确要求、对全校教学分组、确定教研组长。再由各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确定了每周的主备课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确定任务,搜集材料 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面对学生实践应用,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全组人员参加听课,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二、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精选

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 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 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师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三、主备课人进行记录、总结 精选

四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工作要求: 1.突出教学常规工作,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苏教版国标本的教材,在学习中走进新课程,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认真落实“三步四环”教学模式。另外,还要注意教学“五认真”的互查工作。做好查备课、查教后反思、查听课评课、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查学生作业的质量情况,真正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优化。 2.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 我们备课组要认真务实开展备课组活动,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加以研究,加以运用,加以实验,加以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有效

教学。 3.学习系列相关理论,促进和提高教学的层次。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相关理论,积极写教育教学随笔,重视教育实践和反思,与他人交流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积极投稿;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围绕课题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提交相关资料。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从而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认真参加各类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和促进教学层次。 三、工作目标: 1.提高四年级科学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进一步提高四年级科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让学生轻轻松松学科学。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探索和追求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 2.加强年级教研。四年级8位科学老师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单周开展好小组教研,对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认真探讨,对重点课实行集体备课,反复修改,互相观摩教学活动。 3.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每位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科学学科的质量调查。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备课中动态生成式的研讨,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学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及步骤 1、要求:“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他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2、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双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活动结束后,备课组员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4)“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

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情况记载表 组别小学数学低段活动形式集体备课 时间2009年2月25日地点石桥小学 执教者张正富班级一、一班 主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科数学 主持者付全中记录张正富 参加人员周代国张正富付全中陈玉平卢永富雷玲张正富说教材: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学生在第一单元“认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延伸。 陈玉平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卢永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方法 难点: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正确计算。 付全中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故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几种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周代国、雷玲说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教科书第4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8题。 2.教学前,要先复习两位数的组成,可以这样提问:3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复习了数的组成以后,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为理解口算步骤做准备。 3.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摆两部分小棒(34根和2根),问学生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写出34+2以后,再问学生怎么加?让学生摆一摆后,再问学生: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说出先把单根的小棒(4根和2根)并起来,然后再和整捆的小棒(3捆)合在一起。接着可以让学生看书,或出示例1左边的算式,问学生斜线和折线所表示的意思,先把34分成30和4,4和2先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在式子上面用线段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30再加6得36。并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讲两位数加整十数,也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问学生与34+2有什么不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要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在让学生试算“想一想”中的2+34时,可以对照34+2启发学生想应该算几加几?然后问20+34应该怎样算?最后,让学生讨论两道例题:34+2和34+2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完整版)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2015年9月10日

大滩小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科学组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学校工作计划、中小校教研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将继续延用上学年做法,并加以改进。活动形式集体备课活动,并加以整合。加强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科学教师队伍,营造一个热烈开展业务研讨的良好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营造一个科学、民主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树立起现代教育的理念。使教师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教育实践,反思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和改进,把课堂教学做得更好。 2、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广泛吸收同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观摩教学课堂、多访“教学信息网”,了解教学最新动态,聚焦理论前沿,揣摩其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策略,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严格规范教学常规。本学期要继续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争取上一节研究课,安排好周次,定好内容,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着重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以进一步增强教师为学生学服务的意识,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三、活动安排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全体科学教师,固定两周一次(结合业务学习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做好有关记录。 2、在集体备课中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织一次示范课主要针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上路方法。并安排好备课内容。每次活动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使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互相帮助,踊跃发言,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让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在集体讨论教学中出现问题或者听课回来的想法交流,也要尽量做到发言有主题,人人有观点的原则。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物有所获。

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时,第一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一方面为本节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1 学校浠水一中 学科生物 年级高一 负责人李长清 成员浠水一中高一全体生物老师 活动主题通过“同上一堂课”活动,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 、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到教学方式,从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2 、借鉴他人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使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 、通过活动,加快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使所有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流 程一、研究内容: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层次:看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性;是否准确,主要看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 第二层次: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地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3、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1)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2)分散时间进行个人备课、上课活动。每周二下午共同研讨。 四、参与人员: 浠水一中高一全体生物老师 五、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 根据我校班级少、同头班级少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每人各备一个指定内容的教案,再利用每周二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合成一篇课例。 (二)课堂实践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均用这篇课例上课。待第一位教师上课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集体评课,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形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下一位上课教师弥补教学遗憾,这样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使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们对教材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方案

依其艾日克镇小学关于开展周末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的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切实为广大 教师搭建研讨、交流的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决定在全镇小学开展“周末教研课堂”活动。现将有关事项作如下安排: 一、活动形式 按学段,学科利用多媒体展示下周讲的容,教学方法。互相勾通,研讨,集体备课。 二、活动目的 其活动目的是在促进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 三、工作思路 “周末集体备课活动”中,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材不同角度的解读,对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辩课活动中得到碰撞,交流,反思、吸纳、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活动时间 每周周六上午(10:30~13:30) 五、参与学科 语文、数学,汉语三门学科

六、参加围 全镇小学教师 七、活动程序 1、主讲人准备初稿 主讲人准备下周讲的课里面选择一个容准备初稿,有教研组长审批,按教案准备PPT,用说课的方式进行讲课。 2、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定稿 主讲人把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整改后,把电子定稿(教案,PPT)提供给教研室,教研室负责把定稿传给学校教务处,教务主任存好电子稿和PPT,下个学期可以利用。 八、机构设置 1、成立组织领导小组

科学集体备课方案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研室要求,以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教研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将继续延用上学年做法,并加以改进。活动形式以备课组公开课活动和校级公开课活动,并加以整合。加强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营造一个热烈开展业务研讨的良好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营造一个科学、民主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树立起现代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图书资料和现代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等现代教育理念,使教师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发展。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反思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和改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严格规范教学常规。本学期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资源,鼓励教师自己组建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幻灯片等课件。复习要做好计划和复习资料。备课活动要到备教法,备学法,充分发挥实践共同体的作用,群策群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好相互听

课活动,做实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教研环节。做好复习材料和复习计划,优化复习过程和方法,提高教学成绩。 3.以实验教学为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中应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准,以科学探究为课堂的活动路径,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科学知识,形成六大能力。科学知识是抽象的,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具体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才能得到落实,而这种过程与方法就是观察、实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本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要求每位教师争取上一节研究课,安排好周次,定好内容,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着重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或尝试制作课件,努力为教学服务,

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

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一) 主备人:丁洪 时间:2015.09 主题:Module 3 Unit 1 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 参加人员:英语组全体教师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模块主要是围绕英国的用餐习惯展开,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英国的饮食文化。本单元中通过Daming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提出了英国人的用餐习惯,以及向别人询问昨天一日三餐吃过什么的具体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用英语谈论饮食习惯。 2、在生活中正确运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进行交流。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1、词汇——email,egg,sanduich,delicious,traditional 2、句型——What did he/she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She/he had… 难点:运用句型What did he/she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yesterday? She/He had…谈论饮食习惯;初步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教学突破:1、在Warm-up阶段告诉学生,要进行一个“食物大汇总”的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组说出的食品名称最多,从而挖掘孩子们记忆单词的潜力,学会积累归纳。 2、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了解英国人的饮食习惯及我国名菜派系,比较中西方的餐饮文化。 模式方法:分组竞赛、情景设置 作业设计:完成调查表,了解朋友一日三餐的饮食 A: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yesterday? B:I had…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进度安排:1课时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1、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课文讲解较容易展开,但建议多采取游戏或情景剧表演来分散难度,降低难度,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于乐中学到知识。 2、老师们认为因为是五年级学生,所以游戏开展形式应多样化,同时游戏内容要设计有深度,让学生必须跳一下才能达到,便于激发他们的兴趣。游戏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参与进来,从而更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授 课教材五年级上册集备时间 年月 日 单元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主备人集备人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一些基本上的特征,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的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病毒》、《细菌》、《食用菌》。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生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病毒》一课,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让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们的影响。《细菌》一课,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让学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主要是由5大类组成的,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食用菌。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一课引导学生认识真菌,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扩大学生的视野。 一、科学研究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问题,在观察、了解、调查、搜集中获得信息资料。 2、能用各种感官对细胞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3、能够科学、正确地进行观察、实验,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对研究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关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2、能参与到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善生活。关爱生活,热爱生活。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细菌的重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感官直接观察的不同部分。 如:①课上,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既可观察图片,也可以交流图文资料,从而丰富对细菌病毒的认识。 ②展示多种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细菌、病毒的异同,通过对不同的观察,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与不同,为归纳作准备。 ③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主题,对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进行观察、交流,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异同,等等。 2、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如用文字、画图、列表、实物标本等表述。

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方案及计划安排表

x中学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 方案 本学期生物组集体备课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务处及教研组的计划安排来开展集体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自主教育为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搞好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提高生物备课组的整体实力;努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学期的工作重点是进行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切实准备符合学生实际的优质教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绝大部分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掌握课堂传授的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备课分组情况 高一生物备课组成员:x(组长)、x、x,x。 高二生物备课组成员:x(组长)、x、x、x、x。 高三生物备课组成员:x(组长)、x、x、x。 三、集体备课中注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生物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生物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7、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习题统一、资料统一、测试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四、集体备课:课题、主备人及分工情况安排:

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2009年——2010年第一学期 生物教研组工作安排 ——万德镇中学生物教研组 二00九年九月

教研活动时间安排

目录 第一部分:传达《09年(下)生物工作计划》 第二部分:制定生物学科计划及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1、七年级生物(上)学科计划 2、八年级生物(上)学科计划 3、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三部分:集体备课 1、七年级(上)生物单元备课(1—2单元) 2、八年级(上)生物单元备课(1—2单元) 附:活动记录 第四部分:生物教研组集体学习 1、《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实践与经验》 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部分:1、关于生物教研组“听评课”活动的通知 2、生物教研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第六部分:生物教研组活动通知及安排 1、优质教案、论文、案例及创新“教学设计”评选 3、关于“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研究的探讨 4、“教学反思”研讨 5、期末复习的探讨

第七部分:教研组活动总结及经验交流研讨

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为切实做好新课程改革第一阶段的实验工作,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正确把握和适应新课程中生物科的变革,帮助各位教师统一和明确新课程教学中的目标、内容和结构变化。对七、八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二、集体备课流程: 1、个人完成备课记录表 2、备课组经讨论由备课组长修改定稿 3、备课组所有任课教师审核 4、复印或复制,备课组人手一份,以便进行二次备课 5、各备课组按内容分工 三、集体备课要求: 1、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学期的集体备课任务。 2、备课组需按照本学期实际授课节数上交集体备课记录表,例如: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等均须有相应的集体备课记录表。 3、上交教务处的集体备课记录表须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并制作好相对应的封面和目录。 四、二次备课要求: 1、在进行二次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对本节课的内容及具体细节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2、教务处在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时主要检查二次备课的情况,禁止教师不经过二次备课直接拿集体备课记录表授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 教材 分析力吗》;《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八个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设定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活动获得结果。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第1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开始。首先涉及到的是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这里埋下一个伏 笔。

议第2~3课研究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的关系。相同体积下,重的物体容易沉;相同重量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第4课是沉浮的应用,体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5~6课,从另一个角度,即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 第7~8课,探索液体密度对物体的沉浮影响,最终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物体的密度不同,影响它们的沉浮。 教学资源与开发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课时 安排 共8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 浮 课型新授 总课 时 1 授课日 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