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活大爆炸》和《成长的烦恼》研究英语请求策略的历时性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A Study of Humor Produced by Violating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Conversationsof The Big Bang Theory学生姓名:刘**专业:英语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王*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运用合作原则分析当下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言语幽默,对人们分析、理解、欣赏英语语言幽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许多学者对于幽默的研究已有多个角度,如社会学、心理学、修辞学等,Grice的合作原则和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等对于幽默的研究呈现出了多视角。
《生活大爆炸》自开播以来就深受美国广大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大量年轻人。
其角色之间的巧妙对话最能引起观众兴趣。
由于其新颖性,对其研究很少,本文通过运用合作原则及相关知识,分析情景喜剧中幽默语言的会话含义的产生,是一种尝试。
能够使观众和英语学习者更好的身临其境去感受不同的语言,文化,思维。
同时为英语口语练习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
论文主要是依据《生活大爆炸》具体实例剧情,从该情景喜剧语言中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话语进行研究,结合语言运用、文化交际等背景知识对《生活大爆炸》的典型对白进行剖析,首先概述理论体系,然后探究其别具特色的人物语言特征,从而概括出该剧的会话特色。
论文主要分析具体的例子并对其归纳分类于合作原则。
本文主要是展现角色间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同时揭示出日常生活中正常对话的重要依据,通过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语言幽默,从中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两个问题:第一,该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语言是如何通过合作原则及其各准则的违反来实现的;第二,通过对该剧情景喜剧幽默语言的研究,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有何启示。
该剧《生活大爆炸》的对话特点十分突出,其幽默形式更是新颖独特。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生活大爆炸》的人物性格,然后进一步探究语言特色及主要人物的话语言说方式,既从形式上对该剧进行了剖析,又在内容上揭示了美国生活,文化现实,论述了其对语言形成___。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推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分享。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1、新闻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2、网络英语及其翻译3、浅谈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4、计算机英语的特点及翻译5、论中国古诗词的英文翻译6、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与翻译7、浅谈汉诗英译的几个难点8、英文歌词翻译浅析9、文化差异与翻译10、文体学和翻译11、论商务英语翻译原则12、初涉外事口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13、外交会议中的口译错误现象及应对14、广播电视中的翻译艺术15、英汉称谓语的比较及翻译16、英汉成语跨文化研究与翻译策略17、指环王及欧洲奇幻文学专有名词翻译浅析18、从颜色词看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忠实与文化转化19、浅析颜色词的语义特征20、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21、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成因及表现形式22、从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23、中西言语禁忌对比24、中西方禁忌习俗比较25、从李阳的“疯狂英语”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26、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7、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28、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29、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30、如何对付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31、如何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32、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关系33、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34、通过英语阅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35、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36、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7、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38、简笔画 -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39、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40、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41、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42、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43、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44、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45、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46、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47、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48、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49、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50、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51、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52、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53、中外文学作品比较54、不同英语文作品比较55、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56、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57、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58、 Life with Struggle59、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Emma60、Thought of Marriage in Jane Austen ' s “ Pride and Prejudice ”61、An Analysis of Edgar Allan Poe ' s “ The Raven ” and “ Annabel Lee ”62、 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Tess ' Tragedy63、 Heroism in Hemingway ' s Works64、“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65、 The Light of the Dark : the Greatest Works of Conan and Agatha66、 The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67、 About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68、 On Wuthering Heights69、 Money and Marriage70、 The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71、 Jane Eyre, a Symbol of Feminism72、 Desalination and Optimization73、 To Champ with the Changes74、 Hawthorne ' s Theory of Romance and The Scarlet Letter75、The Cuban Culture Contest of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76、Comment the Themes of “ The Merchant of Venice ”77、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78、 The Real Theme of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79、 On the Bronte Sisters and theirs Writings80、 To Love or To Be Loved? Analysis of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81、 Gothic Features in Wuthering Heights82、 The Beauty in Sense, in Sound and in Form83、 Return and Transcendence - Comment on the Bear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84、Comment on the Biblical Images in Paradise Lost, Paradise Regained, Samson Agonistes85、 Reexamination of Santiago - Hero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86、 Comparis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The Collector - An Analysis of Women ' s Problem87、 Satire in Catch - 2288、 On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and Their U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89、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nglish Teaching90、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llege Culture and Education91、 Initiation and Situ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92、 Cognitive Approach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93、 Self- access Learning s E'ffec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94、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to 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95、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96、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liments: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s97、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98、Increasing 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99、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Skill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100、 An Exploration of Body Language101、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English102、On the Meri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103、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Language Teaching-Considering Student-Countered104、 Body Language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05、Analysis of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Advertising English106、 Proverbs and Culture107、 Body Language Functions in Cultures108、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Word: Black109、 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110、 Euphemism ---Their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111、 Culture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112、 Exotic Cultures Influence on English Vocabulary113、 The Future Emergence of Chinese English114、 Euphemism in English115、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English Education116、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English on Lexis117、 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18、 On the Du Fu ' s Poems Translation119、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English Idioms120、 Loyalty in Translation121、 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122、 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123、 Onomatopoeia and its Translation124、On the 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125、 Remark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et-Phrase126、A study of English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英语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127、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英语中的性别及性别歧视128、Pragmatic Failures in Communication 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129、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English Language 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达130、On the Function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论英语歧义的功能131、Cultural Factors and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文化因素局限性132、On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in Ads and Names of Export Commodities论广告商标、出口商品名称的翻译133、O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134、On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Terms论计算机的术语翻译135、On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及翻译136、On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论等效翻译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137、Lexical Gaps in Translation 英汉互译的词义差异138、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in EST科技英语修辞手法的翻译139、On “Negation”论正说反译、反说正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3、“微时代”下的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7、英汉句法的差异与翻译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句子形态的差异及启示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21、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52、单词配对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31、“Over”的意象图式、隐喻意义及跨语言映射规律研究2、英语学习词典中形容词源强化词的处理研究3、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分析4、语调对揭示英语听力材料中隐含信息的作用5、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的产生及其汉译6、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7、评价理论态度视角下中国高校网站英文简介的态度意义研究8、基于会话原则对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的修辞分析9、毕业典礼演讲语篇的系统功能分析10、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服饰广告语篇分析11、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12、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3、从汉译英看汉语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影响14、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研究15、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16、 2012年**竞选视频“前进”中人际意义的多模态分析17、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18、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19、英语话语中责任型情态表达度的研究20、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研究21、英文广告中的情态人际功能分析22、 **就职演说与上海科技馆演讲系统功能语法对比分析23、中外学者学术论文引言部分中综述性动词使用特征的对比研究24、内向型汉英词典中成语条目的译义策略25、英语介词短语功能识别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26、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27、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28、海事新闻中的词汇衔接研究29、国际商务期租合同中指示语的语法化研究30、基于语料库的商务信函中谢意词的修饰语研究31、《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因素32、新闻语篇中转述话语的批评性分析33、罗格2008和2012奥运开幕致辞的预设触发语研究34、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2012年中日**争端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35、搭配词典中复合名词处理的改进36、从认知的角度解读英文新闻标题中的动词名化现象37、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的多模态释义研究38、英语学习词典中同词反义现象的处理策略研究39、英文产品说明书中情态动词的认知研究40、图形-背景理论下英文广告仿拟语的认知研究41、美国2012年总统竞选辩论中情态附加语的人际意义分析42、 NBA即席解说的人际意义研究43、 **总统医疗改革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44、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者和英语母语学者英文经济管理类论文模糊限制语使用对比研究45、模糊修辞的语用功能46、英语身体词汇一词多义的概念隐喻分析47、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范畴现象对比研究48、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49、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50、汉英广告语篇中的预设研究51、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52、《推销员之死》中话语标记语之语用研究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4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39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51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52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53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54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55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56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57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58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59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60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与比夫的父子关系61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62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63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64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65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66 汉语对英语写作词汇的负迁移作用67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68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69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70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71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72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73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74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75 广告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76 利用美剧进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77 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研究78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79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80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81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82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83 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84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85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86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87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88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89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90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英语学习状况调查91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92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9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94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95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96 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97 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99 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生活大爆炸英文观后感《生活大爆炸英文观后感》《The Big Bang Theory》,即《生活大爆炸》,是一部由美国华纳兄弟电视公司制作的情景喜剧。
该剧以四位天才科学家谢尔顿、莱纳德、霍华德和拉杰为中心,描绘了他们与普通人,特别是女性之间的趣事和矛盾冲突。
通过喜剧元素,剧中展示了各种社交尴尬、学术追求、友情、爱情以及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部剧成功地将科学与幽默融合在一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部剧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寻常的社交圈子。
四位主要角色都是天才科学家,他们的兴趣和话题主要限于科学和电影。
他们的社交技巧欠缺,无法适应常规社交场合的规矩。
这导致了许多尴尬和滑稽的情节,这也是剧中最吸引观众的一部分。
例如,谢尔顿经常以刻板的方式与人交流,寻求绝对的正确性,但在普通人眼里,他的行为往往傻里傻气。
这种差异的碰撞使得角色的相处更加有趣,并为剧中的喜剧元素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其次,这部剧通过与普通人的交往展现了科学家的人性和情感。
尽管他们在研究和理论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但他们在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方面往往显得不够灵活。
然而,正是通过与普通人的接触,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共通之处,也学会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
这种成长的过程赋予了剧中人物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个性,使他们更具有亲和力和可爱性。
第三,该剧还通过幽默风格和精彩的剧情塑造了一系列细腻的友情和爱情故事。
谢尔顿和莱纳德两位好友之间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扶持、鼓励,并共同克服了很多困难。
霍华德和拉杰的友谊也是观众瞩目的焦点,两人搭档并肩,共同经历了很多好笑和感人的时刻。
此外,剧中的爱情线也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爱情,例如谢尔顿和艾米丽的异类爱情以及莱纳德和洛丽的甜蜜爱情。
这些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趣味性,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最后,该剧在幽默笑点的挖掘上极为成功。
通过将科学知识和搞笑元素巧妙结合,剧中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美情景喜剧幽默对白的语用学分析——以《家有儿女》和《成长的烦恼》为例姓名:苏莉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许菊20090501A Pragmatic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SitcomsAbstractHumor is “something causing you to smile or laugh” or “the quality of causing such amusement”. It is a popular pragmatic phenomenon because it can fulfill a lot of psychological, affective, cognitive, social or aesthetic functions. Humor has constantly been a hot topic in philosophical and linguistic fields. Among the western classical humor theories, superiority theory, relief theory and incongruity theory are the most typical ones, which interpret humor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status between the humorist and the subject being laughed at, the psychological-affective function of humor, and the cause of humor creation. In China, Lin Yutang was one of pioneers in the field of humor studies. Many more recent researches have studied humor from linguistic, rhetorical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s.Sitcom (short for situation comedy) is a humorous drama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might arise in everyday life. To make the audience laugh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ingredients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itcoms. Nowadays sitcom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mature comic literary genre and part of the staple diet of mainstream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around the world. Among the American and Chinese sitcoms, Growing Pains and Home with Kids are the most popular ones, both of which are developed in a family setting with loving parents and lovely kid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Sitcom is a relatively new literary and television genre, so its researches are relatively rare, especially those done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present study makes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verbal humor presen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sitcoms Home with Kids and Growing Pai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wo pragmatic theories, namely,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It is found, based o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 great sum of data, that a violation of CP and PP maxims can result in the generation of a lot of humor. Another important finding concerns the pragmatic strategies appli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verbal humors, which are discriminated along micro-macro dimensio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icro-pragmatic strategies refer to those realized at the phonetic, lexical and rhetorical levels such as variation in pitch and stress patterns, the use of rhyme, homophones or homographs, coinage or nonce words, figures of speech, etc. Macro-pragmatic strategies refer to those oriented at establishing solidarity, aggression and self-defense. Solidarity-oriented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as sharing experience, highlighting similarities and jesting while aggression-oriented strategies presented as conflict fostering, imposition and ridiculing. Defense-oriented strategies are concretely realized in forms of confessing, coping, self-denigrating and concealing.The present thesis is concluded by pointing out the theoretical, communicative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ly, the present study of sitcom humor demonstrates a great potentiality of pragmatic theories in interpreting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phenomena and indicates a new direction for further literary pragmatic researches. Communicatively, the fact that the audience enjoys watching sitcoms implicates that humorous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can facilitate 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make one more popular with others. Pedagogically, American sitcoms, which are loaded with humorous English language, cultural knowledge and social values, are the ideal material for both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to the EFL learners.There is no doubt the present research has some limitations. For instance, only two pragmatic theories (CP and PP)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humor occurring in the chosen sitcoms, leaving other equally or even more important theories (e.g. RT) untouched; this thesis is focused exclusively on the verbal humor in sitcoms, leaving humor in other forms unexplored, etc. These inadequacies should be taken as a reminder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f the same field.Key words: verbal humor; situation comedies; pragmatic apparatuses; pragmatic strategiesA Pragmatic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Sitcoms摘要幽默既指逗乐之事,又指逗乐之性。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当代启示从《红字》看十七世纪新英格兰清教主义风尚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论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性别歧视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特许经营模式下受许人获得的优势--以全聚德为例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从《爱玛》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本我、自我、超我--斯佳丽人物性格分析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暮色》两中译本中文化缺省重构的对比研究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从文体学角度浅析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谈英汉文学作品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日语系毕业论文)义务教育的发展—就择校问题进行的探讨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耐克公司Ps营销策略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启示中外教师教学体态语的意义差异研究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论旅游英语的语言学特征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嘉莉妹妹》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简析《黛西米勒》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s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经济学人》中的习语翻译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成长与困惑——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浅析《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简爱》的女性主义解读《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日常生活中隐喻的认知研究简析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女性主义视野下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研究《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Major Barrier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College Students跨国企业广告语在中国本土化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差异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附带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对英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比较研究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电影《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现象分析浅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意识文学翻译中的对等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试析《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广告英语的翻译论《爱玛》中的反讽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珍珠》中的生态思想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野性的回归--试析《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生存斗争《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夜与日》看女性同性爱主题的写作模式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从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看中美关系《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试析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性格发展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呼啸山庄》和它的四个版本电影的比较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对《呼啸山庄》里所反映的人性的解读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风格传译策略研究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内涵对比研究《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埃德加·爱伦·坡和蒲松龄恐怖小说的比较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哥特元素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浅谈《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里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构建《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合作原则在电影《暮光之城》人物心理分析中的应用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 inese Conversation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主位述位的角度阐述英语口语的连贯性《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美文化碰撞背后的价值观差异研究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根据分析她的著作《傲慢与偏见》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及翻译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 Works《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从《穿靴子的猫》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策略研究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中美篮球背后的青年文化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悲剧的成因分析以及对当今青少年的启迪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语言特色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从福斯特《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英国转型期中产阶级价值观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体现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分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英汉日常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
Vol.17No.1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等。
张尧学(2008)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是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为主,带动英语综合能力提高。
英语视听说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综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操作平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实践能力的重任,以期培养他们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能力与素质。
一些美剧以其情节跌宕、逻辑严谨、人物性格特点鲜明的多元化表达使“追美剧”成为中国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把学生对美剧的热情应用于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上,是视听说课程的新契机,也是一项新挑战。
一、美剧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作用(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在全球化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竞相通过互联网的有效传播途径进入各国的文娱项目,由于其独特的异域风情和魅力深受观众好评。
美剧是文化产品多元化的产物,以题材新颖、制作精良而著称,不仅视觉效果出众,而且在悬念设置上也十分引人入胜。
美剧往往紧跟时事,创意丰富,常常涉及社会敏感话题,尤其是对于猎奇心较强的大学生而言,在观看的过程中会逐渐增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语言学家Stempleski和Tomalin(1990)提到,比起其他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音像结合的手段更能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
面对铺天盖地的英语学习资料,学生常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怎么寻找适合自己当前学习水平的资料,而影视剧以其情节扣人心弦,人物之间对话颇多,有高质量的中英文字幕对照可以参考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语言拓展练习的最佳选择。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剧中拒绝策略的研究——以《生活大爆炸》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胡佩霜【摘要】拒绝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对美剧《生活大爆炸》第八季中所使用的拒绝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旨在于进一步了解拒绝言语行为,加深对西方语言交际和语言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面子理论 美剧 拒绝策略【Abstract】Rejection is a kind of face threatening behavior, which is also a very common speech act in our daily life. Based on the speech act theory and face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jection strategies used in the US TV series Big Bang Theory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haracter, which aim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rejection speech act an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language and its culture.【Key words】speech act theory; face theory; US TV series; rejection strategies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拒绝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言语行为,例如拒绝某人的邀请、建议和请求等。
在拒绝的过程中,这一行为往往会损害对方的面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会采取一些拒绝策略将对被拒绝者的面子损害降到最低。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大多数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论文写作之际都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题目的确定,为方便各位同学找到论文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学毕业论文评语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Over”的意象图式、隐喻意义及跨语言映射规律研究2、英语学习词典中形容词源强化词的处理研究3、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分析4、语调对揭示英语听力材料中隐含信息的作用5、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的产生及其汉译6、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7、评价理论态度视角下中国高校网站英文简介的态度意义研究8、基于会话原则对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的修辞分析9、毕业典礼演讲语篇的系统功能分析10、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服饰广告语篇分析11、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12、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3、从汉译英看汉语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影响14、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研究15、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16、奥巴马竞选视频“前进”中人际意义的多模态分析17、莫言《生死疲劳》英译风格再现18、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19、英语话语中责任型情态表达度的研究20、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研究21、英文广告中的情态人际功能分析22、奥巴马就职演说与上海科技馆演讲系统功能语法对比分析23、中外学者学术论文引言部分中综述性动词使用特征的对比研究24、内向型汉英词典中成语条目的译义策略25、英语介词短语功能识别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26、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27、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28、海事新闻中的词汇衔接研究29、国际商务期租合同中指示语的语法化研究30、基于语料库的商务信函中谢意词的修饰语研究31、《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因素32、新闻语篇中转述话语的批评性分析33、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34、英语身体词汇一词多义的概念隐喻分析35、搭配词典中复合名词处理的改进36、从认知的角度解读英文新闻标题中的动词名化现象37、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的多模态释义研究38、英语学习词典中同词反义现象的处理策略研究39、英文产品说明书中情态动词的认知研究40、图形-背景理论下英文广告仿拟语的认知研究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3、“微时代”下的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句子形态的差异及启示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21、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52、单词配对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英语专业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1、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2、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3、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4、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5、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6、批评方法之我见7、浅谈泰戈尔的生命8、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9、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10、《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1、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2、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14、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15、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16、伍尔夫女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论夏洛特-勃郎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18、简-奥斯丁之《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先生之蜕变19、论简-奥斯丁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20、艾米莉-勃郎特《呼啸山庄》中场景要素之研究21、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22、On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23、Democratic Idea in Leaves of Grass24、The Analysis on different Concept of Value in Sister Carrie25、The Influence of Inferiority Complex on the works of Charlotte Bronte26、On the Realistic Style of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27、On the Essence and Specialty of Shakespeare's Tragedy28、从《呼啸山庄》的心理分析探索艾米莉-勃郎特的内心世界29、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30、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对比研究31、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32、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
学号1015010305年级 10级本科毕业论文探究美式幽默的独特主题和文化根源:以生活大爆炸为例专业年级英语系10级学号1015010305姓名吴冰姿指导老师秦晨评阅人2014年6月中国南京BACHELOR'S DEGREE THESISOF HOHAI UNIVERSITYUnique Themes and Cultural Roots of AmericanHumor: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BigBang TheoryCollege : Subject : EnglishName : Wu BingziDirected by : Professor Qin ChenNANJING CHINAEnglish Department of College ofInternational Languages and Cultures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Acknowledgments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Qin Chen, for her instructive advice and useful suggestions on my thesis. I am deeply grateful of her help in the pletion of this thesis.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Miss. Zhang, Mr. Cai and Ms. Yang, who have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two years.Last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beloved family for their loving considerations and great confidence in me all through these years. I also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friends and my fellow classmates who gave me their help and time in listening to me and helping me work out my problems dur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thesis.ABSTRACTWith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American dramas, especially the comedy, are getting more attention in China. Chinese audience need to understand American humor to get the point of American comed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experience summarization and descriptive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 why American humor is funny with the sample of The Big Bang Theory. American humor often jokes on gender relationship, religion and politics and make fun of the opposite sex, people from different races and politicians. The unique theme of American humor is the key to its attraction. The unique theme of American humor comes from its culture of immigration, Feminist Movement and election, etc. Therefore, only on the basis of knowing American culture can Chinese audience understand American humor.Key Words: American humor The Big Bang Theory American culture摘要随着文化的不断传播,美剧在中国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喜剧类美剧最为受欢迎。
目的论论文《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论文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功能目的论,并且用目的论分析《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策略。
从而得出此剧遵循了功能目的论的要求,让目的语观众和源语言观众能获得观赏情景喜剧时同等的反应和共鸣,与此同时还能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美剧的字幕翻译应该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翻译策略,让其达到剧情效果的同时,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1.引言笔者将从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生活大爆炸》的一部分字幕进行分析,分析译者为到达翻译目的,使表达通畅,并且达到情景喜剧的效果,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论。
2.功能目的论目的论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的德国。
1971 年,卡特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在她发表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限制》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原文和译文功能关系上的翻译批评模式,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但是在这一模式中,她仍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
不过她也指出,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当关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莱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在继承其理论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的以原语为中心的对等理论的束缚,指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认为翻译的第一准则是文本的目的。
其后,贾斯塔·赫斯·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
目的论认为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因此翻译作为一种人类行为也是有目的性的行为。
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任何文本的产出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而文本的受众是这一目的的主要决定因素。
他们的语言文化背景、对文本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都对文本翻译的目的有重要影响。
多数的翻译行为中存在不同的目的,译者应该有权利在特定的翻译活动中决定自己的目的,但也需要与发起者协商。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2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3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4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5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7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 nald’s Success8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9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1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11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2 英语前缀和后缀在初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13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14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15 论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欣赏16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17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8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9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20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21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22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23 “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24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25 《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26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2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28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29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30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3132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33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34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Attitude towards War in For Whom the Bell To lls35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36 浅论中文标语英译37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38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39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40 关注耐心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41 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42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43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44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45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46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47 《嘉莉妹妹》之消费主义下的人物形象分析48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49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50 重复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51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52 动物委婉语53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分析5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55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56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57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58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59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60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61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与翻译技巧62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63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6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6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66 On Loss of Fidelity in Translation67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68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69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70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71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72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73 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经济学人》中的习语翻译74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75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76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77 网络广告在中国营销中存在的弊端78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79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80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81 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82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83 成长于丧失童真与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现代主义解析8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85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86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87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88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89 小说《老人与海》中曼诺林的象征意义90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91 任务型教学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2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93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94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95 中英文化差异对成语翻译的影响96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97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98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99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100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101 A Funeral of Red Roses:An Analysis of Du Shiniang's and Marguerite Gautier's Trage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ignity10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 ible Man103 模糊语言的社会语用功能104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105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106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107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08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09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10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111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11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113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Chinglish114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115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116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117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118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119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120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121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122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123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124 英语与汉语中禁忌语的比较125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126 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27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128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29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130 斯嘉丽:独特的新女性131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132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133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134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135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136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137 善,还是恶――《我弥留之际》中安斯性格分析138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139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140 Passion & Religio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141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142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143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44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145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46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147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148 “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149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50 中西方文化中的节日比较151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152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153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54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155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56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157 由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看南方身份没落158 探析《雾都孤儿》中作者的乐观主义159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160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161 中美文化差异与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62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163 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164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165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166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167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168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169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170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171 浅谈涉外英语合同的特征及翻译技巧172 从《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内涵173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的女性意识174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175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176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177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78 《虹》中生态女性主义简析179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180 《乱世佳人》中的清教主义思想解析181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82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183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184 希望和宿命论之间的挣扎-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形象185 反殖民主义战士还是殖民拥护者——对黑暗之心的解读186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187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动物习语的互译188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189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190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191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192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 193 商务英语信函词汇的特征194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195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选择对命运的决定作用196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197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198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199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200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