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一、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常见未及时添加辅食;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过大早产、双胎、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及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需要量过大造成相对缺乏。

4.消耗量过大急性发热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可使营养素消耗量过多。

二、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出现皮下脂肪减少,逐渐瘦,体重减轻,毛发枯黄,精神不振,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顿。长期营养不良者除体重低于正常外,身高也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全身各部位的皮下脂肪消减按一定顺序,最先是腹部,以后躯干、臀部、四肢相继消减,最后是面部。在重度营养不良时呈老人面容,皮包骨样,肌张力低下,智力及体格发育均落后,食欲下降或拒食,消化、吸收低下,常发生呕吐、腹泻,精神抑制与烦躁交替出现,循环不良,体温低,血压低,脉搏慢,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可低平。有血浆蛋白降低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胸腔、腹腔积液。营养不良小儿易并发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低血糖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三、护理

1.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不足:与能量、蛋白质摄人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2.护理措施

(1)营养不足的护理:

①消除营养不足的相关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贫困等,找出致病因素,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②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直到恢复正常饮食,以免患儿对食物不适应而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③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必要时按医嘱给有关药物,如复合维生素、铁剂等;

④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等;

⑤食欲极差者,按医嘱用正规胰岛素2~3U,皮下注射,每日l次。注射前先口服20~30g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⑥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高营养液。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

①预防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室居住。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

②预防消化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口腔护理;

③预防皮肤感染: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骨突出部位垫海绵并经常按摩,防止皮肤破损;

④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球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

①保证营养物质的摄人,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入葡萄糖;

②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

3.健康指导

①向家长介绍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特别强调对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要细致,即要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同时指导全面补充营养,促进机体代谢;

②向家长讲述婴儿营养需要的知识,示范配乳方法。避免偏食,更要注意避免强迫小儿进食,以防产生畏食心理;

③加强小儿体格锻炼,预防感染性疾病。

第八章_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习题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自测题】 Al 型题 1 .引起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早产 B .先天畸形 C .喂养不当 D .慢性腹泻 E .长期发热 2 .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 .体重不增 B .皮下脂肪减少 C .消瘦 D .肌肉松弛 E .发育停滞

3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A .面部 B .腹部 C .躯干 D .臀部 E .四肢 4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 A .面颊一躯干~腹部~臀部~四肢 B .躯干~腹部~臀部~四肢~面颊 C .腹部一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D .臀部~四肢~面颊~躯干~腹部 E .腹部~躯于~四肢~面颊~臀部

5 .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营养性贫血 B.维生素A 缺乏 C.锌缺乏 D .感染 E.自发性低血糖 6 .人体维生素D 的主要来源是 A .植物性食物摄人 B.肝脏合成 C.肾脏合成 D .动物性食物摄入 E .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 7 .佝偻病患儿“O ”型腿主要见于 A . 1 ~2 个月小儿 B . 3 ~6 个月小儿

C . 8 ~9 个月小儿 D . 10~12 个月小儿 E . 1 岁以上小儿 8 .佝偻病患儿护理诊断中“营养失调”的主要依据是 A .体重减轻 B .身长不增 C .骨骼畸形 D .肌肉松弛 E .血钙、血磷降低 9 .预防维生素D 中毒的关键措施是 A .定期测体重 B .定期测血钙

C .间断应用维生素D D .按医嘱正确用药 E .严密观察中毒症状 10 .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的年龄是 A . 3 个月以内 B . 3~6 个月 C . 6~9 个月 D . 9~12 个月 E . 12 个月以上 11 .下列哪项不是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造成的表现

儿科临床护理指导:营养不良的护理要点

(一)常见护理诊断 1.营养不足 与热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低血糖。 (二)护理措施 1.营养不足的护理 (1)找出致病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经济困难等,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2)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以免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选择易消化吸收、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饮食调整的方法: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应过快地改变原有食物,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热卡,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恢复到供给正常需要量;②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给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待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供给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热卡,直至体重接近正常再恢复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必要时给予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促进蛋白质合成。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白蛋白、静脉高营养液。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自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 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网校辅导:2013年执业护士辅导状元班、榜眼班招生套餐 2013年护士执业考试无忧通关班:当期考试未过,下期免费重学 网校2011年卫生职称考试辅导通过率 考试软件:2013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宝典2013版主管护师考试宝典(专业代码:368)2013版外科主管护师考试宝典(专业代码:370)2013版儿科主管护师考试宝典(专业代码:372)

小儿营养不良如何调理

小儿营养不良如何调理 根据本病在临床上以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皮毛憔悴甚或遍身骨露、羸瘦如柴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疳证范畴。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证有轻重程度的不同。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导致脘腹胀满,香良安食,纳热或烦躁,夜卧不寐,啼哭不宁,大便恶臭等为不运征的病症;疳证则又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即由于脾胃运化功能不健,气血无以生化,日久可见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毛发稀枯,精神萎靡,啼声低微,大便溏泄等症状。包括了西医学的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某些维生素缺乏症等疾病。中医认为乳食积滞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即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所以推拿治疗时常采用消积导滞、调整脾胃的原则。 基本手法 1、捏脊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沿脊柱两旁,以拇指和食指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患儿肌肤,两手交替边捏拿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捏到枕颈部。反复操作10~15次。 2、分腹阴阳:患儿仰卧,医者正面而立,两手掌平放患儿脐下,以指腹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侧推出,分推200次。 3、顺、逆时针摩脘腹各3分钟。 4、点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 5、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随症加减:

1、积滞伤脾型 症见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饮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基本手法再加: ①补脾经、揉板门各100~300次。 ②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各100次。 2、气血两亏型 面色黄或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发育迟缓,腹部凹陷,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基本手法再加: ①补脾经300次。 ②推三关100次。 ③揉外劳宫100次。 ④掐揉四横纹100次。

第五章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章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型题 1.婴儿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供热量的百分比(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正确的是() A.15:50:35 B.15:35:50 C.25:40:35 D.25:35:40 E.25:25:50 2.小儿的热量需要以下哪项不正确() A.基础代谢所需 B.腺体分泌所需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生长发育所需 E.运动所需 3.6个月小儿对热量及水的需要量是() A.377kJ(90kcal)、100ml/kg B.418kJ(100kcal)、110ml/kg C.439kJ(105kcal)、120ml/kg D.460kJ(110kcal)、150ml/kg E.502kJ(120kcal)、160ml/kg 4.母乳中的乙型乳糖可促进肠道中() A.乳酸杆菌的生长 B.变形杆菌的生长 C.大肠杆菌的生长 D.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E.葡萄球菌的生长 5.按热量计算,体重5kg婴儿每日需要8%糖牛乳量为() A.100~110ml B.200~220ml C.400~440ml D.500~550ml E.600~660ml 6.用全脂奶粉配制乳液,奶粉与水的比例按容量计算一般为() A.1:2 B.1:4

C.1:5 D.1:6 E.1:8 7.母乳喂养患佝偻病较人工喂养少的原因是因为母乳中() A.含维生素D多 B.含钙多 C.含磷多 D.钙、磷比例适宜 E.以上都不是 8.婴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 A.先天不足 B.喂养不当 C.缺乏锻炼 D.疾病影响 E.免疫缺陷 9.营养不良常伴多种维生素缺乏,其中哪种常见()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B1 10.Ⅲ度营养不良患儿腹壁皮下脂肪的厚度应是() A.0.7~0.8cm B.0.5~0.6cm C.0.3~0.4cm D.0.1~0.2cm E.基本消失 11.护理重症营养不良患儿,应特别注意观察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重度贫血 B.低血钠 C.低血钾 D.低血糖 E.继发感染 12.佝偻病活动初期的主要表现是() A.方颅

2015年11月护理查房重度营养不良

11月护理查房 重度营养不良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11月15日 地点:抢救间---1床 参加人员: 主讲人:赖秀 查房内容 患者王麦贵,男,73岁。因“纳差、呕吐2月余,加重伴咳嗽、气喘1周”为代主诉于2015年11月3日14:06轮椅入院。入院查体:T36.5°P90次/分R25次/分BP90/58mmHg,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恶病质,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桶状胸,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诊断:1、重度营养不良2、胃肠道恶性肿瘤3、冠心病诊疗措施:1.吸氧、心电监护2.抗炎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蛋白质等缺乏有关 2、与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营养不足与热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5、知识缺乏 6、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营养不良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呼吸道、肠道感染,故应加强保护,与感染者严格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调整饮食,合理喂养,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量由多到少,品种由简单到复杂。 2、加强皮肤护理,患者皮下脂肪薄,弹性差,常伴营养学水肿,受压部位易发生褥疮及激发感染,故需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卧床患者应勤翻身,骨隆突处用50%酒精按摩,可使用气垫床。 3、加强口腔护理:患者口腔干燥,易患口腔溃疡,故需做好口腔护理。 4、密切观察病情:重症营养不良多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加上患者反应低弱,随时可因病情突变而

死亡,故应经常巡视,仔细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不也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注意记录出入水量,防止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每周称体重1次,以了解体重增长情况,营养不良常伴有角膜干燥,应局部涂以消炎软膏,以保护角膜。5、预防低血糖的护理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讨论 李静:成人也是会有营养不良的,表现就是身体虚弱,有的人会伴有贫血。往往是和营养吸收功能不好,慢性的肠道疾病有关。调理方法一般都是要考虑到营养均衡,多吃点营养食物,坚果类,肉类,蛋白质类都要多吃点。 徐艳:⒈营养素的摄入要合理,做到营养平衡。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应适量,并控制动、植物油的摄入量。⒉饮食习惯应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二餐更易出现饥饿感,其结果反而造成饮食过量,得到相反的结果。⒊少吃零食,许多零食含热量高,如巧克力、糖果、炸土豆条。如吃零食应吃含热量较少的零食,如酸奶、水果等。⒋加强锻炼:多参加体育运动,促进体内的能量消耗。 楚娜: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出现皮下脂肪减少,逐渐瘦,体重减轻,毛发枯黄,精神不振,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顿。长期营养不良者除体重低于正常外,身高也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全身各部位的皮下脂肪消减按一定顺序,最先是腹部,以后躯干、臀部、四肢相继消减,最后是面部。在重度营养不良时呈老人面容,皮包骨样,肌张力低下,智力及体格发育均落后,食欲下降或拒食,消化、吸收低下,常发生呕吐、腹泻,精神抑制与烦躁交替出现,循环不良,体温低,血压低,脉搏慢,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可低平。有血浆蛋白降低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胸腔、腹腔积液。营养不良小儿易并发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低血糖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护长:通过大家对这次的学习,更加了解了疾病的发展及护理过程,望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谢谢大家!

幼儿营养不良

幼儿营养不良 幼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什么是幼儿营养不良?幼儿营养不良指的是幼儿进食量不足,或是进食的食物不能被幼儿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不能够满足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来源和营养供应,以致影响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婴幼儿比较多见幼儿营养不良的情况。那么幼儿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健康的基础来自于营养,而对幼儿来说,既要警惕营养过剩,又要注意营养不良。幼儿营养不良的症状为: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6、钾不足:小儿常出现肌肉无力,严重的可发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纤维不足:临床常表现为便秘等。 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幼儿营养不良往往并不是因为食物供给不够,而是幼儿摄食不足或者是幼儿不能充分吸收利用食物的营养所致的能源缺乏,不足以供应幼儿成长所需的能源消耗,从而损耗幼儿肌体,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1、长期喂养不当,热量不足:出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选择主食,而以米汤、米糊等低蛋白低热量食品作为主食;或添加辅食不及时,到了8—9个月以菜汤拌稀饭。

2、骤然断奶:不能有计划有步骤为小儿断奶,而是突然断奶,从流汁直接到固体;或原一日六餐减到一日三餐,使小儿肠胃不能适应,民间俗称奶痨”。 3、肠胃疾病:长期腹泻,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过敏性结肠炎,频繁呕吐等,影响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肾炎、肺结核、肺炎、肺脓疡、麻疹、百日咳、败血症。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 5、体弱儿:低体重儿、双胎、多胎或因难产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体弱儿容易得营养不良。 6、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婴儿湿疹:由于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长期不吃鸡蛋、鱼、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湿疹而断奶,改用米糊之类。 幼儿营养不良怎么办 gt;幼儿营养不良常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时期。幼儿时期,幼儿脑部的发育很快,如果营养跟不上来,那么会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甚至会出现脑萎缩的情况,因此各位妈友不可忽视幼儿营养不良的情况,必需及时发现处理。那么幼儿营养不良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治疗 1、取黄鳝鱼1条,鸡内金10克。将鳝鱼去内脏,切块放碗中,加鸡内金,蒸熟后食用。 2、红薯叶30克,鸡内金10克,煎汤,调味服。 3、人乳拌麦芽,煎汤服。 4、山楂数个,红糖少许,煎汤服。 5、鹅不食草3克,炖猪肉食用。 6、金不换草60克,同豆腐炖服。 西药治疗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A1型题 1.小婴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A.喉痉挛 B.面神经症 C.手足搐溺 D.无热惊厥 E.陶瑟征 2.下列不是母乳喂养优点的是 A.钙磷比例适当((2:1),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B.含消化酶较多 C.乳糖量较多 D.含饱和脂肪酸多 E.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 3.儿童能量代谢与成人的主要不同点是 A.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活动所需能量多 B.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G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D.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E.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少,活动所需能量较多 4.婴儿母乳喂养错误的是 A.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吸吮母亲乳头 B.按需哺乳 C.定时哺乳 D.每次哺乳时以吃饱为准 E.每次应将一侧乳房吸空 5.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 A.肌肉张力低下 B.智力发育呆滞 C.身长低于正常 D.运动功能发育迟缓E.体重不增 6.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 A.面颊~胸背~腹部~臀部~四肢 B.胸背一腹部~臀部~四肢一面颊 C.腹部~胸背~臀部~四肢~面颊 D臀部~四肢~面颊~胸背一腹部 E.腹部~胸背~四肢一面颊一臀部 7.预防拘楼病需强调 A.母乳喂养 B.及早添加换乳期食物 C.及早口服鱼肝油D.及早服用钙剂 E.经常晒太阳 8.营养不良易并发各种维生素的缺乏,其中最常见的是 A.维生素A缺乏B.维生素C缺乏 C.维生素B缺乏 D.维生素E缺乏E.维生素D缺乏 9.营养不良早期诊断最敏感的指标是 A.前白蛋白B.视黄醇结合蛋白 C.转铁蛋白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小儿营养不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初步分析与报告

小儿营养不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初步分析与报告 目的:研究并探討小兒营养不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并对两组患者家长的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4%,较对照组家长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干预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家长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儿童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下,其智力发育、体格发育往往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还有可能会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其他疾病,在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中,营养不良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因素[1-3]。因此,一旦发现营养不良后,应对儿童进行积极的干预,对其膳食营养进行调节,尽可能地纠正其营养不良状况。本次研究为了寻求合理有效的营养不良护理干预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干预,进而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本院门诊儿童保健科随访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經膳食营养Z评分法评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体重低下、消瘦、营养性生长发育迟缓等),被确诊为营养不良。所有患者家长对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1~3岁,平均(2.07±0.93)岁,其中男29例,女21例;观察组:年龄1~3岁,平均(2.05±0.89)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标准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采用Z评分法对Z值进行计算,Z 值=(儿童测量值-参考标准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分别得出年龄别体重Z

小儿营养不良防治指南

小儿营养不良防治指南 营养不良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因饮食不足,需要量增加,损失过多或体内利用过程障碍所造成的一种营养缺乏状况。 一、病因 (一)膳食摄入不足: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热能与营养素需求量大,如今是量过少,热能于蛋白质供给长期不足,同时膳食维生素或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过少。可发生营养不良。 (二)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或以大量饮料代替食物等都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有些青少年追求"体型美",不恰当的节食减肥,也可导致蛋白质。热能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和低体重。 (三)疾病:儿童少年时期某些疾病,如胃病、慢性肠炎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龋齿疼痛影响咀嚼功能:肠道蠕虫感染,如蛔虫、钩虫、鞭虫等大量消耗营养素,直接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足: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肝炎等营养素消耗量大;若供给不足或不及时,都可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二、症状 营养不良是一种营养素缺乏的综合征,多见于各种慢性病中,可有不同的表现。营养不良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判断缺乏那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缺乏,其症状有疲劳乏力,对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喜坐卧,学习、工作效率低,消瘦,皮下脂肪萎缩,皮肤松驰,浮肿,多尿,循环及消化系症状,代谢紊乱,贫血等。 三、防治 1、保证合理营养: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须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豆腐、鱼、肉类、蔬菜水果等。合理安排膳食,实现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从小培养,纠正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3、开展营养及饮食卫生的教育:广泛宣传教育营养卫生知识,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注意补充含铁、叶酸、维生素B12及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品。 4、学校体检化验中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学生,通知家长对患病学生进行治疗,改善饮食。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舒适干预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舒适干预 发表时间:2014-07-07T16:09:36.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何晓莉[导读] 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何晓莉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儿科 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营养不良患儿舒适干预,优质护理,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控制疾病的复发率。方法对213例营养不良患儿实行优质护理,护理干预。结果 213例营养不良患儿,除3例家属考虑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3例患儿好转出院,197例治愈出院,提高了患儿好转率及治愈率。结论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减少各器官的损害。 【关键词】营养不良舒适干预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190-01 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消瘦或者水肿,常伴代谢失常和器官功能的紊乱。常见由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肝炎、结核病、寄生虫病、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双胎及早产儿吸允、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等因素引起营养不良。 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2013年收治营养不良患儿213例。均符合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断标准。女162例,男51例,年龄2月至3岁,营养不良患儿大多数生长在农村。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属喂养不当,家属在患儿出生不久,即3月内就给婴儿喂米粉粥、湖,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就需要责任护士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帮助家属纠正不良的喂养方法,提畅母乳喂养,指导家属正确的哺乳方法。 2 护理 2.1环境护理营养不良患儿抵抗力较差易感染,故必须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安全床单的清洁、干燥、舒适,落实基础护理,预防患儿发生感染,才能有效提高患儿好转率及生存质量,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控制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对患儿舒适的干预,改变患儿不良的生活方式,准确、规律的用药。良好的生活方式,可有效的控制患儿的复发。减少各器官的损害。 2.2选择易消化吸收又含有高热量与高蛋白质的食物。婴儿以乳类为最好,包括母乳、牛奶或其它兽乳,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短期采用稀释奶、酸奶、脱脂奶或者是高蛋白配方奶。对奶类过敏者可选用豆浆或者是豆类代乳粉。 2.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防止发生皮肤破溃、口腔炎。注意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采用保护性隔离,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健康知识宣教。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若采用混合或人工喂养时必须以牛、羊乳类或奶粉喂哺婴儿,调配合理,不能稀释过淡。 3 结果 213例营养不良患儿,除3例家属考虑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3例患儿好转出院,其余均治愈出院。营养不良患儿抵抗力较差易感染,故必须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安全床单的清洁、干燥、舒适,护士努力落实基础护理的目标,预防患儿发生感染,才能有效提高患儿好转率及生存质量,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控制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 讨论 我们在开展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时,应用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动态实施健康教育,护士在护理工作把满足患儿需求作为工作中心,用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属交流,了解患儿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护理流程,执行优质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消除顾虑变被动为主动,并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既要满足患儿解除痛苦的需要,又要使患儿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达到一定的舒适度,使患儿及家属增长了医学知识,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这样使他们能够从护士这里获得安全感、信赖感、温暖感,从而能积极消除不利因素,在整个住院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儿舒适需求,保证患儿顺利恢复,观察结果显示,对患儿实施优质护理,阶梯式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封志纯、陈贤楠主编《儿科重症医学理论与诊疗技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研究

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27T10:14:37.1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作者:周晓莎 [导读] 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金华 322100)研究表明,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 周晓莎 (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金华 322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改善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整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4月来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结果:在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实行一定阶段的护理后,其中,护理组小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组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97.8%,对照组治愈34例,无效12例,治愈率达到75.6%。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得到明显的护理效果,结果显著,表明了合适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新生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内科;新生儿;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62-02 新生儿营养不良是指刚出生的患儿因为长时间的摄入不够量的蛋白质或者能量,或者喂养方式或生活方式不恰当、胃肠功能缺失,生长发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常见的有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因为这些营养元素的缺失阻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脑部和智力的发育,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减弱,甚至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能力。因此,要全面改善新生婴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形成综合的护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月~4月来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获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其中,男48例(53.3%),女42例(46.7%),年龄在35d~5岁之间,3个月以下10例,3个月~3岁62例,3岁以上18例;新生儿胎次:1胎出生81例(90%),2胎出生的是9例(10%)。 1.2 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对新生儿出现的营养不良或者免疫功能微弱,要加强监护,因为这些患儿很容易让呼吸道和肠道出现感染症状,此时应让患儿与感染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保证病房空气流通,以及病房的采光性能要好。护士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胃肠功能等变化。 1.2.2饮食护理 新生儿出现营养不良,主要是能量或者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够,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母亲讲解母乳的重要性,在婴儿时期,母亲尽量以母乳作为孩子的主食。新生儿的饮食要多注意营养要平衡,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程度,采取合理喂养的方式,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进行结构调整,以少吃多餐的原则,给予新生儿高热量、矿物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给予细、烂、软、无刺激性食物,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患儿的使用量应该是由少到多,食物的品种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和多种饮食合理搭配。 1.2.3保温护理新生儿刚出生时,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差,所以要注意保暖,需要将患儿放在温箱里,保持体温恒定,保证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产房的温度保持在22-25摄氏度之间,保证室内的湿度,不可以太干燥。另外,护士要及时、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视情况随时调整暖箱温度,确保患儿体温维持正常,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1.2.4日常生活护理护士在对患儿进行皮肤清洁时,严禁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避免所用水温较高,同时要保持患儿的床铺的整洁与干燥。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患儿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进而改善患儿自身的体质。 2.结果 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不同程度及病因,在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实行一定阶段的护理后,患儿病情都明显好转,平均住院15 d左右。其中,护理组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97.8%,对照组治愈34例,无效12例,治愈率达到75.6%。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 表护理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 3.讨论 3.1 营养不良与饮食的关系 研究表明,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其中,偏食、挑食是小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膳食搭配不合理,将影响患儿机体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小儿的体格发育,阻碍大脑的发育,无法获得免疫功能。因此,平衡饮食,营养均衡,可以有效预防患儿的营养不良。 3.2 营养不良与疾病的关系 多因素分析表明:小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必素是体质虚弱、瘦弱、经常患病、胃肠功能低下等等。小儿患病后影响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可使其食欲下降,加剧营养物质丢失与消耗。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影响患儿,导致营养不良。预防疾病是减少小儿营养不良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疾病的综台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小儿的各种疾病。在本研究中,5例呼吸道感染,3例并发营养性贫血,1例皮炎,4

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和临床评价

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和临床评价 小儿营养不良一般是指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等常量营养素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婴幼儿期。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死亡率较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的非医学原因是贫穷、食物短缺;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忽视科学喂养方法,也是导致患儿食物短缺的非医学原因。但患儿的发病原因大多不是单纯的食物短缺。在营养不良、社会习惯、环境和急、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并不是单单提供适当的食物即可解决的问题。因此,儿科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小儿营养不良的认识,全面认识其复杂的发病原因和临床情况,对患儿进行正确细心的临床评价,掌握治疗原则和方法,以改善患儿的营养及健康状况,提高救治成功率。 1临床诊断和评价 1.1诊断线索根据患儿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及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重度病例诊断不难,轻度者可被忽视。定期对体重、身长、皮下脂肪、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有利于轻度或早期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断。确诊后还需详细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以做出病因诊断。

1.2 诊断依据小儿营养不良的诊断,依据的是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测量和辅助检查,临床医生需综合分析这些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全面的诊断。 1.2.1病史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和吸收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1.2.2临床表现①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消减先自腹部开始,以后依次为躯干、四肢、臀部,最后为面部,腹部皮下脂肪层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大量消耗,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心音低钝、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尿比重低。②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仅下肢水肿,重者外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面部等均有凹陷性水肿,也可见胸水、腹水,常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肝脏肿大。③混合型: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及指导

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及指导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进行治疗的小儿营养不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50例,年龄分布为(3.8±2.3)岁,所有患儿均具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针对患儿病情采取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保健措施。结果针对营养不良出现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补充合适营养剂。治疗结果显示痊愈患儿为80例,好转为22例。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措施可有效地保证小儿营养不良的治愈。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保健方法 小儿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食物的绝对量不足、吸收利用不足或消耗增加而使相对量不足,以致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小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及小儿本身疾病所致。如母乳不足、人工喂养方法不当使供给的蛋白质和(或)热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或急慢性疾病或消化道畸形,造成摄入量不足,代谢、消耗增加,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障碍而造成营养不良[1]。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进行治疗的小儿营养不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进行治疗的小儿营养不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50例,年龄分布为(3.8± 2.3)岁,所有患儿均具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 1.2方法针对患儿病情采取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保健措施。一旦发现幼儿营养不良,首先就是要找到致病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慢性消化不良所引起的,那就必须首先治疗好慢性消化不良;要注意给幼儿增加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蛋黄、豆浆、豆腐、青菜、水果等,在增加营养食品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小儿的消化能力,根据情况逐渐增加,不可操之过急;另外,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适当的营养剂及药物治疗。 2结果 针对营养不良出现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补充合适营养剂。治疗结果显示痊愈患儿为80例,好转为22例。 3讨论 3.1病因小儿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一是喂养不当,由于未及时添加辅食致小儿长期饮食单调、营养摄入不足及不良饮食习惯或偏食等,均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二是疾病影响,如慢性腹泻、肝病等导致消化吸收障碍[2]。唇裂、腭裂、幽门狭窄致营养摄入困难;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结核、寄生虫病等导致消耗过多;三是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等,如早产儿、双胎等,若后天喂养不当更易发病。临床表现: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或渐减,皮下脂肪变薄渐至消失,肌肉松弛,重度肌肉萎缩,心音低钝,脉搏减慢,血压偏低,凹陷性水肿。较重者精神不振,消瘦,不食,爱啼哭,嗜异食症及发育迟缓,易感染等。重症营养不良常易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还常同时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 3.2健康教育及指导(1)生活起居指导:①脾胃虚弱型患儿消瘦,烦躁,自

60例营养不良小儿临床护理分析

60例营养不良小儿临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3T15:10:14.6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0期作者:高丽娟 [导读] 对小儿内科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整体改善情况 黑龙江省伊春市桃山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伊春市 152514 摘要:目的:对小儿内科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有30例。对照组应用一般的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对新生儿应用一定阶段的护理措施之后,护理组的小儿营养不良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护理组中治愈的患者有27例,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的人数为18例,无效的患者有12例,治愈率为60.0%。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改善显著的比对照组患者要好。结论:针对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要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临床护理;结果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neonatal malnutrition in pediatric department and to analyz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neonatal malnutrition. Methods:60 newborns with malnutrition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randomly divided into nurs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general nursing method was applied,and the nursing group implemented humanized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basis. Results:application of newborns after certain phase of nursing,nursing group of infantile malnutrition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27 cases of patients cured in nursing group,patients with invalid in 3 cases,cure rate is 90.0%,the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cured for 18 cases,12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valid,the cure rate was 60.0%. The improvement of malnutrition in the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humanized nursing measures to the newborns with malnutrition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Key words:child malnutrition;Clinical nursing;Results analysis 前言 新生儿营养不良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由于长时间的摄入蛋白质或者是能量不足,或者是家长的喂养方式或者是生活方式不正确、胃肠功能不良,生长发育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造成的一种慢性的营养缺乏疾病,在临床中经常见到的是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由于这些营养元素不足从而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了阻碍作用,影响了患儿的脑部与智力的正常发育,患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会显著的降低,甚至会对患儿的生活能力造成不良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有30例。其中男性患儿有22例,女性患儿有38例,患儿的年龄为35d-6岁,小于3个月的患儿有15例,3个月-3岁的患儿有30例,大于3岁的患儿有15例;新生儿胎次1胎出生的有35例,2胎出生的有25例。将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病房每天都要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病房的采光性要确保良好。护士要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主要检测的内容为:血压、脉搏、呼吸等。新生儿发生营养不良主要是能量或者是蛋白质的吸收量不足,所以,护士要向患儿的母亲说明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在婴儿的时期,母亲要尽量用母乳来喂养孩子。新生儿的饮食要特别的注意营养充足、均衡,要依据患儿的营养不良实际程度,应用合理的喂养方法,根据患儿对食物的耐受情况来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要坚持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给新生儿吃高热量、高矿物质、高蛋白等的食物,食物要注意是细、烂、软、没有刺激性的食物,容易消化,注意食物要合理搭配。新生儿在刚出生的时候,体温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比较差的,因此要注意为患儿实施保暖措施,需要把患儿放在温箱中,以维持患儿体温的恒定状态,保证其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产房的温度为22-25摄氏度为宜,室内的湿度也要保持在合适的状态内,不要太干燥。此外,护士要及时、密切的对患儿的体温进行观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暖箱的温度,以保证患儿的体温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可以使患儿自身的抗病能力不断的升高,较好的使患儿的免疫能力增强,增加了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且患儿的自身体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结果 在小儿内科对新生儿应用一定阶段的护理措施之后,护理组的小儿营养不良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护理组中,治愈的患者有27例,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的人数为18例,无效的患者有12例,治愈率为60.0%。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显著的比对照组患者要好,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营养不良和饮食的关系临床中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有喂养不佳、没有及时的添加辅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等等导致的。膳食搭配不合科学,会对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严重对小儿的体格发育造成影响,使得患儿的大脑发育水平发生异常,没有办法获得免疫功能。所以,保持平衡的饮食,营养要均衡,对患儿的营养不良有较好的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