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胞的基本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单选题1.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 单纯扩散B. 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D. 出胞作用E. 入胞作用2.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 出胞作用B. 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D. 入胞作用E. 单纯扩散3.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膜蛋白质是:A. 泵蛋白B. 通道蛋白C. 受体蛋白D. 糖蛋白E. 免疫蛋白4.关于载体介导扩散,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能产生竞争性抑制B. 有高度的特异性C.有饱和现象D. 具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的特点E. 葡萄糖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膜转运5.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膜上的:A. 受体蛋白B. 通道蛋白C. 紧密连接D. 载体蛋白E. 脂质双分子层6.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 主动转运B. 单纯扩散C. 易化扩散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E.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A.需膜蛋白质的帮助B. 细胞本身都要消耗能量C. 转运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D. 转运的物质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E. 均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转运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A. 入胞作用B. 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D. 单纯扩散E. 出胞作用9.Na+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是:A. 出胞作用B. 单纯扩散C. 载体介导转运D. 主动转运E. 通道介导转运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的直接因素:A. 膜两侧的渗透压差B.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 膜两侧的电位差D. 膜上离子泵的活性E. 膜两侧的浓度差11.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膜上ATP的作用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Na+-K+泵的作用E.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12.主动转运不同于被动转运的是:A. 经过通道蛋白作用B. 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转运C. 需要消耗细胞能量D. 转运脂溶性物质分子E. 转运离子、小分子水溶性物质13.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维持:A. 不需耗能B. 需要耗能C. 需要通道蛋白质D. 需要受体蛋白E. 需要浓度梯度、电位梯度转运14.关于钠泵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其化学本质是钠离子—钾离子依赖式ATP酶B. 它是一种镶嵌在膜脂质双层中的特殊蛋白质C. 能转运钾离子入细胞,转运钠离子出细胞D. 它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离子E. 主动转运钠离子、钾离子,需要耗能1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A.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电位差B. 细胞膜两侧内正外负的电位差C. 细胞膜内表面各点之间的电位差D. 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位差E. 细胞膜外表面各点之间的电位差1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钾离子外流B. 氯离子内流C. 钠离子外流D. 钠离子内流E. 钾离子内流17.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A. 主动转运B. 出胞作用C. 单纯扩散D. 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E. 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18.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细胞膜两侧:A. 电位梯度为零B. K+浓度梯度为零C.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D.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 膜内侧K+净外流为零19.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接近K+平衡电位B. 膜外为正极,膜内为负极C. 膜内电位趋向正时称超极化D. 是mV级电位E. 在多数细胞是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20.极化状态的形成是由于:A. 钠离子外流B. 钾离子外流C. 钠离子内流D. 钾离子内流E. 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21.大多数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 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 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 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 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E. 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22.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向零电位变化称为:A. 极化B. 去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E. 超极化23.细胞膜去极化达到什么水平时,膜的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A. 锋电位B. 静息电位C. 阈电位D. 动作电位E. 零电位24.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B.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C.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D. 动作电位的幅值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Na+平衡电位之和E. 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25.下列关于跨膜电位的论述,错误的是:A. 静息电位近似于钾离子平衡电位B. 峰电位上升到峰顶时近似于钠离子平衡电位C. 动作电位上升相是钠离子迅速内流引起D. 动作电位下降相是由于钠泵将钠离子泵出所形成E. 复极化后膜内外离子分布的恢复有赖于钠-钾泵的活动26.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作电位是兴奋产生的标志B.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C.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迅速扩布D. 膜内电位由内正外负迅速转变为外正内负E. 上升相由钠离子内流引起,下降相由钾离子外流形成27.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从+30毫伏变为-70毫伏的过程称为:A. 去极化B. 反极化C. 复极化D. 超极化E. 极化28.动作电位复极过程的离子转运主要是:A. 钾离子外流B. 钠离子内流C. 钠离子外流D. 钠离子-钾离子泵作用E. 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29.关于动作电位传导,错误的是:A. 可以双向性传导B. 相对不疲劳性传导C. 具有“全或无”现象D. 动作电位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大而减少E. 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流动的结果30.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体是载体B. 受体就是感受器C. 受体均分布在细胞膜上D. 受体是细胞与信息物质结合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E. 绝大多数受体分布在细胞质中31.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 肌丝B. 肌小节C. 肌纤维D. 肌原纤维E. 肌纤蛋白32.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 k+B. Fe2+C. Ca2+D. Na+E. Cl-33.关于肌丝滑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肌节长度缩短B. 横桥分解ATP并释放能量C. 横桥ATP酶活性迅速增高D. 横桥能与肌钙蛋白迅速结合E. 细肌丝向粗肌丝的M线方向滑行34.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A. 刺激频率B. 强度变率C. 刺激强度D. 刺激性质E. 刺激持续时间35.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骨骼肌出现:A.一次单收缩B.一连串单收缩C.不完全强直收缩D.完全强直收缩E.无收缩反应细胞的基本功能1.A2.D3.B4.D5.D6.D7.D8.E9.D 10.A11.D 12.C 13.B 14.D 15.D 16.A 17.E 18.E 19.C20.B21.A 22.B 23.C 24.D 25.D 26.D 27.C 28.A 29.D 30.D31.B 32.C 33.D 34.A 35.D。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物理学上的扩散原理,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做跨膜运动,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称为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或带电离子借助载体或通道,由细胞膜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过程不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功能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细胞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在进行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阈刺激:当刺激持续的时间和刺激的变化率一定时,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电位:能使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全部打开,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局部电流:静息部位膜内负外正,兴奋部位膜极性反转,兴奋区与非兴奋区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及其表现,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客观指标。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阈刺激和阈程强度是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极化:细胞安静状态下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表示膜的极化状态减弱,这种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
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值,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1/2I+A+1/2I),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长度约为2.0~2.2微米。
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安静情况下,未受刺激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膜内K†浓度高,K†向外扩散;由于细胞内的阴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因此出现“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随着K†向外扩散的进行,这种电位差加大;而这种电位差是K†向外扩散的阻力,当这种阻力(电位差)和K†向外扩散的动力(浓度差)相等时,K†向外净扩散为0,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而稳定于某一数值,即K†平衡电位。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低的物质在膜转运蛋白(载体或通道)的帮助下,顺化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
3.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的离子泵,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4.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某一物质的逆浓度差转运需要依赖另一物质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而实现的主动转运过程。
5.钠钾泵:也称为Na-K-ATP酶,简称钠泵。
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ATP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它能使ATP分解释放能量,并利用此能量进行Na和K的逆浓度差主动转运。
6.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它是耦联膜受体与下游效应器的膜蛋白,存在于质膜的胞质面,通常由a、β、Y三个亚单位形成。
7.刺激:能引起活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8.静息电位: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9.极化:指在大多数细胞中把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呈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10.超极化:指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11.去极化:指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12.反极化: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化反转过程。
13.超射:指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进一步变为正值,我们把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4.复极化:指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15.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它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
它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16.阈电位:是指细胞膜上某种离子通道大量开放、离子迅速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时所需的临界膜电位值。
它的绝对值通常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17.后电位:是指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经载体的易化扩散4.经通道的易化扩散5.被动转运6.主动转运7.受体8.静息电位9.极化10.去极化11.超级化12.复极化13.动作电位14.阈电位15.局部兴奋16.绝对不应期17.终板电位18.兴奋--收缩耦联19.前负荷20.后负荷21.等长收缩22.等张收缩23.单收缩24.强直收缩答案: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2.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3.经载体的易化扩散是指一些亲水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4.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5.被动转运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不需消耗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6.主动转运是指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7.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并结合特异性化学信息,进而引起细胞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8.静息电位是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9.极化是指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所处的“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
10.去极化是指静息电位的减小即细胞内负值的减小。
11.超极化是指静息电位的增大即细胞内负值的增大。
12.复极化是指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
13.动作电位是指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给细胞一个有效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它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14.阈电位是指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15.局部兴奋是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的较小的、只限于膜局部的去极化。
16.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也不能使它再次兴奋。
17.终板电位是指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终板膜产生的去极化电位。
⽣理学试题及答案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静息电位:5、极化:6、动作电位:7、阈电位:8、局部电位:9、兴奋-收缩耦联:10、强直收缩:⼆、填空题1、易化扩散是细胞在膜蛋⽩的介导下顺电化学梯度进⾏的跨膜物质转运⽅式,根据借助的膜蛋⽩的不同,可分为:和。
2、根据门控机制的不同,离⼦通道通常有三类:、和。
3、Na+-K+泵有三种功能状态,分别为:、、。
4、主动转运是细胞通过本⾝的某种耗能过程,在膜蛋⽩的帮助下逆电化学梯度进⾏的跨膜物质转运,根据耗能是否直接来源于膜蛋⽩,可分为:和。
5、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的状态,称为极化。
6、动作电位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和。
7、细胞发⽣兴奋后兴奋性的依次经历:、、和。
8、神经-肌接头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骼肌细胞相接处的部位,由、和组成。
9、肌原纤维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个,包括⼀个中间的和两侧各1/2的,是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10、细肌丝主要由:、和构成。
11、三联管由⼀个与其两侧的相接触⽽构成,是发⽣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12、影响⾻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和。
三、选择题1、⼈体内O2、CO2、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 B C、主动转运 D E2、以下属于被动转运的是()A、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和⼊胞E、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3、物质在膜蛋⽩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胞E、出胞4、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质是()A、受体蛋⽩B、通道蛋⽩C、泵蛋⽩D、载体蛋⽩E、载体蛋⽩和通道蛋⽩5、与单纯扩散的特点⽐较,易化扩散不同的是:()A B CD、是⽔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唯⼀⽅式 E6、离⼦被动跨膜转运的动⼒是:()A、电位梯度 B C、电-化学梯度 D E7、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产⽣饱和现象的机理是()A、跨膜梯度降低B、载体数量减少C、能量不够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E、疲劳8、氨基酸进⼊⼀般细胞的转运⽅式为:()A、易化扩散 B C、单纯扩散 D、吞噬 E9、关于主动转运,错误的是:()A、⼜名泵转运 B C、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进⾏D E10、在⼀般⽣理情况下,每分解⼀分⼦ATP,钠泵运转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出膜外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膜内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膜内11、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 、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E、膜上ATP的作⽤12、Na+ 跨膜转运的⽅式为:()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E、主动转运和单纯扩散13、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A、维持细胞内⾼钾B、防⽌细胞肿胀C、建⽴势能储备D、消耗多余的 ATPE、维持细胞外⾼钙14、肠上⽪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胞15、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胞E、出胞16、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的⽅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 C、复极化 D E、超极化17、⼈⼯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不变 B C、减⼩ D E18、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与K+外流有关,其数值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 D 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19、正常状态下,细胞内离⼦分布最多的是()A、K+B、Na+C、Ca2+D、Cl-E、Na+和Cl-20、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其通透性最⼤的离⼦是()A、K+B、Cl-C、Na+D、Ca2+E、Na+和Cl-21、动作电位的“全或⽆”现象是指同⼀细胞的电位幅度()A、不受细胞外的Na+ 浓度影响B、不受细胞外的K+ 浓度影响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关D、与静息电位值⽆关E、与Na+ 通道复活的量⽆关22、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A、不变B、不断减⼩C、不断增⼤ D E23、产⽣动作电位下降相的离⼦流是()A、K+外流B、Cl-内流C、Na+内流D、Ca2+内流E、Na+和Cl-24、⼈⼯地减少细胞浸浴液中Na+ 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A、增⼤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少E、先减少后减少25、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A、动作电位的上升相B、动作电位的下降相C、动作电位超射时D、绝对不应期E、相对不应期26、静息时细胞膜内外的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有赖于()A、膜上ATP的作⽤B、膜上Na-K泵的作⽤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Na-K交换E、膜对Na和K的单纯扩散2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中,通透性最⼤的离⼦是:()A、K+B、Na+C、Cl-D、Ca2+E、Mg2+28、阈电位时,通透性突然增⼤的离⼦是()A、K+B、Na+C、Ca2+D、Cl-E、Na+和Cl-29、阈电位是:()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BC DE、衡量兴奋性⾼低的指标30、刺激阈值通常指的是:()A、⽤最⼩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时间BC、保持⼀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DE31、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增⼤ BC D、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E32、神经纤维峰电位时期约相当于()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正常期33、能引起动作电位,但幅度最⼩,这种情况见于:()A、绝对不应期 B C、超常期 D E、正常期34、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少应⼤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 D 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5、神经细胞在接受⼀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ABCD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36、下列有关同⼀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B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DE37、终板膜上的受体是:()A、肾上腺素能受体B、5-羟⾊胺受体C、ACh受体 D E、组胺受体38、兴奋通过神经-⾻骼肌接头时,⼄酰胆碱与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A、对Na+ 、K+ 通透性增加,发⽣超极化B、对 Na+ 、K+ 通透性增加,发⽣去极化C、仅对K+ 通透性增加,发⽣超极化D、仅对Ca2+ 通透性增加,发⽣去极化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去极化39、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有关的离⼦通道是()A、电压门控钠离⼦通道B、电压门控钾离⼦通道C、电压门控钙离⼦通道D、化学门控⾮特异性镁通道E、化学门控钠离⼦和钾离⼦通道4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E、Cl-通道关闭41、神经--肌⾁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式是:()A、化学性突触传递 B C、⾮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 E42、⾻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 B C、肌纤维 D、粗肌丝E43、⾻骼肌的肌质⽹终末池可储存:()A、Na+B、K+C、Ca2+D、Mg2+E、Ach44、⾻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Ca2+的贮存库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D、使Ca2+与肌钙蛋⽩结合E、使Ca2+通道开放45、兴奋-收缩藕联中起关键作⽤的离⼦是()A、K+B、Na+C、Ca2+D、Cl-E、Na+和Cl-46、将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A、横管系统B、纵管系统C、肌浆D、纵管终末池E、三联管结构47、⾻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A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结合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E、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48、肌⾁收缩滑⾏现象的直接证明是:()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B、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C DE49、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A、单收缩 B C、完全强直收缩 D E、等长收缩50、肌⾁的初长度取决于:()A、被动张⼒ B C、后负荷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四、简答题1、描述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受体5.静息电位6.动作电位7.极化8.去极化9.超极化10.兴奋-收缩耦联11.等长收缩12.等张收缩二、填空题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有、、、四种。
2.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中,不耗能的有和,耗能的有、和。
3.C02和02等脂溶性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___ 转运形式进行的。
4.易化扩散是指一些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少的物质,借助于膜上的帮助出入细胞的过程。
5.参与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6.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逆梯度和能量的转运过程。
7.从生物电角度看,兴奋表现为细胞膜的,抑制表现为细胞膜的。
8.从生物电现象看,兴奋的标志是产生;细胞生理静息状态的标志是。
9.在静息状态下,膜对____有较大的通透性,所以静息电位又称____的平衡电位。
10.当神经细胞受刺激,局部产生去极化达到____ 水平时,膜对____的通透性突然增大,从而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
11.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化)的出现是由于膜对____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下降支(复极化)则与随后出现的通透性的增大有关。
12.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兴奋部位与安静部位之间产生的____ 的结果。
14.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是,耦联因子是。
-骨骼肌接头处释放的递质是。
16.肌肉收缩按其刺激频率表现为____ 收缩和____ 收缩。
17.强直收缩分为、。
18.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绝大多数属于强直收缩,这是因为运动神经传出的通常是一连串的。
收缩,然后才有收缩。
三、选择题A1型题1.O2、CO2进出细胞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A.Na+内流B.Na+外流C.K+内流D.K+外流E.Ca2+内流3.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4.离子被动跨膜转运的动力是:A.电位差B.浓度差C.电-化学梯度D.钠泵供能E.自由运动5.安静时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属于: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载体转运D.主动转E.出胞6.关于钠泵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又称为Na+-K+ ATP酶B.排出K+摄入Na+C.对细胞膜内Na+、膜外K+浓度变化敏感D.一次转运排出3个Na+,摄人2个K+E.转运N a+ - K+过程是耦联过程7.细胞膜的主动转运是借助于膜上:A.载体蛋白的耗能过程B.通道蛋白的耗能过程C.泵蛋白的耗能过程D.受体蛋白的耗能过程E.泵蛋白的非耗能过程8.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A.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借助膜蛋白帮助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E.转运的物质都是脂溶性9.细胞膜上的泵、通道和载体的共同点是:A.转运脂溶性物质B.均消耗能量C.均是化学门控D.均是电压门控E.转运小分子物质或离子10.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过程属于:A.出胞B.入胞C.主动转运D.单纯扩散E.易化扩散11.静息状态的标志是:A.极化B.抑制C.阈值D.动作电位E.兴奋12.动作电位去极化产生的离子基础是:A.Na+内流B.Na+外流C.K+外流D.K+内流E.Ca2+内流13.引起肌细胞收缩的直接动因是:A.Ca2+的释放B.Ca2+的回收C.Na+的释放D.Cl-的释放E.Mg2+的释放14.后负荷无限大时,肌肉的收缩形式是:A.单收缩B.等长收缩C.等张收缩D.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15.可兴奋细胞受到阈刺激后将产生: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阈电位D.局部电位E.上述电位都可能16.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极化17.肌肉开始收缩时,表现为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excitability):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当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刺激时,功能活动由弱变强或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比较活跃的反应过程或反应形式,称为兴奋。
)神经细胞、肌细胞和部分腺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动作电位称为可兴奋细胞(excitable cell),对它们而言,兴奋性又可定义为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又可称为兴奋。
细胞兴奋性高低可以用刺激的阈值大小来衡量。
阈值越小,兴奋性就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则愈低。
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外正内负电位差。
差值越大,则静息电位越大。
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峰电位(spike potential)是AP的标志。
特点:“全或无”现象;不衰减传播;脉冲式发放4.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 potential):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膜电容、膜电阻、轴向电阻)决定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膜电位。
特征:等级性电位;衰减性传导;电位可融合。
电紧张电位没有不应期,反应可以总和5.局部电位:由少量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的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
特征:等级性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不具有“全或无”特点);衰减性传导(电位幅度随传播距离增加);没有不应期(反应可以叠加总和,时间和空间)。
发生在可兴奋细胞,也可见于其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如感受器细胞。
6.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TP):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的这个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7.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由高浓度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一二章总结本文将对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层次结构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生物的层次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等五个层次。
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又合并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不同的器官又协同工作,形成了器官系统;最后,器官系统组合而成个体,构成了各个物种。
二、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壁、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是细胞外最外层的支持物质,它起到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质膜是细胞内外界的界限,负责物质的进出和内外物质的交换;细胞质是指质膜内的全部物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基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中心控制器,它控制了细胞的生长、分裂、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2.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化和增殖等。
新陈代谢是指细胞吸收营养和产生能量的过程;生长是指细胞增加体积并增加物质总量的过程;分化是指普通细胞不断特化分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过程;增殖则是指一种或多种细胞不断分裂繁殖而形成新的细胞群落的过程。
三、生物的养分需求和摄入方式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根据生物摄入营养物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两类。
自养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质自行合成有机物质,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能量。
光合作用是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异养生物则无法直接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例如,动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四、遗传基础知识1.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细胞内控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它包含了一个个有着不同功能的DNA序列。
染色体则是基因的携带者,它将基因进行了组织和编排,使得不同的基因能够被传递给后代。
细胞的四个基本功能
细胞的四个基本功能是生物学上的基本特征,这些功能包括:
1. 细胞的自我复制:细胞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可以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这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2. 细胞的代谢:细胞通过代谢过程来获取能量和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功能。
代谢包括吸收、消化、合成和分解物质等一系列化学反应。
3. 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细胞从未分化状态转变为特定功能的细胞类型。
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4. 细胞的调控:细胞通过内部和外部信号来调控其生理过程和功能。
这些信号可以来自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外部环境的因素,例如激素、神经传递物质等。
细胞的调控使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保持稳态。
1.流体镶嵌模型2.易化扩散3.化学门控通道4.电压门控通道5.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6.钠-钾泵7.兴奋性和兴奋8.通量9.静息电位10.极化11.去极化12.复极化13.动作电位14.超射值15.锋电位16.后电位17.绝对不应期18.“全或无”现象19.阈电位20.阈强度21.基强度22.利用时23.时值24.局部兴奋25.电紧张性扩布26.跳跃式传导27.量子式释放28.终板电位29.兴奋-收缩耦联30.单收缩31.强直收缩32.前负荷33.初长度34.最适前负荷35.后负荷36.张力-速度曲线37.等张收缩38.等长收缩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其中以___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最高,以___分子数目最多。
2.细胞膜的结构是以液态___双层分子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___。
3.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的过程属于___,进出的量主要取决于各自在膜两侧的___。
4.同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等物质的易化扩散有关的蛋白质,不具有___通道那样结构,通常称为___。
由它完成的易化扩散速度___,但选择性较为___。
5.细胞膜转运物质时,根据其是否消耗能量可分为___和___两大类。
6.细胞膜转运物质时不消耗能量的转运形式有___和___。
7.根据参与完成易化扩散的蛋白质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___易化扩散和___易化扩散。
8.易化扩散的特点有___、___和___。
9.易化扩散的动力是膜两侧的___和___构成的势能,故物质转运时的耗能属于___。
10.水分子的跨膜转运是以膜两侧的___和___为动力,属于___。
11.主动转运的特点是___电-化学梯度和___能量。
12.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中的一种___,其本身具有___作用,能分解___,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___。
13.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必须与___一起同转运体结合进行,此现象称为___。
14.当可利用A TP能量缺乏时,Na+泵活动___,细胞内液容量将随之而___。
15.钠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运属于___能量的___转运。
16.细胞膜的Na+泵逆___梯度和___梯度转运Na+,而只逆___梯度转运K+。
17.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通道类型有___、___、___和___。
18.可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有___、___、___、Ca2+等。
19.可催化胞浆中ATP分解生成cAMP的效应器酶是___,而Camp的作用是活化___。
20.___、___以及某些___(组织)对刺激反应表现的特别明显,因而被称为可兴奋细胞(组织)。
21.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历经___、___、___和___有次序的变化。
其中阈值最高的是___期,阈值最低的是___期。
22.要使细胞兴奋,刺激强度必须___或___阈值。
23.阈上刺激是使膜被动___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外加刺激强度,而阈电位则是诱发___产生的膜本身的内在条件。
24.锋电位之后膜电位还要经理一段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___。
25.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特性有___和___。
2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出现的去极相的___和复极相的___,这些离子的跨膜移动均是___电-化学梯度进行。
27.当神经细胞受刺激使膜去极化达到___水平时,___通道大量开放,从而爆发动作电位。
28.河豚毒选择性阻断___通道,而四乙基铵选择性阻断___通道。
29.Na+通道在不同条件下有___、___和___三种功能状态。
30.局部兴奋的特点有___、___、___。
31.具有类似局部兴奋的电变化形式有___、___、___。
32.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___“刺激”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___。
33.神经纤维上任何部分受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可沿纤维做___向传导,其幅度和速度___。
34.同有髓神经纤维比较,无髓纤维传导速度___,能量消耗___。
35.由神经干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___。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其幅度___。
36.相邻刺激间隔___绝对不应期的连续刺激可引起一连串冲动,若刺激间隔___绝对不应期则只能传导一次冲动。
3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___,与终板膜上___相结合,主要引起___内流和少量___外流,使终板膜去计划,形成___。
38.___的作用是将细胞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向细胞内部;___的作用通过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而___则是把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衔接起来的关键部位。
39.肌肉舒张是同样需要利用___作为能源,这是因为___泵与舒张的产生有关。
40.肌肉收缩最基本单位是___,它是由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___和两侧各1/2的___组成。
41.横桥的主要特性有二: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___分子呈可逆性结合;二是它具有___的作用。
42.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中Ca2+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Ca2+从___中释放;而Ca2+浓度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膜结构中___活动的结果。
43.骨骼肌在最适初长度时,它的每个肌小节的长度是___μm,此时,粗、细肌丝处于___重叠状态。
44.肌肉张力-速度曲线表明,在___时,肌肉收缩速度为零;而在___时,肌肉收缩速度最大。
A1.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出胞E、继发性主动转运2.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3.产生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离子跨膜移动属于:()A、单纯扩散B、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C、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D、入胞E、出胞4.钠钾泵的作用是:()A、将Na+泵出细胞外,将K+泵入细胞内B、将Na+泵入细胞内,将K+泵出细胞外C、将Na+泵入细胞内D、将Na+和K+泵入细胞内E、将Na+和K+泵出细胞外5.下列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逆浓度差和电位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可顺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D、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E、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6.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A、递质释放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D、反射活动E、动作电位7.阈强度是指:()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刺激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8.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之和10.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平衡电位B、钾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值之差11.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细胞:()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12.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1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A、钾平衡电位B、钠平衡电位C、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D、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E、超射值14.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A、不受细胞外Na+浓度影响B、不受细胞外K+浓度影响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D、与静息电位值无关E、与Na+通道复活的量无关15.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性的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相当于动作电位中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16.下列叙述中,哪项为膜的去极化:()A、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B、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C、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D、经历C项变化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E、以上几项变化均无去极化17.局部兴奋的产生是由:()A、阈下强度的内向电流刺激使细胞超级化B、阈下强度的外向电流刺激直接造成膜内外的电压降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D、阈下强度的外向电流刺激直接造成的电压降和膜自身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E、外向电流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18.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关闭D、Cl-通道开放E、Ca2+通道关闭19.骨骼肌收缩时,随之不缩短的有:()A、肌小节B、暗带C、明带D、H带E、肌纤维20.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2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Ca2+储存库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22.在强直收缩中,肌肉产生的动作电位:()A、发生叠加或总和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E、频率变低BA、单纯扩散B、载体易化扩散C、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1.K+、Na+、Ca2+逆浓度差跨膜转运属于:()2.小肠粘膜吸收或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3.K+、Na+、Ca2+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4.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时,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变小,称作:()5.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外流引起的膜电位变化,称作:()6.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A、阈电位B、锋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8.生物电钠泵活动增强使膜发生超级化,此时的膜电位处于:()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正常期9.阈值最低的时相是:()10.动作电位幅度最小的时相是:()A、K+外流B、K+平衡电位C、Na+内流D、Na+平衡电位E、Ca2+内流1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1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D、原肌凝蛋白E、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13.骨骼肌调节蛋白是指:()14.骨骼肌收缩蛋白是指:()C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5.K+、Na+、Ca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16.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是:()17.O2由肺泡进入血液是:()18.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是:()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9.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值接近于:()20.终板电位相当于:()A、cAMPB、Ca2+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1.起第二信使作用的是:()22.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有关的是:()A、等张收缩B、等长收缩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3.在中等后负荷情况下,肌肉开始缩短后的收缩为:()24.在后负荷过大情况下,肌肉收缩表现为:()25.在体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A、不完全强直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26.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27.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收缩期而小于舒张期时,肌肉出现:()28.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过程时,肌肉出现:()X1.电解质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通过细胞膜时的扩散量取决于:()A、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B、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离子所受的电场力D、离子的化学特性E、离子通道的数目2.刺激的主要参数有:()A、刺激强度B、时值C、基强度D、刺激持续时间E、强度-时间变化率3.下列哪些指标可以反映组织的兴奋性:()A、基强度B、阈值C、时值D、利用时E、强度-时间曲线4.与细胞内液相比,细胞外液含有:()A、较多的Na+B、较多的K+C、较多的Cl-D、较多的Ca2+E、较多的有机负离子5.对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叙述,正确的是:()A、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B、不随细胞外液Na+含量而改变C、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D、不随细胞种类而改变E、不随细胞的生理状态而改变6.横桥的特性有:()A、可与肌纤蛋白结合,拖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B、可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C、具有A TP酶的作用D、具有腺苷酸环化酶活性E、可与Ca2+结合7.固定前负荷,改变后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后负荷加大时,可使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B、后负荷加大时,可使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减慢C、后负荷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使肌肉出现等长收缩D、后负荷减少为零时,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达到最大值E、只要有后负荷,总是缩短出现在前,张力产生在后8.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加大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加大B、超过最适前负荷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减小C、最适前负荷可使肌肉产生最佳收缩效果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E、前负荷增大或减小时,肌肉初长度也随之增大或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