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表格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52.33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辅助 血RT:血液浓缩(红/白/Hb↑ PLT↓)
尿:蛋白(+++),膜状物
确诊 血清/ 血细胞/尿→病毒抗原
血清→IgM抗体
IgG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
早期/非典型患者诊断 RT-PCR→RNA
三早一就:早发现/休息/治疗,就近处理
①期:抗v(利巴韦林)、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忌强发汗退烧药)、预防DIC
①患者(2-4w传染性max)
带菌者(暂时性/慢性)
②粪-口(消化道,主)
密切接触传播
③普易,后持久免疫力,伤寒/副伤寒无交叉免疫
④夏秋季
⑤全世界(热带/亚热带)
⑥儿童、青少年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腹痛、玫瑰疹、肝脾肿大、白C减少等,有时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潜伏期:7-14d (区别于败血症)
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
Neisseriameningitidis,Nm
①带菌者(主)、患者
②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2米以内)密切接触(2岁↓)
③普易,多隐性感染,后持久免疫力
④冬春季(3/4月)
周期性:通常3-5年一次小流行,8-10年一次大流行
流行期间A群主
非流行期间B/C群主
⑤世界性分布,我国A群主
③败血症休克型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后者可有原发灶,无季节性,血培养致病菌
[预防]
①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密切接触者观察7天
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
③提高人群免疫力:疫苗、药物(复方磺胺甲口恶唑)
①本病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居首位
②华-佛综合症:
Waterhouse-Friderichsen’s Syndrome
②期:积极补容、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
③期+④期(移行期/多尿早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
④期(多尿晚期):维持水电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①疫情监测
②防/灭鼠
③做好食品/个人卫生
④疫苗
⑤期:营养、逐步恢复工作
[乙脑备注]
①人畜共患
②乙类传染病
③乙脑极期严重表现:高热、抽搐、呼衰
①疫区、蚊虫叮咬、近期输血史
②典型临表: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汗,贫血、脾大
特殊表现:
脑型疟疾→发作数次后神志不清、抽搐、昏迷
溶血尿毒综合征→贫血、黄疸、肾衰
脑型疟:典表+神志不清、抽搐、昏迷
③辅助 血RT:多次发作后,红C/Hb↓
确诊血/骨髓涂片:疟原虫
血斑点杂交、荧光染色、PCR
①抗疟原虫治疗:氯喹→杀虫
典型(4期,病程4-5w): ↓
初期(1w):起病缓慢,发热(首发症状),畏寒,无寒战,体温阶梯样↑
极期(2-3w):伤寒特征性临表
①持续发热(稽留热/弛张热,>2周)
②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下降,严重(谵妄、颈项强直、昏迷),儿童(抽搐)
③相对缓脉/重脉
④消化系统症状:右下腹/弥漫性隐痛,便秘主,腹泻少
①病变主要在乙状结肠、直肠
②并发症:志贺菌败血症、关节炎
后遗症:脑型→耳聋、失语
③肠粘膜病理特点
急性菌痢: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浅表溃疡
慢性菌痢:肠粘膜水肿、增厚、充血,溃疡形成-修复→凹陷性疤痕,肠腺黏膜囊肿,肠息肉
伤寒
Typhoid fever
伤寒杆菌/沙门菌S.typhi

病理基础: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滤泡病变为重
恢复期:1-3周痊愈
②暴发型(三型):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儿童多见
a休克型(华-佛综合征):中毒症状重,皮疹融合、坏死,循环衰竭(突出特征),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b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害、脑水肿、脑疝(重者)、呼衰
①冬春季,儿童
②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③辅助 血RT:白C、NE↑↑
②化脓性脑膜炎(流脑)
③结核性脑膜炎
④脑型疟疾
⑤其它病毒性脑炎(HCV)、肠道V、腮腺炎V
[预防]
①控制传染源:饲养卫生/人畜分开/仔猪疫苗
②防/灭蚊 ③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最高。
2.慢性菌痢(←B型):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
急性发作型、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
①夏秋季,不洁饮食/病人接触史
②急性菌痢: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左下腹明显压痛
慢性菌痢:急性菌痢史,病程>2月
中毒性菌痢:儿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腹泻
③诊断 直肠拭子/盐水灌肠→便镜检→多数白/脓C、红C
③恢复期
④后遗症期:6月后所存在的症状
分型:轻、中(普通)、重、极重(爆发)
①夏秋季(7/8/9月),10岁↓儿童
②突然起病,脑实质病变(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较轻
③辅助 血RT:白/NE↑
脑脊液:无菌性脑膜炎改变(非化脓性、无色透明、压力↑、白C轻↑)
早期诊断→特异性IgM抗体
③中毒性菌痢(3型←A型):2-7岁儿童,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临表:突发高热、严重毒血症、休克、中毒性脑病,局部肠道症状轻→24h后腹泻、痢疾样便。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皮肤花斑、肢端厥冷及紫绀。较常见。
脑型(呼吸衰竭型):严重脑症状→颅内高压、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脑疝等。病死率高。
乙脑V
①猪(主)
②蚊媒传播(三带喙库蚊)
③普易,多隐性感染,后较强免疫力
④亚洲(我国普遍)
⑤夏秋季(7/8/9月)
⑥10岁以下儿童
高热、意识障碍、抽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重者常有后遗症
潜伏期:10-14d
四期:
①初期
②极期:脑实质受损表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衰(中枢性主)、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循环衰竭(少)
④急性肠套叠:小儿,腹痛啼哭数小时后血黏液便,镜检红C主
⑤急性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青少年,发热、腹痛、腹泻、血便、毒血症重、短期出现休克,全腹压痛、严重腹胀,便培养无菌
2.中毒性菌痢
①乙脑-脑型中毒性菌痢
②中毒性休克(金葡/G-杆菌败血症引起):有原发灶,血培养阳性,后期X线见血源性金葡菌肺炎
3.慢性菌痢:直肠癌/结肠癌、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伯氨喹→抗复发 青蒿素→耐氯喹者
②对症治疗:纠正低血糖、补液等
p.s.黑热尿(溶血尿毒综合征):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起病,寒战,高热,腰痛,酱油样尿(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鉴别] 败血症、伤寒、钩体病、泌尿系感染、脑炎
[预防]
控制传染源:口服乙胺嘧啶联合伯氨喹→根治
确诊 粪便培养→痢疾杆菌
[治疗]
1.急性菌痢:一般、对症、抗菌治疗
2.中毒性菌痢:综合急救、早期治疗
①抗菌:静脉给药,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
②休克型: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山莨菪碱)、强心升压(西地兰/多巴胺)
③脑型:脱水、止痉、防呼衰
④对症:降温、镇静
3.慢性菌痢:综合治疗
[预防]
①管理传染源:彻底隔离
疟疾
Malaria
疟原虫(4种):
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
①患者、带虫者
②叮咬(主,雌性按蚊)
输血、母婴(极少)
③普易,后免疫力不强,可再感染
④地域性明显
我国主要:间日疟
云南海南:间日/恶性疟
⑤温带:夏秋季
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
潜伏期:间日/卵形疟13-15d,三日疟24-30d,恶性疟7-12d
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用药(氯喹)
切断传播途径:灭蚊防蚊
①再燃(recrudescence):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多见于病愈后1-4周,可多次出现。
复发(relapse):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只见于间日/卵形疟,多见于病愈后3-6个月。
②病解:溶血、脏器微血管阻塞损害
细菌性痢疾
(菌痢)
回顾性诊断→补体结合抗体(IgG抗体)
流行病学调查→血凝抑制抗体
病毒分离、RT-PCR→RNA
及时处理,把好三关←抢救关键
①一般治疗:吸痰、拍背、翻身
②对症治疗:把好“三关”
高热:物降主、药物辅、亚冬眠
抽搐:去除病因、镇静止痉
呼衰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④抗菌治疗
⑤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
[鉴别]
①中毒性菌痢
潜伏期:1-2d
分型:
1.急性菌痢(3型←按毒血症、肠道症状轻重)
①普通型(典型←A型):急起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稀水样→脓血便),里急后重,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日便10-20次↑,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1-2周自限,少迁延慢性。
②轻型(非典型←D型):急性腹泻,日10次↓,2-7d,余无/微(对比典型)。
④致死主因:呼衰
⑤并发症:支气管肺炎(max)
⑥抽搐病因:高热、脑水肿、呼吸道阻塞致脑组织缺氧、脑实质病变
⑦猪是主要传染源的原因:猪感染率高,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病毒血症期长,而人的病毒血症仅5天,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
⑧脑膜刺激征:克氏征、布氏征、颈项强直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日本乙来自百度文库脑炎
Epidemicencephalitis B
⑥5岁↓(尤6月-2岁)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皮肤黏膜瘀点、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脑实质损害,危及生命
潜伏期:2-3d
四型:
①普通型(90%↑):四期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1-2d):多无
败血症期(1-2d):高热、毒血症症状、瘀点/斑(皮肤、结膜、软腭粘膜)、重者紫黑色坏死/大疱
脑膜炎期(2-5d):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高热、毒血症症状)、CNS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脑膜刺激征)、重者(谵妄、神志障碍、抽搐)
1.典型:突发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脾大(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红C破坏)
寒战发热期(2-6h)→大汗期(1-2h)→间歇期(间日/卵形疟48h、三日疟72h,恶性疟36-48h无规律)
2.脑型疟(恶性疟的严重临床类型、间日疟偶见)
临表:剧烈头痛、发热、意识障碍、肾损害→昏迷、死亡
3.输血后疟疾、母婴传播的疟疾:不复发
确诊 细菌学→涂片(瘀点斑、脑脊液)
细菌培养(血、脑脊液)
脑脊液:化脓性(浑浊),压力↑
免疫学检测:特异性抗原/抗体
RIA法测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检测、预后判断
p.s.患者迅速出现脑实质损害/感染性休克→提示爆发型
c混合型
③轻型
④慢性败血症型(罕见):成人,发热、皮疹、关节炎
⑤四季(冬春主)
⑥男青壮年农民/工人
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衰
潜伏期:7-14d
五期:
①发热期: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眼眶/腰痛)、毛细血管损伤(三红:脸部/颈胸部/结膜)、肾损害
②低血压休克期
③少尿期
④多尿期
⑤恢复期
①冬春、病前两月进疫区、鼠类接触
②五期经过+早期临表(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体征、肾损害)
普通型:
①一般治疗:隔离、护理、对症
②病原治疗:尽早足量,青霉素G (氯霉素、头孢菌素、磺胺嘧啶)
③对症治疗:降温、降颅压
暴发型:
①休克型:及早应用抗生素
治疗休克
酌情使用激素
治疗DIC
②脑膜炎型:尽早使用抗生素
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
激素
呼衰治疗
[鉴别]
①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细菌学证实
②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脑实质损伤为主的临表,脑脊液呈浆液性,特异性IgM抗体
②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管理饮水/饮食/粪便,灭苍蝇)
③保护易感人群:口服痢疾活菌苗
[鉴别]
1.急性菌痢
①阿米巴痢疾
②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大肠埃希菌感染←便培养
③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时间集中,进食被污染海产品史,集体发病,腹痛显着,腹泻、呕吐,黄水便(脓血便/里急后重少),病程短(1-4d),便培养/呕吐物/可疑食物分离到同一种病菌(确诊)
Bacillary dysentery
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分四群: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①患者、带菌者
②消化道传播(手、苍蝇、食物、水)
③普遍易感,可反复感染
④夏秋季
⑤温带、亚热带(我国)
⑥学龄前儿童、青壮年(20-40岁)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可伴发热、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⑤肝脾肿大
⑥玫瑰疹:7-14d出现,淡红色充血性稍隆起,2-4mm,压之褪色,10个↓,胸腹、肩背部,2-4d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
⑦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常见并发症)
病原/流病
流病
临表
诊断
治疗
预防/鉴别
备注
流行性出血热
EHF /HFRS
肾综合症出血热
EpidemicHemor-
rhagic fever/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汉坦V
①啮齿类(鼠)
②呼吸道(主)/消化道/接触
③普易,后较强免疫力
④亚欧(我国普遍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