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 魏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 魏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   魏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   魏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魏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手机、微信等

应用不断增多,电力营销服务趋于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电力营销服务积极利用

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了其服务质量,提高了其服务的效率。但现阶段,在移动

互联网背景下,电力营销服务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基于此,将对其问

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创新

互联网的逐渐推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创新机遇,它在促进电力系

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保证了消费者的用电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

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无论是受到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还是人们对消费服务

的需要逐渐加强,这都使得各行各业必须加强服务建设,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促

进行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促进电力企业营销服

务的创新发展就成为了当前行业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电网企业发展

经营面临新挑战和新情况,电力市场开始由传统“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电力营销问题随之而来[1]。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占领市场,电网企业

必须转变以往的经营理念,借助新的传播技术,加强电力营销服务。目前电网企

业在电力营销服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发挥电力营销服务职能,无法得到预期营销效果。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电力营销服务现状:(一)缺乏竞争意识

由于我国电力市场以往一直处于垄断状态,所以大多电网企业缺乏竞争意识,所以对营销服务效果并不重视。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即将打开电力市场,网上

竞价正在逐步实施,垄断局面已经难以维持。加之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的开发,都在对电力市场造成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营销服务中只有知彼知己,才能取

得胜利,赢得市场。然而,当前大多电网企业在面对这些竞争对手时,缺乏认真

的分析,开展营销服务活动中缺乏针对性,没有很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展开营销服务。

(二)营销服务体系脱节

当前电力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局势更是千变万化。然而,电网企业一些基

层单位仍对当前形势缺乏认识,营销服务思路和模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当中,所

构建的营销服务体系较为落后,与市场需求实际情况严重脱节,难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不能适应电网企业发展需求[2]。营销管理方面配套制度和计划相对滞后,对各层次用户研究不深入,对终端用户特性缺乏分析,这严重制约了电力营销效果,使得营销服务中供求矛盾突出,难以有效发挥电力营销服务职能。

(三)缺乏专业营销服务人才队伍

原有市场环境中垄断式服务理念已经根深蹄固。电力营销人才不仅需要掌握

行业知识与技术、还需精通营销与服务理念、客户沟通与服务技能。由于目前从

事电力营销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从生产部门转岗而来,在传统的“重产、轻供、不管用”的电力管理理念及体制下,电网企业更重视生产类技术人才,较少考虑对市场人才的引进与开发,也不重视专业电力营销的人才培养,电网各企业营销队伍发

展也不均衡。电力营销不同于一般性产品营销,电能产品的无形性,电力生产与

消费的同时性、适时协调性,传输路径的不可控性,供电服务的广泛性与行业的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社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社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呈现越来越方便、多样化的形势,从古代的邮包、信件,到近代的电报、固定电话,再到现在的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腾讯QQ、MSN)、微博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沟通的工具改变,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将改变。进一步,宽带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工具也将不再完全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方式将大放光彩,移动互联网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加方便、经济的社交沟通工具。这将引领了新一轮沟通和信息技术革命。 一、移动互联网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 (二)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三月份,数据分析公司Chitika发表报告称,2012年二月份最后一周,移动互联网全部流量在全部互联网流量中的比例平均为10.55%,与2011年7月份相比增长了34.44%。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持续,快速普及。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移动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在整体移动互联网中占30.5%。成为继移动增值服务外的第二大子行业。移动互联网各种新领域不断涌现,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投资人加入。浏览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IM等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三)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性:移动设备一般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携带于用户的身上,而且具有小巧轻便的特性。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相对于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方便性,通讯和资讯的业务服务远比PC设备方便。 便利性,移动互联网的联网方式是一张立体的网络,众多网络信号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接入Internet的特点。 即时性,在移动互联网便利性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和发送互联网的各类信息,因此非常适合于新闻资讯、通讯、邮件和在线服务等业务。 隐私性:移动互联网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移动互联网下,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通讯用户上网是不需要将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给他人知道或者是共享。 (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原因 1、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31%的美国人主要或者只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17%的手机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2、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改进 3G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优化、LTE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城市的Wi-Fi 快速覆盖。我国三种制式:CDMA2000、WCDMA、TD-SCDMA的3G网络完成了全国的网络覆盖,并且不断地进行优化。并且在快带接入的基础上,三大运营商快速推进Wi-Fi的覆盖范围,在一年里,Wi-Fi热点从不到30万迅速增长到100

移动互联网行业认知调查报告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行业认知调查 实习题目移动互联网行业调查报告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 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 2015年8月20日

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深度调查,了解互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未来对移动互联网学习进行针对的指导。 意义: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为技术基础,旨在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的一种新兴业态。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是技术深入渗透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服务的转型,是4G 和无线宽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 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 调查对象:移动互联网使用者 时间:2015年夏 地点:社交网络 调查范围和主题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操作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移动医疗移动办公登产业逐渐兴起,必将引起对传统产业的大变革,互联网+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调查的主要方法 随机采访,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 良好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2011年12月国务院在有关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常务会议中指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平台重点支持的业务领域之一。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这四大区域。该四大区域的产业规模占全国整体的90%以上。珠三角以广东为龙头,凭借终端制造的巨大优势,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渤海区域在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西三角地区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 二是从终端设备到应用服务的产业链加快形成。在国家的支持下,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与扶持,终端设备研发与制造、应用软件开发、信息与内容服务等各细分产业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值份额中,移动终端达到了亿元,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力军;移动软件和移动应用产业的绝对份额虽然只占到1/4 左右,但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2016年中国移动营销发展研究报告》完整版解析

中国移动营销发展研究报告 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了《2015-2016年中国移动营销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深度剖析了2015至2016年移动营销的具体情况,对移动营销的用户属性以及用户行为进行调查,整合中国移动营销行业在2015年的动态,分析并预测中国移动营销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营销概论 移动营销是指面向可移动终端用户,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不同的移动场景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使得营销主客体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 1.主要分析对象——移动社会化媒体营销和移动电商营销 利用社会化网络,如微博、微信、贴吧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是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目前,由于移动端良好的社交性而逐渐向移动端发展。 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活动。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 2.移动营销发展历程:营销形式多样化

现阶段,移动营销进入高速增长期,营销形式逐渐多样化,社会化媒体营销、移动整合营销、移动大数据营销及程序化购买成为关注重点。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私人性和场景化等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利用,整合各种生态资源,构建更完整的移动营销生态链。 二、移动营销环境分析 1.相关法规逐步完善 2014年,政府密集出台移动互联网相关政策,对移动终端硬件进行规范化管理,设立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管理规范。 2011年,移动互联网、LTE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成“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十二五”期间空前融合。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4年底,MMA《移动视频广告投放标准协议》,成为国内首个规范移动视频广告投放的指导纲领。 新《广告法》2015年9月起正式施行。这是广告法实施20年来首次修订,对我国广告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1.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成熟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近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较2014年提升个百分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增速,中国整体网民的增长已经由PC网民增长转移到移动网民的增长。相对于无法实时随身携带的PC电脑,用户对于移动端依赖性越来越高。 2.智能手机保有量逐渐扩大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亿台,同比保持%的增长率。智能手机保有量的不断扩大,主要因为以下两点:一是智能机性价比不断提升,千元智能机均可以提供较完善的应用体验,大屏化、高性价比的国产智能机向三四线城市迅速渗透;二是智能终端本身的快速迭代,使得智能终端拥有更高速的处理能力,更大的存储空间,以及更完善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的性能更加优越的产品,吸引用户更新换代 3.移动端使用时长占比超PC端2倍 移动端月度有效浏览时间超过PC端使用时长的2倍。当前PC端使用时长已趋平稳,移动端则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未来网民对于移动端的依赖还将进一步加强。 4.PC端主要网络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新闻资讯类增长最快 截止2015年12月,搜索服务和在线视频这两类服务自2014年以 来一直稳居用户量最大的两类网络服务,在线视频、搜索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新闻资讯及电子商 务发展最快,新闻资讯月度覆盖人数达到亿人,电子商务服务达亿人,增长速度分别为%和%。 5.移动端新媒体App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三大类别均有所增长 新媒体三大类别——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和新闻资讯在2015年均保持平稳发展趋势。2015年12月,在线视频月度覆盖人数达到亿人次,在线音乐、新闻资讯分别为亿和亿 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 1.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2.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提高到最近三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联想集团IPG新业务开发部刘小帅 引言: 在最近10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产业。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23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1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已达到7.56亿、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2.68亿。而且随着3G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 因此,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应用比如无线娱乐、位置服务和手机银行、手机购物等应用正在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也将伴随着业务和应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产业链中各参与企业如何在变化中设计优秀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取客户、投资者的青睐,进而创造利润,同时凭借其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建立良好的内部整合,来建立竞争壁垒,保证利润不受侵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 商业模式的概念 当前,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商业模式”、“商业运作模式”或“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其叫法也不相同。但是,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都存在着一个模式问题。 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并具有一定的结构;第二,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将各因素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要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抓住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特征: (1)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包括广告费、咨询费、注册费等收入模式,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竞争)、组织架构(各业务部门、整合网络)等,虽然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2)在商业模式中,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可以使它们互相作用,支持,而且各个因素都能够有机地关联。但是要准确的把握这一联系,还需要能够非常清晰地描述出该商业活动中所有参与者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关联、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是如何流动的。 因此,商业模式在具体应用时,如果从商业组织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公司、客户、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来源,是企业通过准确界定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而获得的收益,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析报告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析报告 2013年3月

目录 一、用户分类 (3) 1、性别结构 (3) 2、年龄结构 (4) 3、学历结构 (5) 4、职业结构 (6) 5、收入结构 (7) 二、用户生活方式/态度 (8) 1、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段 (8) 2、用户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 (9) 3、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场所 (10) 4、用户使用手机上网行为分布 (11) 三、用户消费观念/态度 (12)

通过对移动生活服务用户的调研,以及对公开数据的整理。从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本属性、用户行为方式以及用户消费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 从结果来看,“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年轻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体用户,年轻化趋势凸显。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学生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人养成的使用习惯将更稳定。 随着移动互联网整体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网络使用程度的逐渐加深,用户的需求已经由原来的娱乐逐步向消费行为转变。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用户获得信息的方式,并改变用户的消费行为。 一、用户分类 1、性别结构 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性别结构中,男性移动互联网用户明显高于女

性。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57.7%和58.1%的男性用户。截止2012年9月,2012年,男性用户占整体的57.6%,高出女性用户15.2个百分点。 2、年龄结构 移动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用户比例较高。2010年,10—29岁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总体用户的68.9%;2011年,10—29岁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总体用户的65.8%,青少年用户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主体。一是由于青少年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二是该部分网民对社交、娱乐感兴趣,习惯通过手机联络朋友、阅读、游戏等。这部分青少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养成更为稳定的使用习惯,并具备付费能力。厂商应重视对这类群体的推广和营销。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截止2012年9月,10—19岁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总体用户中占比28.5%,20—29岁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总体用户中占比35.7%。青少年仍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主

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背景与趋势分析

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背景与趋势分析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网络服务,就正如目前如日中天的互联网技术一样。然后广告又在生活中无孔不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各大中小型企业为了自身的品牌建设以及企业的发展一向都极为重视广告的投放与发布。移动互联网做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也是各大企业投放广告的媒体选择之一。因此,对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对目前广告行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我国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2、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受众面极为广泛 3、受众对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4、移动互联网广告已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发展趋势 1、移动通讯终端用户数据库将进一步完善 2、逐渐受到大型企业主认可和投资 3、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认知度逐步提高 4、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将进一步开拓新领域移动互联网广告产业将发展成为横跨通信、IT、贸易、金融、物流行业的庞大产业。移动互联网广告是广告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与其它媒体广告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互补关系,其发展受广告总体市场规模的

限制和影响。虽然目前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在总体广告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但是其发展潜力巨大。与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拥有随时接触、传播、反馈、一对一到多点互动等特点,其信息个性化、定向沟通、低廉成本等优势独具。在3G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广告和移动上网终端的技术、应用和产业链不断成熟,人们只通过移动上网终端就可以完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的统一。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将会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满足用户整合体验、娱乐的需求,并在体验中发生购买。广告将以资讯、游戏等方式出现,最好的广告是不广告的广告。 未来的广告将是达成用户期望的整合体验、娱乐的需求,并在体验中发生购买行为,同时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基于与用户的长期互动,广告运营商能够形成对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并根据客户的特征与需求提供针对资讯和服务,以达到精准营销;移动互联网广告将在的整合平台上提供业务和信息服务,将各行业、各种类的服务整合起来,实现用户与广告主的互动,方便用户进一步了解信息,未来移动互联网广告整合的服务和体验创造条件。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艾瑞咨询研究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将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宏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 1. 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国家主管部门对移动增值产业的扶持已逐步细和 具体化,这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良心的发展环境。 2.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增值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时各监管部门的相互协作以及监私管力度的加大进一步净化了产业环境,为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3年来,相关部门一直积极扶持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图书。报纸。期刊,游戏。音乐等各种数字产品的开发。制作。出版和销售工作。这将为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 二。经济环境 1. 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在开发性增长的同时对外依存度逐渐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消费和使用提供了经济保障。 2. 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在城镇居民消费支持中,娱乐。教育。文化支持出约占15%,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第二大支出。用户对娱乐性文化需求的增加将有效降低移动互联网的推广门槛。 3. 移动增值产业媒体化。娱乐经趋势日趋明显,电信业。广电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彼此渗租客介入将有效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良性竞争。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手机终端保有量持续上升。终端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可支持多种数据业务机型的不断丰富将为用户提供较好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体验平台。 三。社会环境 1. 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性逐步增强。目前国内手机用户总数已突破6亿,庞大的用户资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2. 随着各地移动运营商对WAP资源的下调,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这使用户从认知转化为消费行为的周期进一步缩短。 3. 用户的业务需求逐渐从”被动”转化为”互动”,互动性业务的不断丰富满足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服务中娱乐。生活及商务的需求变化。 四。技术环境 1. 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研发实力已跃居全球前列,本土设备商的崛起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 投入商用的3G网络将进一步拓展现有的2.5G平台上的多种增值服务,3G带宽资源的丰富将为基于视频的各类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3.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认知迅速扩展到移动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平台开发和普及成为推动手机第三方应用快速发展的引擎。 而从微观环境上来说,重组前的中国移动对SP实施”分层分级”管理办法一年多以来,通过对SP的信用度及业绩水平的综合考评将SP评级,对不同级别的SP实施差异化服务资源分配。实力较强的SP得到了中国移动合作资源和营销资源的支持,其中包括获理更多业务数量。更多的业务申请数量以及对中国渠道和终端资源的利用等。由于在分层分级管理实施过

移动互联网行业认知调查报告

移动互联网行业认知调查 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行业认知调查 实习题目移动互联网行业调查报告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 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 2015年8月 20日

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深度调查,了解互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未来对移动互联网学习进行针对的指导。 意义: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为技术基础,旨在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的一种新兴业态。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是Web2.0 技术深入渗透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服务的转型,是4G 和无线宽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 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 调查对象:移动互联网使用者 时间:2015年夏 地点:社交网络 调查范围和主题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操作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移动医疗移动办公登产业逐渐兴起,必将引起对传统产业的大变革,互联网+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调查的主要方法 随机采访,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 良好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2011年12月国务院在有关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常务会议中指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平台重点支持的业务领域之一。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这四大区域。该四大区域的产业规模占全国整体的90%以上。珠三角以广东为龙头,凭借终端制造的巨大优势,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渤海区域在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西三角地区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 二是从终端设备到应用服务的产业链加快形成。在国家的支持下,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与扶持,终端设备研发与制造、应用软件开发、信息与内容服务等各细分产业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值份额中,移动终端达到了2155.7 亿元,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力军;移动软件和移动应用产业的绝对份额虽然只占到1/4 左右,但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思维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思维 俞永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机会比美国更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亚洲人民生活里的移动互联网渗透度比美国更高。美国PC互联网的 基础架构很好,所以移动互联网会是PC互联网的重要补充,但是短 期内要替代PC互联网还是有很大挑战。 俞永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不管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很多公司在创业时期就有国际战略。在GMICSV有一个环节,我演讲那场有四个嘉宾,其中三个已经在北 京有分支机构,第四个是下个月在北京设分支。 就是说,四个美国企业竟然百分之百地在北京都有分支。他们还是创业公司就这样干,这在PC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公司也是一样,中国互联网公司原来很少想过国际化,但是现在有一堆企业想 着做国际市场。 国际化战略要“农村包围城市” 俞永福:在国际化这问题上,一定要有长期投资的心态。具体的市场方向,我觉得就是主席说的那句话,农村包围城市。最好选择 亚洲国家做突破。 你一定要打你有优势的市场。针对亚洲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是有优势的。这些国家不会质疑你的技术。技术问题我们肯定比 他们牛。所以进入这些市场的阻碍会更低。比如,我们在印度就做 得不错。 比如说运营商。中国、越南、印度、印尼这些亚洲市场,除日本以外,80%用户购买手机终端和购买运营商套餐分开的。日本完全不 一样,日本是你拿手机百分之百不能入网。美国是反着二八开,80% 买套餐,20%买终端。 他们会接受中国公司的产品吗?

俞永福:亚洲国家对于国际品牌的接受程度很高,没有那么强的民族感。因为他们很多细分领域都是被国外品牌占领的。从这个角 度讲,互联网品牌是谁的并不重要。对他们而言,只要你做得好就行。 中国企业走出去会水土不服吗?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不管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很多公司在创业的时候就有国际战略。所以 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一开始就会是全球竞争。 我相信十年后再总结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是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共同的全球市场。中国两国在移动互联网上最后一定会形成双向渗透,而不是两个非常隔绝的市。中国市场上一定会有非常成熟的美 国公司,一定会有。 学习三星和华为的国际化打法 俞永福:就国际化的思路上,我觉得要学习三星和华为。学习三星,是因为它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如果以中国人的方式或者中国人 的面孔在美国市场上做,你做得再好,还是会有接受度的问题。 看完三星的经验以后,我觉得我们要把自己变成所谓的华裔美国人,变成华裔美国公司。华裔美国人,就是美国人。华裔美国公司,就是美国公司。三星在美国的运作基本上做到了韩裔美国人。它从 整个公司的运作、风格、团队已经是非常美式的。 国际化是说要有国际化的团队和产品能力。有了这个基础后,别人依然可以质疑你,但没法质疑你国际化的身份,有色眼镜也会摘 下来很多。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思维: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万众 创业大会暨亿乐享全球战略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亿乐享,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创新生活类创业平台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移动应用的种类、数量和模式将更加多样化。2012年,国内移动应用数量将超过百万级的规模。各类移动应用层出不穷。未来在各个行业中与其现有的商业模式相结合的服务类移动应用将更容易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移动应用盈利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广告收入、下载付费和应用内收费各有优势,同时也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多种移动应用的盈利模式会并存。应用内收费相对而言具有更好的发展潜力,但还需要和应用自身的商业运作模式相结合,并获得相应的SDK技术支持。 在用户需求方面,大众用户的需求会随着行业化产品的丰富而多样化,企业级用户也将逐渐意识到移动应用的优势,逐渐释放自身需求。 产业链发展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分工将更加专业。内容提供商、开发者、平台商、渠道商等角色的功能将更加明晰,各参与者能够各司其职,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有APP增值、行业定制、电商、广告和个性化定制五种主要商业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新的商业模式不断被创造出来,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典型厂商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享,引领海量的移动互联网厂商走出商业模式困局,共同打造和谐共赢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

产业链结构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710676307.html,/Zt/183227.shtml#a2 中国移动应用产业链以及产业的生态图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上的各方参与者主要有: 1.提供应用内容的内容层:主要由内容版权提供商以及CP组成。 2.从事应用生产的开发层:主要由从事应用开发的个人开发者、开发团队以及机构开发者 组成。 3.提供终端设施的硬件层:主要由终端厂商组成,如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 厂商。 4.提供终端操作系统的系统层:主要由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商和互联网 提供商组成,如苹果、微软、谷歌。 5.提供移动应用分发渠道的渠道层:主要由提供移动应用的分发渠道的第三方应用提供商 组成,其中既有应用开发商,又有应用服务支持商,以及网络游戏开发商等多种提供商。 6.提供网络服务支撑的运营商,即管道层:主要由提供网络运营和网络服务支撑的运营商 组成,如中移动、中国电信、中联通等。 7.用户层:下载移动应用的手机用户。

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名词大全

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名词大全 一、广告相关专业名词 1.CPM CPM (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每千次展示费用。广告条每显示 1000 次展示的费用。 2.CPC CPC (Cost-per-click)每次点击的费用。根据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收费。 3.CPA CPA (Cost-per-Action)每次激活的费用。目前移动端,结算到激活的居多,也有部分按注册结算。 4.CPS CPS (Cost-Per-Sale)按销售付费,既分成模式结算。 5.CPT CPT( cost-per-time)按时长付费。一些广告位的结算方式,渠道市场推荐位也按时间结算,多数时间默认为天 (CPD)。 6.CPV CPV(cost-per-visit)每个访问 (Visit) 的成本,较少被使用。 7.CPI 是按每一次安装收费,比如以手机App为例,每一次安装,广告商就要付钱,而且只要这App一直装着,广告商也只付这一次钱,并且只管你装不装不管你看不看。 8.CPD 按照每次下载收费,下载就付费,不管是否安装,当然不同渠道的下载到激活转化率不同的。 9.RTB 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 RTB,也就是实时竞价。通过记录cookies,来解析用户的行为,从而实现精准投放广告的目的。 10.DSP DSP(Demand 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

需求方平台允许广告客户和广告机构更方便地访问,以及更有效地购买广告库存,因为该平台汇集了各种广告交易平台的库存。有了这一平台,就不需要再出现另一个繁琐的购买步骤——购买请求。移动互联网里有成千上万的广告主,简单的讲,DSP 就是广告主服务平台,广告主可以在平台上设置广告的目标受众、投放地域、广告出价等等。目前国内许多的移动广告平台,都开始发展自己的 DSP 平台。 11.Ad Exchange 一个开放的、能够将出版商和广告商联系在一起的在线广告市场(类似于股票交易所)。交易平台里的广告存货并不一定都是溢价库存,只要出版商想要提供的,都可以在里面找到。 DSP 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需要有成熟的 Ad Exchange, 目前国内PC 段已经有一些成型的广告交易平台,但是移动端仅有 Google,所以国内的DSP很大程度上还不够成熟。 12.DMP DMP(Data-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帮助所有涉及广告库存购买和出售的各方管理其数据、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数据、增强他们对所有这些数据的理解、传回数据或将定制数据传入某一平台,以进行更好地定位。 DMP是把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储备,并且与成熟的DSP一起,更好的服务广告主。 13.常见广告投放模式 Banner(横幅图片模式) 插屏广告(整个屏幕的广告) 积分墙(通过积分激励用户参与广告) 应用推荐位(常规应用推荐列表等) 二、运营相关专业词汇 日新增用户数(Daily New Users,DNU):每日激活/注册的用户数。也可以说是激活或注册,看自己定义。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移动公司战略变革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移动公司战略变革第3章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移动公司战略变革影响分析 3.1中国移动公司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公司)于2000年4月成立后,新一届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公司业务集团化运作、科学化管理,在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并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相对于国内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公司在网络建设、客户资源、文化建设、竞争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攀升的品牌形象,迅速抢占了移动通信市场。尤其是成功服务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后,以其出色的表现和优秀的服务,更是提升了中国移动公司在人们群众心中的印象地位。 中国移动公司有较强的盈利能力,2011年营业利润超过千亿,数据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和行业地位,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位居前列,品牌价值不断攀升,尤其中国移动推出“神州行”等卡品,其品牌效应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已根深蒂固,成为人们使用移动通讯卡品的首选;有较完善的网络结构和覆盖能力,在全国和香港各个省区都设有分公司,网络技术比较成熟,网络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中国移动公司面对重组后实力渐强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移动通信企业,欲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并一直位居中国移动公司通信行业之首,就需要中国移动公司深入研究分析,开展战略变革活动,以长久保持较强的竞争能力,实现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3.2互联网的现状、特点和趋势 3.2.1现状和特点 据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发布的2011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1年世界互联网发展异军突起(如表3-1)。

大数据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数据分析报告

国内最大的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平台友盟(UMENG)今天公布了《移动互联网重塑用户生活:友盟2012年年度数据报告》,通过对其平台上的10多万款iOS、Android应用进行分析,全景展示了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面貌。 本次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活跃用户达到2.45亿人,其中iOS 8500万人、Android 1.6亿人。 -全年应用月启动次数暴涨16倍,月使用时长猛涨12倍。 -一年来用户使用各个类别应用的总使用频率和时长均有提升,其中视频类应用人均日使用时长增长259%,从9分钟增至31分钟,使用频率也增长了24%,用户开始习惯在移动设备上看长视频。 -系统工具类使用频率下降21%,说明用户都不太爱折腾了;阅读类使用频率上升114%,但使用时长下降了6%,说明用户更喜欢阅读短内容。 -男性是移动用户主导,但并没有比女性多太多,尤其是iOS平台男性只多0.2个百分点,Android 平台上男性则多10.6个百分点。 -男性更偏爱音乐、视频类,以及冒险、棋牌类游戏(70%);女性更偏爱拍摄美化(68-75%)、电商类(60%)和小游戏,尤其是教育、家庭、儿童类游戏(65%)。 -用户分享内容全天有两个高峰期,一是中午12-14点,二是午夜0点前后,夜猫子很多。职场白领多活跃在9点、14点工作时间和20点晚饭时间,青少年和学生则是13点午休时间和18-20点晚间时段。 -男性和女性进行微博社交分享的情况基本均衡,其中男性占54.4%。 -社交成为移动应用重要元素,有社交分享行为的用户粘性更高,活跃度提升3.5-3.8倍。 -设备分布方面,iPhone一直占iOS设备总量的74-82%,其中在iPhone 5 9月面世的时候达到最高点;iPad去年年底达到最高的23%,因为适逢iPad 4、iPad mini行货上市,也扩大了iPad 在国内平板机市场上的份额。 -Android设备中三星和HTC还是大头,分别占21%、11%,不过比去年的28%、25%已经大大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艾瑞: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5亿人】市场规模1060.3亿。发展原因:1、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增速推动;2、3G/4G大流量消费时代,催熟商业化环境;3、移动应用探索商业化,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移动购物占比过半,移动营销稳步提升。移动互联网之争逐渐深入到内容层。用户全天在多屏之间切换。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尚贤达猎头顾问从工信部网站获悉,据《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03亿户。工信部发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3月突破100M后,4月继续保持37.1%的高速增长,达到121.0M;据估计,到2020年,每人每天将消耗1GB的流量。预计未来1至2年,电信运营商将不断完善3G网络覆盖,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市场的普及进程将加快,3G上网用户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上网用户中的占比可能在2014年突破50%。 移动互联网是一套极其庞大的体系,移动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丝毫不逊色于PC端,淘宝客户端、支付宝客户端、微博客户端、QQ客户端、微信、导航、手游、各种行业移动应用等,已经在手机上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移动生态体系,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更深入、更全面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二、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随着无线互联网业务的极速发展,无线互联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正喷薄而出。移动互联网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日益紧俏,无线互联网猎头职位日渐增多。 据尚贤达猎头公司2013年4月针对30家上规模无线互联网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纳入统计范围的无线互联网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整体同比上升了23%,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同比上升了25%;在年度招聘总需求中,技术类人才招聘占比为51%,营销类人才招聘占比为33%。3-4月份,尚贤达猎头公司无线互联网行业接到的猎头职位委托量同比增长了28%。据估计,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移动互联网人才要求整体较高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移动互联网人才一般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特征呢?尚贤达公司移动互联网高级猎头顾问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勇于创新精神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创新是其生命力。时刻面临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盈利模式、新的营销模式、新的客户需求等等。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借鉴。恐怕再也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哪个时期能够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样开放和包容,鼓励一切创造性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创新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 2、跨界复合能力 移动互联网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并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多样化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最好具有复合、跨界行业的能力,具有多向思维,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如研发人才,有时既要熟悉手机平台,又要熟悉互联网编程,C、Java等语言都要懂,甚至PHP等都要懂一点。营销人才如果能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复合能力将是非常重要。小米公司“不想做产品经理的销售不是好设计师”的理念,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移动互联网人才要勇于尝试一切新鲜技术和手段,需要跨界眼光、跨界思维和跨界方法。 3、学习适应能力 互联网行业本身是一个极富变化、日新月异的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变化性推向极致。一个新的应用,可能很快得到普及,也很可能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不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和产品一日千里,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 4、捕捉和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