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生理学知识33982说课材料

皮肤生理学知识33982说课材料

皮肤生理学知识33982说课材料
皮肤生理学知识33982说课材料

皮肤生理学知识

33982

皮肤生理学知识

皮肤的总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体重的5%-15%,总面积约1.52m²,厚度约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手掌与脚掌的皮肤最厚,眼睑、外阴等处皮肤最薄。

一、皮肤的基本组成

皮肤的分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各部分细分如下:

(一)表皮:(最外层起保护作用)

表皮共分五层,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A、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软性角蛋白。若破坏了角质层,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必然会使皮肤受伤。角质层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功能。

B、透明层:具有防止毒物进入内部细胞,阻止体温散失的作用。手掌和脚掌部位此层较厚。

C、颗粒层:可以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

D、棘层:是表皮中最后的一层,储存淋巴液,为细胞提供营养。可感知外界刺激如:冷,热,痛,压力等。

E、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母细胞组成。

基底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繁殖能力。当皮肤受伤时,只要基底细胞不被破坏,皮肤一般不会留疤痕。

黑色素母细胞:可产生黑色素颗粒并可吸收阻挡紫外线射入体内。人的肤色深浅是由皮肤中喊有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的。

总结:细胞在基底层繁殖,在棘层生长,在颗粒层退化,在透明层吸收,在角质层形成保护膜,然后脱落。在健康情况下,皮肤的生理周期为28天。(二)真皮层(中间层由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组成)

真皮层的纤维结缔组织有三种: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含有皮肤中60%的水分,真皮使皮肤富有弹性。如这三种纤维减少,就易产生皱纹。(三)皮下组织(皮肤最内层)

由大量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保温、防寒、缓冲外力、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二、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的附属器有:皮脂腺、汗腺、毛囊、毛发、指甲等。

A、皮脂腺:由腺体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可分泌油脂。

B、汗腺:分大小汗腺,可排泄汗液、毒素和水分。一种在皮肤表面做酸性分泌,而另一种在毛囊做碱性分泌,容易受细菌感染,产生异味,这就是“狐臭”。

C、毛囊分布全身(除手掌、脚掌)。

皮肤的作用

皮肤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吸收和代谢。

一、保护作用

1、使皮肤对外界各种机械性刺激有一定的防护功能。皮肤的再生可以修护损伤。

2、能吸收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和器官免受其害。

(1)角质层细胞能反射和吸收部分紫外线。

(2)真皮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颗粒能大量的吸收紫外线。

3、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4、防止体内的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丢失。

二、调节体温作用

皮肤对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气温降低时,可防止体内热量外散;气温提高时,可更有效的散发热量。

三、感觉作用

皮肤含有大量的神经末梢使皮肤可以对冷、热、疼痛、压力和触抚产生反应。

四、分泌排泄作用

皮肤中的小汗腺分泌汗液,可调节体温,维持水,电解平衡,协助肾排泄体内部分代

谢产物。皮脂腺的分泌皮脂,中和碱性物质,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作用。五、吸收作用

正常的皮肤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这对维持皮肤健康是不可缺少的。皮肤吸收外界物质途径有三个: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

角质层是最重要的途径。被皮肤吸收的物质:有气体、水分、电解质、脂溶性物质、油脂类、重金属及其盐类、无机酸、有机盐机类、皮脂类、固醇类。

皮肤对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吸收良好;对在脂及水中都能溶解的物质吸收最好;对单纯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C、蔗糖、乳糖及葡萄糖等都不吸收。皮肤对油脂类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质一般都吸收较好。

皮表脂质膜对皮肤吸收功能影响不大,但皮肤损伤破坏了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皮肤的吸收能力增强。如烫伤后吸收增加130%。

六、代谢作用

1、含有相当与血糖的2/3葡萄糖,表皮的含量多与真皮和皮下组织,用作提供能量。表皮具有合成糖原的能力,糖在皮肤中无氧分解的速度最快,产生的乳酸可维持皮肤表面的酸性。

2、皮肤的蛋白质:

(1)纤维状蛋白:是组成角质蛋白的主要成分,也是表皮细胞、毛发和甲的结构蛋白。

(2)非纤维装蛋白:参与角化过程以外的所有细胞功能。

(3)球蛋白:表皮基底细胞的RNA和DNA的核蛋白主要成分。

皮肤性质的鉴别

皮肤的性质主要由皮肤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状况决定,并随年龄、季节、环境变化,主要分为: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

一、中性皮肤:油脂和汗腺分泌均衡,皮肤不干、不油、红润、细腻、有光泽、有弹性,对外界刺激不易敏感,PH值在5.0~5.6.之间。一般出现与发育

前的青少年,成人中极少有这样理想的皮肤,此类皮肤保养重点是维持水分平衡。

二、干性皮肤:油脂和汗液分泌偏少,皮肤干涩无光泽、皮肤细腻、白皙、毛孔细小,易产生皮屑和细小皱纹,PH值在5.5~6.5之间,干性皮肤又分为缺水性和缺油性,此类皮肤需要补充水分和蛋白质。

三、油性皮肤:油脂和汗液分泌过多,皮肤油腻光亮,此类皮肤毛孔粗大、肤色较黑,易产生粉刺和痤疮,对外界刺激不敏感,PH值在4.5~5.0之间,可使用平衡系列产品做护理。

四、混合性皮肤:T区和两颊的皮肤油脂分泌不均,根据T区和两颊的对比情况可分为:①混合偏油性皮肤,按油性皮肤的护理方法护理;②混合性偏干性皮肤,按干性皮肤护理方法护理。

五、敏感性皮肤:皮肤细薄,毛细血管明显可见,受到外界刺激后极易发红、发热、发痒、起疹、脱屑等;此类皮肤重在修护、防敏。

色斑的病理分析及治疗

一、斑形成的机理

(一)黑色素的合成与代谢

?黑色素是由酪氨酸形成的,酪氨酸是在酪氨酸梅的作用下产生多巴再由多巴转变为多巴醌,多巴醌可经环合作用形成黑色素。

?不同人种其比例不同形成不同肤色和发色,如果在角化过程中造成变异,就会形成斑点。

?黑色素具有防晒、防老化、防癌变三大功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色斑的形成

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中的基底层细胞中,当受到阳光紫外线、辐射、化妆品、药物及其它因素刺激后,导致皮肤黑色素沉着,一部分随角质层脱落;一部分则沉淀于基底层,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以上功能一旦失调,便形成色斑。

二、色斑形成的原因

(一)内因

1、遗传:如雀斑、痣、胎记等;

2、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孕激素、黄体酮在体内增多时,会导致色素沉着,易形成黄褐斑、妊娠斑;

3、内脏机能障碍:副肾脏机能失调、肝脏衰弱、癌症、结核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二)外因

1、紫外线照射;

2、食品如酱油、紫菜、胡萝卜、乌鸡、可口可乐、咖啡等;

3、药品如减肥药、避孕药;

4、情绪家庭不和、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4不当的化妆品或者不当的护理程序;

5、外伤;

6、工作环境。

三、色班的分类

(一)雀斑

成因:遗传、血脂过浓、过酸、免疫力低下、辐射(紫外线)、少喝水、皮肤干燥等。

形状:不连接一起的点状,呈黄褐色或淡褐色,分布在脸、手或全身。

症状:无身体不适

治疗方法:腐蚀法(酸蚀法、冷冻法)、激光,可用美白系列淡化,不能除根。

(二)晒斑

生理学教案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生理学教案编号:012006学年下学期 教学课题 授课对象 目的要求授课教师舒安利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舒安利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课时授课 绪论 2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2006级护理专业班级 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 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教学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2.生理功能的调节3.反馈控制系统教学难点:1.生理功能的调节2.反馈控制系统 讲授法 理论课教学手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兴奋性 一、刺激与反应(兴奋、抑制)(20分钟)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值、阈刺激)(20分钟)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10分钟)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 内环境与稳态(15分钟) 第三节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0分钟)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正反馈、负反馈)(10分钟)小结: 1.兴奋性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 3.生理功能的调节 4.反馈控制系统(4分钟)预习:细胞膜基本功能、跨膜信号转导。(1分钟)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法与 学法 课型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复习 2.分析吃杨梅、看到杨梅分泌唾液和“望梅止渴”的生理机制。 思考题 3.举例说明反射和反应的区别。

《人体生理学》第三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七年制) 参考资料 《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人体生理学》第二版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生理学学科发展简史出发,阐述生理学学科特点自评 及学科基本概念,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 第一节兴奋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 新陈代谢(metabolism):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 兴奋性(excitability):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stimulus):能为机体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抑制。 兴奋: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抑制: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活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减弱。 二、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值(threshold):又称阈强度,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具有阈强度的刺激。

皮肤基础知识的详解

皮肤基础学课程大纲 ?认识皮肤 ?皮肤基本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类型的划分 ?问题皮肤类型的划分 第一部分:认识皮肤 一、皮肤的重要性 皮肤是青春的标志 皮肤是最牢固耐磨的外套(保护膜) 皮肤是最美丽的衣裳 皮肤是每个人的“财富” 二、皮肤的成分 含有50%—70%的水分 少量无机盐 25%的蛋白质 3%脂肪酸 三、皮肤基本知识

皮肤的面积—2平方米左右 皮肤厚度—4毫米(不包括皮下组织) 全身皮肤中手脚掌皮肤最厚,眼睑最薄 皮肤的重量约占体重8%—15% 皮肤的色素有三种:黑色、黄色、红色第二部分:皮肤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皮肤构造与附属器官 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附属器官:毛发、指甲、汗腺、皮脂腺二、与美容密切有关的是表皮和真皮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有棘层 基底层 乳突层 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 纤维母细胞 脂肪 表 皮 真 皮 皮 下

(一)表皮层 表皮厚度是—2毫米,她有不断再生的能力,她分5层: 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表皮—角质层 角质层:是死表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正常情况下会自行脱落、厚薄影响皮肤外观、含10%—20%水分。 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由4-8层的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皮肤表层的的角化细胞到一定的时间会自行脱落,同时会有新的角化细胞来补充.角质层是皮肤的第一道防线,其厚度也不一样如手掌,脚掌处最厚,眼睑处最薄 表皮—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仅见于手掌、脚掌 2-3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透过,故称透明层可防止体内、外的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透过,起屏障作用 表皮—颗粒层 颗粒层:表皮的“保镖”、防营养流失、与清洁密切有关、能折射紫外线

皮肤系统

皮肤生理学 今天主讲的内容是皮肤生理学,内容包括:1、皮肤的功能与构造;2、皮肤的附属构造;3、皮肤受损的修复;4、皮肤的老化 皮肤系统位于体表,其功能是提供保护,皮肤包括2大部分,一个是外层的表皮,一个是内层的真皮。皮肤的衍生物包括毛发、指甲、腺体、神经接受器,这个基本的生理常识大家应该很熟悉。 刚才提到皮肤是为人体提供保护的功能,可以说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包括衍生物在内,都可以提供身体防护的功能,如果说皮肤受损,造成细菌侵入,譬如表皮划伤,出现伤口,此时才有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就是白血球加以吞噬,因此,皮肤对保护身体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先详细讲讲第一部分,皮肤的功能与构造。 先说对一个,功能,分为四大功能。 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保护。包括抵御来自外界的机械的、化学的、温度的、辐射的、细菌的伤害。 第二个功能,是调节体温。我们身体中90%的体热,是由汗水来发散热,也可以防止体温、水分及化学物质过度流失。 第三个功能,接受外来刺激。譬如神经接受器,负责接受身体外在的感觉,痛痒等。 第四个功能,也是营养师最关切的一个知识点,就是皮肤可以合成维生素D及其他荷尔蒙。 下面说说皮肤构造。 讲之前,我先给大家发个图。

这是皮肤活组织的切片局部 这部分就是表皮层 大家可能对这张切片中的皮肤结构及各组织不大好辨认,没关系,我发一张清晰模拟图。

下面我就拿这2张图来一一讲解 皮肤因覆盖整个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成年人为例,其表面积约为19000平方厘米,厚度约为0.5-3mm。包含三种不同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蜂窝组织,最外层的构造为表皮,是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组织,内层为较厚的真皮,是属于结缔组织的构造,在真皮底下则是皮下层,但此处严格说并不属于皮肤构造,而是由蜂窝组织及脂肪组织所组成,其中,蜂窝组织还一个名词,就是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及脂肪组织之间,则是由表浅筋膜相互连接。 大家切过猪肉没?我们切猪肉的时候,会发现在猪肉结缔组织下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那就是表浅筋膜。 下面我就给大家发一张表,是外皮系统的构造分类

植物生理学教案3

基本内容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 )。 Concept: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称为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Essential mineral elements in plant ) 植物体中有什么元素?哪些元素是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它们有什么生理功能?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Elements in plant) 把植物烘干,充分燃烧。燃烧时,有机体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以二氧化碳、水、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残烬称为灰分(ash)。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也称为灰分元素(ash element)。氮在燃烧过程中散失而不存在于灰分中,所以氮不是灰分元素。但氮和灰分元素一样,都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而且氮通常是以硝酸盐(NO3-)和铵盐(NH4+)的形式被吸收,所以将氮归并于矿质元素一起讨论。一般来说,植物体中含有5%~90%的干物质,10%~95%水分,而干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超过90%,无机化合物不足10%。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Essential mineral elements for plant) 溶液培养法(solution culture method)亦称水培法(water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砂基培养法(砂培法)(sand culture method)是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中,加入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研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时,可在人工配成的混合营养液中除去某种元素,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的变化。如果植物发育正常,就表示这种元素是植物不需要的;如果植物发育不正常,但当补充该元素后又恢复正常状态,即可断定该元素是植物必需的。 借助于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已经证明来自水或二氧化碳的元素有碳、氧、氢等3种,来自土壤的有氮、钾、钙、镁、磷、硫、硅等7种,植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称为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或大量营养(macronutrient);其余氯、铁、硼、锰、钠、锌、铜、镍和钼等9种元素也是来自土壤,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或微量营养(micronutrient)(表2-1)。 表2-1 陆生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 根据生化功能,植物矿质营养可以分为5组: 具体功能和缺少时的生理症状如下: (一)第1组——碳化合物部分的营养 1、氮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态氮,如尿素等。氮是氨基酸、酰胺、蛋白质、核酸、核苷酸、辅酶等

生理学教案

第四部分教案 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反馈控制系统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方法设计: 1. 介绍反射的要领,回顾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的特点 2. 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1、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 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 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 阈刺激的倒数(1/threshold 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⑶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送行现察和研究。 (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 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水平的研究,它们相互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等的发展,应用这些科学成果,研究生理功能活动,发展出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如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机模拟等等。相信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对生理学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

皮肤生理学概述专业知识

皮肤生理学概述uop 人的一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为生长、成熟和衰退三个阶段,全过程称为增龄。其中最后的阶段称为老化。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富牺牲精神的器官——皮肤,是肌体最早出现衰老迹象的器官之一,同人体一样,皮肤也有着生长、成熟和衰老三个阶段。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它仅有3毫米厚左右,却是人体中最大的组织,覆盖着人体约两平方米(1、5—2M2左右)的体表,皮肤是外界环境和机体之间的一道屏障,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紫外线,往往通过作用于皮肤才能影响到人体。一、皮肤的分层 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 a、表皮层:角质层——形成保护膜 透明层——吸收 颗粒层——退化(没有生命) 棘层——增殖 基底层——繁殖“祛斑 b、真皮层:乳头层“祛痘” 网状层 血管 神经元 C、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为真皮内侧的组织,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构成,此层的厚度取决于其中的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的多少亦决定了人体的胖瘦;有保温御寒、储备能量、保护内脏组织骨骼、供给身体热能的作用。 d、皮肤的附属器官 毛发、爪(指甲)、皮脂腺、汗腺 二、皮肤生理作用 a、保护作用:防御机械性刺激、防御物理性刺激、防御 化学性刺激、防御生物侵袭 b、体温调节作用:健康的人体通常保持36℃,当外界温 度发生变化时,皮肤内血管扩张,使汗腺分泌汗液来调节体温,汗的蒸发可使热力消失。 c、知觉作用: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感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痛觉、触觉、冷觉、温觉有所反应并将信息传送到脑部,并有非常灵敏的潮湿、干燥、平滑、粗糙、坚硬、柔软及蚁行等感觉。 d、吸收作用: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化妆品中含有的有效物质会经由表皮层达真皮层而被吸收,也会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被吸收。 呼吸作用 e、呼吸作用:皮肤有直接从空气中吸氧的能力,其吸氧量约为肺部吸氧量的1%,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约占肺呼出量

皮肤生理学知识-精选.

皮肤生理学知识 第一章皮肤的总述 第二章皮肤生理结构及功能 第三章皮肤基本功能 第四章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第五章问题性皮肤分类 第六章斑形成的原因 第七章斑点部位判断身体 第一章皮肤的总述 1、人体和外界直接接触的是皮肤,一个成人的皮肤表面积约为1.5—2平方米 2、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体重的5—15% 3、厚度约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手掌与脚掌的皮肤最厚,眼睑、外阴等处皮肤最薄。

第二章皮肤生理结构及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 在皮肤的表面,表皮内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到触觉和痛觉。因部位的不同,表皮的厚度在0.07-2毫米之间。 表皮层由外到里又可分为: 1、角质层 2、透明层 3、颗粒层 4、生发层(有机层\基底层) 角质层: 角质层在美容学上称为“死皮”,它是由多层已经死亡并已角化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成分为软性角蛋白,角质蛋白不溶于水,因此角质层有防止体内水份过度蒸发的作用。若破坏了角质层,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必然会使皮肤受伤。角质层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功能 透明层: 透明层只存在于我们的手掌和足底皮肤中。具有防止毒物进入内部细胞,阻止体温散失的作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颗粒层: 有核的活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兰格罕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质。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可以折射阳光,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极易被盐、碱所破坏

胞的脱落和修复表皮的缺损。生发层又可分为基底层与棘状层。 棘状层: A、呈弱酸性(PH值4.5-----5.5)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起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B、储存淋巴液,为细胞提供营养。可感知外界刺激如:热,痛,压力等。 基底层: 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母细胞组成。 基底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繁殖能力。当皮肤受伤时,只要基底细胞不被破坏,皮肤一般不会留疤痕。 黑色素母细胞:可产生黑色素颗粒并可吸收阻挡紫外线射入体内。人的肤色深浅是由皮肤中喊有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的。 二、真皮 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二者无明显的分界。 真皮层的纤维结缔组织有三种: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含有皮肤中60%的水分,真皮使皮肤富有弹性。如这三种纤维减少,就易产生皱纹。 真皮内有血管、神经、淋巴管、毛发和腺体等。 三、皮下组织 A、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组织组成, B、有保温、防寒、缓冲外力、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四、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的附属器有:皮脂腺、汗腺、毛囊、毛发、指甲等。 A、皮脂腺:由腺体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可分泌油脂。 B、汗腺:分大小汗腺,可排泄汗液、毒素和水分。一种在皮肤表面做酸性分泌,而另一种在毛囊做碱性分泌,容易受细菌感染,产生异味,这就是“狐臭”。 C、毛囊分布全身(除手掌、脚掌)。

动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河南工业大学课程讲义 动物生理学 讲义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 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30/1.5 课程类型:限选 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家畜生理学》第三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参考书目:《家畜生理学》第二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神经内分泌学》张殿明主编 《反刍动物消化代谢》韩正康主编 《反刍动物消化生理》刘敏雄主编 《动物生理生化学》向涛主编 《家畜生理学原理》向涛主编 《Duke’s生理学》 《家畜生理学实验指导》朱祖康王艳玲主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机体机能活动机制的内涵。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层次,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的建立。 3、了解《动物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与方法。 [重点]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研究层次的范畴。 [难点] 对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属性和生命活动机制的内涵的理解,建立机体机能整体性概念。[课堂组织] 讲述、生活实例和胶片教具结合。 [学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健康动物正常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动物生理学不仅要描述一个生命活动的现象,而且还要探讨该生命活动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如何终结的。 生理学可分为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生理学研究内容 生理学是机能学,与形态学有区别: 例:消化系统解剖:胃肠肝等器官组成的位置形态. 组织: 胃肠肝等器官有不同细胞组成形态 生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功能的调节 细胞及内部的分子结构→→→各器官及系统→→个体 所以研究对象应包括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生理学、 器官和系统生理学 整体和环境生理学 三、研究方法 动物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基本实验方法是在器官、系统水平下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一)、急性实验

关于皮肤基础知识的详细讲解

皮肤基础学课程大纲 认识皮肤 皮肤基本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类型的划分 问题皮肤类型的划分 第一部分:认识皮肤 一、皮肤的重要性 皮肤是青春的标志 皮肤是最牢固耐磨的外套(保护膜) 皮肤是最美丽的衣裳 皮肤是每个人的“财富” 二、皮肤的成分 含有50%—70%的水分 少量无机盐 25%的蛋白质 3%脂肪酸 三、皮肤基本知识

皮肤的面积1.5—2平方米左右 皮肤厚度0.5—4毫米(不包括皮下组织) 全身皮肤中手脚掌皮肤最厚,眼睑最薄 皮肤的重量约占体重8%—15% 皮肤的色素有三种:黑色、黄色、红色第二部分:皮肤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皮肤构造与附属器官 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附属器官:毛发、指甲、汗腺、皮脂腺二、与美容密切有关的是表皮和真皮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有棘层 基底层 乳突层 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 纤维母细胞 脂肪 表 皮 真 皮 皮 下

(一)表皮层 表皮厚度是0.07—2毫米,她有不断再生的能力,她分5层: 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表皮—角质层 角质层:是死表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正常情况下会自行脱落、厚薄影响皮肤外观、含10%—20%水分。 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由4-8层的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皮肤表层的的角化细胞到一定的时间会自行脱落,同时会有新的角化细胞来补充.角质层是皮肤的第一道防线,其厚度也不一样如手掌,脚掌处最厚,眼睑处最薄 表皮—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仅见于手掌、脚掌 2-3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透过,故称透明层可防止体内、外的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透过,起屏障作用 表皮—颗粒层 颗粒层:表皮的“保镖”、防营养流失、与清洁密切有关、能折射紫外线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 人的皮肤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表皮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能不断新生,其中又分为五层,最上层的皮肤细胞为死细胞,其下为活细胞,活细胞不断向表面推进,然后死亡而脱落。 角质层保护作用、防水、防菌作用。 透明层控制皮肤水份,防止水份流失。 颗粒层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 有棘层具有细胞分裂增殖能力。 基地层产生新细胞,逐渐往上推,直至形成角质,也就是肌肤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含黑色素生长细胞,黑色素的多少及聚集状态决定肌肤的颜色。 真皮 由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所构成,是与肌肤老化有直接关系的重要部位。 真皮层还有以下主要附属器官: 汗腺调节体温,排泄废物。 皮脂腺分泌油脂,滋润皮肤。 血管供给皮肤养分和氧气。 皮下组织 含有大量脂肪细胞,缓冲外来的刺激,皮下脂肪越多,皮肤会较圆润不容易碰伤,随着年龄增长,皮下脂肪减少,皮肤会失去弹性,变得松弛。

皮肤保养的术语 1, 面疱(Acne) 一般皮肤瑕疵的状况,如黑头粉刺,白头粉刺、青春痘、或囊肿(注:因细菌的侵入聚积而引起毛囊发炎的现象)等,大部分的成因是由于角质蛋白、细菌及油脂等聚积在毛囊内所致。 2, 胶原质(Collagen)位于真皮层内的纤维状蛋白质,使皮肤紧致而有弹性。 3,真皮纤维(Dermal Fibers)位于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统称。 4, 弹性(Elasticity)真皮层中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一种特性,由于有弹性,使皮肤表面不会留下每一个表情的形状及纹路。 5,弹性纤维(Elastin)真皮层内的纤维状蛋白质,使皮肤具有弹性。 6,纤维细胞(Fibrocyte)真皮层内制造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s)的细胞。 7,自由基(FreeRadicles)由身体正常化学反应所产生之不稳定的反应分子,会侵害细胞的结构,促成皮肤老化。 8, 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s)含有黑色素的细胞,能赋予皮肤颜色,黑色素细胞位于真皮层的较底层及真皮层的最上方,黑色素细胞所产生之黑色素颗粒的大小,及其中所含黑色素的多寡,及聚集状态决定了肤色的深浅与均匀度。 9,皮脂腺(SebaceousGlands)能分泌油脂,经由皮脂腺开口分泌出并分布于皮肤表层。 10,皮脂(Sebum)由皮脂腺所产生之天然油质,为皮肤天然的滋润剂。 11,酸碱值,氢离子指数(PH) 一种酸性及碱性的测量方法,由于PH值高(碱性)或PH值低(酸性)的产品会刺激皮肤,因此许多产品皆为酸碱平衡,与皮肤本身之酸碱值相当。

的皮肤生理学知识讲义

最全的皮肤生理学知识 ■表皮之构造 皮肤的表皮层,从外侧起依序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角质层 1. 主要成份为角蛋白(为一种蛋白质),角蛋白的吸水 性强,约含7%脂质及15~20%水份。水份若低于10% 时,皮肤会呈现干燥;若高于25%,则皮肤易起瘢痒。 2. 健康皮肤的角化很规律,平均约21~28天。 □透明层 手掌和脚底分布最多,比其它部位结实。 □颗粒层 1. 细胞原形质中含有大量透明角质(晶样角质)颗粒。 2. 晶样角质能将光线强烈折射,但溶于碱性溶液的食盐 水。 □有棘层 1. 细胞层占表皮大部份(表皮最厚的一层),通常由数 层到十数层。 2. 下层细胞接近圆柱状,愈上层愈成横向多角形,各细 胞成幅射状放出刺状细胞突起,与邻接之细胞彼此连

络,负责输送营养。 3. 进行细胞分裂的重要层,连基底层称种子层。 □基底层 1. 位于表皮最底层,邻接真皮,由真皮乳头体中的毛细 血管补给营养,进行细胞分裂而新生表皮细胞。 2. 平常产生定量麦拉宁色素,成颗粒状存在,可使强烈 阳光不透过身体内部,具保护皮肤、吸收并贮存热能,可保温及提高细胞的生活机能。 ■真皮之构造 皮肤的真皮层,主要由结合织纤维束形成,又分为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 □乳头层 富结合织纤维,乳头体中有毛细血管,藉而对表皮补给营养。 □乳头下层 负责乳头层与网状层之联络工作,最重要之工作乃储存丰富的水份。 □网状层 含有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是非常强韧的一层,主要成份为胶原质和弹性硬蛋白。具有弹簧般的构造,能缓

和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带给皮肤弹性,随年岁增长渐渐衰退,易生皱纹。 ■皮下组织 1. 结缔织纤维交错,含有脂肪球,其厚度取决于其中的 脂肪量,因人而大不相同,故称皮下脂肪。 2. 脂肪球能防止体温发散和保护身体。 3. 具有储存身体多余的卡路里与能量之功能。 4. 其多寡随季节而变化,适量可出现曲线点及皮肤张力。■皮肤的脉管系列及神经系 □脉管网 皮肤除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外,还有动脉网及静脉网脉管网伸出枝而连络外层的脉管网,从乳头下层动脉网伸出枝进入乳头体,在此形成毛细血管环,成为静脉性毛细管,连络乳头下层的静脉网。 □淋巴管 在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等所有细胞、纤维等间隙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交错。 □神经 1. 神经系沿血管而走,作成神经网而分布于皮肤。 2. 脑脊髓神经专司知觉,自律神经支配血管、起毛筋、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运动生理学》课程 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的反应与适应规律,具有初步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调节方式 第三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目的要求: 了解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能量系统特征及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能量统一体的概念;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的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能量代谢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

目的要求: 了解肌纤维微细结构、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形式、力学特征以及两类肌纤维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纤维微细结构 第二节: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第四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表现 第五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六节:肌电图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目的要求: 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听觉、位觉等感觉器官的分析机能;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基础,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躯体运动调节功能和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院)讲课教案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 院)

皮肤生理学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就像一件严实的天然“衣服”,把整个身体包裹得天衣无缝,防止外界对人体的侵害。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1.5—2.0平方米,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具有重要的功能。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来源于外胚叶,它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表皮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这 两类细胞所组成,表皮一般分为5层: 1、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含NMF (天然保湿因子)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度。可防止外界的灰尘、细菌 等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具防止化学物质内侵的作用。2、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底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 质的透过,又称为屏障带。(手掌在阳光下是透明的) 3、颗粒层:有核的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郎格罕氏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 质。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 极易被盐、碱所破坏。防止体内电解质流失;此层能阻止体表内外水份通 过,致使角质层水份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层:呈弱酸性(PH值7.3-----7.5)是表皮内最厚的一层,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 裂能力,参与创伤愈合,同时启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5、基底层:呈圆柱状,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具有分裂繁殖功 能,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也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基底层 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黑色素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防 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人的肤色深浅。每天人类皮 肤大约有1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出来的细胞大约以10个为 一组,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产生所谓的“表皮增殖单位”。 ★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细胞,当细胞渐渐失去了水分之后,最后死亡,就在表皮层最外部形成角质层,而成为角质细胞,进而脱落,完成代谢周期,而这个过程称为角化过程。从医学角度来讲为皮肤的新陈代谢。(如果受到日晒刺激产生的黑色素,也会跟随代谢而排出,但是代谢能力不好的人,就不容易将黑色素排出,会使得肤色不均、黝黑!)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通常有新陈代谢周期28天一说,而实际上只有18岁的健康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才是28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周期渐渐缓慢,一般可以用实际年龄+10天的简单计算方法测得实际新陈代谢周期。新陈代谢的快慢决定了皮肤的好坏。因为细胞是吸收人体每天所摄取的营养和氧气的,无论哪一层的细胞功能下降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如:楼下有十箱苹果,我一个人去搬要十次才能全部搬到楼上来,如果是十个人一起去搬,那就只要一次就可以全搬到楼上来,干活的人多了,营养的输送过程微小循环也就畅通了。 反之,新陈代谢缓慢,就是说细胞分裂的速度慢,干活的人少了,供不上养分,皮肤就会形成不同的病态。 ★新陈代谢过程: 细胞生成====> 移动====> 移动====> 形成角质====> 坏死 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剥离、脱落

皮肤生理学及护理基础知识

皮肤生理学及护理基础知识 一、正常皮肤的特点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和外界接触最广泛 * 皮肤是活的细胞组织 * 皮肤具有自愈能力 二、皮肤总体构造 * 重量:成人皮肤的面积为1.5㎡-2㎡,占人体总重量的16% * 厚度:约0.4-4毫米,眼睑最薄,手脚掌最厚 三、皮肤的组成部分 皮肤是由水、蛋白质、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 * 水:50-70%,10%在皮肤外层,65%在皮肤内层。越往皮肤深层水分含量越高; * 蛋白质:25% * 脂肪酸、无机盐3%-5% *皮肤PH值: 中性皮肤为4.5-5 呈弱酸性 油性皮肤为5-5.5 呈酸性 干性皮肤为4-4.5 呈碱性 四、皮肤的结构 皮肤覆盖于整个体表,是身体的最大器官。我们肉眼可见的只是皮肤表面的皮沟、皮丘、汗毛等,其实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大层组成,每一层对皮肤的健康都担当不同的角色。 表皮层:为皮肤最外层,覆盖全身,没有血管,却有许多细小神经末梢。表皮分为五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最薄层,具有防御作用 角质层薄→肤色较白,保护能力弱

角质层厚→肤色暗淡,吸收能力差 * 透明层:见于手脚掌角质较厚的部位 * 颗粒层:具有折射紫外线的功能* 有棘层:表皮中最厚的一层,有输送营养的作用 * 基底层:基底细胞→分裂繁殖功能,28天为一个新陈代谢周期 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阻挡紫外线杀伤皮肤 真皮层:在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含水量达60%,具有维持皮肤柔韧性和弹性的作用。 真皮层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 乳头层:内含丰富的神经末梢及毛细血管 * 网状层:由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构成 胶原纤维→由胶原蛋白构成,使皮肤具有柔韧性,抵抗外界牵拉 网状纤维→有较好弹力,使牵拉后的胶原纤维回原状 皮下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组织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温防寒、储存能量、缓冲外力 构成人体柔滑曲线的作用 皮肤附属器: * 皮脂腺:除手脚掌外遍布全身以头、面部居多。具制造及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及毛发的作用。 * 汗腺:小汗腺→除唇红及指甲外分布全身。具有润泽皮肤、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的作用。 大汗腺→分布于腋窝等。有分泌细胞废物、脂肪物质、水分和盐的作用,分泌排除时并没有异味,但由于容易被细菌感染而产生体臭。 * 毛发:分为硬毛和囊毛 * 指甲:起保护作用,不含神经和血管 * 皮脂膜:正常皮肤为偏酸性,因为皮肤表面有一层酸性保护膜,又称“皮脂膜”。皮脂膜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经乳化以后在皮肤表面构成的一层微酸性膜状结构。皮脂膜最怕碱和高温的破坏。 皮脂膜的功能:a、保护、滋润、柔软肌肤

皮肤的基础知识

一、 皮肤的构造 (一)皮肤的表面(图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 皮肤就像一张把我们身体中各器官包藏起来的一块膜。 皮肤的厚度因身体各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表皮为0.07-0.2毫米,真皮大约是表皮 的10倍左右。 皮肤表面有许多凹凸纹理,凸出的称为皮丘,凹的深处称为皮沟。 皮肤中间交叉的小孔被称为毛孔,皮丘的中心即是汗孔 表皮角蛋白生长因子生成的表皮性脂质、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从毛孔中排出、汗腺分 泌的汗液从汗孔中流出、这三者混在一起形成一层弱酸性的皮脂膜,皮脂膜呈薄膜 状(厚度为0.5μm )覆盖在皮肤表面。 (二)皮肤的组织(图2) (1)表皮全都是由细 胞构成,由内而外一共有四 层:基底层、有棘层、颗粒 层和角质层。 ○1基底层(基底母细胞) 基底层是表皮最下层,与真皮相连。 相连之处为波浪状,上面排列着基底细胞(母细胞) 基底母细胞吸收真皮层里毛细血管中输送来的营养、氧气后,不停分 裂子细胞,细胞不断地新生、增殖。 产生黑色素的色素形成细胞也在基底层上的基底母细胞之间。 皮肤从外到里,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构成。

○2有棘层 这一层的细胞没有纤细的纤维,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像有棘一样,相互 连接,形成淋巴液的流动,营养分配全靠它。 是表中最厚的一层,由下往上排列着4-8列由圆形至椭圆形的有棘细 胞 ○3颗粒层 是由2-3列含有反射紫外线的透明颗粒形的薄层。 细胞的形状比较扁平,类似纺锤形,显碱性,在皮肤中起着重要的保 护作用。 ○4透明层 一般认为是角质层的一部分,见于手掌和足底部位。 ○5角质层 这一层在身体的最外面,直接与外界接触,对保护皮肤起着重要作用。 角质层是由大约14层死去的细胞重叠,并从表面开始脱落。 角质细胞是死细胞,没有细胞核,且细胞膜比较厚,能承受一些物理 及化学性刺激,不但能抵抗有害物质伤害,还能防止其向内部入侵。 另外,角质层是由一种叫角蛋白的蛋白质构成,不仅对酸、碱性等化 学药物参受能为较强,还能承受一定的寒冷、高温等外部刺激,起到 保护皮肤的作用。 正确认识角质层 角质层是皮肤最为重要的保护层。角质层太厚,皮肤就会变得粗糙、暗哑

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及问题性皮肤资料

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及问题性皮肤

微商课题-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及问题性皮肤 大家晚上好,我是增增,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个课题“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及问题性皮肤”皮肤覆盖全身,并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等功能。那美的皮肤即健康皮肤应该是怎样的状态,红润有光泽、柔软细腻、结实富有弹力及活力、既不粗糙又不油腻、有光泽感而少有皱纹。其实现在许多人的皮肤都没有真正的处于健康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许多人没有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护肤品,盲目跟风,别人说什么护肤品好就去用,每个人的肤质不同效果就不同,因此一些人用完会出现长痘、过敏等现象,那这就是与我们对皮肤生理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够清楚认识皮肤,自己的肤质,才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 皮肤生理基础学知识 首先,皮肤分为三大层: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表皮层: 是弱酸性的薄膜,可以不利于细菌、霉菌的侵入,是皮肤的天然屏障。它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根据细胞的不同阶段和形态特征,由外向内分为五层。 角质层:由数层扁平的鳞状角化细胞堆叠而成,含角蛋白,能抵抗摩擦,具有保护作用和渗透功能,防止水分流失,手掌和脚掌没有角质层。若角质层过厚,皮肤则会粗糙、暗哑、无光泽;若角质层过薄,皮肤则会过敏、发红。 透明层:是角质层的前期,仅见于掌跖部位且最为明显,增加皮肤的弹性及光泽度。 颗粒层:具有屏障作用,内含颗粒细胞能曲折光线抵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若受损,皮肤会暗黄、变黑。

棘细胞层:细胞间接桥粒相连接,细胞与细胞之间有流动的淋巴,能排泄有毒有毒的物质。若受损,皮肤会出现红血丝、过敏、皮类丘疹。 基底层:表皮的最底层,又称发生层,具有再生和分裂功能。基底细胞中夹杂着一种黑色素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 真皮层:是人体的储水库之一。若低于正常范围时,皮肤会呈现干燥起皱等状态。含丰富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血管、淋巴管、神经、腺体、皮脂腺、汗腺、毛囊。它们使皮肤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也是营养物质代谢的交换场所。 表皮和真皮的区别:长痤疮之类的用手去抓,就容易感染。一般来说,如果我们的皮肤受到感染,若只是感染到表皮层,就不会留下疤痕,得一个皮肤病就很厉害了;若是感染到真皮层,就会留下疤痕。并且我们的皮肤是一个屏障,不要去破坏它。 皮下组织:由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细胞构成。 皮下组织的作用: ?体现女性曲线美。 ?防寒保温作用,缓冲外界撞击。 ?将人体多余能量以脂肪形态储存。 ?帮助人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问题性皮肤 接下来讲问题性皮肤,前面有提到现在长痘、过敏现象普及,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

皮肤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就像一件严实的天然“衣服”,把整个身体包裹得天衣无缝,防止外界对人体的侵害。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1.5—2.0平方米,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具有重要的功能。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来源于外胚叶,它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表皮由角朊细胞和 树枝状细胞这两类细胞所组成,表皮一般分为5层: 1、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 含NMF(天然保湿因子)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度。可防止 外界的灰尘、细菌等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具 防止化学物质内侵的作用。 2、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底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电解 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又称为屏障带。(手掌在xx下是透明的)3、颗粒层:有核的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xx氏细胞能够分泌免 疫物质。含有xx样角素,xx样角素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减弱紫 外线的伤害,但其极易被盐、碱所破坏。防止体内电解质流失; 此层能阻止体表内外水份通过,致使角质层水份减少,成为角质 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层:呈弱酸性(PH值7.3-----7.5)是表皮内最厚的一层,是有核的活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参与创伤愈合,同时启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 之间的桥梁作用。 5、基底层:呈圆柱状,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具有分 裂繁殖功能,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也是表皮各层细胞 的生化之源;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 黑色素吸收xx中的紫外线,防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黑色素颗 粒的多少决定人的肤色深浅。每天人类皮肤大约有10%的基底细 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出来的细胞大约以10个为一组,有次序 地逐渐向上移动,产生所谓的“表皮增殖单位”。 ★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细胞,当细胞渐渐失去了水分之后,最后死亡,就在表皮层最外部形成角质层,而成为角质细胞,进而脱落,完成代谢周期,而这个过程称为角化过程。从医学角度来讲为皮肤的新陈代谢。(如果受到日晒刺激产生的黑色素,也会跟随代谢而排出,但是代谢能力不好的人,就不容易将黑色素排出,会使得肤色不均、黝黑!)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通常有新陈代谢周期28天一说,而实际上只有18岁的健康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才是28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周期渐渐缓慢,一般可以用实际年龄+10天的简单计算方法测得实际新陈代谢周期。新陈代谢的快慢决定了皮肤的好坏。因为细胞是吸收人体每天所摄取的营养和氧气的,无论哪一层的细胞功能下降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如:楼下有十箱苹果,我一个人去搬要十次才能全部搬到楼上

皮肤生理知识专业培训

皮肤生理知识专业培训 一.皮肤的构造: 1.皮肤的概括: 皮肤是人体的三大防御线之一(皮肤、白细胞和抗体),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的厚度为0.202—0.513厘米,眼部皮肤的厚度约为四分之一,唇部皮肤约为十二分之一,最厚的地方是手掌和脚掌,东方人的皮肤约占身体的百分之八,成人面积约为 1.5---2平方米。 2.正常皮肤: 正常的皮肤,结实、柔软有弹性,呈微湿微酸状,PH值在4.5---5.5之间,能抵抗病菌,防止外来水份和外来物质的侵入。 3.皮肤的表面有许多凹凸纹理,凸出的称为皮丘,凹的深处被称为皮沟。 皮沟之间交差之处的小孔便是毛孔,皮丘的中心即是汗孔,也就是说,皮脂是从皮沟的毛孔中分泌出来,汗水是从皮丘的顶点流下。 皮肤的纹路就是指皮沟在皮肤的表面所分布的网状样,其走向有横,也有直。 纹路细致的皮肤:皮丘平,皮沟纹浅,网状走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纹路粗糙的皮肤:皮丘高,皮沟纹深,网状走向,大小不一的排列着。 4.皮肤的组成: 由50%--75%的水份,25%的蛋白质,3%的脂肪酸和无机物(无机物包括钠和钙,钠是帮助皮肤吸收水份,钙是帮助皮肤平衡水份),皮肤的含水量若低于10%将丧失任何吸收功能。 5.皮肤缺水的原因: (1)阳光暴晒(2)食物的含水量减少(3)内分泌失调 (4)错误的清洁方式(5)体内微量元素的减少 (6)干燥的环境:水可协调皮肤顺利分泌油脂,协助保养品最大量的吸收。 二.皮肤的构成: 皮肤从外到里,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构成。 1.表皮:表皮位于皮肤的最上层,也称外皮,像烫伤起水泡后,上层的透明组织就是表皮,起硬茧的那层也是表皮,若用刀片割不会流血,是因为表皮里面没有血管,营养都是由下层真皮从下输送到上层,供给表皮细胞的需求,其特点是无血管,可再生,神经不敏感。表皮的厚度:约为0.07—0.2mm,依身体各处所在位置不同厚薄不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