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5.40 KB
- 文档页数:11
动物防疫检疫基础知识动物防疫检疫是指通过对动物进行检疫、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
以下将介绍动物防疫检疫的基础知识。
一、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和虫媒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如交配、咬噬、亲吻等方式传播疫病。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病原体或病毒颗粒传播疫病。
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或病毒传播疫病。
虫媒传播是指通过蚊虫等昆虫媒介传播疫病。
二、动物防疫检疫的重要性动物防疫检疫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非常重要。
动物疫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动物的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病,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三、动物防疫检疫的主要措施动物防疫检疫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
隔离是指将疫病动物与健康动物分开,以防止疫病的传播。
消毒是指对动物圈舍、饲料、水源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病毒。
疫苗接种是指给动物注射疫苗,增强动物的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
卫生管理是指对动物圈舍、饲料、水源等进行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疫病的发生。
四、动物防疫检疫的法律法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在我国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管理。
我国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基本法律,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动物防疫检疫的组织和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五、动物防疫检疫的国际合作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是全球性的工作,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动物疫病的威胁。
国际防疫检疫组织(OIE)是全球动物卫生领域的权威组织,负责制定和推动国际间的动物防疫检疫标准和合作。
各国可以通过加入OIE、参与国际防疫检疫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国际间的动物防疫检疫合作。
六、动物防疫检疫的意义和挑战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对于农户、兽医等从事畜牧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物防疫知识,提高动物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内容。
1. 疫病防控常识疫病是造成动物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繁殖力减弱、种畜禽大量死亡等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至关重要。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通常会详细介绍各种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内容,帮助兽医和养殖户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动物免疫注射技术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通常也包括了动物免疫注射技术的相关知识。
免疫注射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培训资料会详细介绍免疫注射的方法、时间、剂量等,帮助兽医正确并有效地进行免疫注射工作。
3. 动物常见疾病防治除了疫病外,动物还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产后疾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也会涵盖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养殖户及时识别疾病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动物的生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4. 定期检测和监测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还会提到定期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查清动物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监测可以记录动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变化,为预防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合理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总的来说,动物防疫培训资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库,包括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免疫注射技术、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动物养殖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防疫水平,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广大兽医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物防疫培训资料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共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申论动物防疫知识点总结一、动物传染病的预防1. 动物传染病的概念动物传染病是指动物之间通过各种传染途径传播的疾病,对于动物的生命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严重危害性。
动物传染病主要包括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
2. 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传染病的传播会给动物的生存造成巨大影响,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也具有潜在危害。
因此,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加强动物集中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证养殖环境卫生。
(2)加强动物的重要疫病的免疫防治,定期给动物注射相关疫苗。
(3)严格控制动物进出流动,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4)加强动物监测,及时发现动物疾病的病例病死。
二、动物养护的基本知识1. 动物的饲养环境(1)保证动物的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并且温度适宜。
(2)饲养房应该保持卫生,注意清理粪便和杂草,保持环境整洁。
2. 动物的饲料(1)合理的饲料搭配,保证动物各种营养的需要。
(2)定期检测饲料的品质,确保饲料不发霉、无异味。
3. 动物的疾病预防(1)定期给动物做疫苗接种,预防重要疫病。
(2)加强动物监测,及时发现动物发病的情况。
(3)加强动物日常护理,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三、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1. 动物的疫苗接种(1)动物的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动物的感染率,减少疾病的传播。
(2)在给动物注射疫苗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疫苗和合格的注射器,确保接种效果。
2. 疾病的防控措施(1)疫区封锁,及时隔离运送动物。
(2)加强检疫防控,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 动物防治药物的合理使用(1)防治药物是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遵循药物使用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
(2)防治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动物疾病的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合适的用药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四、动物疾病的防治知识1. 口蹄疫的防治(1)定期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
动物防疫知识100题一、动物疫病的概念和分类1. 什么是动物疫病?2. 动物疫病的分类有哪些?3. 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动物疫病?4. 动物疫病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二、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1.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2. 如何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3. 动物疫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方法有哪些?4. 动物疫病疫苗的开发和使用是如何进行的?三、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1. 猪瘟的病因、症状和防控措施是什么?2.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3.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措施有哪些?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四、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1. 动物疫病的监测重点是什么?2. 动物疫病的报告制度是什么?3. 如何识别和报告疫病病例?4. 动物疫病的紧急情况应对措施是什么?五、养殖场和动物市场的卫生管理1. 养殖场和动物市场的卫生管理相关条例有哪些?2. 动物市场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是什么?3. 养殖场的防疫措施有哪些?4. 如何处理和处置因疫病死亡的动物?六、动物疫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动物疫病的国际合作机制有哪些?2. 如何加强国际间的疫病监测和信息分享?3. 国际间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交流有哪些渠道?4. 如何提高国际间的动物疫病应急能力?七、动物疫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责任1. 动物疫病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2. 动物疫病的爆发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3. 如何提高公众对动物疫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4. 政府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八、动物疫病研究与防控技术1. 动物疫病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哪些?2. 动物疫病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技术有哪些?3. 如何评估和监测动物疫病的防控效果?4. 动物疫病的新兴技术和趋势有哪些?九、动物疫病预防知识1.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 饲料卫生和饮用水消毒对动物疫病预防的重要性是什么?3. 动物疫病的隔离和检疫措施有哪些?4. 动物疫病的预警系统和人员培训是如何实施的?总结:本文以“动物防疫知识100题”为题目,按照列表的方式,逐一介绍了动物疫病的概念和分类、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监测和报告制度、养殖场和动物市场的卫生管理、动物疫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动物疫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责任、动物疫病研究与防控技术以及动物疫病的预防知识。
动物防疫知识一、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概念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
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
4、动物防疫,把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称动物防疫。
(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
2、适宜的传染途径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宜的途径侵入到动物适宜的部位使动物感染。
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的部位不适宜,也不能引起传染病。
如破伤风必须是破伤风梭菌经外伤侵入动物体,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才能引起动物发病。
3、动物对某种疫病具有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叫易感性。
因此,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到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时才能引起疫病的发生。
动物的易感性受诸多因素影响。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如炭疽杆菌羊最易感染,感染后表现最急性死亡;牛马次之;而猪则表现慢性经过,临床很难发现;狗、猫易感性更低。
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一致,个体营养状况差的动物,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①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如每年早春季节,青黄不接,饲料缺乏,动物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寄生在牛羊胆管内的双腔吸虫迅速发育繁殖,对牛羊危害增强,易引起死亡。
②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毒力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利于病毒的生存,易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蚊子能传播多种疫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受季节的影响,炎热的夏季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①散发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发在形式发生,如破伤风。
②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数量较多,范围不广,常限于一个地区(如县、乡内),如巴氏杆菌病。
③流行性:发病数量多,在较短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几个省,如猪瘟。
④大流行性:发病数量很多,范围非常广泛,可传播到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如口蹄疫。
⑤爆发:是指在某一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动物发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二、消毒技术(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不至于引起疾病的数量,一般以杀灭或清除率达到90%为合格。
(二)、消毒的方法主要有:1、机械消毒法2、物理消毒法⑴日光消毒⑵紫外线消毒⑶干热消毒(4)焚烧消毒(5)煮沸消毒3.化学消毒法(1) 喷洒消毒法(2)熏蒸消毒法(3)浸洗消毒法(4)浸泡消毒法4.生物消毒法(1)坑(堆)发酵法(2)沼气池发酵法(三)、常用消毒药品及其使用要点1.常用消毒药物常用消毒药物有碘制剂、氯制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来苏儿、龙胆紫、甲醛、复合酚(菌毒灭)、酒精、碘酊、碘伏、新洁尔灭等。
2.常用消毒药物选择使用要点(1)强碱类消毒药:此类消毒药临床上常用的有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及草木灰等。
消毒原理是,直接或间接以碱性物质破坏病原的蛋白质和核酸,扰乱其正常代谢。
(2)氢氧化钠:极具腐蚀性,不宜以对纺织品和金属制品进行消毒,使用时要严格注意浓度,消毒后一定要用清水进行清洗,以免烧伤畜禽的蹄部或皮肤。
可配成1%-3%浓度溶液喷洒消毒。
用热水配制或在溶液中加入5%-10% 的食盐,可提高消毒效果。
(3)草木灰:主要是含有氢氧化钾,通常在雨水淋湿之后,能够渗透到地面,农村常用于对畜禽圈舍声地的消毒,既可做到清洁场地,又能有效地杀灭病原菌,既经济又实惠,缺点是对病毒效果不佳,一般配成20%-30%的溶液。
(4)生石灰:常配成10%-20%的水溶液对畜禽饲养场的地板或墙壁进行消毒生产实践中常用在掩埋病死畜禽时先撒上生石灰粉,再盖上泥土,能够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
(5)强氧化性消毒药:常用的有过氧乙酸、高猛酸钾等。
多用于细菌、芽孢和真菌的杀灭。
(6)过氧乙酸:0.2--0.5%的溶液多用于畜禽栏舍、饲槽、用具、车辆、地面及墙壁的喷雾消毒。
带畜消毒时应做到现配现用。
(7)高猛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遇到有机物即起氧化作用,因此,不公可以消毒,又可以除臭,低浓度时还有收敛作用,生产实践中配成0.05-0.1%的水溶液。
(8)阳离子表面活化剂消毒药:目前主要是新洁尔灭。
既有清洁作用,又有抗菌消毒性,但价格较高。
0.1%溶液用于器械用具的消毒,0.5%-1%溶液用于手术的局部消毒。
但要避免与阴离子活性剂如肥皂等共用,否则会降低消毒的效果。
(9)有机氯类消毒药:临床上常用的有消特灵、菌毒净及漂白粉等。
此类消毒药主要对细菌、芽孢、病毒及真菌作用强,不足之处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药物不易久存。
多用于畜禽栏舍、栏槽及车辆等的消毒。
(10)复合酚类消毒药:常用的有消毒灵、农乐等,此类消毒除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和霉菌外,对多种寄生虫卵也有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畜禽栏舍、设备器械、场地的消毒,杀菌作用强。
要注意不能与碱性药物或其他消毒经混合使用。
(11)双链季胺酸盐类消毒药:百毒杀,这是一类新型的消毒药,具有性质较稳定、安全性好、无刺激性又无腐蚀性等特点。
以主动吸附、快速渗透和阻塞呼吸来杀灭病毒,细菌、霉菌、真菌及藻类致病微生物,在指定使用浓度下,对人畜安全可靠,无毒无刺激不产生抗药性,并且在水质硬度较高的条件下,消毒效果也不会减弱。
适合于饲养场地、栏舍、用具、饮水器、精品文档孵化机及种蛋的消毒。
消毒药品常备2种以上,交替使用,以避免抗药性。
作好消毒资料记录。
(四)、消毒操作程序1、环境及工具消毒平时应做好场区环境卫生工作,每月用3%—5%氢氧化钠溶液、百毒杀消毒液(稀释1000倍)等消毒4—5次,家畜繁殖期间最好每天消毒1次。
清洁圈舍四周,向墙面和地面喷洒杀虫剂消灭昆虫。
在鼠洞和老鼠出没的地方投放灭鼠药灭鼠。
畜禽养殖场主要通道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液可用消毒时间长的复合酚消毒剂或3%—5%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2—3次。
在每栋圈舍的门前设置脚踏消毒池(长60厘长、宽40厘米、深8厘米)。
2、圈舍消毒圈舍的全面消毒包括圈舍排空、清扫、洗净、消毒、干燥、再消毒、再干燥、进畜前几天最后消毒等。
在畜禽出栏后,先用3%—5%氢氧化钠溶液或常规消毒液喷酒消毒1次,如果有寄生虫须加用杀虫剂。
移出设备(喂料器、饮水器等),经过清扫后,用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冲洗干净。
圈舍经彻底洗净干燥,再经过必要的检修维护后,即可进行消毒。
24小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燥后再用百毒杀或菌毒敌喷雾消毒1次。
在完成所有清洁和消毒步骤后,保持不少于2周的空舍时间。
进幼畜前5—6天对圈舍地面、墙壁用2%氢氧化钠溶液彻底喷洒,24小时后用清水冲刷干净,再用常规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如果进雏,还应在2天前把舍温提高到33℃以上,相对湿度保持65%—70%。
进雏前1天将禽舍温度升高到38℃,保持14小时以上,并用3%—5%氢氧化钠溶液拖地,有利于杀灭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
3、带群消毒带群消毒就是对圈舍内的一切物品及畜禽群体、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熏蒸消毒,以清洁圈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阻止其在舍内繁殖。
(1)消毒剂选择与配制:养殖场经常用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菌毒敌、百毒杀等溶液带群消毒。
配制消毒药液应采用杂质较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
(2)带群消毒方法:先对圈舍环境进行彻底清洁,以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约药物用量。
消毒器械一般选用高压动力喷雾器或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将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以画圆圈方式先内后外逐步喷酒,使药液如雾一样缓慢下落。
要喷到墙壁、屋顶和地面,以这些地方均匀湿润和畜禽体表稍湿为宜,不得直接喷畜禽身体,。
喷出的雾粒直径应控制在80—120微米之间,不要小于50微米。
初生畜禽不宜带群消毒,2周龄后方可进行。
喷雾量根据畜禽圈舍的构造、地面状况、气象条件适当增减,一般按每立方米50—80毫升计算。
对于幼畜来说,还应从2周龄起至断奶,每周用30%过氧乙酸熏蒸消毒1—2次,每次20—30分钟。
4、饮水消毒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物杀死水中的病原体,这就是饮水消毒。
临床上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
消毒药可以直接加入蓄水池或水箱中,用药量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浓度达到该类消毒药的最适饮水浓度为宜。
(五)消毒注意事项熏蒸消毒圈舍时舍内温度保持在18—28℃,空气中的相对温度达到70% 以上才能很好地起到消毒作用。
盛装药品的容器应耐热、耐腐蚀,容积不小于福尔马林和水总容积的3倍,以免福尔马林沸腾时溢出灼伤人。
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作用、特性、成分、原理、使用方法及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按一定的时间交替作用,使各种消毒剂的作用优势互补,确保消毒效果。
在活疫苗免疫接种前后3天内,或饮水中加入其他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时,应暂停带群消毒,以防影响免疫或治疗效果。
带群消毒时间最好固定,且应在暗光下进行,以防应激。
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护用品,以免消毒药物刺激眼、手、皮肤及黏膜等。
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消毒药物伤害畜禽及物品,严禁用氢氧化钠溶液带群喷雾消毒。
三、动物免疫技术(一)动物免疫的指导思想、要求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科学免疫、综合防治、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各项防疫措施,按照集中免疫和补针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强化免疫与消灭疫源同举并重的技术路线,开展免疫工作。
2、基本要求:①规模养殖场(户)实行自主免疫,按免疫程序进行;② 散养户实行集中免疫和日常免疫相结合,由畜牧部门负责实施;③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全覆盖免疫,由畜牧部门负责实施;④疫情发生影响的区域实行强制免疫,由畜牧部门负责实施。
3、主要目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实行强制全覆盖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猪瘟和鸡新城疫的免疫率在养殖专业村(户)、规模养殖场分别达到100%,在交通沿线、乡镇周围、川区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动物疫病的免疫效价合格率均达到农业部的要求(三70%)。
(二)、动物免疫方法动物常用免疫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群体免疫接种和个体免疫接种两大类。
不同疫病的免疫方法各有不同。
1、群体免疫(1)饮水法:将可供口服的疫苗溶于水中,家禽通过饮水而获得免疫。
(2)气雾法: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将稀释的疫苗喷射出去,使疫苗形成直径1—10微米的雾化粒子,漂游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以达到免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