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而思内部初三物理习题五套电学部分非常经典

学而思内部初三物理习题五套电学部分非常经典

学而思内部初三物理习题五套电学部分非常经典
学而思内部初三物理习题五套电学部分非常经典

2.如图所示的正确电路中,

O”中有一个是电流表,另三个是用电器,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c 为用电器,d 是电流表 C . bcd 为用电器,a 是电流表

B. acd 为用电器,b 是电流表 D . abd 为用电器,c 是电流表

3.两灯泡串联在电源上,其中一个灯泡较亮些, A ?较亮的灯泡上的电流强度大 C. 两灯上的电流一样大

4?如图,三个电流表 A !、A 2、A 3的示数分别为I i 、I 2、I 3 ,它们的大小关系

是( )

A . I 1 = I 2 = I 3 C. I 1 I 2 I 3

5.下图是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电路图,则其中测电

内部习题

第一讲:电流电压与电阻

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 a 的电流,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

ABC D

F 列说法正确的是(

B .较暗的灯泡上的电流强度大 D .无法判断,以上说法都可能对

____ ,测灯泡L 2两端电压的电

D. I i I 3 I 2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是三个电表(两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

A

A . A ; B

B.A ; C

C.B; C

D.C; B

.若闭合开关S ,灯L i 与L 2串联,

则电路中 ________ 是电流表.

——ii -----------------

A. L i 两端的电压

B. L 2两端的电压

C. L i 和电铃两端的电压

D. L 「L 2两端的电压

8.下图所示的电路中,L i 、L 2正常发光,a 、b 是两只电表,则( )

—y ---------------- 11—

A. a 是电流表,b 是电压表

B. a 是 电压表,b 是电流表

C. a 、b 都是电流表

D. a 、b 都是电压表

A.① B ② C.③ D.②或③

7.所示电路中,当开关

Si 、S 2闭合后,电压表所测电压是(

9. 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合金丝,

阻值为R,将它均匀拉长

(设体积不变),使直径变为原来的 -,此时,

10

它的阻值为(

A .

)

4

B. 1 10 R

10000

C.丄 R

D. 100R

100

10.

用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的N 两点间,组成一个调光电路,现使滑片

a 端移动的

12.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

⑴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⑵为粗略判断a 、b 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⑶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 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 26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规律,他们分别通过 调节滑

动变阻器,测出了滑片

P 在不同位置时电流表 A 、电压表V ,、电压表V 2的示数,并将数据

I /A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5 / V 1 1.5 2 2.5 3 3.5 4 U 2 / V

5

4.5

4

3.5

3

2.5

2

A . a 和 b

B . c 和 d C. D . a 和

11.如图所示,电压表表盘上的指针示数是 V ;

1电路。

a 理诘卷护春憾b

2

14. 灯L !与灯L 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 L !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再测 L 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

A 的一端改接C ,这种接法 _______ (填 正确”或 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 .

15. 某同学在按下图甲所示的电路测灯泡 L 的电流的实验中,闭合 开关S 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到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于是他立即断开了开关?问:

(1) 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完成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数据如下表。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 ;

(2)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

2倍。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

请你提出改进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

17?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

,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只断开A 接点,并改接到C 接点上

;

如下实验:根据右图连接好实物,用电流 12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

电流 次数、

I 1/A I 2/A I/A 1 0.2

0.2 0.4 2

0.3 0.3 0.6 3

0.4

0.4

0.8

【设计与进行实验】

⑴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 L 1两端的电压;

⑶在测L ?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 表所接的B 接点不动,

,采用

L 1

1_2

以下方法:电压

16.某同学进行了

表分别测出I 、 乙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电键 K 闭合时

5.

⑷测出AC 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__________ ⑵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

L 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方法改进后,所测出 AB 、BC 、AC 间的电压记录在右面表 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串联电路总

电压 _________ 各用电 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 等于”或 不等于”).

⑷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答案 I. B 2.B 3.C 4.D

5.B

6.B

7.B

8.A

9.B 10.C

II. 5

12.

( 1)开关;(2)灯泡亮度判断电阻大小;

(3 )乙同学;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从而可根据电流大小定性判断电阻的大小 13. U 1 U 2 =6V

14. 不正确接线柱接反了 15. ( 1)电流表量程选小了 ( 2)选择较大量程(3A )

16. ( 1)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2 )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或选用不同阻值的灯泡 17. ( 1)断开

⑵不能,因为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⑶不等于

⑷以一次实验得出物理规律 .

内部习题 ---- 第二讲:电路及欧姆定律

1.如图,L 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O”

连按1_疣去」_乐志测匚1口彳屮的电仏

以卜说法屮正确的是

A

. a 为电流表, b 为电压表, c 为电流表 B. a 为电压表, b 为电压表, c 为电流表 C. a 为电流表, b 为电流表, c 为电压表

D. a 为电流表, b 为电流表, c 为电流表

U AB /V U BC /V U AC /V 2.4

1.4

3.75

A.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暗

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

C.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灯的亮度不变

D.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暗

3. 如图所示是童童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

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为定值电阻。当闭合开关S,压力F增大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D.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4.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时,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

A. 电压表V示数变小B .电流表A i示数变大

C. 电流表A示数不变D .电流表A示数变小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则()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电键K闭合时

5.A. 灯泡亮度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灯泡亮度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

C. 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6. 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0」。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c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移动滑片P至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则电源电压U与滑动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分别为:

A. U = 3V, R = "

B. U = 6V, R=20'.1

C. U = 6V, R = 10」

D. U = 3V, R = 15?

7. 有两只电阻,R i=3欧姆,R2=6欧姆,若把它们串联后接到电压为6伏特的电源上,这两只电阻两端的

电压之比为U i:U2= _____ ,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

为丨1:12 ____ .

A. 2:1 ; 1:2

B. 1:2 ; 2:1

C. 1:1 ; 2:1

D. 2:1 ; 1:1

8.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 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C.灯中电流变大

D.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P向右移动,则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分别为

A. 变大,变小

B. 变大,变大

C.变小,变大

D.变小、变小

10. 图所示,电阻RI标着“10 Q I A ”,R2标着“5 Q 1.2 A”,电流表A、A量程均为0?3 A ,

电压表量程0 —15 V,在a、b之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 i、R2均不损坏, 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 i的电流不得超过()

A. 16 V 1 A

B. I0 V 2.2 A

C. 6 V 2.2 A

D. 6 V 1.8 A

11. 有三个定值电阻并联在电路冲,它们的电阻值之比R:甩F3=1:3:5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11:12:| 3

为()

A . 1:3:5

B . 15:5:3

C . 5:3:1

D . 5: 3:15

12. 如果把4Q和6 Q的两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 1.2A,如果再把它

14.

有两只电阻 R=3欧姆,R 2=6欧姆 若把它们串联后接到电压为 电压之比为U 1: U 2= _____ ,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 I 2 _______ .

15. ______ 某用电器的电阻为 900,若使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是总电流的 1/4,应在电路中—联 个 门

的电阻;若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的 1/3,应在电路中 _ 联一

个 _____ 门的电阻?

16.

某同学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若保持 R 不变,并通过改变滑动变阻

器滑片P 的位置,使电压表 V 的示数分别为2V 、4V 和6V ,电压表V 2、V ,电流表A 相应的示数如

(1

(2) 对表格中电压表 V 1和电流表A 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阻器的作用是

答案 1.B

2.C

3.B

4.C

5.C

6.B

7.B 8.A 9.D

10.D

11.B 12.D

13.A

14. 1:2 ; 2:1 15.并;30;串;180

16.(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⑵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A B . 3A C 4A D . 5a

13. 有两个电阻分别在各自

的电路中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

1:2,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1:4,则两电阻

A. 2:1

B. 1:2

C. 8:1

D. 1:8

6伏特的电源上,这两只电阻两端的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为

电压表V 的示数(V ) 2 4 6 电压表V 2的示数(V ) 6 4 2 电压表V 的示数(V 8

8

8

电流表A 的示数(A

0. 2 0. 4 0. 6

(3)调节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1.如图所示,AB 间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 闭合后,电流 表的示数为l i ,当S 断开后,电流表示

数为I 2,贝U I 1、I 2的大小关系为().

A .电流表A 示数变小

B .电压表V 1示数变小 C.电压表V2示数变小

D. 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 的示数之比变小

内部习题

第三讲:滑动变阻器

A . I i v I 2

B I 1 = I 2

C . I 1 > I 2 D

?无法判断

2. 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

2V,增加到2.8V ,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

A. 8Q

B

20 Q C . 28 Q

0.1A ,则该电阻的阻值是( .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

( )

-?—1-----------------------

——

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读数

A.变小 B .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4.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R 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

滑片P 从b 向a 移动的过程中(

5.如图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方式正确的是()

C ? a 连C, b 连B

6. 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

后,发现灯L i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C.电灯L i短路

B.电灯L i灯丝断了

D. 电灯L2短路

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各元件工作正常。

段时间后,若其中一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A.另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

B .其中有一盏灯亮度不变

C .灯L2可能断路

D .灯L2可能短路

8.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时,灯L。和L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

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

两点时,两灯都亮,故障原因可能是()

A. 开关接触不良 B .灯L i断路

C.灯L2断路 D .灯L2短路

9.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阻Ri、R2、R3阻值均为4Q .电源电压为

A.a 连C, b 连D B ? a连A、b连B

? a连C, b连D

A. 开关S1、S2均闭合时,通过电阻 R1的电流是0.75A

B. 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路总电阻为 12Q

C. 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总电阻为 8Q

D.

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4.5W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 i 为定值电阻,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最右端移到

中间某个位置时,电压表 V" V 2的示数分别为 U i 、U 2,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

A. 电压表 V 和电表流A 的示数之比不变

B. 电压表V 2和电表流A 的示数之比不变

C.

电压表 V 示数的变化量和电流表 A 示数变化量比值的绝对值 色也增大 △ I

D.

电压表V 2示数的变化量和电流表 A 示数变化量比值的绝对值

△芈变小 △ I

30V ,电阻 巳=30",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50「。电

压表的量程为0~i5V ,将量程为0~0.6A 的电流表接在图中的 A 、B 两点间。闭合开关后,为不损 坏电流表和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变化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路中的电阻为 是()

R i

U i

△I .在以下四个表达式中,不正确的

ii.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 A 、B 两点之间电压 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时(

U 保持不变,电路连接完好且使用的电表均为理想

电 )

i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R 2,

S.

R i

R2

1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I2V,定值电阻R为12 Q,滑动变阻器甩标有“ 50 Q 1A”字样,电流表

A i量程为0?3A, A量程为0?0.6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_A;在滑片

移动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______ W.

14.两电阻的阻值分别是R=8Q , R=4Q ,串联后接于24V的电源上,贝R两端的电压是

R2两端的电压是 _J,电路总电流是__________________

15.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12V,导体中的电流是2A,则此导体本身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 Q;如果电压降为

6V,导体中的电流是A ;电压降低为0V,导体的电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图所示电路中,R=60Q,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R中点时,

电压表示数为6V;当P在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9V,求F2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

压。

答案

1.C

2.A

3.A

4.C

5.C

6.B

7.C

8.A

9.A 10.D 11.A

12. 20门~30门13. 0.48 , 19.2 13. 14. 7 ; 5.8、2A

15. 6、1、6Q 16.60 Q、18V

1. 有一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灯泡,开关闭合时不亮了,用测电笔分别接触灯头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 光,则此灯不亮的原因可能是( ) A .灯线断了

B .零线断了

C.火线断了

D.地线断了

6?小艳同学某天在家开灯时,灯不亮,经检查发现保险丝被烧断。她在 爸爸的协助下用一盏标有“ 220V 40W ”的灯泡L o (检验灯泡)取代保险丝接 入电路,如图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并观察到相应的现象:当只闭合开

关S i 时,L o 和L i 均发光,但都比正常发光暗;当只闭合开关 S 2时,L o 正常发

光,L 2不发光。由此可以判断

( )

A. L i 和L 2所在的支路均短路

B. L i 所在的支路完好,L 2所在的支路短路

C. L i 所在的支路完好,L 2所在的支路断路

D. L i 所在的支路短路,L 2所在的支路断路

内部习题 第四讲:电路故障分析

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 S 后,发现灯L 1不亮,L 2正常发光。此电

路的故障可能是

A .开关S 接触不良

B .电灯L i 灯丝断了 C.电灯L i 短路

D .电灯L 2短路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 ,电路各元件工作正常。

段时间后,若其中一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 ( )

A.另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 B ?其中有一盏灯亮度不变 C ?灯L 2可能断路 D

?灯L 2可能短路

4.

如图是小文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连接图,当开关闭合时,灯 L i 亮,灯L 2不

亮,这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读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 . L i 断路

B . L i 短路 C. L 2短路 D. L 2断路

5. 下列选项

中,

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电流表 B.电能表 C .电动机 D . 发电机

&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

6V , R1 = 10 Q , R2 = 20 Q , R3 = 5 Q ,当闭合开关 S1后,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 S2、S3,通过 R2的电流是 0.24A B. 断开S2、S3,电路消耗的功率是 2.4W C. 断开 S2、闭合 S3, R1两端的电压是 6V

D. 在相等的时间内,

闭合S2、S3时和断开 S2、S3时,电流通过 R1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9

4

A.甲灯灯丝比乙灯灯丝细

B ?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甲灯消耗的电能较少 C.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甲灯电阻小于乙灯电阻 D ?两灯串联后,接在

220V 电路中,甲灯比乙灯暗

10. 以下关于灯泡亮暗的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电压决定

B. 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电流决定

C. 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

D. 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额定功率决定

7.某洗衣机说明书所列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洗衣机正常工作 2h ,需耗电0.88kwh

B.

洗衣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

C. 这台洗衣机所受重力为

29.4N

D. 洗衣机接在110V 的电路中,实际消耗功率为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50Hz 额定洗衣服、脱水功率

440W

额定洗衣服、脱水容量 3kg

整机质量

30kg

9. 甲、乙两只白炽灯的铭牌如图 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屮 图4 乙

11. 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由于电阻R 、灯L 可能出现了故璋.电键S 闭合前后,

电流表指针所在的位置不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若灯L 不发光,则只有电阻 R 短路

B. 若灯L 不发光,则只有电阻 R 断路

C. 若灯L 发光,则只有电阻 R 短路

D. 若灯L 发光,则只有电阻 R 断路

12. 图是某家用电热器内部电路结构图,其中

R1、R2为加热电阻丝(R1>R2)。下列关于电阻丝的四

种连接方式,可使电热器提供不同的发热功率,其中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13.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

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3.8V 。如图是小严同学连接的实物电

(1) 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

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P 向 ______ 端(填“ A ”或“ B ”端)的方向滑动

;

A 、甲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小 C 、丙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大

B 、乙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小 D 、丁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大

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 14.

小林家住农村,他家的厕所离房子有一段距离,为了方便和节能,他用

“220V 40W 的灯泡,阻值 为1210Q 的电阻和开关 S 、S 2设计了一个电路,电路图如图所示。天黑后, S 处于闭合状态,当无

人上厕所时,开关 S 2断开,灯光较暗,但能起到指示作用,此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________ w ;

当有人上厕所时,闭合开关 S 2,灯泡正常发光,起到照明作用,此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W 。

15.

小华做测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用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 .

(1) 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电压表的读数为 V 时,小灯泡达到

额定功率,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其值为 ____ A ,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 W .

(3)

实验时闭合开关,两表均有示

数,然后将灯泡从灯座中取走,电流表

___ (有/没有)示数,电压

表 ____ (有/没有)示数.

16. 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一只模拟调光灯?电源电压为 形针在铅笔芯最右端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0.6V ,流过灯泡的电流为 0.1A ?向左

移动回形针,小

灯泡正常发光时,流过灯泡的电流为 0.3A ?求:

(1)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3V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 ?闭合开关,回

H-I

回形针

初中物理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 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 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甲<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 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 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 、η乙。则下列关系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 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η甲>η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 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 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滑轮组典型例题总结

一、 动、定滑轮、滑轮组的比较: 1.使用 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杠杆。使 用 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的杠 杆。 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 B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 C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D .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 3、如图5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 1、F 2、F 3,则(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4、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__________,F 1=_________,F 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5、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 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6、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 7、如图所示,G 1=20N ,台秤示数8N ,不计滑轮重,物体G 2重( ) A .2N B .18N C .28N D .20N

8、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 、B 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 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 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 甲;乙的有用功为W 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 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P 甲>P 乙 B.P 甲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效率经典练习题

吴老师物理辅导功和机械效率经典题集 1.(四川雅安)如图6所示,定滑轮重2N ,动滑轮重1N 。物体A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8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0.2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 .拉力F 的功率为1.8W D .拉力F 的大小为3n 2.(包头市)用图6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 的物体匀速提升0.1m ,所用时间为2s ,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 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3.(浙江绍兴)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末 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 做功是_________焦耳。 4.(四川遂宁)某实验小组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10中的甲、乙、丙所示。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填写实验3中的机械效率,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有用功 W 有/J 测力计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总功 W 总/J 机械 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 3 0.48 83.3% 3 4 0.1 0.4 1.1 0.5 0.55 F 图6

初中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答案详尽)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用=Gh=10N×0.1m=1J. ∴该选项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上的拉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物=2×6N﹣10N=2N. ∴动滑轮自重0.2N,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A和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和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和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考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初三物理杠杆-滑轮及功-机械效率经典例题(附标准答案)

杠杆与滑轮 教学目的: 1、巩固杠杆五要素,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1、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2、理解吊起动滑轮的绳n的物理意义 知识点总结: 1、杠杆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3、定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中午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典型例题解析

杠杆与滑轮: 例1:如图1—6—1(a )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 为支点,AO =0.2m ,当在A 点悬吊一重6N 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 =3N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矿的力臂l 2,力臂l 2为________m . (a ) ` (b ) 图1—6—1 如图1—6—1(b ),画出杠杆OAB 示意图,找到支点O ,BC 为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l 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OA =Fl 2 代入数值:6N ×0.2m =3N ×l 2 l 2=2×0.2 m =0.4 m 答案 力臂l 2如图1—6—1(b ),l 2为0.4m 例2:杠杆OA 在力F A 、FB 的作用下保持水平静止状态,如图1—6—5(a ).杠杆的自重不计,O 为杠杆的支点,FB 的方向与OA 垂直,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F A ·OA =F B ·OB B .F A ·OA <F B ·OB C . B A F F =OB OA D .F A >OA OB F B (a ) (b ) 图1—6—2

面对中考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答案详尽)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装置的效率高 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的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67% B、73% C、83% D、100% 5、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B、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的功率大 D、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的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和G2的两物体,若G1>G2,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A和ηB,则() A、ηA>ηB B、ηA<ηB C、ηA=ηB 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和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的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 A、6:7 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A、(1) B、(2) C、(3) D、(4) 9、(2007?恩施州)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B、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10、(2006?大连)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力为G物,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工人所用的拉力为()

初三物理滑轮经典例题

滑轮 西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滑轮是杠杆的变 形,定滑轮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杆,其动力臂与 阻力臂等于 ________________ 。它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不能 图 7 图 11-2-17 摩擦力是 A. 60N B. 120N C. 20N D. 180N 4.如图9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 (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 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 被匀速移动(如图10),拉 2. 如图7所示,若动滑轮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 同一重物的几 3. 如图8所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F=60N 则物体受到的 乙是定滑轮,使用 时不能省力 5.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 种方法其 F 省力 图 8 省力 D. 图9

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 的大小,则 牛时绳子的绕法 知识点 一、定滑轮 1. 定滑轮的特征: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 2. 定滑轮的特点(探究实验) 物体的重G,拉力F ,物体提升的高度h , 比较G 和F , s 和h 的大小 A. F 甲v F 乙v F 丙 B. F 甲〉F 乙〉F 丙 C. F 甲 > F 乙二F 丙 D. F 甲=F 乙〉F 丙 6. 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车间, 某工人设计如图11所示 的四种方案 7. (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根截面) 力的方案是 —图11 甲 £ 12,用这个滑轮 8. 茫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图 组提升■重为300N 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甲图画 出(1)当动力F=150N 时绳子绕法; (2)乙图画出当动力F=100 ( 能/不能 ;(2)使用定滑 (1)使用定滑轮 /不能)省距离 ⑶ 当改变拉力的方向时,拉力的大小是否改变? 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 滑轮 动滑轮的特征:使 丄⑥"F !杠杆。F G 厶匕 能 、 1. 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 不随物体一起运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解析)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10N得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得拉力F为6N(不计绳重与绳与滑轮间得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得就是() A、所做得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得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得力将重为840N得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 A、有用功就是400J,总功就是840J? B、有用功就是840J,额外功就是400J ?C、总功就是12O0J,机械效率就是7O%??D、有用功就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得省力滑轮组。她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得重物吊到等高得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她拉绳得速度相同.不计摩擦与绳重,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与功率得多少相同,甲装置得效率高?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功率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率得大小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得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800N得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得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 ?A、67% B、73% C、83%??D、100% 5、利用如图所示得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得时间内用大小相同得力F1与F2分别把质量相等得重物G1与G2提升到相同得高度,则( ) ?A、甲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B、乙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得功率大 D、F1、F2做功得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得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与G2得两物体,若G1〉G2,它们得机械效率分别为ηA与ηB,则( ) A、ηA〉ηB?? B、ηA<ηB ?C、ηA=ηB?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与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得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之比就是( ) ?A、6:7?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得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滑轮滑轮组公式计算题

滑轮的计算题基础内容 1.货物上升的速度的公式 n v v 绳 = 即货物上升的速度为绳子速度的n 分之一,n 是指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根数。 2.关于滑轮组的一些公式(并告诉我字母是代表什么) n G G F 物 动拉+= n 是指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根数 拉 物拉物拉物总 有nF G nh F h G s F h G W W = ?= = = η n 是指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根数 Fv P = 即拉力的功率等于拉力大小与绳子移动速度的乘积。 3.kg 和N 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即:kg N kg N g /10/8.9≈= 意思是1kg 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为9.8N ,粗略计算时为 10N 。 另附: 1.关于“设计滑轮组”的典型例题 例一条绳子最多能承受1000N的拉力.请设计一个滑轮组,用这条绳子吊起3300牛的重物,画出滑轮组安装示意图.(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分析与解答: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计算出承担物重的绳子 段数 ,即 .注意 取整数,若计算出 是小数,都采用“入”的办法.例如:本题中的 ,则 应取4,不能按四舍五入去处理.然后,根据 的数值及所需的拉力方向去确定动滑轮与定滑轮个数及绕线方法.如果不要求改变用力方向,则只需要用一个定滑轮,绕线如图13-3-3(甲);如果要改变用力方向,则需要两个定滑轮,绕线如图13-3-3乙). 2.关于“用滑轮组水平地拉汽车”的典型例题 例 用图13-3-4中所示的滑轮阻,将陷在泥地中的汽车拉出.若拉力F 为900N ,当匀速拉绳前进3m 时,汽车受到泥地的阻力是多大汽车前进了多少m(不计机械自身摩擦) 已知: 求:

分析:滑轮组水平放置与竖直放置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阻力的表现形式,滑轮组竖直放置时,阻力表现为物体与动滑轮总重;而水平放置时,阻力体现为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动力 与阻力的关系可写成:,绳端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是:.解:由公式变形得, 据图13-3-4可知 由公式变形可得 答:汽车受到泥地的阻力是2700N,汽车前进了1m. 3.关于“根据滑轮组的绕线计算拉力”的典型例题 例如右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分析:判断使用滑轮组时所用的力F的大小,关键是看几段绳子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即有几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不能根据动滑轮的个数来判断省力的大小,也不能根据滑轮的 总数来判断省力的大小.①在图A中,有三段绳子拉着物体,,②在图B中,有四段绳子拉着物体,③在图C中,有五段绳子拉着物体, 答案:,, 4.关于“在滑轮组中求物体运动速度”的典型例题 例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力及摩擦,当绳子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2/的速度匀速向下运动时,重物G的速度为(). A.l/B.2/ C.4/D.8/ 分析:由于绳的自由端,动滑轮及重物C同时运动,因此求速度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各物体的移动距离的问题. 从图中可知,滑轮A是定滑轮,在相等时间内,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滑轮B的转轴移动的距离相等,即、滑轮B为动滑轮,在相等时间内,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滑轮的轴移动的二倍.即,由此可知,即物体移动的速度是恒力F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的2倍,物体速度为4/.

滑轮机械效率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滑轮专题复习 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但不省力。 2.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 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 的方向的作用效果。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 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绳 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如图所示。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及拉力计算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很多,现以串联式滑轮为例,介绍几种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1.47-7)。 2.一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8)。 3.二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47-9甲)。 4.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9乙)。

相关公式 1、绳子段数n的确定: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划一条虚线,将定滑轮和动滑轮隔开,然后再查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2、三个n倍关系 ① S=nh(当滑轮组处于竖直状态时)或S=nL(当滑轮组处于水平状态时) ② 物动 (不计绳子重和摩擦) ③ V 绳=n V 物 (速度比,当滑轮组处于竖直、水平状态时通用) 3、两个机械效率公式: ①η有 总(当滑轮组处于竖直状态时)或η有 总 (当滑轮组处于水 平状态时) ②有 总 有 有额 物 物动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4、两个功率公式 ①(适用于任何状态的滑轮组) ② P=FV绳 典型习题 1、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难题

1..如图22所示装置,杠杆O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AB =1∶2。当在杠杆A 点挂一质量为300kg 的物体甲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杠杆B 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1;在物体甲下方加挂质量为60kg 的物体乙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杠杆B 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2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2。已知N 1∶N 2=3∶1,小明受到的重力为600N ,杠杆OB 及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轴间摩擦忽略不计,g 取10N/kg 。求: (1)拉力T 1; (2)动滑轮的重力G 。 39.解: (1)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甲、乙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 甲×OA =T 1×OB (G 甲+G 乙)×OA =T 2×OB 又知OA ∶AB = 1∶2 所以OA ∶OB = 1∶3 N 300010N/kg kg 300=?==g m G 甲甲 N 600N/kg 10kg 60=?==g m G 乙乙 N 0001N 0300311=?==甲G OB OA T N 2001N 03603 1)(2=?= += 乙甲G G OB OA T (1分) (2)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甲、乙所示 因动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T 动1=G +2F 1,T 动2=G +2F 2 又T 动1=T 1,T 动2=T 2 所以: G G G T F 21N 5002N 1000211-=-=-= (1分) G G G T F 2 1N 6002 N 12002 22- =-= -= (1分) 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甲、乙所示。 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F 人1+ N 1, = G 人, F 人2+N 2, =G 人 因为F 人1=F 1,F 人2=F 2,N 1=N 1, ,N 2=N 2, 且G 人=600N 所以: 图22 甲 乙 图1 T B T 动2 F 2 动1 F 1 人 人1 人2 人 图3 甲 乙

滑轮组经典习题(含答案)

滑轮组经典习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装置的效率高 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的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67% B、73% C、83% D、100% 5、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B、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的功率大 D、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的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和G2的两

最新滑轮经典练习题

滑轮练习 一、作图题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请在图上画出绕线的方法. 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3、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牛,一个人站在地上,想用这根绳子提起1800牛的重 物,请在图下右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二、填空题 4、如图所示,升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使用此滑轮的最大好处是。 5、如右图所示,一物体重500N,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要拉起这个物体甲图中需 N拉力,乙图中需 N拉力。 6、如图所示的滑轮是滑轮,观察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使用这种滑轮可以 改变,不能。 7、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0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1秒钟内匀速前进2米,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 (不计滑轮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为m/s,物体所受摩擦阻力为N。若以动滑轮为参照物,物体是。 8、用如图所示装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40 N,摩擦力为10 N,则F1 = N;F 2= N。 9、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由图13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N,则动滑轮重 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cm。. 10、如右图所示,滑轮A是滑轮,它的作用是;B 是滑轮,若地面对物体的阻力是200N,不计滑轮重量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 自由端的拉力F= N,可使物体匀速移动。

11、如图是现代家庭经常使用的自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取下晒干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图中动滑轮有个,此装置(填“能”或“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选择题 12、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 系是() A. F1最大 B.F2最大 C. F3最大 D.一样大 13、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杠杆. 14、要用15 N的力刚好提起20 N的重物,如果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可以应用的下列简单机械是: A.一个定滑轮; B.一根杠杆; C.一个动滑 轮. 15、对于使用滑轮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B.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不能省力; C.可以省力,同时又可以省距离; D.可以省力,改变用力 方向,但不能同时省力又省距离. 16、如图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用的 拉力分别为F1, F2, F3, 那么,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F1>F2>F3 ; B.F1<F2<F3; C.F2>F1>F3 ; D.F2<F1<F3. 17、如图所示装置, 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 滑轮和绳子重力以及滑轮轴处的摩擦均不计. 当B物体重为10牛顿时, 它恰好能匀速下降. 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其向左匀速运动, 则这个力 的大小是: A. 5牛顿; B. 10牛顿; C. 15牛顿; D. 20牛顿.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 的物体时,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已知每个滑轮重30N,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甲、F乙的大小分别为 A.F甲=630N, F乙=630N B.F甲=900N, F乙=975N C.F甲=870N, F乙=975N D.F甲=975N, F乙=450N 19、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 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 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初中物理经典较难题目汇编

初中物理经典较难题目汇编 一、计算题 (每空?分,共?分) 1、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进行100m短跑比赛。小明是位短跑健将,他12.5s到达终点时,小强才跑了80m。小明得意地说:“我们再跑一次,刚才你比我落后了20m,下次我的起跑线后退20m,我们还按原来的速度跑,我多跑20m,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小强却说:“你既然要让我20m,那么,你不用后退了,只要把我的起跑线向前移20m,我少跑20m 就行了,这样,我们准能同时到达终点。”小明说:“嗨!反正是差20m,我多跑20m,你少跑20m,还不是一回事?”小强怀疑地说:“不一定吧!我觉得好像不是一回事如果将他们的运动都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问:(1)小明和小强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用他俩说的办法都能同时到达终点吗? 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电阻R 1 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 的最大阻值为100Ω,当开关S闭合时, 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求: (1)电压表V的示数;(2)R2 消耗的功率;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时,电压表V1 的示数如图所示乙所示,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 接入电路的阻值。 3、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检测某传感器而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传感器上标有“3V0.9W”的字样(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电阻),滑动变阻器 上标有“10Ω 1A”的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6A,电压表量程为3V.则: (1)该传感器的电阻和额定电流各是多少?

(2 )若电路各元件均完好,检测时,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的安全,在a、b之间所加的电源电压最大值是多少? (3)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超过1Ω,则该传感器就失去了作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图中a、b之间(该电源电压小于上述所求电压的最大值),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 来改变电路的电流 和两端的电压.检测记录如下: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仍可使用?此时a、b间所加的电压是多少? 4、将电阻R1 和R2 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闭合与断开开关可以组成三种功率的电路,其中电路总功率最大时, 电阻R 2 在10s的时间或接b 时,加 热器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加热状态。已知电加热器在三个状态中,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是20∶10∶3,在保温状态

机械效率实验题典型例题

机械效率实验题典型例题 1.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法。小杰和小华 各选取一种方法做实验。 (1)小杰采用了如图23甲所示的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他通过滑轮组 用3N 的拉力F 将重4.8N 的物体匀速提升了0.1m 的距离,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 22乙 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2.图15甲是小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实验时,他用弹簧测 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总重为6N 的钩码从A 位置匀速提升到B 位 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 '位置,在 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5 乙所示。则: (1)钩码上升的高度是 cm ; (2)拉力F 做的功是 J ; (3)滑轮组机械效率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刚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 (1)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有错误,改正后计算出其机械效率为 。 (2)根据另一组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的机械效率为 ;比较两次的机 图23 乙 甲 甲 图15 乙 0 N

(3)实验中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 。 (4)小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示数有忽大忽小现象,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造成的。为改变这种现 象,小刚让弹簧测力计静止下来读数,这样他测得的 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19甲是小刚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示 意图。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 将重为6N 钩码从A 位置匀速提升到B 位 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 位置匀 速竖直上升到B ' 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如图18乙所示。则: (1)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 (2)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 cm ; (3)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 。 5.某学习小组要用实验研究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 响,他们用如图17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了多组实验,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 图18 甲 9 乙 0 N

初中物理杠杆与滑轮典型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解析 1.如图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为支点,AO=,当在A点悬吊一重6N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矿的力臂l2,力臂l2为________m. 图1图二 2.如图是一个均匀直杠杆,O为支点,在A点挂一重10N的物体,则在B点用20N的力,可以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问:( 1)若在C点仍用20N向下的力,杠杆能否平衡(图中每个格距离相等)( 2)若在C点用20N的力,方向不限,讨论杠杆是否可能平衡 3.(哈尔滨市中考试题)下图中可视为费力杠杆的是() 】 A B C D 4.(乌鲁木齐市中考试题)如图1—6—4(a)所示,杠杆A处挂一重为40N的物体,杠杆在拉力F作用下保持平衡.O是杠杆的支点.请画出拉力F的力臂L.并写出杠杆平衡时的表达式. 5.(苏州市中考题)杠杆OA在力FA、FB的作用下保持水平静止状态,如图,杠杆的自重不计,O为杠杆的支点,FB的方向与OA垂直,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A.F A·OA=F B·OB B.F A·OA<F B·OB

C .B A F F =OB OA D .F A >OA OB F B 6.(长沙市中考试题)在图1—6—6(a )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最省力的 绕法. # 7.(黄冈中考试题)如图1—6—9所示,物体M 放在水平桌面上,现通过一动滑轮(质量 和摩擦不计)拉着M 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质量可忽略)示数为10N .若在M 上加放一物块m 可保持M 向左匀速运动,需在绕过动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施加一拉力,则 F ′ ( ) A .M 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 .加放m 前,M 受到10N 的摩擦力 C .加放m 前,M 受到20N 的摩擦力 D .加放m 后,力F ′,保持10N 不变 8.(长沙市中考试题)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 ( )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9.均匀杠杆下面分别挂有若干个相同的铁块,每小格距离相等,支点在O ,此时杠杆已处于 平衡状态.问:当下面几种情况发生后,杠杆能否再次平衡 (1)两边各减去一个铁块;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标准答案)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用=Gh=10N×0.1m=1J. ∴该选项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上的拉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物=2×6N﹣10N=2N. ∴动滑轮自重0.2N,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 总 .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物 .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A和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和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和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滑轮练习题

知识梳理 1、滑轮: (1)定滑轮: ② 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 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 F i F2~ ①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 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倍的省力杠杆。 ③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1/2(G 物+G 卫)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1/n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F=1/n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 (或V G ) ④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G 物+G 动)/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 奇动偶定”的原 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⑤ 滑轮组省力情况:几段绳子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 提起重物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注:一般说绳子自由端如果向上拉动,数绳子股数时算上此绳数,如果自由端向下拉动,数绳 子股数时,不算此绳数。设计滑轮组一般先依拉力,阻力关系或依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确 G G -沁 F 2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 F i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