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公元前1000年(周代)---“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庞大帝国

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

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

3、温暖湿润的气候

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中国大部分领土属温带,亚热带区域也不小,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亚热带,全国各地的太阳幅射和热量都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是水分分布不均。中国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强烈影响,一般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区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这是东南部为农耕区,西北部为畜牧区的自然基础。

三是山地气候居多。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大山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来说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多种垂直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尺度、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发展林、牧、果、药等多种经营。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的浩渺无际---望洋兴叹---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文化交往与沟通的艰难---“丝绸之

路”未能成为繁荣兴盛的大道---隔离机制---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保守意识---自诩世界中心---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1、独特的地理位置——海的磨砺

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 古希腊人所居的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古罗马人所居的亚平宁半岛及其附近大陆,都濒临地中海--- 海岸线(3.8 万公里)--- 整个欧洲距海较近(距海最远为500 公里)--- 海陆交错,港湾林里--- 半岛和岛屿占总面积的34%--- 世界之冠2、海的赐予——黑格尔预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们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里,把他卷入到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为的有限的圈子。”

二、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1、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

春播秋收、精耕细作----“父母在,不远游”----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中国文人城市里住很久,是“客居”---迟早要还乡---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二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则主张防守、和平。(乡情文明)

万里长城用来防守游牧文明的进攻的---杜甫写过“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雄才大略如秦始皇、汉武帝,没有想过远征希腊和埃及---没有世界地理知识---其他文明的君王也没有世界地理知识---只要听到远方有财富有强权就骑上了马背---到很远的地方去征战。(保守文明)

2、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

(1)、历史地理基础

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和基克拉迪群岛的新石器时代向金属(青铜)时代的过渡---航海技术兴起---地域有限多山---人口增加,农业无法满足需求---畜牧业、渔业、海外迁移谋生存

(2)、生产发展基础

良好的气候---丰富的商品(橄榄油、葡萄酒、毛织品、木材、陶

器、青铜刀剑、金刚砂)---埃及沿岸、亚细亚、腓尼基、塞浦路斯(象牙、玻璃珠、紫石英、石瓶、圆筒形印章)

(3)、契约意识基础

希腊克里特-迈锡尼人和意大利半岛的工商业者发展培育了西方人的契约意识(账目、收支报表)---使得后来西方人都是以商品贸易经济来体现人际关系---因为了弄清楚各自的商品归属需要出现契约---所有西方人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了契约关系---家庭也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亲情关系---婚姻也是以契约体现在教堂的婚礼中

三、家国与城邦

1、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

集血缘承继、婚姻结合、生产经营、财政消费、社会教化、礼法管制---多功能统一体的社会单元---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世代相续盘根错节的家族集团---个人的家族地位,依照关系网络中的位置而定家族同一地区,世代繁衍---血缘与地缘关系相互扭结(张家花园、梁家巷)---议事兼祭祀祖先的公共祠堂、会馆、家塾---“邻保”、“里甲”村舍行政机构---中国的家族是“微型的邦国”

1、“家天下”的宗主统治

“天下为家”的父系王位继承

“以为天下厉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我以天下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渐焉,久尔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黄宗奚:《明夷待访录·原君》

“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汉书·高帝集》)

2、“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

孝道伦理关系---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君尊于上,臣恭于下,尊卑大小,截然不范”---专制主义---重社稷,轻科学,政治统帅一切---官本位体制---“人治为中心,政治伦理化”

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

国家政治体制体现为“国君”、“皇上”为“万民之父”---“君临天下”---行政、立法、军事指挥、司法、监察、考试录用官员、文化道德倡导裁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程氏遗书卷五》)

2、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

1)、城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