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格式:ppt
大小:478.00 KB
文档页数:33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33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表现形式: ①积极的放任: 追求甲犯罪意图而放任乙 危害结果 A.同一对象的积极放任:抢劫暴力致人死亡 B.不同对象的积极放任:丈夫毒妻害子 ②消极的放任:追求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 害结果:火药枪打鸟打倒人 认定:①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 ②突发性捅刀子的案件认定 分析:崔某在发廊因帮派派系口角遂拿起 理发用刀朝董某刺扎致死
•
•
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 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 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 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 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 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 态度。
1、故意的学说: (1) 认识来自义与希望主义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 •
1、如何理解明知的内容?
首先.对行为本身的认识。即行为人对 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内容及其性质的 认识。 第二.对行为对象的认识。 第三.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即行为人对 行为产生或将要产生何种性质危害结果的认 识。 第四.对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相联系的 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 第五.对其他法定事实的认识。
危害结果发生时是故意 ( 容认放任同意都是情绪的要 素没有心理实质,难以证明) 盖然主义:预见结果发生盖然性还实施行为即容 认放任结果因而是故意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概念 ——容认说 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后果,并 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心理态度 理由: A. 放任与希望都是积极否定法益因而本质 相同 B. 排除过于自信过失包含间接故意使范围 适度 C. 认识因素并非一定左右意志因素 D. 事实上难以判断结果发生的盖然性与可 能性
•
•
•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 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它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 二、罪过的概念和特征 • 罪过是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合称。 • 罪过的内容是心理事实与规范评价的统一。
•
(1)某甲上山合法打猎,发现猎物旁边站着 他的仇人,随开枪将其仇人打死;(2)假设甲 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物非 常近,甲知道自己枪法不行,如果开枪有可能 将该人打死,但他想,“管他呢,打死了活 该!”随开枪打猎,结果将该人打死;(3)假 设甲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 物非常近,甲觉得如果开枪有可能将该人打死, 但甲又认为自己的枪法很好,随开枪射击,结 果将该人打死;(4)假设甲没有发现猎物旁边 站着的一个人,开枪打猎后将该人死。 这四种情况下,甲的罪过心态有什么不同?
区别:
• (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 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 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 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 (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 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 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 • (3)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 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 义也不相同。
• •
•
•
•
2、犯罪的内容是否要求包含刑事违 法性认识?
捕杀麋鹿等法盲犯 通奸等幻觉犯 违法性认识必要说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
• 分析: 大义灭亲 法轮功等确信犯
• • •
• 观点:自然犯法定犯区分说
• 实践:罗马法(不知法而不赦) • 英美法(原则、例外) • 日本(不要求行为违法性) • 德国(认识错误、避免性、可能性)
• a.意志选择: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 • 犯罪行为过程的策划 • b.意志态度:希望、放任 c.意志努力:意志过程中的有意注意 • 案例: • 甲在行路时,突然遭到乙的辱骂, 甲便掏出手枪对准乙。在甲还未决 定是 杀乙还是吓唬乙时,子弹便射中乙,致 其死亡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 (一)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 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特征:①认识因素:明知必然发生
• • • • 。 • 明知可能发生 ②意志因素:希望—— 积极追求结果发生 例如:甲用枪顶在乙的太阳穴开枪 ②可能性直接故意 例如:丙隔100米开枪杀人
• 表现形式: ①目的性直接故意
(二)间接故意
•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
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特征: ①认识因素:明知可能性发生 • ②意志因素:放任 • 思考:放任是否中立? • 是放任发生还是放任不发生? • 案例:甲为了掩盖自己贪污公款的事实,企 图放火烧毁会计室,放火时 发现乙在会计 室内睡觉但仍然放火。
•
• •
3、如何理解“会发生”? 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某种 特定的危害结果; • 二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要发生某 种危害结果。
•
•
讨论:如何理解奸淫幼女犯罪中对 幼女的明知情况?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 所要导致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希望或者放任的 心理态度。 • 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 抱着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该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 实施危害行为直接追求的目的。 • 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指行为人虽然没有积 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并不反对和不设法阻止 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任 的心理态度。
甲为骗取保险金而准备纵火焚屋,但知道友人乙在屋内 睡觉,于是 纵火后大呼欲叫醒乙,但乙熟睡被烧死. 认识主义:认识到构成要件事实或认识危害结果 会发生时是故意(认识 扩大) 希望主义:意欲实现构成要件内容或希望发生危 害结果时是故意(意志 缩小)
⑵容认主义与盖然主义 容认主义:消极容认构成要件内容或者放任同意
(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联系与区别
• 案例:甲在某火车站候车时公文包被盗,于是在 候车室到处寻找。甲在乙的身边发现了与自己的 包极为相似的包(乙正在打瞌睡),明知该包可 能是自己的, 也可能不是自己的,但仍然取走。甲 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一看,并不是自己的公文包, 但并没有退还。
• 联系:a.从认识因素上看两者都是明知即 明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 b.从意志因素上看两者都不排斥、 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关主题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
论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
犯罪主观要件
文档推荐
最新文档
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构建_基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_甘满堂
第3章_语音和音系_第1节_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解除财产保全申请书范本2018新
新版《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国家标准解读
中国古诗词暮愁主题的美感魅力解读
2013年浙江大学报录比
中餐餐桌服务工作标准表格格式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苏州食品加工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