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浅析——毛概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浅析
摘要:大学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中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放在我们青年大学生肩上,我们大学生应如何统一当前学习和历史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时事冷漠责任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于国家的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温家宝总理曾在与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勉励同学们,并对同学们说“中国现代化大厦要靠你们建设,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国情,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的确,作为高知识、高文化的群体,我们大学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中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脱离了这一点,没有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无论是学习和实践都做不好。
事实上,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面前,能够自觉承担责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这是大学生群体关注时事、心系祖国的主流和积极方面。
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当中有这样一类对时事漠不关心的群体。不少大学生以“政治上过得去,业务上过得硬”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专业技术过硬就是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代大学生就存在着对政治的漠视。有的大学生不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甚至有大学生将国家主席胡锦涛名字写
错的笑料。另据中国海洋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的调查,随机调查发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有约70%的学生不太关注时事;约80%的人没有了解时事的习惯;约85%的人认为学校对时事的传播方面做得不够好;阅报室每天有近三百人出入,而看报的占不到60%,大部分同学去阅报室是上自习,顺便浏览一下报纸;同学们普遍认为呆在学校感觉与外界是隔离的。下面本人将对此种现象的表现、危害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的表现
(一)、思想意识方面,对时事政治存在着漠视的心态
有大学生认为只有专业知识才“有用,才能保研或找到好工作”,觉得时事政治对自己“没有用”。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的关键时期正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阶段。他们关心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表现出务实化的特点对国家政治表现出漠视的心态。
(二)、对时事怀着偏激的态度
一部分同学在政治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解和解读与自己理解和判断不一致时,他们就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这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导致了对政治课上的时事政治的分析和解读不理睬、不接受也不认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太多的不足,太多的不如意,而这些使得我们认为新闻时事中所播报的社会和谐美好只是空话套话,再加上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时事好的一面忽略不计,而对坏的一面大谈特谈的偏激态度。这也是一些言语偏激的老师上课受到“欢迎”的原因。
二、大学生时事冷漠心态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片面地追求自我价值
在有关新生入学后的发展规划调查中发现关注就业和考研的占了9成。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们更偏向于单纯的自我发展而不愿意过多的去思考国家政治问
题。其次价值判断趋向现实和实用。许多大学生认为国家利益过于宽泛和空洞不如个人利益实在。个人价值的实现才是最大的成功而对国家利益的实现表现出漠然的态度。表现在政治参与上是只参与对个人利益有好处的行为参加集体活动也仅仅是为了评奖、评优、拿奖学金。
2、大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消极导向影响
在一些同学看来,如果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大谈特谈,会被觉得是异类,给人感觉是这个人很不合群,而后大家可能会孤立他。进而他会怀疑这样的关注是否有意义,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这种关注除了应付考试,似乎没有其他发挥的机会。这种畸形的价值导向和认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和在生活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1、考试和评价制度的消极影响
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评价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在这种制度弊端和历史惯性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有关分数和自身利益当中,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被挤压到主流的边缘。
2、“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消极影响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在对我们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消极影响。同学们关注的是就业、考研和各种过级和考证等等这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硬件”,对于时事政治这种“软件”寄予的评价是“没用”,对时事政治发生了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异化”。
3、政治生活中腐败丑恶现象的影响
由于历代封建王朝政治腐败,官场中尔虞我诈,一片黑暗。当代很多大学生往往认为政治就是官场中的腐败,搞政治是虚伪肮脏的。因此当代大学生便产生了对政治的冷漠与蔑视。而随着近几年来官员腐败现象的不断曝光更加使得人们对政治产生了冷漠。如果这些腐败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必将大大削弱大学生
的政治使命感削弱大学生通过参与政治改变社会现实的激情和动力。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学模式
从大学生的角度看,政治课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第一印象和对老师及课程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时事政治的态度。能不能用贴近我们学习和生活的语言,来解读相对枯燥的理论,教会我们以科学客观辩证的眼光去分析时事、读懂时事,需要老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知识积累,更要有有吸引力的教学风格。
2、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表现在内容与实际脱离,忽视了教育的合理需要。
三、大学生“时事冷漠”心态的对策
1、靠大学生自身的担当
我们要学会思考,要有独立的头脑和人格。李开复说道:“大学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大学的思考,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我们要想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已经是成人了。第二件事就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甘于平凡,可以,毕竟人各有志。而如果我们想成为胸怀天下的青年人,那我们首先要在互联网将我们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今天,坚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
2、净化政治环境
加大反腐力度,全面深化改革,让时事政治本身对大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
3、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加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关心时事政治从爱身边的同学老师,关注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开始。另一方面,让大家深入基层和社会,用改革发展的事实来教育和影响同学们,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发展紧紧联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