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国教育史-苏格拉底
- 格式:pdf
- 大小:268.75 KB
- 文档页数:3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平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哲学史上开辟了从⾃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位教育家。
在西⽅乃⾄全世界都具有崇⾼的地位。
⼈们不仅把他视作为⼀位伟⼤的哲学家,⽽且把他看成是最可尊敬的教师。
⼆、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意义苏格拉底认为,⼈天⽣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教育可以使⼈得到改进。
只要使⼈可以预测结果的事都是由⼈的智⼒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
(⼆)论教育的⽬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的是培养治国⼈才。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三)教育的⾸要任务是培养道德1.为什么?---道德是实践的哲学苏认为哲学应从研究⾃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类⾃⾝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然--伦理,划时代)2.什么是道德?(寻求道德的⼀般定义---提出伦理学)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般”,研究伦理概念的⼀般定义。
第⼀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次飞跃,3.教⼈学会做⼈4.智慧即德⾏正确的⾏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道德就是教⼈智慧,教⼈辨别是⾮也就是教⼈道德。
5.⾃制是德⾏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7.⾝教重于⾔传(四)教育内容⼴博⽽实⽤的知识,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次将凡何、天⽂、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
同时,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五)教学法---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法,称为苏格拉底⽅法。
讥讽是就对⽅的发⾔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陷⽭盾,⽆辞以对,终于承认⾃⼰的⽆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较寻求“⼀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中世纪⼤学的形成和发展(产⽣原因)西欧封建制度进⼊发展的⿍盛时期之后,王权⽇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产稳步上升,⼿⼯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同时⼗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到东⽅,加强了不同⽂化的交流。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一、名词解释:1、产婆术(P20):又称为苏格拉底法,是在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接说明概念或知识,而是通过问答或辩论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2、哲学王(P24):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中,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的真正的哲学家,是有智慧的哲人,有好品格的人。
3、七艺(P24):即文艺复兴时期,智者学派提出的被称为“前三艺”的文法、修辞、辩证法和柏拉图提出的被称为“后四艺”的算术、几何、天文及音乐理论。
4、十人长(P122):夸美纽斯提出要把学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进行分班,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而每个班级里又分很多个小组,每个组10个人,在每个小组中挑选优秀学生作为组长,协助老师督促和考察组内其他学生的学业,必要时还可以替代老师主持若干教学活动,这个组长就被称为“十人长”。
5、自然后果法(P152):是指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当儿童犯了错误和果实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6、教育心理学化:这是裴斯泰洛奇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就是指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其中要求把教育的目的和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
7、教育性教学(P241):这是赫尔巴特提出的的一个教学原则,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
8、思维五步法(P361):这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与思维的结合,五步包括: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就是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须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去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是这些想法意义更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他们是否有效。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朱天龙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
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
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
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
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
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
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
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
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012年《外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
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
它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2、星期日学校:是指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
1780年由英国出版业者、慈善家雷克斯在英格兰首创,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
星期同学校最初仅教阅读《圣经》,以后又教初步的读、写、算知识。
由于星期日学校利用休息日把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
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已有250万学生。
3、庆应义塾:它创建于1858年,由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江户(东京旧称)的筑地铁炮州购地开办,最初取名“兰学塾”,兰学塾主要传授西方的数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及历史方面的知识。
该学塾在1868年,即庆应4年,更名庆应义塾。
19世纪80年代,庆应义塾发展成为庆应大学,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
4、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是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改革中,教育主管人洪堡和费希特等人提出的大学观和办学原则。
主要含义是:大学不仅有教育功能,且应有研究功能,高等学校应同时是科学研究机构。
教授不仅是教师,且首先应是研究者,教学不只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且要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行为规范。
这一原则在19世纪后半期及20世纪初,随着德国大学的成功而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
这种起源说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教育的起源和发生过程作了专门的和详细地论述。
外国教育史考试重点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产阶级性,教育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2、教育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相连,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以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以及学校的萌芽。
二、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希伯来的教育1、古巴比伦的文士教育:苏美尔时期的学校是一种专门培养“文士”或“书吏”的机构,因此被称作文士学校,而这种教育被称为文士教育。
文士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苏美尔文的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接受完初级教育的青年,将取得初级文士的资格,此后被政府部门接受高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
文士教育中的学习相当的单调,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当的严格,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教师就会施以惩罚。
2、古埃及的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官职学校;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文士学校;主要培养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写作以及计算功能的人,此学校较僧侣学校官职较低,招收人数多,对出生限制稍宽,修业期有长有短。
3、印度教育的类型:婆罗门教育;在佛教兴起之前,教育婆罗门教所掌控,我们称之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
教育对象主要为婆罗门高级种姓。
早期婆罗门教育的教育活动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的,公元前8世纪后,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半载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杰之首。
他认为,人天生是由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他认为,道德是实践的哲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智慧即德行;在智育方面提出要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学习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还要学习几何、天文、算术等学科。
并且在他的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之为“苏格拉底法”,又叫“产婆术”。
他的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哲学的内容范围,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被西方学者尊为圣贤。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曾经师从苏格拉底,创办阿加德米学园,长期著述讲学,著有《理想国》一书,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即“哲学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主张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
重视早期教育,主张采用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主张男女平等,认为男子和男子应当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柏拉图多方面探讨和研究了当时的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重视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创建阿加德米学园,在历史上都产生了积极意义。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其教育思想主要反应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题提出灵魂论,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他也提出自由教育理论,强调应把沉思作为理智活动的美德,认为沉思就纯理性的活动,就是探究真理;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归于自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食物的教育三者的统一。
外国教育史课程思政案例以下是一个关于外国教育史课程思政的案例,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为例:主题:教育引导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的美德,而美德的实质是知识。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关于正义、勇敢、节制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成为有德行的人。
同时,苏格拉底也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思政元素:1. 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关爱,同时个人也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2. 重视美德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3. 倡导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思想,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主题的论文或小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探讨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践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课程思政案例反思: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探讨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践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外国教育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什么?A. 知识即美德B. 教育即生活C. 教育即模仿D. 教育即灌输答案:A2.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哪种类型的学校?A. 私立学校B. 公立学校C. 教会学校D. 军事学校答案:C3. 以下哪位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A. 约翰·洛克B. 让-雅克·卢梭C. 赫尔巴特D. 约翰·杜威答案:D4. 19世纪英国教育改革中,哪项法案对公立学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A. 1870年教育法B. 1880年教育法C. 1891年教育法D. 1902年教育法答案:A5.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A. 约翰·杜威B. 赫尔巴特C. 让-雅克·卢梭D. 约翰·洛克答案:A6. 法国大革命后,哪项教育法案为法国现代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A. 1806年教育法B. 1816年教育法C. 1833年教育法D. 1882年教育法答案:D7.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哪个概念是其核心?A. 兴趣教学B. 教学相长C. 教育性教学D. 启发式教学答案:C8. 20世纪初,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强调了什么?A. 儿童中心B. 教师中心C. 教材中心D. 环境中心答案:A9.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理论强调了什么?A. 学科结构B. 学生兴趣C. 教学方法D. 社会需求答案:A10. 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中,哪项法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扩张?A. 1968年教育法B. 1970年教育法C. 1984年教育法D. 1990年教育法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教育家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A. 伊拉斯谟B. 马丁·路德C. 约翰·洛克D. 让-雅克·卢梭答案:A、B2. 19世纪英国教育改革中,哪些因素推动了教育的普及?A. 工业革命B. 社会需求C. 教会影响D. 政府政策答案:A、B、D3.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哪些教育理念得到了强调?A. 学生中心B. 教师主导C. 经验学习D. 标准化测试答案:A、C4.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哪些教育原则?A. 自然教育B. 社会教育C. 个人发展D. 道德教育答案:A、C5. 20世纪60年代,哪些因素影响了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A. 学生运动B. 经济需求C. 社会变革D. 科技发展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6分,共24分)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
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这即是产婆术。
2、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⑴骑士的要求是: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⑵“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⑶教育的三个阶段:①0-8岁,家庭教育阶段,受母亲教育,主要学习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②8-14岁,礼文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③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是勇猛果敢,与人交往总慷慨豪侠。
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容以“骑士七技”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手段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3、恩物——福禄倍尔首创的一种儿童活动的玩具,其作用是使儿童认识自然,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它的基本形式是:球体,象征运动无限;立方体,体现世界的三维性;圆柱体 是球体与立方体的结合。
4、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指定该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并鼓励和援助教育法案的补充和改进,以满足国家的迫切需要。
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天才教育”;增拨大量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
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三个步骤:“注意刺”二“助义刺”)又称助产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2)定义。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不足: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运用,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儿)2.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幵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智者学派(智者的统称)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幵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学派是这类人的统称,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是普罗泰戈拉。
4.哲学王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他们在哲学上有着高深的造诣。
柏拉图受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实践的影响,设计出一种层层淘汰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哲学王便是5.理想国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主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幵始发生危机,于是他留心于探索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够建立起称得上是理想的国家?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
外国教育史绪论1、外国教育史研究的范围研究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和地区人类教育产生、演变过程及发展的规律。
2、外国教育史研究的体系包括外国教育通史、国别教育史、断代教育史、专题教育史、文献史、中外教育比较史等。
思考:教材采用了那些体系?3、外国教育史的特点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性质。
有历史的特点.外国教育史不同于“西方教育史”或“欧美教育史”,而是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史。
4、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提高学生关于教育理论的修养,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工作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有助于了解教育发展的规律性有助于继承人类宝贵的教育遗产,为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批判继承,减少盲目性。
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
5、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论从史出,要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出发了解教育史。
原则:从史实出发,占有大量的资料从历史的动态考查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根据他是否提供了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东西,而应把他与前人对比,看他是否提供了新东西。
教育家的出身、阶级、立场、哲学观点等,不妨碍其在教育上提出先进的观点。
要正确的阐明某为教育家的历史地位,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其一,教育思想、教育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将任务放入社会发展中考查;其二,教育思想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有历史性与实践性;其三,同时代与不同时代教育思想间的关系(相互影响与继承)6、历史分期: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各国7、关注的要点: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思潮教育实践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代国家的教育第一节史前教育一、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一)前氏族时期的教育。
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
这是氏族公社(公元前一万五千年—前五、六千年为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
这时的教育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三)父系氏族时期的教育。
这是氏族公社的第二阶段(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前)。
这一时期教育与前一阶段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仍然是按照性别的不同进行教育,但教育内容比以前更加多样和丰富。
名词解释:1. 苏格拉底方法 (三个步骤:“注意刺” =“助义刺”)又称助产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 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 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 唤醒学生的意识, 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 (1)讽刺。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岀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2)定义。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 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 3)助产术。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岀结论。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
(不足: 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运用,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儿)2. 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 向人传授雄辩 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 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 智者学派(智者的统称)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 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 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 哲学王哲学王是 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践的影响,设计岀一种层层淘汰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5. 理想国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 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 ,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 但主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开始发生危机,于是他 留心于探索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 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 才能够建 立起称得上是理想的国家? 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 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如何培养道德,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德育论与智育论在苏格拉底看来,道德不是天生的,人之所以不能为善或为不善,是由于人对于什么是善没有真正的认识。
正确的行为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的判断。
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相连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
“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
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形成正确的认识。
但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人的道德还有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3•“苏格拉底方法”他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间的对话的方法,一般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由于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有一定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专题10古代教育家-“希腊三哲”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简、论)①他是希腊哲学史上最早将对人的关注引入哲学领域的思想家之一。
②他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③他主要教育活动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实现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培养有德才、明白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的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
(1)实践的哲学是道德。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自身的问题,伦理、政治、哲学的研究应是能够实践的。
(2)寻求道德的“一般”。
苏格拉底要求在真理、道德问题上探讨普遍有效的“一般”,寻求本质,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
(3)教人学会做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么做人”,劝人敦品笃行。
(4)智慧即德行。
1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2智慧即德行在教育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那么道德是可教的。
后世的教育家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这个知识即道德这一观点并非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苏格拉底要求以明智的认识约束自己,他认为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要求将情欲控制在最必要的范围内。
他本人就是自制的典范。
(6)守法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的行为和其他一切道德都是智慧。
正义的本质含义是遵守城邦的法律。
他寓守法于道德之中。
(7)身教重于言教。
苏格拉底严于律已,以身教人。
KC版本:①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有内在联系。
人的行为的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只有知道何为善、何为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因此,他明确指出“美德即知识”。
②从“智慧和道德统一”的观点出发,他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观点。
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的,那么美德就是可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