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入境旅游分析、预测与展望(doc18)-21页word资料

中国入境旅游分析、预测与展望(doc18)-21页word资料

中国入境旅游分析、预测与展望(doc18)-21页word资料
中国入境旅游分析、预测与展望(doc18)-21页word资料

2004——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分析、预测与展望

2004年的世界入境旅游业摆脱了连续三年的低迷状态,以两位数的增长重新奏响了全球旅游业大发展的序曲。与此同时,中国入境旅游业全面恢复、强劲反弹,一扫2003年的颓势,重新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且这一增长势头在2005年前三季度得以继续保持。总的看来,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形势喜人。

一世界入境旅游的总体概况

(一)2004年世界入境旅游总体情况

对于世界旅游业而言200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尽管在岁末受到印度洋海啸的冲击,但2004年世界入境旅游业不仅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持续三年的低谷中走出来,而且其国际旅游者人数增长创造了20年来的最高记录。这意味着全球入境旅游开始回到良性、稳步增长的轨道。据世界旅游组织2005年6月最终确认的数据,2004年国际旅游者人数为7.63亿人次,继2002年后,再次突破7亿大关,比2003年超出7370万人次,同比增幅达到10.7%。2004年,实现国际旅游收入6220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的5.55%,占到全球服务贸易的30%),比2003年增加970亿美元;如果用欧元计量,国际旅游收入为5000亿欧元,比2003年增加360亿欧元;用各国(地区)货币的不变价,同时剔除汇率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2004年国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10.3%。

从世界各区域情况看,2004年,尽管欧洲入境旅游业的增幅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依然占据了全球入境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年入境旅游者人数为4.15亿人次,同比增长4.9%,占全球份额的54.4%;国际旅游收入3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3%,占全球份额的52.4%(剔除了汇率和通货膨胀因素,本段以下皆同)。2003年“非典”的重灾区——亚太地区以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反弹为世界旅游业的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3亿人次,同比增长27.8%,占全球份额的20.1%;国际旅游收入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占全球份额的20.1%。美洲地区,在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带动下,国际旅游收入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降,出现多年来难得一见的两位数增长:入境旅游者人数为1.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1%,占全球份额的16.5%;国际旅游收入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占全球份额的21.1%。非洲地区继续低速、稳定增长,200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为0.33亿人次,同比增长8.2%,占全球份额的4.3%;国际旅游收入189亿美元,同比增长6.4%,占全球份额的3.0%。中东地区依然是全球入境旅游业的亮点,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为0.36亿人次,同比增长20.5%,占全球份额的4.7%;国际旅游收入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占全球份额的3.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从以美元计的国际人均花费看,各地区呈现出普遍增长的态势,但是如果剔除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因素后,入境旅游收入的增

长仍然低于同期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增长。这意味着用本币计算的国际旅游人均花费正在逐年下降,这种现象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更为突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从总体上看,游客出游次数更为频繁,平均停留时间也随之减少;同时由于低价航空公司的迅速发展,且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国为刺激和恢复旅游采取的减价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游客的出游花费。(二)2005年前半段世界旅游概述及简要预测

据2005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初步数据,2005年前7个月,全球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为460万人次,同比增长5.9%。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第一季度入境旅游者人次的增速达到9%,但第二季度增速迅速回落,只有4.2%。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05年入境旅游者人次数同比增幅将在5%~6%之间。可以肯定的是,2005年的增速不可能达到2004年的增长水平;但是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其增长速度会高于1990~2004年4%的平均增长速度。按照预计的增速,2005年世界的入境旅游者人次数将会突破8亿,这无疑又将会成为世界旅游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此外,2005年世界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频发,尽管事故发生地的入境旅游业在短期内遭受到重创,但对全球国际旅游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国际旅游者通过变换行程等方式继续其国际之旅。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世界旅游业的韧性

二 2004、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情况

(一)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情况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次突破1亿大关,

达到1.09亿,同比增长18.96%。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也首次突破4千万,达到4176万人次,同比增长26.66%,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4位。需要说明的是,2002年以前的十年,中国入境游客人数平均增速为10%,按照这个增速,如果没有2003年“非典”的影响,2004年入境旅游数量本来可以达到1.18亿人次。由此可见,尽管2004年超过2002年的人次数,实现了全面恢复,但从可能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的入境旅游还没有完全振兴。

2004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7.3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87%,占全年出口总额的3.9%,占对外服务贸易的41.2%。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入境旅游在中国服务贸易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其地位不可动摇。出人意料的是,尽管2004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很大,但在这项指标上,中国并没有如愿回到2002年世界第五的位置,而是和2003年一样,依然停留在世界第七。具体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汇率的变化。2004年,排名第六的德国和英国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277亿美元和273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9.7%和20.5%,但是如果用本币衡量,增速分别只有8.9%和7.5%。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欧元和英镑对美元升值的因素,二者的旅游外汇收入排名都将落在中国后面。

2004年中国内地接待的外国游客数为1693.25万人次,同比增长48.49%;香港游客6653.89万人次,同比增长13.22%;澳门游客2188.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台湾游客368.53万人次,同比增长34.90%。

关于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情况的主要分析可以参见《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旅行社接待入境游客的情况。2004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收入161.79亿元,同比增长70.58%;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7.6%(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按照8.3计算)。入境外联834.80万人次,同比增长59.72%,占当年入境过夜游客总数的20%,这一比例较之2003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但比2002年仍然低了两个百分点。其中入境外联外国游客为354.81万人次,同比增长68.91%,占当年入境外国过夜游客总数的26%,这一比例虽然比2003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但比2002年仍然差了1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入境团队旅游,特别是入境外国团队旅游仍然没有恢复到2002年的水平。这其中虽然有散客旅游、特别是散客商务旅游快速增长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境外旅行商对组团到中国旅游依然缺少足够的信心。

(二)2005年前三季度入境旅游情况及对全年数据的简要预测

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入境旅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虽然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但高于1993~2002年十年间平均10%的增速。

前三季度累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963.2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17%。其中:外国人1494.27万人次,增长24.02%;香港同胞5231.90万人次,增长5.77%;澳门同胞1942.25万人次,增长22.54%;台湾同胞312.87万人次,增长15.33%。累计接待过夜游客3479.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4.38%。其中:外国人1210.30万人次,增长24.87%;香港同胞1677.88万人次,增长6.29%;澳门同胞318.39万人次,增长23.53%;台湾同胞272.76万人次,增长15.36%。经初步分析,入境过夜游客增速稍快于一日游客,人均花费相对较高的外国入境游客增长迅速,这有利于全年旅游外汇收入增加。

1.外国客源市场分析

从前三季度来看,外国入境游客是四大客源市场中的最大亮点,其增长速度是同期入境游客增速的两倍。这使得外国游客在华花费占到了前九个月中国旅游外汇收入测算数的一半以上。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韩国游客人数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客源国。不出意外,这一状况将保持到年终。1~9月韩国游客273.92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比日本多出24万人次。日本旅华人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4月份由于日本美化侵略战争、歪曲历史教科书等行为引发了中国民众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游行;此后日本政府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使得中日关系降到历史冰点。具体的数据变化在月度资料里有清楚的显现:1~3月,日本游客人数增幅与韩国相当,达到37%;4月份增幅迅速下降到6.15%;而从5月开始,日本游客人数连续5个月下降;同时在5月份,韩国游客人数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客源国。在各种旅游目的中,韩国游客观光休闲的比重逐渐增加,2005年前三季度已经占到一半以上,在此期间,观光休闲人数增速达48%,而同期会议/商务的增速只有18%,悬殊可谓明显。随着韩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加之五天工作制的推行,韩国居民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全年来华旅游人次数有望占到韩国居民总数的8%。这意味着来华旅游在韩国正在成为一种大众行为。②亚洲外客源短期增长更为明显。从2002年起亚洲外客源的增长速度就高于亚洲内客源,其直接结果是亚洲外客源在入境外国游客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005年前三季度,亚洲外客源的比例占到了37.8%。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同期增长速度只有5.4%,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如果日本能保持30%的正常增长速度,亚洲外客源的比重将下降到36.1%,仅仅略高于2002年的水平。但从总体上看,亚洲外客源的比重在2002年后基本止住了连年下滑的势头,这也表明中国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面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长距离客源的稳步增长。此外,如果日本来华游客人数继续增长乏力,亚洲外客源在整个外国客源市场中所占比例将有望进一步上升。③来中国观光休闲的外国游客比重在加大。2005年1~9月,观光休闲的外国游客在所有外国游客中所占比重达到了46.6%;而2001年这一比重只是35.1%。近几年来,这一指标仅在2003年因为“非典”出现了下降。如果说会议/商务游客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带来的话,观光/休闲度假游客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在全世界强大的吸引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宣传促销,使得中国“最佳旅游胜地”的观念在外国游客心目中不断强化。④法国、泰国等客源市场表现抢眼。从

前9个月的数据看,法国是所有客源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增长率达到了37.4%。其原因主要在于中法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法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特别是2003年9月至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在法国掀起了旅游热,加之2005年初在北京召开的法国旅行商年会,这些因素都对2005年中国的法国游客高速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推动法国旅华市场的增长。在中国的外国客源市场中东南亚国家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是中泰两国建交30周年,两国之间往来明显增多,前三季度泰国旅华人数同比增长了37.2%。

2.港澳台市场分析

(1)香港市场。2005年以来,来自香港的入境游客增速放缓,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入境游客的增长。由于香港游客数占到全部入境游客的60%左右,其数量的增减变化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举足轻重。2005年来,香港同胞来华旅游人数增长率只有3月份达到了两位数;在随后的4月,甚至同比出现了下降;而其余月份的增幅都没有达到两位数,这一状况与其他三类客源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巨大反差。香港游客增速减慢的情况实际上从2004年就开始了。初步推测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香港总人口不到700万,由于空间有限,人口不太可能出现较大的增长,因此香港居民出游的总量也很难有太大增长。目前到内地出游的香港居民已经超过了人均8次,出游频率已经非常之高,可以挖掘的潜力相对有限。其二,香港居民来内地旅游的人数基数

已经非常之大,要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比较困难。其三,香港居民来内地旅游的人数中70%左右都是一日游客,这部分游客的出游频率相对比较稳定,不太可能出现持续的高速增长。也正是由于入境香港游客的这些特点,在“非典”时期,香港游客人数没有出现大的下降,同样也不能期望“非典”过后人数会有大的增长。所以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香港仍将继续保持中国内地最大客源地的地位;但是在入境旅游正常发展的年份,其增长幅度也很难超过入境游客平均增长水平。

(2)澳门市场。澳门尽管人口只有40多万,但到中国内地旅游的人数却在四大客源市场中排列第二,其最大特征在于其来内地旅游频率极高,人均达到40多次。需要提出的是,相对于香港而言,澳门人口只有香港的1/15,部分居民高频率的入境行为,可以将人均出游次数这一指标推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由于澳门地域狭小,与内地之间出入境手续非常方便,其经济生活同内地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加之这几年澳门经济运行良好,促进了澳门居民更频繁地进入中国内地。

(3)台湾市场。连战、宋楚瑜2005年5月的大陆之行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的人员往来,这也给台湾居民赴内地进行观光、商务旅游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连、宋访问当月,台湾同胞来内地旅游的人数增长幅度就达到了35.8%。此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1~9月的增长仍然比所有入境游客人次数的平均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如果两岸关系能出现大的缓和,

台湾同胞将成为中国内地最具增长潜力的入境客源。

3.对2005年全年数据的简要预测

从2005年前三季度情况看,全年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将得以继续。如果以前三季度四种客源的增长率为基准,再考虑禽流感可能造成的影响,可以大致推算2005年接待的入境游客将在1.2亿人次左右。

入境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2005年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花费为924.96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外国过夜旅游者人均花费1087.65美元,增长0.93%;香港同胞人均花费421.56美元,下降7.42%;澳门同胞人均花费480.19美元,增长6.34%;台湾同胞人均花费1191.06美元,增长0.36%。入境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花费为38.63美元,比上年减少3.91美元,下降9.19%。其中,外国游客人均花费41.63美元,下降8.04%;香港同胞人均花费33.41美元,增长6.54%;澳门同胞人均花费32.58美元,下降26.11%;台湾同胞人均花费59.68美元,下降16.94%。

考虑到入境游客在华花费及其构成情况和入境人数的可能变化,200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估计将会接近300亿美元。

三中国入境旅游在世界入境旅游业中的

地位及发展趋势

(一)入境旅游者指标早在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就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1995~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虽然经历了“非

浅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浅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班级姓名 一、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旅游业是从入境旅游起步的。1978年以来,在宏观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即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发展模式。从海外客源特点分析,中国包括大陆部分、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在统计上,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客源及广大华侨也划归“海外客源”。因此,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及华侨,另一部分是外国人,包括已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港澳台同胞及侨胞一直是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主力军。入境的港澳台同胞及侨胞占我国海外入境人次总数比重一直维持在85%以上,与外国旅客相比占有绝对优势。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境外国人不仅占总入境人次的比重一直持续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除1998年外均高于入境总人次和港澳台同胞及侨胞入境人次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外国客源市场份额正呈现加速扩大态势。 再者,中国的海外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按客源地可以划分为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市场。其总体格局是:亚洲和东太平洋区域市场为主体,欧洲和北美洲远程洲际市场为两翼。其中,亚洲市场(不包括港澳台)是我国传统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2000年入境旅客人次数量首次超过600万,2001年接近700万,2002年达到864万,所占旅客总人次比重连续3年超过60%,不仅如此,亚洲市场2000~2002年均保持2位数的速度增长,在五大客源市场中几乎每年都是最快的。因此,亚洲市场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其次从海外客源国特点分析,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海外客源国市场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最新数据表明,不同的地域文化,经济和交通等内在、外在的条件会无形的影响入境旅游的选择。2012年2月韩国旅客入境达到62万人多,日本也有近60万人,美国和俄罗斯都是近30万人。因此,日本、韩国和美国、俄罗斯是我国四大主要旅游客源国。 二、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大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外交流,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目前入境旅游的现状来看,主要的有利因素有:1、中国旅游产品供应链日趋完善,旅游各要素的供给越发充裕,这给中国入境旅游业长期、持续的增长提供了根本的保证;2,、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还将继续,旅游的入境市场政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3、中国对外交往增多,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的制约因素有:1、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旅游商品缺乏吸引力。旅游地仍以观光类型为主,度假型旅游地的开发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专项型旅游地开发还未真正起步。所以,造成娱乐设施不完善,在景区,适宜家庭、儿童娱乐的康乐产品太少,地方特色的娱乐游戏活动也没得到很好的挖掘,无法适应海外旅游多方位的需求。2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一,旅游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突出表现在:民航机型小,机场建设严重滞后,国际航线和航班增长缓慢;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区域内公路特别是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

中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及其拓展研究

中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及其拓展研究 李天顺 摘要:通过对1985—1996年我国入境旅游的数据分析和对主要旅游热点城市的抽样调查,分析总结了主要客源地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指出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地的布局已基本形成,客源地拓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并从入境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在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入境游客时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层次开发现有主要客源市场和大力开发潜在客源地的对策.关键词:旅游;客源地;拓展 Main tour source places to China and its expansion Li Tianshu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710062 Xi′an,PRC)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tour to China during 1985 and 1996 and the sample research of the main hot tourist cities,the basic features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the main tour source places are disclosed,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read of the tour source places has been formed,but the potential of extending the tour source places is still great.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demand of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to China,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concern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tour market and the potential tour source plac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our resources attraction and the general trends of the time and space change of the tourist to China. Key words:tourism; tour source place; expand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将由目前的3.5%增加到7%,绝对数将增加1倍以上[1].如何通过客源地的拓展在旅游市场里占有更大的份额,是摆在我国旅游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2] 1 主要客源地 以1985年入境旅游的人数指数为100,计算出1986—1996年各年的指数和同期入境旅游的外国人人数指数(表1),可明显看到:1985—1996年间,来华旅游的入境人数平稳增长,平均年递增10.9%.其中,港澳台入境人数的增幅与此相近,华侨入境人数的增幅较缓,而外国人入境人数迅速增加,平均年递增17.2%,特别是亚州、欧洲和非洲等3大洲的入境人数增加最快,主要客源地的布局已基本形成. 表1 1986—1996年入境旅游的外国人人数指数 分类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我国出入境旅游现状分析

我国出入境旅游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制约因素 论文提要:本文分别从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趋势。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从总体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继续发展观光旅游,开发休闲度假以及科普、农业、工业、海洋等专题旅游,完善自助游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加快旅游企业整合重组;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本文将分别从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趋势。 一、我国入境旅游现状 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旅游业

是从入境旅游起步的。1978年以来,在宏观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的双重 作用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即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发展模式。发展入境旅游可以赚取外汇并有利于提高就业,所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长期政策。 (一)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状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入境旅游方面取得了长足 进步,在世界旅游大国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但就规模、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吸引力而言,我国的入境旅游仍有发展潜力。尤其是近几年,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较缓,其优先地位 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从过夜入境旅行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 入环比增长率可以看出,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在2002年后波动较大,但总体维持10%左右的增长率。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产品供应链的日益完善、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 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带来了积极

中国入境客源国概况

中国入境游客客源国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中国的国际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迅速攀升。从2005年到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从1.20亿增加到1.32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93亿美元增加到419亿美元,外汇收入世界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入境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带动和促进作用小断增强,综介功能日渐显现。 一、地区结构 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入境旅游业最重要的客源地,其旅游人数占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80%以上,与外国游客相比占有绝对优势。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港澳台同胞入境人次数量近几年一自稳定地增长。外国游客所占比重一般在20%以内,但增长速度比港澳台同胞更快,外国客源市场份额正呈现加速扩大趋势。 近三年统计资料显示,按洲别计,中国入境外国游客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入境旅游者次之,大洋洲和非洲最少。亚洲入境旅游者所占比重超过60;美洲和欧洲约占1/3;其他地区的比重在4%左右。 由于文化同渊性以及近年来亚洲经济的飞速发展,亚洲居民来华旅游消费需求倾向高于其他地区。近三年,韩国一自是中国入境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国,日本是我国多年来的前两大客源国之一,韩、日在我国外国人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南亚市场是我国周边地区重要的客源市场,主要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非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随着中国和东盟各方而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旅游交流必将更加深入。 欧洲和美洲虽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客源输出地,但山于距离遥远,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差距等原因,却小是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最大客源地。不过,美、英等发达国家人均GDP高,跨国旅游支付能力强,居民来华旅游人数增长有较大潜力。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在南半球的重要客源市场,近年来以2位数增长。 非洲始终是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们的重要伙伴,但山于其经济能力有限,每年来华旅客的绝对数量至今未超过40万人次。2007年非洲市场的增长率为29.05,居五大洲之首。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客源全球化进程力ii-决。港澳台基础市场增长日趋稳健,已逐步进入稳定增长期;外国旅华市场持续增长,增长态势日益明显,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欧洲、北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加快成长,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日见端倪。 2000年,中国海外客源市场排名前13位的客源国依次是: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非律宾、蒙古、泰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法国、印度、哈萨克斯坦、意大利。 二、年龄,性别结构 1、年龄结构近三年入境外国游客统计资料显示,25—44岁这一年龄段占的比例最高,将近半数;其次是45—64岁段,约占1/3;再是15—24岁,约占1/12; 65岁以上和14岁以下旅游者人数较少。旅游者的年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体”态势,中青年在旅游者人u结构中占有突出地位。从变化趋势看,25—44岁这一年龄段占的比例有所下降,45—64岁段平稳增长,15—24岁段保持稳定,14岁以下入境游客所占比例有小幅上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市场呈现明显增长势头。统计结果与近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综介分析报告显示的特征基本吻介。 2、性别结构近三年入境外国游客统计资料显示,男性游客在性别比例中占绝对优势,接近2/3,女性游客约占1/3强。从变化趋势看,男性所占比例略有下降,近三年下降了1.7% 。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出入境旅游现状

出入境旅游现状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从总体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继续发展观光旅游,开发休闲度假以及科普、农业、工业、海洋等专题旅游,完善自助游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加快旅游企业整合重组;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本文将分别从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趋势。 一、我国入境旅游现状 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旅游业是从入境旅游起步的。1978年以来,在宏观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即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发展

模式。发展入境旅游可以赚取外汇并有利于提高就业,所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长期政策。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状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入境旅游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世界旅游大国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但就规模、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吸引力而言,我国的入境旅游仍有发展潜力。尤其是近几年,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较缓,其优先地位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从过夜入境旅行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 入环比增长率可以看出,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在2002年后波动较大,但总体维持10%左右的增长率。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产品供应链的日益完善、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 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带来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 我国入境旅游的制约因素。一般说来,旅游市场竞争态势的形成受两类因素的制约:一类为存量因素,包括资源丰度、区位优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资源发展现状分析资料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资源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 2016》 发布会
中国旅游研究院 李创新 博士 2016年 2016年9月30日 30日 北京

主要内容
一、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贸易顺差稳中有扩 二、全球国际旅游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全球国际旅游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欧洲、 欧洲、亚太和北美继续领跑 三、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出境旅游发展状况 四、入境客流扩散的等级性与近程性特征显著, 入境客流扩散的等级性与近程性特征显著,客流扩散的路径持续多样化 五、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有较明显增长 六、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政策建议

一、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贸易顺差稳中有扩 2015年接待入境游客13382.04万人次, 万人次,同比增长4.14%。
万 人 次
入境游客人次
增长率
增 长 率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00% -2.00% -3.00% -4.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年份

一、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贸易顺差稳中有扩
2015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688.57万人次, 万人次,同比增长2.30%,市场规模总量位 居世界第四, 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 仅次于法国、美国和西班牙。 美国和西班牙。
万 人 次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入境过夜旅游人次
中国
意大利 土耳其
德国
英国
墨西哥 俄罗斯
国家( 国家(地区) 地区) 2015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十强排名图

中国旅游市场变化情况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继续

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分析

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分析 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分析 杨锦权/王迎新 【专题名称】旅游管理【专题号】F9 【复印期号】2007年06期【原文出处】《云南社会科学》(昆明)2007年2期第79~81页【作者简介】杨锦权,王迎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北京100102 ????杨锦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王迎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从国民经济和旅游业两个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存在提升空间或与其本应所处的产业地位不相符的结论,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入境旅游/产业地位/外汇收入/就业 ????旅游是旅行和游览的有机结合,入境旅游是指国外旅游者来华进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等有目的活动的总称。入境旅游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旅游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中最主要且最有优势的分行业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1](P50)。因此,研究入境旅游意义重大。20多年来,中国入境旅客人数和外汇收入呈上升态势(2003年除外)。随着中国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世界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入境旅游的良好发展势头仍会继续保持。但是,其在旅游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如何?是否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符?回顾文献

会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入境旅游结构、对入境旅客人数的预测、就业贡献及竞争力等方面,并未对产业地位加以关注。 ????根据臧旭恒等人的看法,产业既可指各具体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又可指更具体的行业部门如钢铁业、纺织业等。[2](P6) 本文论证的入境旅游产业地位是指入境旅游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笔者拟从国民经济和旅游业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并针对当前入境旅游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 ????西蒙·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从总产值和劳动力角度论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3],国内很多研究采用该方法论证各产业的产业地位。在本节的分析中,笔者采用这两个指标的衍生指标——比重、贡献率等形式对入境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分析。 ????1.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和从业人数的比重分析 ????笔者采用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当年外汇储备的比重作为分析对象,鉴于入境旅游的收入是以外汇形式增加国民财富,其比重即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对外汇储备的贡献量,其比重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入境旅游业相对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情况,这有利于说明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外汇储备的比重自1993年以后呈逐步下降趋势,2004年所占比重仅为4.22%。这并不意味着入境旅游业停滞甚至发展更为落后,而是说明了入境旅游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所带来的外汇增加额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出口所带来的外汇增加额。这不仅与旅游业自身发展缓慢有关,而且与国家政策包括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倾向有关。以上分析表明,根据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外汇储备比重的变化情况,入境旅游的发展比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落后,产业地位的提升空间较大。 ????笔者选择入境旅游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作为分析对象,有利于发现入境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吸纳就业的水平,客观地从就业效应的角度分析入境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入境旅游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但是所占比重甚小,在1%左右徘徊,不超过1.2%。这说明第三产

【2019年整理】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1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 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 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 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 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 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 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 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 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 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 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 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预计到 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 今年中国旅游市场形势总体看好 《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认为,2010年中国旅游市场形势总体看好:国内旅游市场更加红火,出境旅游市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殷书炉/杨立勋 【专题名称】旅游管理 【专题号】F9 【复印期号】2009年04期 【原文出处】《统计教育》(京)2009年1期第18~22页 【英文标题】A Study onthe Influencing FactorsofChina′s Inb 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殷书炉,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杨立勋,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影响入境旅游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的文献大多研究的是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内部因素。而通过从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外部因素角度进 行实证和现实分析,发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 程度和文化交流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就我国入境旅游 业深入发展过程中亟待改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There are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 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Most of the previous litera turesjust analyzed the in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 hina's inbound touris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tern al factors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and specifi es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sof the domestic econom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the de greeof opening to the world andcultural exchanges h ave obvious effect on China's inbound tourism. At th 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andsolution s are given to solvethe problems in the deve lopment processoftourismin China. 【关键词】入境旅游/现实分析/对策Inbound tourism/Reality analysis/Solutions ? 1 引言?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国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入境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旅游业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42%。影响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19》

报告对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进行梳理,分析其增长背后的行政主体及市场主体的助推作用,并对未来入境旅游发展,尤其目的地营销提出建议。 入境旅游进入恢复增长的新通道 我国入境旅游自2015年以来开始恢复增长,并在此后的四年里连续保持小幅增长。2018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1.41亿人次,同比增长1.2%。与此同时,入境的过夜市场和外国人入境市场规模同样保持稳步扩大,2018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290万人次,外国游客3054万人次,分别增长3.6%和4.7%。预计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将保持稳步增长。 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优化 亚洲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入境客源市场。其中,中国港澳台市场依然是我国入境旅游的基础客源市场,2018年,中国港澳台市场的占比达78%,在入境过夜旅游市场,其占比也超过60%。即使不考虑中国港澳台地区,亚洲地区也持续是我国最主要的客源市场。亚洲市场占外国人入境市场的比重稳定在60%左右,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市场,它们的占比分别稳定在20%和10%上下。在我国入境客源市场保持稳定的同时,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入境过夜市场占比及外国客源市场占比持续上升。2018年我国入境过夜市场占比为44.5%,相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外国客源市场占比从2000的12.2%增加到2018年的21.6%,提升9个百分点。 入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在签证、购物退税、证件便利化应用等方面发力,为入境旅游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文旅融合发展将正在为入境旅游产品开发、目的地营销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工作注入新动力。城市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关键支撑,正在积极参并创新入境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入境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在入境游客需求更加散客化及个性化趋势下,从事入境旅游业务的典型市场主体——旅行服务商更加多元,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不仅有继续致力于观光团的传统旅行社,也有侧重于细分市场及满足游客精细化体验的中小旅行服务商。 目的地营销首先要做足客源市场研究工作 目的地营销首先要综合多指标识别重点客源市场。在中国港澳台市场潜在来华旅游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港澳台市场的增长潜力有限,外国客源市场是筛选重点客源市场的范围。在考虑全球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和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主要客源市场来华旅游历史数据以及其来华旅游占其出境市场的比重数据,筛选出“问题客源市场”和“潜力客源市场”,前者为近期来华旅游增长有限,来华旅游人数低于历史峰值的客源市场,典型代表为日本;后者为来华游客规模占其出境市场比重相对偏低,但其出境旅游规模较大或者增长较快的客源市场,典型代表为印度。 紧跟游客需求开展目的地营销。基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入境游客消费行为调查以及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谷歌联合开展的入境游客行为与态度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我们发现,入境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显示我国目的地营销的目标客群是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较高的中青年群体;入境游客偏好显示,自由、品质与体验应该是旅游产品营销的关键词;入境游客信息获取渠道及信息需求显示,应注重线上渠道和口碑营销,普及基础实用信息。入境游客的满意度评价及旅行障碍认知表明我国旅游便利度和基础设施等仍需改善。 以下为刘祥艳博士现场演讲PPT: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

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途径

B模式: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途径 [日期:2007-10-08] 来源:《旅游管理》2007年第02期作者:张媛,楼嘉军[字体:大中小] -------------------------------------------------------------------------------- --------------------------------------------------------------------------------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经济现代化的加速,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不仅已成为亚洲的旅游强国,而且正在跻身世界旅游强国之列。据统计,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680亿元。但伴随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在步入关键的转型期,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走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创新型的产业化道路已成为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因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遇到的诸多难题,如旅游业发展的粗放型模式、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力趋于上限、风景区建设普遍凸现的城镇化趋势、旅游行业的低效益运行和市场恶性竞争等,管理部门仅在战术层面的多次调整已无法很好地解决现今旅游业发展中因上述问题导致的愈发尖锐的冲突。立足国际视野,从旅游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角度出发,今天的旅游业亟需的是从更为宏观的战略层面进行重新审视,需要的是整个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位。 一、研究背景 1. 旅游发展模式 何为模式?《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但是近年来应用此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演变。英文中,“模式”就是pattern或者model,最早常见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模型”一词常可互换,但是“模式”的含义更为宽泛。查有梁从方法论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指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①。综上所述,所谓模式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而旅游发展模式,则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具有概括性,阶段性,相对稳定性和特指性4个特征②。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发展”的形式与方法,沿着怎样的路径来实现旅游业的全面进步。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和配置现有的各种旅游产业要素,实现既定的旅游发展目标。 2. 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 如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旅游业是沿着国际旅游推进国内旅游发展的道路运行的。自1978年开始,我国旅游业逐渐完成了从以换取外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事业到如今日渐成熟的旅游产业的蜕变。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着从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角度,就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发展方针、发展趋势与对策、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且在很多问

中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中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增长率% 入境过夜人数 (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亿 美元) 排名 2007 13187.33 5.2 5471.98 419.19 4 2008 13002.74 -1.4 5304.92 408.43 4 2009 12647.59 -2.8 5087.52 396.75 4 2010 13376.22 5.4 5566.45 458.14 3 2011 13542.35 1.2 5758.07 484.64 3 2012 13240.53 -2.2 5772.49 500.28 3 2013 12907.78 -2.5 5568.59 516.64 4 2014 12849.00 -0.45 5562.20 569.10 4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报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第二个作业: 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情况 序号国家 入境旅游人数与上年比较 (万人次)(%)1韩国406.99-2.8 2日本351.82-3.8 3俄罗斯242.62-4.3 4美国211.810.1 5马来西亚123.55-0.8 6越南113.7213.0 7新加坡102.77-3.3 8蒙古101.05 1.6 9菲律宾96.207.6 10澳大利亚77.43 6.6

2013年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情况 国家入境旅游人数与上年比较序号 (万人次)(%)1韩国396.90-2.5 2日本287.75-18.2 3俄罗斯218.63-9.9 4美国208.53-1.5 5越南136.5420.1 6马来西亚120.65-2.3 7蒙古105.00 3.9 8菲律宾99.67 3.6 9新加坡96.66-5.9 10澳大利亚72.31-6.6 2014年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情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所给数据制作的) 入境旅游人次(万人次)增长% 韩国418.20 5.36 日本271.80 -5.56 美国209.30 0.38 俄罗斯204.60 -6.43 越南170.94 25.20 马来西亚113.00 -6.38 蒙古108.30 3.12 新加坡97.10 0.49 菲律宾96.80 -2.88 印度71.00 4.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