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7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如图所示,A端挂的实心铁块,B端挂的实心铝块,两金属块均浸没在水中,等臂杠杆平衡,若将两个盛水杯撤去,则()
A.A端向下,B端向上B.A端向上,B端向下C.A端向下,B端向下D.A端向上,B端向上
2.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
3.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4.如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
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
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
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
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长
C.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6.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
C.竖直挂在小车顶部的小球与车厢壁刚好接触,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只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2个力的作用
D.每个滑轮重3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物体静止时拉力F为3牛
7.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A,要求滑轮的个数要用完(未画出),实验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在1~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重为1500N
B .动滑轮的重为400N
C .物体A 从静止开始上升1s 后,拉力的功率为500W
D .若将物体A 换成重为900N 的物体B ,则在匀速提升物体B 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为75%
8.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B .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C .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D .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9.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 和B ,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 >G B , 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 )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 )所示,杠杆将会( )
A .A 物体下移,
B 物体上移
B .A 物体上移,B 物体下移
C .仍将保
持平衡 D .无法判断 10.用F 1的拉力直接将重为G 的物体A 匀速提升h (如图甲);换用斜面把物体A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为F 2 ,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L (如图乙),利用斜面工作过程中
A .有用功为F 2h
B .额外功为F 2L -F 1h
C .总功为(F 1+F 2)L
D .机械效率为12
F F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细木棒OC,OA=OC,B为OC的中点,在C点施力将挂在A 点的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木棒的机械效率为90%,这里的木棒是一种简单机械,称为______,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木棒重为______N(不计摩擦).
12.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和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杠杆平衡(杠杆自重、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则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
13.如图所示,OA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A端的力。
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AB⊥OB。
则线段_____(选填“AB”、“OB”或“OA”)表示力F 的力臂。
现在OA的中点挂一重力为20N的重物,力F保持水平方向不变,不计OA的质量及轴O处的摩擦。
如果OA与水平面成45°角静止,则F﹦____N;如果在力F的作用下OA从图示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则力F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重为10N的动滑轮右边用绳子固定,左边悬挂重为50N的物体A,在拉力F 作用下将物体A匀速提起,绳重和摩擦均不计,则F=_____N,动滑轮这种使用方法的好处是_____(填“省力”或“省距离”).
15.杠杆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AO:OB=3:4.将金属块M用细绳悬挂在杠杆A端,B 端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动滑轮上绕有细绳,细绳一端固定在地面上,自由端施加拉力F1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若将物体M浸没到水中,需要在动滑轮细绳自由端上施加拉力F2才能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F1与F2的差为60N,已知物体M所受重力为880N,则物体M的密度是________ kg/m3.(g取10N/kg)
16.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物体M为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
O,OA:OB=1:2,每个滑轮重100N.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17.如图,小明在用动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提升不同重物时,记录下了在绳子自由端使用的拉力F与对应所提升的物体重力G,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式是:F=________;动滑轮重为________N;随着物重的增加,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________.
18.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实验。
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数据,并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1 m时,F1为
_____N。
19.如图是用高枝剪修剪树枝的情景,仔细观察高枝剪头部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发现高枝剪头部有_____和滑轮组两类简单机械.当园林工用30 N的力向下拉绳时,因拉绳而使图中A处受到的作用力大约增加____N.
20.如图,一个轻质杠杆可绕O 点转动,甲、乙两物体分别用细线悬挂在杠杆的A 、B 两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甲物体重10 N ,则乙物体重_____N 。
如果将支点O 向A 端移动,____端将下沉(选填“A ”或“B ”)
三、实验题
21.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小明在杠杆两侧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直到杠杆水平平衡,如图甲所示,此时小明将两边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后,杠杆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下沉;
(2)小明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①如图乙所示,有一根均匀铁棒BC ,其长为L , O 点为其重心,其所受重力300N ;OA =4
L ,为了不使这根铁棒的B 端下沉,所需外力F 至少应为_____N ;若F 的方向不变,微微抬起这根铁棒的B 端,所需外力F '至少应为_____N ;
②如图丙所示,C 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 。
现将C 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 端,杠杆的B 端悬挂D 物体,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C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 ,已知:D 物体的质量为2kg , OA :AB=1:4。
要使C 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则可以移动支点O 的位置,使O 'A :AB =______。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带刻度尺)、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端调;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根据图甲图测出的一组实验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理由是______;
(3)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4)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
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原因是
______;
(5)在初中物理实验室,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制作的实验器材如:______。
23.对于杠杆的原理,我国古代也很注意研究,在古书《墨经》中就对杆秤作了科学的说明。
某物理小组探究如图所示的一杆秤,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杆秤上标有刻度,提纽在B点,秤钩在A点,O点为刻度的起点(为零刻度点,在B点左侧)。
用刻度尺量出
OA=l1,OB=l2。
(1)秤钩不挂重物时,秤砣挂在O点时杆秤平衡,则重心C应在B点的__________侧(选填“左”、“右”或“不确定”)。
设该杆秤秤砣的质量为m,则杆秤自身重力(不含秤砣)和它的力臂的乘积是__________。
(2)物理小组利用空瓶(空瓶质量比秤砣质量小一些)、细线和原有秤砣测出原秤砣的质量。
方法是:用细线系在空瓶上并置于__________点,慢慢往瓶中加沙子,如果杆秤恰能平衡,相当于新做了一个秤砣,再把它挂在秤钩上,移动原秤砣位置至杆秤平衡,秤杆上的读数即为原秤砣质量。
(3)物理小组通过查资料得到“如果杠杆受两个阻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动l动=F阻l阻+F′阻l′,如图所示”。
则上一问中实际上只要有刻度尺利用科学推理也可测得秤砣质量,方法
阻
是:设想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秤砣甲、乙,将甲置于A点,乙置于B点右侧某点,杆秤恰好平衡。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量出长度l1、l2后,只须从B点起向右量出长度
__________,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m。
24.小飞用图甲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他的实验思路是:改变F2、l1和l2,测得杠杆平衡时所需的拉力F1,来寻找F1、F2、l1和l2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实验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杠杆上每一格长10cm.
实验次数阻力F2/N阻力臂l2/cm动力臂l1/cm动力F1/N 143330
241830 2.4
347.530 1.0
(1)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__方向拉杠杆,并使之在_____位置平衡;(2)小飞首先保持F2和l1不变而改变l2,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图如图乙所示,则F1=______N,此时杠杆的类型与______(选填“筷子”或“老虎钳”)相同;
(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小飞继续进行(2)中实验,则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在改变阻力臂l2时,l2应不超过______cm;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飞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有:①保持______不变而改变F2;②保持F2和l2不变而改变l1.
25.如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正确安装好杠杆后,调节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2)杠杆平衡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_______,记录数据.
(3)将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需______(选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记录数据;若不是竖直拉弹簧测力计,其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迸行拓展实验,当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实验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原因是______;当用于研究机械效率时,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测得杠杆机械效率为η1,将钩码移到B点,仍使钩码升高h测得的机械效率为η2,则
η1______η2(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四、计算题
26.如图所示,长方体A 、B 是两个形状相同,材料不同的柱形物体,他们之间用细绳连接,并与滑轮组的动滑轮D 连接。
在向长方体容器C 中缓慢加水时,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自由端不动,其示数F 与加水质量m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忽略题中所有绳重以及摩擦,加水过程中A 、B 间的绳子始终是绷直的。
已知:容器C 的内底面积S C = 80 cm 2,物体A 的底面积S A =20cm 2,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g 取10N/kg 。
求:
(1)加水多少cm 3时,物体B 刚好接触水面?
(2)物体B 的高度是多少?
(3)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2是多少?
27.如图所示,轻质杠杆 AD 放在钢制水平凹槽 BC 中,杠杆 AD 能以 B 点或 C 点为支点在水平面内转动。
AB =2BC =2CD =0.4m , D 端挂有一重物,现在A 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力 F , 使得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求:
①重物为 10 牛,能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最大力 F 。
②若重物为 6 牛,能保持杠杆水平平衡的最小值 F 。
③若施加在杠杆上的力 F 在某一范围内变化,能使得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且这个范围内的力最大变化量12N F ∆=, 求重物的重力 G 。
28.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在3月30日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森林消防队员和地方干部群众进行陆地扑火,同时还派出直升机进行扑火。
如下图所示,在扑火现场,直升机正将一桶桶水吊装到100m 的高空中,其中起重臂下的钢绳是绕在一个动滑轮上的,若每桶水均重12000N ,高度为100m 。
如果直升机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一桶水时,动滑轮上每段钢绳的拉力为7500N ,在忽略钢绳重、桶重和摩擦的情况下。
(1)直升机提升一桶水时,对一桶水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动滑轮在提升这桶水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3)在安全操作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扑灭火灾,减少损失,直升机同时将两桶水以0.l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到施工台。
求这种情况下,动滑轮上钢绳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多大?
29.如图所示,两个和尚用轻质扁担来抬水,水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千克。
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水桶悬挂点到甲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0.8米,到乙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1.2米。
(1)求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
(2)如果在水桶中多装入5千克水,要保持两和尚支撑点的位置及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大小不变,求水桶悬挂点应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30.如图所示,工人将重为240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2s内绳的自由端移动了6m,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
求这一过程中: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3)如果将540N的物体匀速提高1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详解】
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G 铁-F 浮铁)l =(G 铝-F 浮铝)l
所以
ρ铁gV 铁-ρ水gV 铁=ρ铝gV 铝-ρ水gV 铝
即
(ρ铁-ρ水)gV 铁=(ρ铝-ρ水)gV 铝
333333332.710kg/m 1.010kg/m 1.7
7.910kg/m 1.010kg/m 6.9
V V ρρρρ-⨯-⨯===-⨯-⨯铝水铁铝铁水 解得
V 铁=
1.7
6.9
V 铝 当将两个盛水杯去掉,杠杆右端
G 铁l =ρ铁gV 铁l =ρ铁g ⋅
1.76.9V 铝l =7.9×103kg/m 3×g ⋅1.7
6.9
V 铝l =1.95×103kg/m 3⋅gV 铝l 杠杆左端
G 铝l =ρ铝gV 铝l =2.7×103kg/m 3⋅gV 铝l
所以
G 铝l >G 铁l
挂铝块的B 端下沉,挂铁块的A 端上翘。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2.C
解析:C 【详解】
由题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OA <OB ,即甲的力臂要小于乙的力臂: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 l G l ⨯⨯甲甲甲乙= 即:gV l gV l ρρ甲甲乙乙= 所以:V l V l 甲甲乙乙=
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此时甲乙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乙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gV ρ甲浮甲水=
F gV ρ乙浮乙水=
此时左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gV l G l gV l ρρ⨯⨯⨯甲甲甲甲甲甲甲水水(﹣)=﹣① 此时右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G gV l G L gV l ρρ⨯⨯⨯乙乙乙乙乙乙乙水水(﹣)=﹣② 由于V l V l 甲甲乙乙=
所以:gV l gV l ρρ⨯⨯甲甲乙乙水水=
则由①②两式可知,此时左右两边拉力与力臂的乘积相同,则杠杆仍然会保持平衡,故C 正确,ABD 错误.
3.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重物A 上升速度为0.4m/s 时,滑轮上升速度是物体速度的一半,即0.2m/s ;此时拉力为是物重的2倍,因此拉力为
2210N 20N F G ==⨯=
故D 正确。
故选D 。
4.B
解析:B 【详解】
设杠杆长为l ,由力臂的定义可知,水平力F 的力臂
1
l lcos θ
木棒重力的力臂
2sin l l θ=
随着夹角逐渐增大,F 的力臂越来越小,木棒重力的力臂越来越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122Fl F l =得
12Fl Gl =
重力大小不变,因此水平力F 变大,故B 正确。
故选B 。
5.D
解析:D 【分析】
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 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 1与F 2的大小关系。
【详解】
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依据Fl Gl =阻动可得,
1
2
l F G
G l ==阻动, 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即12F F =,故ABC 都错误,D 正确。
【点睛】
本题作为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一道经典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选错,一定要仔细分析,重点记忆!
6.C
解析:C 【分析】
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造成,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③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与竖直车厢壁刚好接触,只是接触不挤压,没有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 ④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根据1
F G n
G =+动()计算出拉力F 的值. 【详解】
A 、开始锤柄和锤头同时向下运动,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具有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但不能描述为:受到惯性作用,故A 错误;
B 、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佩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B 错误;
C 、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 正确;
D 、由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重,则1
16N 3N 4.5N 22
F G G =+=⨯+=动()
(),D 错误. 故选C .
7.D
解析:D 【详解】
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A ,要求滑轮的个数要用完,则承担物重和动滑轮重的绳子段数为3,如图所示:
A .已知在1s ~2s 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由甲图可知,在1~2s 内拉力
500N F =,由W Gh G
W nFh nF
η=
==有用总可得物体A 的重是 33500N 80%1200N A G F η=⋅=⨯⨯=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1
F G G n
=+物动()得动滑轮的重是
33500N 1200N 300N A G F G =-=⨯-=动
故B 错误;
C .由甲图知,1s 后的拉力F =500N ,由乙图可知1s 后物体的速度1m/s v 物=,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331m/s 3m/s v v 绳物==⨯=
所以拉力F 的功率
500N 3m/s 1500W P Fv 绳==⨯=
故C 错误;
D .若将重物A 的重力减小为900N ,由于滑轮组不变,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00N 100%75%900N 300N
W Gh G W G G G G h η====⨯=+++有用总动动
故D 正确。
故选D 。
8.D
解析:D 【解析】
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 ,每一格的长度为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 A. 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可得:
22G L G L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A 错误; B. 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可得:
223G L G L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B 错误;
C. 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可得:
423G L G L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C 错误;
D. 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可得:
422G L G L ⨯=⨯,杠杆仍平衡,故D 正确; 故选D . 9.C 解析:C 【详解】
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体积不同的两个金属块A. B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杠杆平衡,m =ρV ,所以G A ×OA =G B ×OB ,m A g×OA =m B g ×OB ,ρV A g×OA =ρV B g×OB ,即:V A ×OA =V B ×OB;若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则:左端=(ρV A g−ρ水V A g)×OA =ρV A g×OA−ρ水V A g×OA ,右端=(ρV B g−ρ水V B g)×OB =ρV B g×OB−ρ水V B g×OB ,
又因为V A ×OA =V B ×OB ,所以ρ水V A g×OA =ρ水V B g×OB ,即ρV A g×OA−ρ水V A g×OA =ρV B g×OB−ρ水V B g×OB ,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10.B
解析:B 【解析】
A.借助斜面做的有用功即为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则W 有=Gh =F 1h ,故A 错误;BC.
B.拉力所做的总功:W 总=F 2L ,额外功W 额= W 总-W 有= F 2L - F 1h ,故B 正确,C 错误;D. 机械效率η1
2Fh?F L
W W =
=
有总
,故D 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11.杠杆 36 10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木棒可以绕O 点转动,故该木棒相当于杠杆; 有用功:W 有=Gh=180N×0.2m=36J ; 因为OA=OC ,B 为OC 的中点,所以OB=2
解析:杠杆 36 10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木棒可以绕O 点转动,故该木棒相当于杠杆; 有用功:W 有=Gh=180N×0.2m=36J ; 因为OA=OC ,B 为OC 的中点,所以OB=2OA ;故当物体上升0.2m 时,B 点将上升
0.4m ; 不计摩擦,由
和W 额=G 木h′可得:
,
解得G 木=10N .
12.1∶3 1∶3 【解析】 【详解】
第一空.设甲球的质量为m 甲,乙球的质量为m 乙,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 ,则左边的力臂为4l ,右边的力臂为2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2m 甲+m 乙)g×4
解析:1∶3 1∶3 【解析】 【详解】
第一空.设甲球的质量为m 甲,乙球的质量为m 乙,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 ,则左边的力臂为4l ,右边的力臂为2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2m 甲+m 乙)g ×4l =(m 甲+3m 乙)g ×2l
整理得:
1
3
m m =甲乙; 第二空.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根据m
V
ρ=
得: 13
m m V m m V ρρ===甲
甲甲乙乙乙。
13.OB 10 减小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因为力与力臂垂直,因此线段OB 表示力F 的力臂;
第二空.在OA 的中点挂一重力为20N 的重物,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为阻力臂垂直于阻力作
解析:OB 10 减小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因为力与力臂垂直,因此线段OB 表示力F 的力臂;
第二空.在OA 的中点挂一重力为20N 的重物,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为阻力臂垂直于阻力作用线,OA 与水平面成45°角静止,因此阻力臂的长度为
1
2
OB ,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
12
F OB
G OB ⨯=⨯
即
11
×20N =10N 22
F G ==;
第三空.OA 从图示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动力F 方向不变,动力臂变长,阻力臂变短,阻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得力F 减小。
14.省距离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轮轴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如图所示,当直接用手拉动滑轮时,根据动滑轮的省力特点求出拉力大小;
这样使用动滑轮的方法,其特点是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详解】 向上的
解析:省距离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轮轴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如图所示,当直接用手拉动滑轮时,根据动滑轮的省力特点求出拉力大小;
这样使用动滑轮的方法,其特点是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详解】
向上的拉力等于向下的力之和,包括动滑轮的重,物体的重和地面向下的拉力,所以:F=2G+G 动=2×50N+10N=110N;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由于绳子的一端固定,所以当滑轮上升1m ,物体就会上升2m ,
由此可知,物体上升的距离大于滑轮上升的距离,因此使用该动滑轮可以省距离.
15.5×103 【分析】
表示出两次杠杆A 、B 端受到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解方程可得M 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M 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M 的密度. 【详解】 自由端施加拉
解析:5×103 【分析】
表示出两次杠杆A 、B 端受到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解方程可得M 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M 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M 的密度. 【详解】
自由端施加拉力F 1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杠杆A 端受到的拉力F A =G M ,由图左侧的滑轮为动滑轮,杠杆B 端受到的拉力F B =2F 1+G 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M ×AO=(2F 1+G 动)×OB…① 将物体M 浸没到水中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时, 杠杆A 端受到的拉力F′A =G M −F 浮, 杠杆B 端受到的拉力F′B =2F 2+G 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M −F 浮)×AO=(2F 2+G 动)×OB …② ①−②可得:F 浮×AO=2(F 1−F 2)×OB
M 浸没水中后由于受到浮力,对杠杆A 端拉力减小,所以F 1>F 2, 所以:F 浮=
()122F F OB
AO
-⨯ =
260N 4
3
⨯⨯=160N , 由F 浮=ρ水gV 排得M 的体积:V=V 排=F g 浮水ρ=33
160N
1.010kg /m 10N /kg
⨯⨯ =1.6×10−2m 3 所以M 的密度:ρ=
m V =Vg M
G =23
880N 1.610m 10N /kg
-⨯⨯ =5.5×103kg/m 3 16.4500 【详解】
重为700N 的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会受到300N 的向上的拉力,所以此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
从A 点看,通过滑轮组,有
解析:4500 【详解】
重为700N 的工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会受到300N 的向上的拉力,所以此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700N 300N=400N F G F =-=-人压;
从A 点看,通过滑轮组,有三段绳子向下拉着滑轮,再加上一个滑轮的重,故A 点受到的拉力为:
3=3300N+100N=1000N A F F G =+⨯定滑轮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B A F OB F OA ⨯=⨯,代入得:21000N B F OA OA ⨯=⨯
解得:500N B F =
因为力的作用相互,绳子对M 向上的拉力也为500N ,所以M 对地面的压力为:
M B 5000N 500N=4500N M F G F =-=-压.
点睛:重点是滑轮组的工作特点,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难点是求A 点的拉力时,要理解下方的滑轮由绳子拉着,所以下方滑轮的重计算在绳子的拉力中,故A 点拉力为绳子的拉力加一个滑轮的重.
17.F=1/2(G+0.4N ) 0.4 大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