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小眼睛看大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眼看世界》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
1.PPT课件
2.眼睛模型
3.眼科医学字典
教学环境
1.教室
2.实践场所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眼睛,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 认知环节(15分钟)
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眼睛的基本结构,并讲解各个部位的功能。
2.教师使用眼睛模型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眼睛,帮助幼儿感性认识眼睛
的形态和结构。
3.教师分发眼科医学字典,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查找有关眼睛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认知眼睛的相关知识。
3. 活动环节(30分钟)
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素材,让幼儿们合作完
成一份科普海报,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表
达能力;
2.让幼儿在实践环节中通过模拟实验,感性认知眼睛的功能,如弱光
环境下的适应性;
4. 总结环节(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结合体验,自由发挥,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性表达。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科学公开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眼睛的认知较浅,只是对眼睛与看到东西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本课通过多种手段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使幼儿对眼睛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个积极的实践过程。
在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学习内容中注重实践和体验,尤其是贴近生活和生动的实验,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悦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大脑认真思考。
3.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实物、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观察:教师展示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幼儿积极参与学习。
2. 幼儿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3.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是否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教学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搜集幼儿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语言,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和表达情况,全面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进行校园参观,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观察和了解事物,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 开展同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多元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眼看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探秘自然》,详细内容为“小眼看世界”,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大自然的奇妙,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学会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图片、实物(如树叶、花朵等)。
学具:画笔、画纸、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进行观察活动,引导幼儿用眼睛发现大自然的奇妙。
2. 讲解观察方法(10分钟)教师以实物为例,讲解如何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导幼儿掌握观察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科学现象,如树叶的形状、花朵的结构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实物,记录观察结果。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眼看世界2. 板书内容: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科学现象:树叶形状、花朵结构等活动收获: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树叶是绿色的,形状像小手;花朵有五彩斑斓的颜色,散发着香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认真,但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观察成果。
教师可在下一节课中组织幼儿进行分享,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大班科学教案小眼睛看世界一、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眼睛是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
2. 学习用简单的观察方法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保护眼睛的意识,懂得正确用眼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1. 小镜子若干面,用于幼儿观察自己的眼睛。
2. 安全剪刀、胶水等制作简易放大镜的材料。
3. 彩色纸、画板、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4. 室外活动场地,如小花园或操场的部分区域。
三、活动过程1. 认识眼睛·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眼睛,通过小镜子说出眼睛的各个部分名称,如眼睑、睫毛、眼球等。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眼睛的作用,如看东西、表达情感等。
2. 眼睛的奥秘·教师准备一个简易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眼睛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幼儿分组,每组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放大镜下的效果。
3. 小眼睛看世界·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活动场地,引导他们用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如花草树木、小鸟昆虫等。
·幼儿自由结伴,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并相互交流分享。
4. 保护眼睛·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如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等。
·幼儿讨论并制定保护眼睛的公约,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用眼卫生,定期进行眼保健操。
2. 鼓励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眼科医院或视力保健中心,了解更多的眼睛知识。
五、活动反思本次科学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和讨论,让他们亲身体验了眼睛的奥秘,并初步了解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学案例:小眼睛看大世界第一篇:教学案例:小眼睛看大世界教育案例:小眼睛看大世界主题背景:线描画它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
用线条作画,用线条说话的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及独特的视觉效果。
线描画正是以这种清秀、隽美、含蓄、夸张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幼儿园的小朋友当然也不例外。
儿童线描画以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成为其主要特点。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经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同时也道出了丰富的线条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具体的线描画指导,引导幼儿去感受、领悟和表现线条的无限魅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活动过程:刘老师用了一个小谜语生动地拉开了这次美术活动的帷幔:“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是什么呢?”“眼睛!”小朋友端坐在自己座位上,对猜谜很感兴趣。
“对了,是我们的眼睛”刘老师肯定了小朋友的答案,接着又问“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看东西。
”“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刘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的眼睛骨溜溜地转开了,有小朋友不停举手回答。
“我看到了黑板”“我看到了墙上的青蛙,蝴蝶。
” ……小朋友将目之所及的东西全都说出来了。
这时刘老师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小朋友:“你的眼睛除了看到我们教室里的东西以外,还看到了什么?比如,你在街上用眼睛看到了什么?”哇,在街上看的东西就多啦!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
刘老师说:“每个人看到的事物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眼睛都看到了什么不同的东西。
”此时,刘老师打开了四幅线描画贴在黑板上,四幅画的相同之处就是都画了一只大大的眼睛,不同之处就是眼睛里看到的景色。
有车水马龙的街道,高耸入云的楼房,引领潮流的橱窗,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等。
“哇,好漂亮哦!”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刘老师带领小朋友逐一欣赏每副画中所包含的各种线条:“在这些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线条?它表现的是什么物体?”在刘老师在引导下,孩子们有了这样的发现:有让人感到广阔、宁静的水平线表现出的草坪、海岸……;升腾、挺拔的垂直线表现出的高楼……;充满空间变化和危机感的斜线表现出的公路,山峰……;柔和轻巧的波浪线、螺旋线、弧线表现出的大海、头发、云朵……;具有冲击感的锯齿线、城墙线表现出的草尖、牙齿、高山、围墙……不同的线条会带来不同的美感,不同的线条构造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美丽画面。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眼看世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知道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表达、合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用眼卫生。
教学重点: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放大镜、视力表、眼保健操视频。
2. 学具:彩笔、画纸、小镜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讨论眼睛的作用。
提问:“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些东西?如果没有眼睛,我们会怎么样?”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用眼卫生,提醒幼儿注意保护眼睛。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4. 互动游戏(10分钟)眼力大比拼:用放大镜观察小物品,比一比谁的眼力好。
视力检查:使用视力表,检查幼儿的视力。
5. 眼保健操学习(10分钟)播放眼保健操视频,带领幼儿学习眼保健操。
邀请幼儿示范,全班共同练习。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小眼看世界2. 内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用眼卫生保护眼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的眼睛,并写出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眼睛的重要性,学会了保护眼睛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保护眼睛,从小做起”的主题活动,邀请眼科医生进行讲座,加强幼儿对眼睛保护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用眼卫生。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小眼睛看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眼睛看世界》的第三章《奇妙的自然现象》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彩虹、静电、火山喷发等。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冰融化、物体沉浮、植物生长等。
3.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虹模型、静电实验器材、火山模型、植物生长观察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彩虹模型展示彩虹的成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如静电现象、物体沉浮等,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冰融化、植物生长等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完成时间。
六、板书设计1. 小眼睛看世界2. 内容:1)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彩虹、静电、火山喷发等。
2)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冰融化、物体沉浮、植物生长等。
3)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思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天空云彩的变化,分析其成因。
2)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与同学分享。
3)制作一个简单的火山模型,观察火山喷发过程。
2. 答案:1)天空云彩的变化与大气湿度、气温等因素有关。
2)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电路的导电等。
3)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上升等原因导致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小实验,参加科普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眼看世界》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让幼儿学会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和探索世界。
3.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周围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和探索世界,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活动准备1.PPT课件:展示各种事物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各种水果、蔬菜、植物等。
3.工具:放大镜、触摸板、嗅觉瓶等。
4.其他:记录表格、彩笔、剪刀等。
四、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眼睛有什么作用吗?生:眼睛可以看东西。
师:对,眼睛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今天,我们就用小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2.观察水果师:这里有各种水果,请你们用眼睛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苹果是红色的,圆圆的。
生2:香蕉是黄色的,长长的。
生3:葡萄是紫色的,小小的。
师:很好,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
现在,请你们用触摸板摸一摸这些水果,感受一下它们的质地。
生1:苹果很光滑。
生2:香蕉有点软。
生3:葡萄有点涩。
3.嗅觉探索师:除了用眼睛和手,我们还可以用鼻子去闻一闻这些水果。
请你们闻一闻,看看能闻到什么味道?生1:苹果很香。
生2:香蕉有点甜味。
生3:葡萄有点酸味。
师:很好,你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了这些水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方法。
4.探索植物师:现在,请你们用小眼睛观察这些植物,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树叶是绿色的,有不同的形状。
生2:花朵有各种颜色,很漂亮。
生3:小草很柔软。
师:很好,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
现在,请你们用放大镜观察这些植物的细节,看看能发现什么?生1:树叶上有细细的纹路。
生2:花朵里面有很多花瓣。
生3:小草上有露水。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用小眼睛观察了周围的事物,发现了它们的特点。
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这就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班科学教案小眼睛看世界小班科学教案:小眼睛看世界引子:在小班科学教育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使用小眼睛看世界的比喻,帮助幼儿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并开发他们的感官能力。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我们将引导幼儿用小眼睛观察和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积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 启发幼儿发现事物的细节和特点;3.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5.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镜;2. 不同形状大小的玩具、叶片、石块等实物;3.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4. 图片卡片等视觉材料;5. 水果蔬菜等食材。
三、教学活动:1. 小眼睛观察实物:将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实物准备好,教师首先鼓励幼儿用肉眼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然后引导他们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镜,通过放大实物,发现更多的细节。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比如:“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实物的形状是什么?”等等,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
2. 小眼睛观察图片:准备一些图片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教师可以选择性地给出一部分图案,鼓励幼儿用小眼睛观察并发现缺失的部分。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小眼睛制作手工:教师准备一些彩色纸、剪刀和胶水,向幼儿介绍如何制作一双小眼睛。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和颜色剪下两个小圆圈,然后用胶水粘在对应位置。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他们所制作的小眼睛的特点和细节,并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创造性的装饰。
4. 小眼睛探索食材:准备一些水果蔬菜等食材,教师告诉幼儿,我们今天可以用小眼睛去观察食物的特点和细节。
例如,切开一个苹果或者红萝卜,让幼儿用小眼睛观察果肉或蔬菜的细胞结构。
《童眼看世界》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童眼看世界》教案《童眼看世界》教案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②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重点:①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②启发想象。
难点: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1.活动一:游戏与激趣。
①以听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或玩猜谜游戏的形式,引出话题,导入课题。
② 播放“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
③设问:“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2.活动二:了解与运用①看一看:观察同桌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从形状、颜色、特点、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②眼睛的结构3.活动三:欣赏与启发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范例导赏”的问题,去赏析课本提供的艺术家作品②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从造型、色彩、想象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想表达什么?③比较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启发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激发造型表现的欲望。
4.活动四:交流与创作①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②老师眼中的世界,引导学生如何创作。
作画步骤:1.画眼的外形 2.添加眼里的画面.画睫毛(夸张变形)③以“我眼中的小世界”或“小眼睛看大世界”为题展开想象,(可以结合在第一册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的世界、七彩的舞台、生机盎然的地球、一次动物园的历险、一个晚上的梦境、课间的欢笑、郊游的快乐、亲情和友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启发创作。
④指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造型方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可以根据学校的艺术特色选择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泥塑、剪纸、版画等)5.活动五: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赏评问答游戏。
(提供评价要点):①构思独特,富有童趣;②造型生动,色彩和谐;③参与学习的情况;④个性和创新。
教育案例:
小眼睛看大世界
主题背景:
线描画它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
用线条作画,用线条说话的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及独特的视觉效果。
线描画正是以这种清秀、隽美、含蓄、夸张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幼儿园的小朋友当然也不例外。
儿童线描画以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成为其主要特点。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经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同时也道出了丰富的线条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具体的线描画指导,引导幼儿去感受、领悟和表现线条的无限魅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活动过程:
刘老师用了一个小谜语生动地拉开了这次美术活动的帷幔:“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是什么呢?”
“眼睛!”小朋友端坐在自己座位上,对猜谜很感兴趣。
“对了,是我们的眼睛”刘老师肯定了小朋友的答案,接着又问“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看东西。
”
“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刘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的眼睛骨溜溜地转开了,有小朋友不停举手回答。
“我看到了黑板”
“我看到了墙上的青蛙,蝴蝶。
”
……
小朋友将目之所及的东西全都说出来了。
这时刘老师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小朋友:“你的眼睛除了看到我们教室里的东西以外,还看到了什么?比如,你在街上用眼睛看到了什么?”
哇,在街上看的东西就多啦!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
刘老师说:“每个人看到的事物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眼睛都看到了什么不同的东西。
”此时,刘老师打开了四幅线描画贴在黑板上,四幅画的相同之处就是都画了一只大大的眼睛,不同之处就是眼睛里看到的景色。
有车水马龙的街道,高耸入云的楼房,引领潮流的橱窗,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等。
“哇,好漂亮哦!”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刘老师带领小朋友逐一欣赏每副画中所包含的各种线条:“在这些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线条?它表现的是什么物体?”在刘老师在引导下,孩子们有了这样的发现:有让人感到广阔、宁静的水平线表现出的草坪、海岸……;升腾、挺拔的垂直线表现出的高楼……;充满空间变化和危机感的斜线表现出的公路,山峰……;柔和轻巧的波浪线、螺旋线、弧线表现出的大海、头发、云朵……;具有冲击感的锯齿线、城墙线表现出的草尖、牙齿、高山、围墙……不同的线条会带来不同的美感,不同的线条构造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美丽画面。
小朋友已经被这些有生命力的线条深深吸引了,不由自主地与老师一起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在空中表现(临摹画着)这些线条,仔细分辨不同线条间的差异。
在欣赏完四幅作品后,孩子们纷纷拿出了画纸和笔,看来已经等不及了,急切地想把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这些个性鲜明的线条呈现出来……
活动分析:
这节美术活动是成功的,新颖的。
活动按照欣赏——观察——想象——创造这样的四个环节,步步推进。
在《纲要》的指导下,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活动教育模式。
没有参照范画,没有临摹画,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线条运用的掌控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加深入的评析这次活动。
1、绘画过程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纲要》中指出:儿童画的定位是自主性绘画。
自主性绘画,即:引导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没有“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思维所想到的,再用画笔表现出来。
孩子们的作品千姿百态,有跳舞的小青蛙,旋转的蝴蝶,漂浮的楼房,很多轮子的小汽车等等。
从孩子的作品以及绘画过程,可以看出孩子是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他们的绘画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小画家们用心创作的过程真是让老师们感动,让家长们骄傲!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让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绪,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绪。
”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幼儿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通过观察去发现事物的一个最美的点,以此为契机,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在开展线描画这一主题系列活动时,刘老师引导幼儿发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线条。
线和物是统一的,物是有线组成的。
如每个人的头发有卷曲和笔直之分,每片叶子上的叶脉纹路都不一样,一件花衣服上有许许多多的线条组成,小姑娘
的花裙子,各种各样花瓶的图案等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
观察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通过精细观察、精细刻画,培养幼儿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元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便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便有了不拘一格的想象。
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发现!”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的观察体验为想象收集所有的信息,也为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放飞想象,自由表现,引导幼儿画出富有个性的线描画作品。
儿童画具有综合性。
自我表达与创新性表现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
在活动中,老师以猜谜的游戏形式进入,启发幼儿说出身边的各种物品及物品的形态,它是由哪些线条构成的。
这些谈话都可以看出幼儿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仔细和对日常生活的领悟。
《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因此,看儿童的线描画不是看他画的好不好,模仿的有多逼真,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他的思维情感、以及他们的想象创造,没有想象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任何一幅好的作品都源于作者深切的情感及灵感的结合。
孩子在进行线描画创作时,刘老师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把不同的线条与图案互相组合,画出自己所思、所知、所想的作品就是成功的。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体验到绘画创作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从而更积极热情地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线描画是我们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儿童线描画更是这颗明珠中的珍宝。
我们要用欣赏、赏识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领略线描画的无限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近儿童线描画这个纯净的世界,不断地激发幼儿对于线描画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地创新和提高,和孩子们一起在线描画这一方天地里一起成长、一起体验,一起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