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方案定稿

关于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方案定稿

关于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我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现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更好地促进英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科学合理。遵循教育公平原则与教师成长规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校际教师合理流动。

(二)公开规范。规范教师校际交流的程序和办法,公开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且校际交流方案要经教职工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防止人事腐败现象产生。

(三)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妥善解决教师所思所想,引导教师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校际交流。

(四)促进发展。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实施师培计划,推进我校办学质量整体提升。

三、工作目标

采取大范围小步骤、稳步推进的办法,2018年秋季起我校逐步落实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建立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的

教师校际交流制度,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逐渐实现学校师资均衡配置,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四、交流范围和对象

(一)交流范围

中层领导交流:中层干部交流应根据有关学校岗位需要和实际校情需要,进行岗位充实调整和交流。

教师校际交流:即校际交流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2018年秋季先采取教师自愿报名的办法,进行校际交流,在此基础上,今后将在全镇区域逐步开展教师校际交流。(辖区内已调动的教师不列入校际交流对象)

(二)交流对象

1、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3年的教师列为交流对象,可自愿报名参加校际交流。交流对象按工作经历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时间长者优先交流(在工作经历、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年龄大者优先交流)。截至交流当年度,今后每年我校交流人数原则上为应交流对象(在本校连续工作满三年以上的所有教师数)的10%。

2、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不满3年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原则上可以不参与交流。处于孕期、哺乳期的教师,经本人申请,在校内公示后,报县教育局审核,可不纳入当年度交流。

3、患重大疾病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由本人申请,附(地)市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书、病历卡、用药清单、住院票据等,经学校行政会议通过确认不宜交流的,可暂缓交流。

4、担任毕业班教学的教师达到教师交流条件的,原则上可延缓一年参与交流。

5、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和市级以上重点课题的主持者,经县教育局批准,可暂不参与交流,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

6、其他特殊困难的教师,暂缓交流的教师一年一认定。

7、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经行政会议审议通过),也可以列为交流对象。

五、交流对象的确定原则

为确保学校每学年参与交流的教师达到相应比例,采取个人申报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参加交流人员。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中层领导或教师,可提出交流意向申请。若个人申报未达到交流比例,不足的则依次采取以下办法从交流对象中确定:

1、以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时间长短为序,时间长的参加交流轮岗;

2、以评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各级名师等)时间为序,先评的参加交流轮岗;

3、以中级以上职称评聘为序,先评审取得资格并先聘任了相应职务的参加交流轮岗。

4、以上条件相同者,以年龄为序,距退休年限较短的参加交流轮岗。

若个人申报超出交流轮岗比例,则参照以上办法,从申报对象中确定参加交流轮岗人员。交流轮岗人员初步人选确定后,学校应将推荐结果告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公示。

六、交流形式

自愿申请交流与学校调配交流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校际交流工作。

(一)自愿申请。实行教师校际交流时,先由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根据本人意愿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然后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确定,报学校批准后才能实行校际交流。

(二)学校调配。洋口英华学校与福州大学附属中学采取对口交流形式,按对等原则实行(即学科、岗位职务对等),也可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进行师资交流。

七、交流管理及政策保障

(一)资金保障

1、政府投入。镇政府按照财政投入每年投入教育经费15万元(每年相应递增5万元)。

2、教育主管部门投入。根据每年教育主管部门投入资金的2%(不包括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作为互派教师奖励资金。

3、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按照捐资助学资金总额的20%(每年递增5个百分点,不超过40%)作为互派教师生活补助资金。

(二)政策保障

1、福利待遇。交流期间,互派教师原学校的一切待遇(含人事隶属关系、工资、绩效等福利)不变,表现好的可享受交流学校的奖金、绩效等福利(不包括工资)。交流学校负责交流期间交流教师的食宿、安全问题(按照规定标准为交流教师购买意外伤害险,食、宿、水、电均免)。

2、党员关系。是党员的教师可开具党员临时介绍信到

所在学校,参加当地组织生活。

3、挂职评聘。交流教师考核合格返回原校任职可享受挂职评聘、评先选优时有优先推荐权。对自愿申请交流的教师或服从学校调配交流的教师,工作态度端正,成果突出的在推荐评选市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或优秀班主任,学校应给予优先推荐。同时按照县上有关教师评优评先奖励的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4、交通生活补贴。互派学校要给予本校派出教师每月400元的交通补贴费(每年按十个月计算,一年共计补助4000元)及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每年按十个月计算,一年共计补助10000元)。每学期结算一次,由财政单列补助。(以上费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变更)

5、租、买房政策。参与互派交流的教师交流期满后,由学校统一摸底相关资料,实施租、买房优惠政策,根据洋口镇实际租房行情,每月补贴100-300元不等;对于有购房意愿的教师,由学校统一收集相关资料,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房价的基础上下调10%。

6、处罚制度。本方案实施后,属于应交流对象的教师,均应服从学校分批次参加交流。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交流的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不得参与职称晋升,并实行高职低聘,三年内不得评先评优、提拔任用。

(三)互派教师职责

1、服从学校的选派安排和工作安排,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2、积极参与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定期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八、实施步骤

(一)下达交流计划。英华学校按照教师交流条件及比例,将本校参与教师交流的人数上报县教育局审核,由县教育局进行统筹安排。(6月25日完成)

(二)确定交流人选。英华学校根据县教育局下达的交流计划,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及教师意愿,采取个人自荐及学校推荐的方式,双方学校协商一致后,确定教师交流名单并报县教育局。(7月5日完成)

(三)审核交流名单。县教育局对交流学校上报的教师交流名单进行审核,在8月前发至各学校。

(四)做好交流前准备。学校要及时通知交流教师,就交流工作提出要求;交流学校要主动联系交流教师,做好工作安排,并于假期组织好岗前培训。

(五)教师到新岗位报到。在新学年开学之前,交流教师应按规定时间到交流学校报到。交流学校要配合交流教师办理相关手续,聘任相应岗位,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交流期间,交流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任命临时职务,交流期满,职务解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