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话学习

四川话学习

四川话学习
四川话学习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问路的时候要记得。

婆婆: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巴子: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这是很多四川人的口头禅,四川人真强悍阿我考,开口就让对方成了儿子小辈。

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典型用法是“你虾子……”,类似于北京话的“你这**……”

讨口:要饭,讨口子就是乞丐、叫花子的意思

瓜娃子:就是说某人傻,这是名词;类似的还有“瓜兮兮的”,这是形容词,“你这人瓜兮兮的的”就是你好傻的意思。还有你这人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说法。丰富吧,用四川话骂人,三天不用重复,就说人家傻,都这么多说法。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就是北京话里的侃大山

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现在流行叫装逼,道可道专用,哈哈

算坛子:是指开玩笑

打滥仗:大多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

扯筋(皮):吵架或者闹纠纷

杀割:结束了或没有了,用完了

弄归一:指把事做彻底了,做好了

弄巴实:做好,作的非常漂亮

没来头:没有关系,没事儿,英文叫做you are welcome,哈哈

说一个形容词,吃饭的时候经常用到,评价人的时候也需要经常说的,听明白了

悬吊吊的:不稳当,不妥,这事儿有点悬的意思

红扯扯的:红得难看

粑希希的:很烂

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

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

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很香

甜咪咪的:很甜

一直对四川话偏爱有加。

用词活波俏皮!发音悦耳动听!表达直接了当!

这就是四川话!

特别是川妹子吃口辣椒,然后嘟着个红红的嘴唇对着你说:“宝器!你找死噻”!

哈哈!这时候半怒半嗔的川妹子是最好看的!

来成都几年了,美食美景更有美女,这是我每次回家都要向朋友们宣传的。四川确实是个好地方,除了可以品赏前面说的“三美”之外,有时品味品味一些独具特色的四川话,也可以

让人会心一笑,心旷神怡。川菜如今在全国流行,四川的美景也吸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游人,四川的美女,那就更是不要“摆”了。如果能把这些独具特色的四川话再带出盆地,向全国推广,发扬光大,也算是为我热爱的四川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一。“耍朋友”

“耍”即“玩”,如”玩耍”;或“表演”,如“耍猴”;或“戏弄”,如“别耍我”,等等,这些都是中性的;还有贬意的,如“耍手段、耍威风”之类,喻“玩弄”之意;这些全国人民都明白也都这么说的。但成都人却把“谈朋友”称着“耍朋友”,虽只一字之别,细细品之,却别具特色。

刚来成都时,听人问起“耍朋友没得?”,大概意思虽然明白,却支吾不敢回答。倒不是害羞不好意思,而是觉得问者有些不怀好意,这不暗藏“玩弄女人”之意吗?(换个女士,则更不好回答了)这种事情一般人最多只敢想想哪敢去做?就是做了也不会公公开开地说啊?!因而只有故作深沉,含糊一笑而已。

日子久了,才知自己有些小人之心,这只是四川人对“谈朋友”一词最平常的表达,并无自己想象的那种意思。日子更久了,倒觉得这“耍”字比那“谈”字更贴切、更轻松、更有情有义。

一个“谈”字,让人觉得正正规规,严严肃肃,一本正经;甚至是双方在谈判,讨价还价,做交易。这倒也确实是一字道破了我们很多人的情感和婚姻的本意。而四川人的一个“耍”字,却更确切地道出了情感和婚姻的本质:自自然然,轻轻松松、坦坦荡荡,有缘就成有情人,无缘就做朋友,多好!

好了,有朋友来电话,说是今天外头太阳好巴适,约出去看桃花,那我就先出去耍了,晚上回来接着再写。怎么样,有没有川味?四川的朋友鼓励一下噻。

二。“锤子”

接着说。

也是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是位女士,讲了一个她刚来成都时闹的笑话。

一天中午休息时,外面有人叫卖核桃,有同事出去买了回来桌上放着,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工具下手,一屋子的人只能干瞧着。这位朋友脱口说到"去找个锤子啊”,满屋的人先是一愣,随即笑翻,其中二位年青男同事,更是暧昧地怪笑,闹的这位朋友也是一愣一愣的,不知大家为什么笑成这样。当终于明白怎么回事后,那个尴尬,用她现在的话说,就好像被人当众“用锤子打了一下”。“锤子”,成都话就是男人的那个东东,多么形象,多么贴切,甚至有些“雄纠纠、气昂昂”的阳刚之气。这个词每天挂在四川男人女人咀边的次数,肯定要比它一辈子真正使用的次数要多的多。却也奇怪,无论是男人女人老人年轻人,随口说出并无半分别扭,说者随意,听者大多也不着恼,也不觉有多么粗俗。倘若换个其它地方,如果一个人整日里“鸡啊吊啊”的挂在咀里,那肯定不是下流就是变态,是要招人白眼甚至老拳的。一个名词,两种待遇,四川人真是命好,也不得不佩服四川先人的智慧,真是造福后人啊!

有朋友来电话聊天,聊的高兴了,随口就吐出二字“锤子”。电话那端一愣,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到:“啥东东?”

我在电话这端的成都捧腹。

(忽然觉得这个词应该尽早向首都的球迷推广。首都的球迷看球一不高兴了就喊“**”,多不文明,又伤球场上那帮爷们的心。如果改喊“锤子”,试想一下,如果工体几万球迷整齐地、有节奏地一起喊“锤子、锤子”,该是多么的雄壮,保证球场上那帮软脚蟹,一个个像吃了壮阳药似的,精神抖搂,冲锋陷阵。赞成的顶!)

三。形形色色的“瓜”宁波的一个朋友给我发短信,没完没了的,不耐烦了,回了她一个“瓜”字,几秒钟后收到回复,也就三字---

“瓜娃子”,差点没让我晕去:天哪,那家伙可是一正宗的宁波人,四川的大路朝哪边她也不知道,居然能把这三个字用得如此纯熟,问之,该君很是得意:“欺负小女子我不晓得?你也不想想我办公室里就有四川MM?”。真是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

在四川的街头或是公交车上,只要有人吵架,不论男女,一定是“瓜”不离口:什么“瓜娃子”、“瓜婆娘”的,一时“瓜”儿满天飞,甚至发展成抓抓扯扯的,也是司空见惯。所以在四川地盘上,除非是朋友间的玩笑,否则不要出口就“瓜”,那样搞得不好就有可能祸由“瓜”起了。

看到这里,没来过四川的朋友也该知道此“瓜”即那个带“傻”字的“瓜”了。这本是骂人的话,不该在这摆的;更不该向全国人民推广。但客官先莫着急,且听我跟你再慢慢地摆起。四川话的这个“瓜”,可谓粗中有细、刚中带柔,有时还很妩媚很有韵昧。本人认为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些还是值得一推的:先说粗俗粗鄙的:比如“瓜娃子”、“瓜婆娘”,这词不但粗鄙且杀伤力颇大,往往出口就伤人,搞得双方都雄起,最后大家都遭起。这些不但不能推广,就是四川人我看也是少说为好,这样有助于安定团结;

再说那个柔的细的妩媚有韵味的:比如“你好瓜呵”、一听就是软绵绵,不像是用来骂人的。就算是两人口角,说出这样的话,对方一般也不会跟你雄起。其实这话更多的是在朋友间开玩笑、情人间打情骂俏用的,比如有个漂亮MM,水灵灵的眼睛朝你一飘,小咀娇滴滴地骂你一句“你好瓜呵”,我看你骨头都要酥了;还有那更古典更婉约的:“瞅你那样子,瓜兮兮的”,我看你别说雄起,恐怕连站起都有点困难了。

算了,这话我看还是不推的算了,万一那些柔的细的古典的妩媚婉约的“瓜”没学到,“瓜啥子子”之类的“瓜”让人一学就会并在全国流行,那就罪过了。还是换一句吧,换句巴适的,等到。四。“巴适”上头说到换句巴适的,那就说说“巴适”。

那年刚到成都,安顿下来后,到附近的好又多去买东西。一进卖场,还没走近货架,就有促销员上前来:“老师,看下嘛,巴适的很。”我根本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管拣自己的,“老师,我帮你挑个巴适的”,又有促销员热情地上来。我招架不住,只好随便捡几样东西便仓皇离去。

晚上朋友请吃饭,就在小区附近的一个酒家。到了一看,店名叫"好巴适酒店”;点菜时,服务员向我们极力推荐一道他们店的招牌菜“好巴适鱼”。终于知道白天那些促销员口中的“巴适”原来是这两个字,问朋友,笑答“实惠舒服。”

因而“巴适”就成了我学会的第一句四川话,“好巴适呵!”,每次酒足饭饱后,或是耍的高兴了,总会自然而然地来上一句,朋友们也说这是我说的最像四川话的一句四川话。每次回老家,老朋友老同学聚会,一高兴了,又“巴适巴适”地喊,搞得大家直摇头:“完了,这小子是全盘川化了"。其实,还差的远。

就说这“巴适”二字,时间久了,我也知道我那朋友解释的并不全面,但也说不出到底还差些什么没有说透。其实别说我现在的川话水平,就是地道的四川人,你要他把这二字拆开来解,也没几个能解释的清楚。“适”即“舒适”,这应该没有异议;但这一“巴”字,我问过不少人,各有表述,莫一而同。有解释仅仅是个助词或副词或形容词什么的,有更牵强的,说是不是因为有个“巴国”或“巴山”的原故?都难以服众。

闲时翻了翻字典,原来“巴”字有“黏结着的东西”的意思,忽然有所感悟:这个“巴”字,应该是指“实实在在的东西”即“物质”的意思。这么一想,则不由为这二字叫好了。“巴”即“实实的东西”,“适”即“身心的愉悦”。先有了物质的“巴”,才有精神的“适”,先“巴”后“适”,无“巴”不“适”,符合我们通用的哲学原理,也符合川人懂生活、图享受的天性。孔圣人可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换着四川人试试?三日不

闻回锅肉味,那肯定是浑身不自在了,何来“适”可言?

其实何止是四川的百姓,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都是只有先“巴实”了,后才能“舒适”了;广而言之,只有先“富足”了,百姓才能开心了,社会才能安定了,这才真正叫“巴适”。怎么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渠算儿(蚯蚓),丁丁猫儿(蜻蜓),爪母儿(蚱蜢),格蚤(跳蚤),金啊子(知了),瞎块儿(青蛙),巢冲(蛔虫),偷油婆(蟑螂),雀雀儿(小鸟),照鸡儿(蛐蛐儿);

身体部位系列:哈老壳(脑袋),瞎孔(胳肢窝)(勒个让我笑惨了!!),受倒管儿(手肘),罗兜/座登儿(都指臀部的,前者多用于人,而后者多用于猪),客西头儿(膝盖);

形容词系列:高耸耸的,肥咚咚的(又高有胖),烦造造的(非常脏),短处处的(很短),逛的(光溜溜的),趴唧唧的(很软),低低嘎嘎(很少),飞叉叉的(很野的样子),惊抓抓的(大惊小怪),矿西西的(很糊涂),亮瓦瓦(很亮),琛(很直),雾独独(冷不防的),神戳戳(发神经),念栋栋(粘稠的),拗(手脚不停地动),俗杂杂的(俗气的),火瞟瞟的(灼伤般的疼);

动词系列:共过来(挤过来),不拗老(不动了),莽进去(喂进去),咔(掐),款到老(碰到了),吹垮垮(聊天),达扑爬(摔跤),考可转儿(敲一下头),打王逛(精神不集中),扒到(紧挨着),瓦饭(舀饭),喀过来(跨过来),调(跑),翻羊角砖儿(翻跟斗),练菜(夹菜),扯仆汉(打呼噜),副开(移走),嗨得(吃得多),腰台/收秤/杀鸽(结束),板旋儿(耍赖),哈即跟儿(挠痒痒),脚入老(脚崴了),菊(吮吸),告哈儿(试一下),舌老(丢失了),琛过来/痴过来(伸过来),读脚(跺脚),咩(掰),逞下去(压下去),壁(过滤),装起(补上),俺到(压住),雀到(看到),兑老(相抵了),马起脸(板脸),爪瞌睡(打瞌睡),爪球(踢球),杀铁(打扫),操(翻);

其它:假巴意思(假装),洗白(完了或者没有了),王chuachua(形容一天不做正事),窝料(撒尿),挖爪(脏),勒里(这里),嘿(很),卡卡各各(角落),低低噶噶儿(一点点),闹热(热闹),好多?(多少),除脱(挂了),喱(踩在脚下来回擦几下),杀一脚(做车时叫停),吱(擦),夺(顶,磋的意思),仙人板板(这个不好解释,有点无奈的称小祖宗的意思),瓜西西(傻傻的),灯晃(无事乱逛),打王逛(走神),迈?(吗),撒(吧),夹色子(结巴),暴眼(眼神不好),决(骂),梭(溜走),登读(块头大),扫皮(丢脸),扯把子(说谎),斗室(就是),对头(对),霸道惨老(很强),切(去),清候(念或修理人),搭巴巴车(坐便车),要得(好的,行),洋气(不得了),撒子、爪子(干什么),好黑人(好吓人),黑哈(很傻),搭飞白(搭讪),莫恁个(不要这样),油济济(很油的样子),歇(哭),拼(送),款到(碰到),扛(盖上),孩子等等儿(鞋跟),恩脚(咯脚),背油(郁闷),古(猜测),杯话(不听话),车笔刀(削笔刀),哈猴(变质),里骂(责备),甲甲(身上的油垢),西得好(幸好),排轮子(排队),索索滩儿(滑梯),债起/撩起(缝),哦尿尿(撒尿),喝开开(喝水),睡告告(睡觉),吃莽莽(吃饭),筐歪歪(哄孩子睡觉)。

杀铁(打扫)西得好(幸好)索索滩儿(滑梯)客西头儿(膝盖)琛(很直)板旋儿(耍赖)雀到(看到)

四川方言

从“雄起雄起”再到李伯清(微博)的“背你妈的时”,四川方言一度出现在各个论坛、微博的热门榜上,加之最近的一本叫《四川方言词典》的书让四川方言彻底火了,文字解释一本正经,配上的例句“简单粗暴”,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最近几年,成都诗人小安的《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80后作家颜歌的《我们家》两本书,都使用到四川方言写作,四川话里的幽默、夸张,看得读者咯咯直笑。川话版《猫和老鼠》、《蜡笔小新》、更有神人女屌丝四川方言唱《火》再把四川方言推上网络。 四川方言为什么就火了? 首先方言既是一个地区感情的纽带,当你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一句熟悉的方言从身后传来,必然能让人心头一暖。再者,方言的简单粗暴,深入民间,实用度极高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四川人就一定能听懂四川方言?NO!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小编整理了四川几个乡音比较特别的四川各市州方言,看看你能懂几个。 乐山(微博) 乐山(微博)方言是四川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分支语言,在声调、因素还是词汇上都与邻近的成都方言、重庆方言有巨大差异。乐山(微博)方言是四川方言里面比较难听懂的,很多四川人听乐山(微博)方言都很吃力。 在四川方言中乐山(微博)方言和泸洲方言比较接近,也和崇州(微博)方言,成都西南郊县的方言都非常像,都同属一片区的方言。它是四川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分支语言,无论在声调、因素还是词汇上都与邻近的成都方言、重庆方言有巨大差异,里面的很多词语字面上和本身相差十万八千里。 赞花儿——形容某人表现欲特强,爱出风头。 掺汉德是——形容自以为是。 呀尖色怪——搬弄是非,说话刻薄的意思。也指人卑鄙。 赞翎子——形容好出风头的人。 和尚头儿——膝盖。(注——膝盖不就像和尚的头吗?很形象哦!) 卧丁包——隆起的大包。(注——在乐山(微博)话中卧、鹅同音,应为“鹅丁包,形容包大得像鹅头。) 门各老——门后的角落(注——应为“门旮旯”)。 红鸡公——乡下对摩托车的俗称。 麦到(mādào)——认为,以为。 麻郎儿——蜻蜓。

学说四川话常用语3000句

学说四川话常用语3000句 你是女孩子哦,那就说点常用的,男的那些就不用晓得了。 二天多(改天)早神(早上)少午(中午)黑了(晚上) 你要咋子,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搞不抻tou,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整不松活,整不归一(没整完)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昨黑了(昨天晚上)今黑了(今天晚上) 搞锤子,搞铲铲,搞铲花儿(没戏了)哦豁(啊偶)要遭起(要完了)给你kuo到身上,给你一闷棒,给你龟儿一锭子,给你一坨子,老子给你zang起切!弄死你个狗日的(打你)不要批脸,臊皮(不要脸)批垮,日白(少说大话)行事,得行,攒劲,(可以)杀杠,洋盘(了不起),不成在,莫得啥子,不说辣西,(不存在) 啥子《什么的意思》。四川话用的最多的了,基本每天都要用到,干啥子,为啥子,做啥子,啥子哦...... 还有四川话"切",就是”去“的意思,走哪切,到哪切。 四川话”也“,多用于表示”惊讶“的情况,也经常用到哈。 某人街上捡到10块钱......你可以说:也,该你娃娃安逸,走了狗屎运哎。考试考的好,也,考弄求好,抄别个的哦。 还有太多太多了,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最简单的就是找个四川妹儿,天天和你说,过个十天半月的,基本上也像模像样了哈 你好----好啊,(比较熟悉的人这样说)第一次见面直接说你好 晚安----早点睡早上好----早啊再见----走了哈 吃饭了吗----吃饭没得累不累----中普通话一样 喜欢吃什么----喜欢吃啥子嘛有什么爱好----喜欢干啥子 我们是好朋友----基本上这样说:我们啥关系嘛,有些地方也说我们是穿一条裤儿的 对不起---不好意思哈谢谢---谢了哈 保重身体---跟普通话一样去哪里---到哪儿切 被吓到了---黑了一大跳,黑安逸了知道了---晓得了哈

常用的四川方言歇后语

常用的四川方言歇后语 导读:导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常用的四川方言歇后语: 罗锅上山——钱(前)紧 狗撵鸭子——呱呱叫 豁牙子啃西瓜——净道 肚脐眼拔罐子——抽风 肚脐眼放屁——咋想(响)的 猪鼻子插葱——装象 水仙不开花——装蒜 乌鸦落猪身上——只看到猪黑,没看到自已黑 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厕所扔手雷——激起民粪了 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上厕所大便不带手纸——想不开(揩) 小偷拉电门——贼闭 骑驴放屁——打腰了 土地爷放屁——神气 巴掌上长毛——老手

老太太上炕——紧绉(锦州) 掌鞋不用锥子——真行(针) 洗澡不叫洗澡——泡人 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吓人 后脊梁背大鼓——短捶 大鼻子他爹——老鼻子了 水里冒泡——多于(鱼) 尿罐子镶金边——嘴好 竖笛不叫竖笛——短箫(削) 屎壳螂打旋风脚——过粪 老虎屁股——摸不得 脚跨过便池——过分(粪)了 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炕洞子发大水——黑龙江 小黄牛拉磨盘——没长劲儿 狗长犄角——整羊事儿 蚊子放屁--小气 喝酱油放屁——闲的呀! 癞蛤蟆掀门帘儿——露小手 鸡屁股栓绳——扯蛋(扯淡) 飞机上放屁——响彻云霄(响屁) 汽车压罗锅——死也值(直)

裤腰带没眼——系(记)不住 吃冰棍拉冰棍——没化(话) 破草帽没檐——晒脸啊 老头上树——盘锦(盘紧) 大鼻子他爷爷——老鼻子了 王八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秃老亮打伞——无法无天 土地老放屁——神气 梁山军师——无用 黄鼠狼摸电门——抖起来了 寸照片——少扯景 外甥打灯笼——照舅 黑瞎子带钢笔——硬充大干部 寡妇生孩子——有老底 厕所里扔石头——激起民粪(愤) 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 刀切豆腐——两面光 杨二朗的兵器——两面三刀 孙悟空的后代——肚子猴心眼 海军的衬衫——身道道 穿着孝服拜天地——悲喜交加 高山倒马桶——臭气远扬

全国统一四川话八级考试卷

全国统一四川话八级考试卷 一、听力题。【每题2分】 1.女:啥子事? 男:关你求事! 问:男的意思是什么? A.求我我才告诉你。 B.不关你的事。 C.和你的球有关。 D.以上答案均不对 2.张三:哈哈,这道题我张三做出来了。李四,你做出来没有?李四:早十八年就做出来了! 问: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什么? A.李四今年18岁 B.李四比张三大18岁 C.李四比张三先做出来 D.李四在18年前做过此题 3.女:快点!你还在干啥子? 男:我在穿鞋{hai}子。

问:男的现在可能在做什么? A.系鞋带 B.穿衣服 C.照镜子 D.给孩子穿衣服 4.甲:A,你爪子? 乙: 肚子突然疼了 问:“爪子“是什么意思 A.乙有爪子 B.做什么的意思 C.甲询问乙的爪子放在哪里 D.说不清楚 5.男:问你讲件事。龅牙书下台了。 女:鬼扯! 男:鬼扯我不扯。 问: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A.有个鬼叫龅牙书 B.女的不相信世界上有鬼

C.男的说他说的是实话 D.男的在和女的扯皮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7.四川人普通话说得不好,就说他说的是()普通话。 A.麻辣 B.椒盐 C.糖醋 D.红烧 8.“()得烧蛇吃”,此处应填()。 A. 饿 B. 疯 C.穷 D.懒 9.(拷(kao一声)沙罐指的是()。 A.一道菜 B.一种工艺品 C.被枪毙 D.迷信说法,拷沙罐来占卜10.“这件衣服很相因。”意思是()。 A.这件衣服很便宜。 B. 这件衣服质量很好。 C. 这件衣服很适合你。 D. 这件衣服我们两个可以换着穿。

四川方言常用词大全

<四川方言翻译> 01: “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0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03: “萨过":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0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05:“巴郎(喜)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 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06:“掘货":没水准,很不入流。比如:“你个掘货!” 07:“斩劲”用劲,努力。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08:“苟”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09:“歪”:凶的意思!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狗儿麻糖":乱七八糟的意思! 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拖拉!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求”:取代“什么”的意思! 比如:"你求都不懂!” 13:“吃刹午”:吃中午饭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农村。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快回来吃刹午! 14:“一哈":就是一起的意思! 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 15:“毛焦火辣”: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16:“落教":懂事,听话。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 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 17:“打捶”意思是打架的意思。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18:“背时":倒霉! 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 19:“锤子":粗话,常用的旺苍哩语。 比如:锤子!鬼大哥信你的话。 20:“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 比如:“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21:“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其一,四川话变化多端,诡异难辨,在主体意思想同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就有个一个地方的口音。比如说“吃”,同是达州人,渠县人老老实实,一般说“吃”;开江人说“七”,开江说“七个包子七碗面”,如果你是老板,请千万不要端七个包子七碗面,否则,你会亏血本的;达县人说“切”,切饭了,切饭了,声音悠长婉传。 [其实我个人觉得只要是四川人都可以互相听懂甚至模仿,不想上海这边吴语一点距离就听不懂了] 其二,四川话的霸主地位。它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一副江湖老大的派头。全国人民都在学说普通话,但是,四川人基本上我行我素。最好的反问就是:邓小平老人家就说四川话,可全国人们都听懂了,我们还说啥子普通话呢?随便到四川的什么地方,只要打开当地的新闻,就会发现四川的县长们市长们很庄严、很认真、很清晰的说着川话: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说起好耍的,是要流毛毛汗的,我们要发现莽牯牛儿精神,要给老子雄起,创作条件也要估倒干,我的仙人板板哟,这是一项大工程,不能开哈玩笑。 其三,用四川话骂人,绝对有气势。我们做过实验,找ab两个人对骂,a用普通话,b用四川话,选择不同的母题进行对骂,结果b五战皆胜。四川话本身具有世俗精神,骂人时根本用不着

第二次转换,张口就来,那是相当的精彩。 [其实四川话里面那么多把子,很多都是表示关系好、熟识,比如我就对很熟的人老说脏话。嗯嗯不好哈,女娃子家家的。] 其四,四川话有一种与身俱来的幽默感,这种幽默充满了市井智慧。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一见钟情,男的就会说:“小妹儿,你长得细乖细乖的,我跟了你半天佬。我们找个地方摆一哈哈儿龙门阵嘛,要不要得嘛!”据我所知,四川男人对自己的女人几乎从不说“我爱你”,他们说不出口,觉得肉麻,有点虚,他们一般是说:婆娘,我喜欢你喜欢惨了。 [这个绝对同意,我从来就讨厌这三个字,假得很!] 四川话的特点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 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 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 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③声调调值无高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 说明 一、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主, 收录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方言熟语1400余条。 二、有音无字的条目, 用同音字表示, 并在该字右上角标以“*”号表示。 三、全部条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按意义划分为32类, 另有熟语一类, 按类排列, 各类中的条目按音序排列。多义词意义跨类者, 只在一类中出现。 四、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条目的成都话读音, 成都话不说的方言词语, 按通行地的语音同成都音的对应关系折合为成都音。成都话声母[]用双字母gn表示, 声母[z] 用r表示; 声调用阿拉伯数字“1”、“2”、 “3”、“4”标在音节右上方表示调类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规律的连读变调, 先注本调, 后注变调, 用A→B表示, 其中A表示本调, B表示变调, 如“坝坝ba4ba4→ba4ba1”。 五、释义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词语的方言义项, 一般不考察词源或理据。 六、例句中出现本词条, 用符号“~”代替。 七、条目具体分类如下: 1.天文、气象 2.地理 3.时间、节令 4.人品 5.亲属称谓 6.婚育 7.丧葬8.人体9.人体动作 10.疾病、医药11.器具12.饮食 13.房舍14.服饰15.交通、邮电 16.农业17.植物18.动物 19.商业20.学校教育21.祭祀 22.文体娱乐23.交际24.一般动作 25.一般名物26.性质、感觉、状态、颜色27.方位 28.指代29.量词30.副词 31.介词32.连词、助词33.熟语 1. 天文、气象 扯霍闪ce3ho2san3打闪。 扯露水ce3nu4sui3 下露。 打白头霜da3be2tou2suang1 下很重的白色的霜。 打霜da3suang1 降霜。 发霞fa2xia2 出现霞光。 霍闪ho2san3 闪电。 回霜hui2suang1 降霜后晴天转阴天。

最新的四川方言顺口溜大全

最新的四川方言顺口溜大全 1、你们妈,母夜叉,拿起叉叉到处叉,你们爸,蝙蝠侠,天上飞来地上爬;你们婆,爆鸡婆拿起杆杆到处夺 2、XX你好,潲水洗澡,米汤游泳(念yun),粪涌前进。 3、屁屁屁是一种含酸气,在人们的肚子里钻来钻去,一不留意,钻了出去。恐龙放屁CUD,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这个屁,很不满意,专请科学家来研究这个屁,研究的结果是谁输了谁就是这个屁 4、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要吃人,黑老要关门,门对门,虎对虎,刚刚对到中指拇。(儿歌都是很顺口的) 5、你好你好,你下河洗澡,你毛多肉少。(企业的愿景) 6、鲢邦郎,喝米汤,打烂碗,接婆娘,婆娘哭,回娘屋,娘屋远,买把伞,伞又高,买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咸,好放盐,盐又久,买根狗,狗又歪,咬你妈的猪奶奶。 7、太阳出来我爬电杆,爬上了电杆我耍电线,电线放出了高压电啊,把我送进了阎王殿,我给阎王上根烟,阎王把我送上天,过了一年又一年啊,我又回到了人世间。(《大花轿》的调子)(当时唱这个歌会被认为具有流氓气质) 8、说你瓜,你硬是瓜,半夜起来扫院坝,别个婆娘你喊?。 9、某某的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某某的腰像菜刀,切肉切菜切辣椒;某某的屁股像面包,五分儿钱,随便挑——

10、幺儿乖乖,骑马立刻街街。幺儿乖乖,来契点奶奶……(忘了我小时候是否也可爱过) 11、告告告开大炮老爷吃酒你吃尿 12、鸡公叫,鸭公叫,各人捡到各人要。(嘿嘿,这句也是印象深刻) 13、我给小姐打扇,小姐说我能干,我给小姐搬家,搬到茅斯卡卡 14、狗撵摩托,不懂科学 15、告告告,开大炮,老爷吃酒你吃尿,老爷坐飞机,你坐烂撮箕。 16、星期天的早上雾茫茫,xxx的队伍排成行,端起机关枪,冲到女茅房,脱衣服脱裤儿耍流氓 17、你们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 18、你们妈,母夜叉,拿起叉叉到处叉;你们爸,蝙蝠侠,天上飞来地上爬;你们婆,爆鸡婆拿起杆杆到处夺(你们婆魂斗罗,拿起机枪到处锣/你们婆,魂斗罗,几个跟斗翻过河);你们爷,苍蝇拍,打死苍蝇不流血;你们姐,有点野,狮子老虎拿来扯。 19、牙尖十八怪偷油又炒菜先炒X妖精后炒X妖怪(X是某人的姓) 20、大字不出头,两边挂灯笼,三天不吃饭,围倒锅圈儿转,买了三根葱,三角三,买了一个大冬瓜,六角六,买了两根油条,九角九。(画三毛的口诀)(嗯,此刻无聊时我也会默念这个口诀画娃娃耍) 21、瓜兮兮,开飞机,神搓搓,骑摩托(开奥拓)。 22、报告司令官,莫得裤儿穿,捡了一DA布,缝个叉叉裤(个性女生签名) 23、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

四川话翻译大全

四川方言翻译 四川方言翻译--要找四川媳妇的快点来学哈哦。 1:“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3:“萨过”: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5:“巴郎(喜)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 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6:“掘货”:意思就是此人很没水准,很不入流。 比如:“你个掘货!” 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狗儿麻糖”:是说很杂乱的意思! 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比如:

“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求” 取代“什么”的意思! 比如:”你求都不懂!” 13:吃刹午” 意思就是吃中午饭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农村大人喊小孩吃饭的场境。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快回来吃刹午! 14:、“一哈” 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 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 15: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16:、“落教”: 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 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 17:“打捶” 意思是打架的意思。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 18:、“背时”:意思是说你做错了事情不走运,该倒霉,自己的苦果自己吞! 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 19:、“锤子”:就是不太相信的意思,也有不可能的意思,常用的旺苍哩语。 比如:锤子!鬼大哥信你的话。 20: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 比如:“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 21:“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比如:“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 22:“哈数”: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

四川方言之绵阳话学习

四川方言之绵阳话学习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四川方言之绵阳话学习,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四川方言网推荐,。 绵阳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种代表性方言,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需要注意的是,成都话是四川话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却不是标准的四川方言。绵阳话分布区域主要是绵阳市城区、近郊,绵阳以南的大多数城市,如德阳、广汉等地使用的方言也通常被归入绵阳话。但是,德阳话则更近似于成都话,其语气、语调、词汇已经和绵阳话大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绵阳附近的县(市)的绵阳话也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语气、语调及部分词汇上面。比如说三台话,西南范文无忧方言大全栏目,就常常把下面几个字的读音混淆: “肥皂”说成“回皂”,“不会”说成“不费”,“回去”说成“肥切”,房子——黄子,菜籽花儿飞飞黄——菜籽花儿灰灰房。 又比如盐亭话,是绵阳话中口音最重的方言,其实盐亭话的词语除了一个“安得儿逸”比较特别外,其他的和绵阳城区的语言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由于口音很重,所以特别明显。

江油、安县、平武、北川(少数民族语言除外)的语言和绵阳城区的大致一样。只是江油话爱说个“嗯哪”(是),安县把“没有”说成“梅有”。 绵阳话中还有个奇怪的词汇叫做“打饼子”,这是绵阳人的独创(申请了专利的),意思是做爱。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为什么偏偏说是打饼子呢?打其他的都不可以吗? 总的说来,绵阳话语气和语调都要刚硬一些,适合吵架用。不如成都话那样柔和缠绵(适合耍朋友用),也不象乐山话那样拗口和别扭(适合冒充外省人)。同时还有以下特点: 1.古全浊声母清化。“拜”和“败”“富”和“父”“旦”和“蛋”“贵”和“跪”“救”和“舅”,每对字的声母没有区别。 2.平分阴阳,有阴平和阳平,比如“衣”、“宜”的读音便不同。 3.辅音韵尾少,入声消失,没有/-k/和/-m/。只有/-n/和/-ng/两个鼻辅音韵尾。 4.前鼻音和后鼻音混淆如“jin”和“jing”。 最后,把绵阳话的常用词汇归纳如下: 1.耳东西扔东西的意思 2.究到蹲下 3.撇脱耿直 4.皮砣子拳头 5.倒拐子手肘 6.克膝门儿膝盖

四川方言常用词大全

<四川方言翻译> 01:“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0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03:“萨过”: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0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05:“巴郎(喜)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 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06:“掘货”:没水准,很不入流。比如:“你个掘货!” 07:“斩劲”用劲,努力。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08:“苟”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09:“歪”:凶的意思!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10:“狗儿麻糖”:乱七八糟的意思! 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 拖拉!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求”: 取代“什么”的意思! 比如:”你求都不懂!” 13:“吃刹午”:吃中午饭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农村。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快回来吃刹午! 14:“一哈”:就是一起的意思! 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 15:“毛焦火辣”: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16:“落教”:懂事,听话。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 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 17:“打捶”意思是打架的意思。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 18:“背时”:倒霉! 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 19:“锤子”:粗话,常用的旺苍哩语。 比如:锤子!鬼大哥信你的话。 20:“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 比如:“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 21:“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比如:“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 22:“哈数”:有把握。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整理]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整理] | 学习参阅 collection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四川方言土话意义对照 R你祖先板板——口气词,脏话,谩骂的话 矮屎塔爬——描述人的身高矮 安灯儿意/闲适得板——描述很爽、很舒畅、很合口味 傲斗犟——描述人的脾气很拧,十分坚持自己的情绪准则巴倒——粘住了 板眼儿——搞笑、喜剧、把戏多 帮翘八硬——很硬 帮重——很重 包谷——玉米 背时——倒运,活该 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 不摆喽——太凶猛了,太好了, 不得——不会,不可能 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凶猛了,受不了了 不要扭——不要动 擦擦儿——橡皮 才将——方才 产你两耳屎——抡你两耳光 铲附子——厌烦的人 常过起/杖过起——怎样样、怎样回事,宜宾特征 车车儿——卷笔刀 说谎/说谎料白/扯把子——说谎 扯筋/打理扯——定见不合等发生唇舌之争

扯蒲憨——指人睡着的时分打鼾 撤饭——吃饭 称展、称透——面庞娇好、娟秀、规矩、美丽 吃饱害喽——此处的害,表程度上的大,宜宾特征 吃害喽、吃的麻花绞绞害——多指有费事了、遇到问题了,宜宾特征 吃苍茫——吃饭 吃茶房——吃霸王餐 烂屁娃儿——厌烦的令人恶感的人 出血——遇上作业、问题、对立后用钱、物去解决问题 令儿——蝉、知了 吹嘘扯把子——放言高论地吹嘘、谈天、谈天 棰子兮兮——谩骂的话,干事不宽厚、不让人满足、缺德, 打不湿——不会不弄湿,或许说不易和水结合 打停伤——守灵 逮倒——拿住、捏住、抓住 倒拐——拐弯 等于零——白搭、白做、白搭 低灯儿——描述量少 抵拢坎坎——到头、究竟、到时分 颠回身来——反过来说、180度转向 电杠——日光灯管 定子/坨子——拳头 东儿当儿/哈P戳戳——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傻傻的姿态 短倒——截住 仇人、斗头——正确、对、支撑、拥护 屙——拉(屎),撒(尿) 二回——下次 二天——今后

学说四川话3000句

学说四川话3000句 (一)瓜娃子:可以理解为“傻逼 ,按字面翻译应该是智商有一点点问题的同志。发音为“ 声调为轻声。(注:有时也说成“瓜批 ,翻译过来甚是不雅,女生慎用,也常说成“瓜兮兮 。 (二)龟儿子:按字面翻译应该是乌龟的后代。此处理解为对亲密同志的呢称,发音为“.声调为四,三,轻声。 (三)老子:按字面翻译为道家老前辈,此处理解为“我。发音为~声调为四声,轻声。注:与日常短语“各老子 有含义上的区别,请同学们注意~ (四)女娃儿:按字面翻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此处泛指年纪为四十岁以下的女性,三个 字发爆破音,均为轻声。 (五)师兄:按字面翻译是从师学习而拜师时间在先的人。在四川泛指任何男性。读法与普通话无异,但要突然,且让对方有促不及防的感觉。 好了,让我们再来学习几句常用短语。 脑壳有乒乓:出自四川著名评书先生,意思是头部发育不良而起肿瘤,发音“. 弄你:扁你~表亲热,发音“ 退神光:退表褪去,神光顾名思义,表趾高气昂。读法“. 张是:表理会~认真对待别人。读法“ 倾候:表照顾。读法“ 悬宰:假打一词风靡西南各省后,大家发现,还有比假打更加吹牛皮的交流。甚至到了宰人于无形的地步。读法“ 板:和形容词“很 意思接近。读法“ 卡卡角角:角落,旮旯的意思。读法“ 窜窜儿:可以直接意会,表那种用流窜方式进行非法勾当的人群。读法“读一声。 秋儿:小工,做临时工作的人。读法“

啬甲子:非常悭吝。读法“ 烂眼儿:小混混,不务正业。就是四川的古惑仔。读法““ 虾爬:懦弱,经不起打击风雨。读法 “ 崽儿:年青人。读法 “ 惊爪爪:大呼小叫,不沉稳。读法“ 神措措:神经病。读法“ 车过来:车表转,即转过来,学校中老师常用此语要求小朋友认真听讲。读法 “ 车疼了:字同音不同,车表示被极度刺痛,除了肉体的,可能更泛指心理上的。读法 “ 级篇 老 汉 释义: 父亲 造句: 喊你老汉回来吃少午了。 老 妞 儿 释义: 老婆、老太太

四川话方言词典电子教案

四川话方言词典

精品资料 四川话方言词典 前言:本方言词典主要列举了常见的四川话和本土方言。根据部分网友资料和本人回忆整理,由于资料来源有限,加上本人长期在外地所受到的其他方言的同化。所以错误和疏漏难免。请广大网友斧正补充,让我们一起把四川话“发扬光大“! (注:由于很多方言都没有书面的字词与其匹配,所以均采用谐音的方式,请大家注意) 1:“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3:“萨过”: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4:“几哈”: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比如:“快,几哈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5:“巴郎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 哦”6:、“抹货”: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7:“斩劲”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8:“苟“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10:“茂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11:、“绵”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12:“搞刨了”表达一个人慌昏了!比如:”你看他搞刨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13:拦中半腰”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半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14:、“一哈”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斗嘛!在金龙等哦!”15:毛焦火辣”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16:、“落教”: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南部人常常来比喻孩子!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17:“打捶”意思是打架的意思。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18:、“背时”:意思是说你做错了事情不走运,该倒霉,自己的苦果自己吞!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19:、“匀均”:就是比较平均的意思比如:这个包子包的还比较匀均麻。20: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比如:“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21:“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比如:“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22:“哈数”: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比如:“放心,他骗不了我。我心里还是有点哈数,“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哈数哦?”23:、“阴斗”:意思是悄悄的,达到自己某种目的而不让别人知道!比如:“他经常是阴斗去菜市场,怕我们看见笑话他!”24:“相因“便宜的意思比如:今天的肉卖的好相因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最全的四川方言

肥皂——洋碱 一点——一滴点 玩——耍 自行车——洋马儿 这里坐——这个凼坐 什么——啥子 干什么——咋子嘛 聊天——摆龙门阵 骗你——烧你 下面还有很多: 【提口袋】——包工队头头,后泛指一件事的领头人。“李娃这两年在外头提口袋,挣了钱,连婆娘都换了。” 【理抹】:本意为梳理和抹干净,意为收拾。“李娃迟早要遭理抹!”意为李娃迟早要被人收拾。 【打望】:在街上偷偷摸摸看美女的行为。“李娃在街上打望粉子,被人家男朋友理抹了。” 【涮坛子】——戏弄,空说。“你以为李娃会请你吃酒,他是涮你坛子。” 【豁】——欺骗的意思。 【麻】——也是欺骗的意思。有一个笑话,说女的是麻子,男的是豁嘴,两人相亲时,女的用粉把麻子填平;男的则戴了口罩。成亲后,两人终于发现了对方的缺陷,女的问男的:“你啷格要豁我呢?”男的却答:“你不麻我,我会豁你嗦?”两人彼此彼此。如果是喝酒,说喝二麻二麻的,则是说喝得有点脑子不清了。 【背时】:也写着“悖时”。活该,倒楣的意思。另有“背时鬼”,“背时倒灶”的说法。“李娃平时在街上横行霸道,这回严打被公安抓了,背时!” 【下课】——下台的意思。四川的足球,让“下课”,“雄起”走向了全国。 【扯拐】——出问题。“我们家的电视用的年头长了,现在总是扯拐,一哈儿没得声音,一哈又没得图像 【跟斗儿酒】——散装、度数高、便宜的酒;也有下酒菜简单的意思。由于它的酒性烈,喝了极容易上头,稍微多喝几杯,就会走路来东倒西歪的,像要栽跟斗,故名。新顺口溜曰:看点歪录像,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喝点跟斗酒,晒点懒太阳。把它放在头条,显然是俺的私心在做怪,俺博客的管理员就取了个“跟斗儿酒”这件马甲。

说四川话

说四川话 绵阳市游仙区太平博爱学校刘伯银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 四川话便是我国方言体系之一,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笔者就是一位嘿地道的四川人,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路,去看一哈四川话是哪门起洽的。 四川话,豆是你们喊的四川方言、巴蜀方言,是在我国四川及重庆境内这些塔塔的流行语言,属汉语西南官话,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硬是呛得很,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哦。目前啊,说四川话的家门儿大概都有1亿2千万哦,你说黑不黑人嘛! 有些哥老官觉得说四川话恼火,其实喃莫得啥,只要稍微郎格注意一哈,看一哈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啥子不一样,豆晓得是哪门个叼门儿老! 首先,读音与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别。 四川人活得潇洒,哪个都说得到一堆,都是竹根亲,个个都是挂子,分不开。说话也是那门的,莫得好多啥子讲究,硬是很坚持原则——有几不分家。 第一、四川话吼头莫得啥子平翘舌之分。最简单豆是喊他念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si si si , si si si , si si si si ,si si si si”。平即是翘,翘即是平,也就是说,不管他是zh 、ch、sh,还是z、c、s你都念成是z、c、s都得行了。 第二、“h”、“f”不分,“ong”、“eng”不分。打个佩比(比方)说“黄凤凰,粉凤凰,粉笔墙上画凤凰”。我们都会说成是“fang fong fang,feng fong fang,feng bi qiang sang fa fong fang ”;或者说“菜子花花绯绯黄”,都要说成是“cai zi fa fa fei fei fang”;“你是个疯子”,说成是“ni si go hong zi ”等。 还有“l”、“n”不分,统一是发的边音“l”的音,像“兰花”“lan fa”;“o”、“e”统一说是“o”像“哥哥”(go go );还有前后鼻音不分等等。 第三、四川话吼头还有另外一个不一样,豆是音调。普通话里面的声调,大家都晓得有四个,记得小得时候老师教的: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四川话也有这门四个,只不过把他张冠李戴了:把四声当成一声,如:“六”、“绿”;

四川话

“你在抓子?”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抓”是做啥的连读。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其中的"抓子"意味怎么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 ●扎起(zǎ)——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泛指:加油。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个(go四声)嘛。” ●你娃——你小子! ●莫——别。用法:莫来头。意思是没事。 ●瓜——瓜,“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这个用法大约从文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气。——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的傻瓜。例如:“哪个人好宝哟。”“她是个宝器。”“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 ●喃门——怎样、怎么(使用于绵阳等部分地区)“喃闷起的?”意为“怎么回事?” ●啥子唉——什么, ●洗白老——完蛋、一无所有、死了。例如:打麻将钱*都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都被洗白喽”。“愣格没得钱耐?”“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二、语气词 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善于表达微妙的意思,所以讲西南官话的人不要轻视自己的语言。 哦(语调上扬)——表肯定语气,是这样。 啊(语调下降)——表肯定语气,不错,是这样。 是噻——四川大部分地区使用,表肯定语气,"正确","对头". 哈——语气助词,1、轻微的疑问;2、友好。例子:欢迎多伦多的朋友哈! 嗦(só),有人写成“说、嗖”——疑问,并且马上肯定。例子:原来在这个地方嗦?! 喃——呢的另外读音,表疑问,自问。例子:咋个这些人都跑过来了喃,消息够灵通的嘛! 嘛(má)——意义相近。 安(嗯)——疑问词。例句:问你去(qia)不去,安?或安?你说啥子。 哇——疑问词,轻微的“吗”。一般用在对方基本会同意的时候:杨老师,来一根哇?我们乡下人只有越土越好哇?再乱说,我要翻脸哈!!! 兮——语气词,那样子的:“你觉不觉得他有点神经兮兮?”“脏兮兮的。”“瓜兮兮的” 绰绰(cócó)——形容词后缀,表某样子。神绰绰的(精神病样子),哈(傻的四川发音)绰绰的。 嘎(gá)——是这样么?可以独用。

教你学说四川话

教你学说四川话,懂四川话的笑死你!!! 大家好!全国四川话考试的目的是推动四川话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群众的四川话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国提高我国四川话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而进行的考试!为了解决大家在学习中的问题,特开办四川话强化训练班!谢谢各位参加!训练将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预防外地人到四川上当受骗,遭到地域歧视和照顾大多数,团结大多数,求同存异的目的。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与时俱进,提高发展的高度。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现用普通话为全国标准用语,但存在很多不便,下面我就一普通话为参考给大家详细的讲一下四川话。 首先,我们来学习几句四川话里通用的人称短语 (一)瓜娃子:可以理解为“傻逼”,按字面翻译应该是智商有一点点问题的同志。发音为“gua wa zi”声调为轻声。(注:有时也说成“瓜批”,翻译过来甚是不雅,女生慎用,也常说成“瓜兮兮”。) (二)龟儿子:按字面翻译应该是乌龟的后代。此处理解为对亲密同志的呢称,发音为“gui er zi”.声调为四,三,轻声。 (三)老子:按字面翻译为道家老前辈,此处理解为“我”。发音为lao zi!声调为四声,轻声。注:与日常短语“各老子”有含义上的区别,请同学们注意! (四)女娃儿:按字面翻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此处泛指年纪为四十岁以下的女性,三个字发爆破音,均为轻声。 (五)师兄:按字面翻译是从师学习而拜师时间在先的人。在四川泛指任何男性。读法与普通话无异,但要突然,且让对方有促不及防的感觉。 好了,让我们再来学习几句常用短语。 脑壳有乒乓:出自四川著名评书先生,意思是头部发育不良而起肿瘤,发音“nao kuo you bing bong”. 弄你:扁你!表亲热,发音“long ni” 退神光:退表褪去,神光顾名思义,表趾高气昂。读法“tui sheng guang”. 张是:表理会!认真对待别人。读法“zhang shi” 倾候:表照顾。读法“qing hou” 悬宰:假打一词风靡西南各省后,大家发现,还有比假打更加吹牛皮的交流。甚至到了宰人于无形的地步。读法“xuan zai” 板:和形容词“很”意思接近。读法“ban” 卡卡角角:角落,旮旯的意思。读法“ka ka guo guo” 窜窜儿:可以直接意会,表那种用流窜方式进行非法勾当的人群。读法“cuan cuan er”cuan读一声。 秋儿:小工,做临时工作的人。读法“qiu er” 啬甲子:非常悭吝。读法“se jia zi” 烂眼儿:小混混,不务正业。就是四川的古惑仔。读法“lan yan er “ 虾爬:懦弱,经不起打击风雨。读法”xia pa“ 崽儿:年青人。读法”zai er “ 惊爪爪:大呼小叫,不沉稳。读法”jing zhua zhua“ 神措措:神经病。读法”sheng cuo cuo“ 车过来:车表转,即转过来,学校中老师常用此语要求小朋友认真听讲。读法”che guo lai“ 车疼了:字同音不同,车表示被极度刺痛,除了肉体的,可能更泛指心理上的。读法”ju teng le“

经典四川话

经典四川话 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动量词,如: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飞[fei55]:飞辣。焦[tciau55]:焦苦。 一、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二、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算坛子----是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