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7
乌鸦喝水
执教教师:周金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到处”“渐渐”的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乌鸦的情感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
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师评价。
师:今天周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乌鸦有关的课文,请同学们伸出食指,跟老师板书课题。
师生板书课题。师边写边说笔画,从而认识“喝”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猜谜一下子情绪就高涨起来,拉近了老师
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它,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2、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词:乌鸦喝水口渴瓶子石子办法渐渐
喝不着喝着水
指名学生读
(2)识记生字:出示“乌鸦喝渴瓶石办法渐”
先自由识记后汇报交流。
识字方法:A、形近字比较:喝渴“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减一减:鸟乌
C、猜谜语:瓦片层层并一起(瓶)水车千金重(渐)
D、加一加:牙 + 鸟 = 鸦
E、拼音识记:办法
F、图片识记法:石
三、品读课文,揭示主题
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3个
出示: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师:这时候的乌鸦什么心情?
生:惊喜、高兴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插图
师:通过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瓶子里水少,瓶口又小,乌鸦嘴巴大。
师: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乌鸦遇到的困难?
出示: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师:乌鸦喝不着水,心情怎么样啊?
生: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这句话。
师:是啊,同学们!这只小乌鸦可真够倒霉的,在它非常口渴的时候,到处找水,都没有找到,好不容易看见一个瓶子吧,水不多,瓶口又小。“小乌鸦,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小乌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打算放弃?
生:不是
师:而是在努力地想办法。出示怎么办呢?
师:谁来读这个问句?
生:读问句。
(2)解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小乌鸦通过自己认真的观察,发现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这一段?
师:乌鸦终于想出办法来了,高兴不高兴?再读这句话。
生:再读
(3)解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乌鸦真的喝着水了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
师:课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
生:一个一个地
师:你很会读课文。
师:乌鸦是怎样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中的呢?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呢?
生:瓶子中的水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地升高
师:课文中用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生:渐渐
师: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出示课件)
师:喝着水的乌鸦心情怎么样?你从图片的哪个地方能看出来?(出示课本插图2)
师:老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这句话?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学完了。你喜欢课文中的这只乌鸦吗?喜欢它的什么?
生: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课文中的乌鸦一样遇到困难的时候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师: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也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讨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读读绘本《爱思考的艾伯特》,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爱思考的小男孩——艾伯特。和别的孩子比起来,他似乎有点儿不同。生活中,他总会迸发出一些奇思妙想,然后自己去思考,并尝试着自己去寻找答案。
五、教后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
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乌鸦要喝着水,除了往瓶子里加石子外,还能用什么办法喝着水,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位男生站了起来,大声说:“用吸管吸。”旁边的学生有意见了,“乌鸦会用吸管吗?它去哪里拿吸管呀?”这位男生又说了:“小卖部不是有很多吗?”全班学生笑了起来,我也笑了,对他说:“你挺有办法的。”他挠了挠脑袋也笑了”。“同学们还有什么办法?”全班又议论纷纷了:“在瓶子旁边挖个坑,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用乌鸦尖硬的嘴巴,把瓶子啄破,水流出来就能喝到了。”“把一个碗放在瓶子旁,乌鸦用爪一踢,水流进碗里,就能喝到碗里的水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我准备给学生们总结课文,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乌鸦要喝着水多麻烦呀,你看我伸手拿就能喝到水了,多简单。”其他学生也说了:“是呀,我们多好呀,口渴了倒上一杯水用手拿就往嘴巴送,不像乌鸦那么累。”“我们的手不只可以拿瓶子,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听到这里我很高兴,一堂课可以引出学生那么多的思考、体验,产生了一笔多好的教学资源!其实,只要留心,教学中的类似资源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