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以千里称(chēng) 尽 粟 一 石 ( s h í) 其真无马邪(yē)
呜呼(wū)
.才 美 不 外 见 ( j i àn )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马也(这)
. • B .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 吃 ) . • C . 执 策 而 临 之 ( 马 鞭 ) . • D . 策 之 不 以 其 道 ( 按 照 )
• 【基础运用】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 一 食 ( s h í)
.
• B . 骈 死 ( p i án )
. • C . 相 马 ( x i àn g ) . • D . 伯 乐 ( l è)
.
槽 枥 ( c áo )
.
食 马 者 ( s h ì)
. 米 粟 ( s ù)
( 同“衹(只)”只、仅)
( (和普通马)一同)死
(
犹,尚且 )
(
方法 )
(
面对 )
• 3.课文阅读积累。
(1)《马说》选自《
_____________家、
称他“
思想 ( 2 ) 《 马 说 》 通 篇 用
》,作者韩愈是唐代___________家、
韩昌黎家文, 被集列 为校唐注宋 八 大 家 之 首 , 与 柳 宗 元 同 为 古 文 运 动 的文倡 导学者 , 宋 代 苏 轼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规范书写。
一.食( shí ) .相马x( iàng )
2.词义理解。
食马者.( sì ) 外见( xià.n)
尽粟一石( 其真无马邪(
dà)n .
y)Biblioteka Baidué
.
( 1 ).祗 辱 于 奴 隶 人 之 手 (2).骈死. 于槽枥之间 ( 3 ).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 (4)策之不以其. 道 ( 5 ) 执 策 而. 临 之
(
• (5)食之不能尽其材
(
.
• (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
)
即使
)
)
奴仆
)
马槽
)
著称
)
才能,才干
通晓
• 【内容探究】 •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主7 . 文旨中句的 “:伯其乐真”“ 千不里知马 ”马“ 食马也者。” 各比 喻什 么人 ?
.
. .
. .
B
• 3 . 下列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A.学而时习之
•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3* 马说
• 【背景资料】 《马说》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 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于是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 【思维导图】
•
• 【主旨归纳】 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
刺和控诉。
• 【写作借鉴】 托物寓意,结构精巧 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 ”,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
教育的 写 法 , 以 千 里 马 不 遇 伯 乐 比 喻
。作者希望统治者
文起八代之衰 能 识 别 人 才 , 重 用 人 才 , 使 他 们 能 充 分 发 挥 才 能 , 全 文 寄 托 作 者 的 愤 懑 不 平 和 穷 困 潦 倒 之 感 , 并 对 统 治 者
_____
托物寓意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进 行 了 讽 刺 、 针 砭 和 控 诉 。
贤才难遇明主
埋没摧残人才
• 【字词探究】
• 1.通假字。
(1)食马者
同
,
(2)才美不外见 2.古今异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 食, 见
古义:
今义:或者
(2)是马也
古义:
.
今义:判断词
有时
.
这样的
饲
喂
现 显现、表现
. • ( 3 )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古义:
今义:安全,安定
怎么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
吃尽
)
. ( 5 )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 形 容 词 的 使 动 用 法 ,
用马) 鞭驱赶
.. .
日行千里 使……尽,竭尽
• 4.一词多义。
• (1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 ) 能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 (3)其
代(词,它,代指千里马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表转折,但是
• (3)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连词,表承接
执策而临之
(连词,表修饰
) )
)
• 5.其他重点词义理解。
• (1)故虽有名马
(
. • ( 2 ) 祗 辱 于 奴 隶 人 之 手
(
. . • ( 3 ) 骈 死 于 槽 枥 之 间
(
. . • ( 4 ) 不 以 千 里 称 也
古义: (5)执策而临之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
古义:
相等 今 义 : 策 划 , 策 略
.
马鞭
• 3.词类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
. ( 2 ) 一 食 或 尽 粟 一 石 ( 形 容 词 用 作 动 词 ,
)
受屈辱
)
(3)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
餐,顿
)
( 同“饲”,喂
)
( 能力,本领
)
(
能够
)
( 代词,代千里马
)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
• ( 1 ) 常 千里马常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经常 ( 平常,普通
) )
• (2)为
虽有千里之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之千里者 执策而临之
(的
)
( 音节助词,不译
)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 8.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 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