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复习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3
绪论
1. 生产,运营,运作的区别J10。
2. 运营活动的过程与目的:J10。
3. 运营管理5要素:品种、数量、质量、时间、成本。B12。
4. 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B12。
5. 需求特征对运营过程的影响J11。
6. 生产系统的进化3阶段:追求高效率生产阶段;追求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生产阶段、追求多元、可变、适时生产阶段。B13-14
7. 运营管理的涵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J12。
8. 知识体系结构 J15。
9. 四大战略:产品规划策略、流程组织策略、资源配置策略、产销协调策略 B18. 第一章 产品、流程与资源 一、产品属性分析
1. 产品的涵义、需求特征、制造特性J17
4. 产品的物理结构特性:结构性——加工装配式生产,如电脑,和非结构性的——流程式生产,如钢铁。B22
5. 产品的制造工艺特征:标准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工艺流程大量生产,定制产品——灵活的流程。B22 ★
6. 产品模块化理论:将复杂结构的产品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模块)。子系统的功能独立,结构标准,接口标准。如电脑。B23 非模块化的产品=协调型产品。产品的某个功能需要几个物理结构协调完成。 模块化:效率提高,成本低,保护核心技术。
7. 服务包理论:服务类产品的所有要素中有显性也有隐性的,包含不同构成要素的服务产品叫做服务包B24
服务类产品的特点: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一体的;产品的无形性与顾客的参与性决定了生产效率很难控制,也很难定量计量;服务产品质量标准的指定以及控制方法都比较困难;产品不能存储,必须在顾客到达时提供 根据顾客的参与程度(完全参与,阶段性参与)、采用的技术状况(资本密集,劳动密集)、消费特性(对人还是对人的财物,有形无形) 二、流程特性分析
1. 资源属性分析B26★★ ★★ J26
规模的经济性和分工的效率性——资源越专用则效率越高,但是改变用途越困难(刚性);资源越通用则适应能力越强(柔性),但效率越低。B26
资源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流程的性质:一般采取专用资源配置策略的流程组织的流程,效率高成本低,但是刚性较强,适应能力差;采取综合分工,资源通用的配置策略组织流程,较为灵活,适应能力强,较具柔性,但是成本效率性交叉 2. 流程的技术特征:B27★ 连续型(装置型工业):空间不能分离、时间不能中断。24h 不停机,倒班连续运行。一般采用专用设备,生产效率高,但调整品种及产量的难度很大,钢性强。 离散型(加工—装配型工业):空间可以分离,时间可以中断。整个生产过程在不同企业中分工,在不同地点生产。组织交尾灵活,设备大多数通用。有柔性。
逻辑关系:L,A,V ,N 型 连续型分:连续流程、离散流程 工作性质:加工过程、传递过程 5. 通用性流程 和 专用性流程 J25★★
6. 依据订单生产——事后生产, 依据预测生产——事前生产 B30 存货生产MTS :关键技术是预测方法和库存控制方法
订货生产MTO :缩短交货期,关键要做好能力与资源的计划。 准时生产 JIT : 既不是事前也不是事后,是需求发生的同时生产。 三、流程设计策略
1. 服务流程设计与资源配置策略 顾客参与度矩阵: 顾客参与度越高,流程越慢。★
2. 制造流程设计与资源配置策略 产品—流程矩阵: J28 ★★★ B32
3. 解耦点技术B33:利用结构性产品可以分散生产的原理,采用先加工好组装产品的各种零件,然后再顾客订单到达时再进行产品的组装,其中零部件的加工仍然是
1. 分工原则:工艺专业化,机群式布置。
2. 根据物流量最小的原则,决定单元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
2. 特点:流程是多样性的,流向是混杂无序的。设备是按照工艺集中布置,单元内设备为并联关系。可以对应多种产品生产流程,适应能力强。很难采用专用设备,生产效率低。人员专业分工较粗略,对人力资源技术要求高,人工成本高。 二、流水生产线设计★★★★★J41
1. 分工原则:产品专业化,线性串联式布置。
2. 根据工艺流程的加工顺序,确定设备的相对位置,空间布置可以是直线或者U 型。根据产量、工序的时间参数确定流水线的运行,各个工位的设备数量、用工量等。
2. 流水线:基本特征:工艺流程顺序、完整地集中在同一封闭工作中心,设备按工艺顺序排列,加工对象在工序间平行移动有节奏生产,在相同时间生产相同产品。
工序的工作地(人或设备)数目与加工时间成比例 /i i
t s r
生产线:就是不能满足节拍,其他都一样。 3. 设计单对象流水生产线★★★★J41 B91-96
(1)定节拍——生产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r=Fe/N r=节拍, Fe=有效工作时间Fe=μF 0,μ时间利用系数,N=计划产量(设计能力),产出率 R=1/r 如果节拍太小,成批传送,则节拍r g =r*n (min/批) n 是运输批量(件/批)
(2)流水线所需的最少工作地数量 S min = [Σt i /r] S min —最少工作地数, t i —第i 道工序的作业时间;Σt i 单件产品加工或装配的总作业时间
(3)流水线时间平衡即工序同期化——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各个工序的时间定额,使得它等于或成倍于节拍: 技术改进、作业分工等手段
逻辑顺序不变;分配给每个工作地的工作内容的加工时间之和不能大于节拍;个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尽量接近于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工作地数量尽量减少 工作地闲置时间=流水线节拍-作业时间, 工作地负荷率=作业时间/流水线节拍 x100%
(4)确定工作地(设备)的数量及负荷系数—— S ei =[S i =t i /r] S i 所需工作地的理论值,S ei 近似整数值 [取整] 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K i =S i /S ei 流水线整体负荷K a =Σt i /r S ei 流水线的损失率=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