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

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审题,理解题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得值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如:2x+47=495

2x+47-47=495-47 ←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 2x÷2=448÷2 x=224

四、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方程解正确了。如上题的检验过程

为:

检验: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224+47 右边=495

=495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2)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将224代入以上等式,等式成立。故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符合题意。

总之,以上几点技巧都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环节的技巧,只要大家利用这些技巧加强练习,就一定能闯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道关。在千变万化的应用问题中,我们若能抓住以上几点,以不变应万变,则

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常见错题解析:一、把算术解法当作方程解法的错误

例1:两袋大米,甲袋重65千克,乙袋重45千克,要使两袋大米的重量相等,应从甲袋里取出多少

千克放入乙袋?(用方程解)

错解:设应从甲袋里取出大米x千克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x=(65-45)÷2,x=20÷2,x=

10。

分析:以上计算并无错误,但不符合利用方程求解的意义和要求。这种解法虽然也含有未知数,但实际上是一种算术方法。纠正的方法是把未知数设为x,暂时把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使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处于同等的地位,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这样做比起用算术方法解容易得多。

正确解法:设从甲袋取出x千克大米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65-x=45+x,65-2x=45,2x=65-45,

x=10 答:应从甲袋取出大米10千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简易方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有的同学由于受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上面的错误解法。

二、等量关系的错误

例2:学校分苹果,五年级老师分50千克,比四年级老师分的2倍少2千克。四年级老师分多少千克?

错解: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列方程得:2x+2=50,2x=48,x=24。

分析:本题在列方程时把等量关系弄错了,误认为四年级老师的2倍加上2千克就等于五年级老师分

的。

正确解法: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2x-2=50,2x=52,x=26。答:四年级老师分26千克。

三、设句不写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3:粮仓要运进250吨粮食,已经运了8天,每天运进18吨,余下的要4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

进多少吨?

错解: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根据题意列方程:18×8+4 x=250,144+4 x=250,

4 x=250-144,4 x=106,x=26.5。答:平均每天运进26.5吨。

分析:此题错在所设未知数不带单位名称,致使其在等式中代数量意义不明确,从而导致错解。正确的应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吨,否则不能认定该等式成立。

五、求得的值带上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4:某站运来3车黄瓜和6车芹菜,共重2 580千克,每车黄瓜重260千克。每车芹菜重多少千克?

错解:设每车芹菜重x千克,列方程得:260×3+6x=2580,780+6x=2 580。6 x =2580-780,6 x=

1800,x =300(千克)。答:每车芹菜重300千克。

分析:此题错在最后求得的x值带上了单位名称,这是不符合解方程的要求的。造成这一错误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受算术方法解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解方程的概念不甚明了。方程是一种等式,方程两边无论是数还是量都是相等的,因此两边的单位名称可同时约去。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成了数的恒等变形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单位名称的,只需要在答句中把单位名称写清楚就行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及其特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又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 后第一次接触到用代数的方法处理应用题。因此,认真学好这一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整个中学阶段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大有帮助。因此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及其特点归纳下来,如下: (1)和、差、倍、分问题。 此问题中常用“多、少、大、小、几分之几” 或“增加、减少、缩小”等等词语体现等量关系。审题时要抓住关 键词,确定标准量与比校量,并注意每个词的细微差别。 (2)等积变形问题。 此类问题的关键在“等积”上,是等量关系的所在,必须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调配问题。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常见是“和、差、倍、分”关系,要注意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这类问 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①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②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③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行程问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 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两人的路程差等于追及的路程或以追及时间为等量关系。 ①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 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②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 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车上(离)桥问题: ①车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 ②车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的路程为一个成长 ③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成为一个车长+桥长 ④车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成为桥长-车长 行程问题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并注意两者运动时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5)工程问题。 其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 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分析时可采用列表或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 6 )溶液配制问题。

小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和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 ? ? ? ? ? ?? 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相差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题中的等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较大的量或几倍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条件选择解题方法

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解法一:快车 4小时行程+慢车4小时行程=总路程解法二: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 4小时=总路程4X+60×4=536 (X+60)×4=536 4X+240=536 X+60=536÷4 4X=296 X=134一60 X=74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 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 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 ③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几小时两车相遇

小学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内容概述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通法,以前我们往往将应用题分成:鸡兔同笼、年龄问题、还原问题等等,再归纳出每一类问题的解法.而现在我们就可以利用方程统一来考虑这些问题.方程思想的建立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下面我们就如何找好等量关系,如何建立方程给出一些示范,希望大家体会掌握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典型问题 1.有一篮子鸡蛋分给若干人,第一人拿走1个鸡蛋和余下的 19,第二人拿走2个和余下的19,第三人拿走3个和余下的19 ,……,最后恰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到的鸡蛋数相同,问:共有多少鸡蛋?分给几个人? 【分析与解】 设原有x 个鸡蛋,那么第一人拿了11(1)9 x +-个鸡蛋,第二人拿了182(1)299x ??+?--????个鸡蛋.1181(1)2(1)2999x x ??+-=+?--???? 解得64x =,则第一人拿了11(641)89 +?-=个鸡蛋,所以共有64÷8=8人. 即共有64个鸡蛋,分给8个人. 2.某人每日下午5时下班后有一辆汽车按时接他回家.有一天,他提前l 小时下班,因汽车未到,遂步行返家,在途中遇到来接他的汽车,因而比平日早16分钟到家,问此人是步行几分钟后遇见汽车的? 【分析与解】设此人在步行x 分钟以后遇见汽车,汽车的速度为“1”,汽车从家到单位需要y 分钟. 由家到单位的总路程为y ,如果汽车在4时就在单位接他,他应该提前1小时到家,但是现在只提前16分钟到家,说明相对汽车他在x 分钟这段路程上耽搁44分钟,所以汽车走这段路程只需要x -44分钟. 而汽车是从5:00-y 从家出发,在4:00+x 达到相遇点.所以行驶x y +-60分钟. 44(60)x x y y -++-=,有21040,52x x -==.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方程 一、填空(共31分)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比B多3.7的数()18个A的和() X除以20的商()A减去C的差的7.1倍()比X的5倍多11.2的数() 2、在○里填上“>”“<”或“=”。 (1)当X=24时,X+27○50 (2)当X=12时,5X○60 (3)当X=48时,X÷6○9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10。 X+()=91 X-()=8.9 ()X=5.1 X÷()=4 4、一瓶果汁1.5升,一杯果汁x升,一瓶果汁可以倒满()杯。当X=0.25时,这瓶果汁可以倒满()杯。 5、如果X+1.5=7.5,那么2.1X=(); 如果X-0.25=1.5,那么X-0.3=( )。 6、苹果重X千克,西瓜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那么4X表示(),X+4X 表示()。 7、如果连续三个偶数的和是54,那么这三个偶数分别是()、()、()。 8、乙数比甲数少B,甲数是X,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甲数是()。 9、连一连: 3X=1.02X=45.6 X÷3=1.02X=3.06 4.8+X=40.8X=0.34 X-4.8=40.8X=36 10、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金牌的块数比银牌多30块。 (2)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35倍。 11、当X大于()时,5X的值大于20。 12、小明买了1枝钢笔和7本练习本,君君买了12本同样的练习本,两人用去的钱一样多。一枝钢笔的价钱等于()本练习本的价钱。 二、选择(共6分) 1、由X-2.4=0.32得X=2.72。这个过程叫做() A 解方程 B 方程 C 方程的解 2、X=4是方程()的值。 A24-X=28B2X=5+3C8÷X=32 3、X×0.25○X÷4,○里应填()。 A、> B、< C、= D、无法比较 4、在□里填上1.2,就使方程()的值是X=6。 A□×X=7.2B X+□=8.4C X÷□=1.2 5、桃树有45棵,是杏树的1.5倍,杏树有多少棵?解:设杏树有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A 1.5X=45B45÷X=1.5C X÷1.5=45 6、下列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列方程解应用题及相遇问题

列方程解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会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的3倍多15 2.比的4倍少2 3.2个与34的和 4.5个与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复习题 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比较: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 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2.教师说明:例4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师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例4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看图思考: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2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或)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怎样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找相等关系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比…少…”、“…是…的几倍”、“…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例2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 例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得x=17 所以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售价=基本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例2: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c平方厘米,求上底。 例4: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应打几折出售? 相等关系: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解:设最低可打x折。据题意有:

(完整)六年级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 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 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 ③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两车相遇? ④两地相距249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5。5千米,行了 多少小时还离乙地有27千米? ⑤买5个本子和3支铅笔一共用去10.4元,已知铅笔每支0.9元,每本子多少 元? ⑥服装厂要做984套衣服,已经做了120套,剩下的要在12天内完成平均每天 做多少套? ⑦某生产小组9个工人要生产1926个零件,每人每小时可生产20个,工作5.5 小时后,要求剩下的任务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每人每小时必须生产多少? ⑧ 电机厂计划生产1980台电动机,已经生产了4天,每天生产45台,由于改进了技术,以后每天比原来增产15台,实际完成任务需几天?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技巧 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 审题,理解题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即用x 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得值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如:2x+47=495 2x+47-47=495-47 ←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 2x÷2=448÷2 x=224 四、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方程解正确了。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检验: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224+47 右边=495 =495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2)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将224代入以上等式,等式成立。故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符合题意。 小学数学解方程应用题方法 一、温故知新,欲进先退 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是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只有让学生走出形象思维的峡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点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

小学奥数之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 二. 重点、难点: 在解答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我们可以用列简易方程的方法来求出答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题意设题中某一个未知数为x ;(有时候还需要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其它的未知数)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并写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典型例题】 例1. 看图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 故事书: 50本 130本 科技书: x 本 分析解答:等量关系 故事书+科技书本数=130本 方程:50130+=x 例2. 一辆车平均每小时行驶x 千米,6小时行驶了360千米。求速度是多少千米? 分析解答:等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方程6360x = x =÷3606 x =60 答:速度是60千米。 例3. 某班有男生30人,比女生的2倍少10人,这个班有女生多少人? 分析解答:这道题求女生人数,所以我们设女生有x 人。从题中可以知道女生的2倍减去10人,正好等于男生人数。 也就是:女生人数×2-10=男生人数 可以这样解答: 解:设女生有x 人。 21030x -= 240x = x =÷402 x =20 答:女生有20人。 例4. 小明和哥哥的年龄和是23岁,哥哥比小明大5岁,问小明和哥哥各多少岁? 分析解答:在这道题中,小明和哥哥的年龄都是未知数。我们可以设小明有x 岁,则

x+5岁。小明和哥哥的年龄和是23岁,等量关系式就是:小明年龄+哥哥年龄=哥哥有() 23岁。 x+5岁 解:设小明有x岁,哥哥有() ()523 x x ++= x+= 2523 x= 218 x=9 59514 x+=+= 答:小明有9岁,哥哥有14岁。 想一想:如果设哥哥有x岁,小明就怎样表示?怎样列方程解答?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某班46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0只船,大船坐6人,小船坐4人,全部坐满。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2. 甲油库存油112吨,乙油库存油80吨,每天从两个油库各运走8吨油,多少天后甲油库剩下的油是乙油库剩下油的2倍? 3. 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每人分5块就多出13块,每人分6块就还少7块,请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糖? 4. 甲贮水池存水40吨,乙贮水池存水66吨,每分钟从乙池中抽出2吨水放入甲池,多少分钟后,两个贮水池存水同样多? 5. 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几天共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天有雨? 【试题答案】 1. 某班46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0只船,大船坐6人,小船坐4人,全部坐满。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大船3只,小船7只 2. 甲油库存油112吨,乙油库存油80吨,每天从两个油库各运走8吨油,多少天后甲油库剩下的油是乙油库剩下油的2倍? 运6天 3. 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每人分5块就多出13块,每人分6块就还少7块,请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糖? 20个小朋友,113块糖 4. 甲贮水池存水40吨,乙贮水池存水66吨,每分钟从乙池中抽出2吨水放入甲池,多少分钟后,两个贮水池存水同样多? 6.5分钟 5. 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几天共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天有雨? 雨天有6天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 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①直接未知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 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 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 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题。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型及技巧: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及解题技巧: (1)和差倍分问题: ①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 来体现。

②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③基本数量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行程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 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例: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 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此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相向、相背、同向等的含义,弄清行驶过程。) 例: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名师讲解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过程

名师讲解小学列方程 解应用题

【重点难点提要】 重点: 1.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学会按步骤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2.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知道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和计算公式(如: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等)都可以作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求解。 难点: 1.学会寻找应用题中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能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2.初步学会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 3.初步学会根据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算术解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应用题。 【知识方法归纳】 1.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查,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弄清题意后,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3)运用一般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列方程解加、减法应用题。如: 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甲的年龄 + 乙的年龄 = 甲乙二人的年龄和 解:设甲的年龄是x岁,则乙的年龄为:(x+3)岁。 x+(x+3)=29 x+x+3=29 2x=29-3 x=26÷2 x=13……甲的年龄 13+3=16(岁)……乙的年龄 答:甲的年龄是13岁,乙的年龄是16岁。 ②列方程解乘、除法应用题。如: 学校图书馆买来故事书240本,相当于科技书的3倍,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科技书的本数? 3 = 故事书的本数

解:设买来科技书x本 3x=240 x=80 答:买来科技书80本。 (4)用计算公式、性质、数位及计数单位等做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一长方形的周长是240米,长是宽的1.4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2=周长 解:设宽是x米,则长是(1.4x)米。 (1.4x+x)?2=240 2.4x=240÷2 x=120÷2.4 x=50……长方形的宽 50?1.4=70(米) ……长方形的长 70?50=3500(平方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3500平方米。 ②三角形ABC中,角A是角B的2倍,角A与角B的和比角C小18°。求三个角的度数。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角A + 角B + 角C = 180度 解:设角B是x度, 则角A是(2x)度,角C是[(2x+x)+18]度。 2x+x+[(2x+x)+18]=180 6x+18=180 6x=180-18 x=162÷6 x=27……角B的度数 27?2=54(度)……角A的度数 54+27+18=99(度)……角C的度数 答:角A是54度,角B是27度,角C是99度。 因为:角B<角A<角C,90°<角C<18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6。若以原数减去7,十位数与个位数字相同,求原数。 十位上的数字个位上的数字 解:设原数的个位数字为x。则原数十位上的数字为:6-x;若从原数中减去7,则个位上的数字变为:10+x-7、十位上的数字变为:6-x-1。 6-x-1=10+x-7 5-x=3+x 2x=2 x=1……原数的个位数字 6-1=5……原数的十位上的数 因此,原数是:51。 2.列方程解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8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课时八:列方程解应用题1 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能够正确地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比x多5.7的数是10 x减3.4的差是7.6 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 20 60 100千克 23.5千克 X千克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

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3)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师:这题我们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由于警戒水位是未知数,可以设它为比X米,再列出方程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列方程。 学生展示,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① x+0.64=14.14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比较交流各种方程的利弊。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板书 解:设警戒水位为x米,得: x+0.64=14.14 x=14.14-0.64 x=13.5 答:警戒水位为13.5米.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

经典解方程技巧.doc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技巧 ⒈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⒉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可根据乘法分配律。 ⒊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 ⒋合并同类项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⒌系数化一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⒍得出方程的解。 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量 ⒊找一个等量关系 ⒋设未知数 ⒌列方程 ⒍解方程 ⒎检(jian三声)验 ⒏写出答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论初探 方程的应用问题的教学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小学高年级学段和初中学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整个初中段方程及其应用题的教学学时为41学时,约占整个初中数学学时的11.5%),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又是所有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最基础的起始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成功,对后续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初中一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却相对仍然较弱,因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除了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及时地给学生以解题方法论的指导,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显然,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直列法。即由题中的“和”、“少”、“倍”等表示数量关系的字眼,直接列出相关的方程。 例1 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显然,人员调动完成后,甲处人数=2×乙处人数。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之得x=17 ∴20-x=20-17=3(人)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最简单的一步方程)

列方程解下列应用题。 1、小红身高152厘米,比小明矮5厘米。小明身高多少厘米? 2、某水库的水位达14.14米,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这个水库的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3、学校食堂运来60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多15袋。运来面粉多少袋? 4、一只大象的体重是6吨,正好是一头牛的15倍。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吨?

5、军军跑步后每分钟心跳130下,比跑步前多55下。跑步前每分钟心跳多少下? 6、张庄今年植树节栽杨树420棵,比栽柏树少330棵,栽柏树多少棵? 7、今天卖出《小数报》86份,比昨天多18份,昨天卖出多少份? 8、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比火车每小时少行3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爷爷今年65岁,是小明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学校买来20米长的布,准备做16件儿童表演服。每件儿童表演服用布多少米? 2、王老师买奖品,其中有42棵练习本,是日记本的3倍。日记本有多少本? 3、一分钟过去了,地球上大约又增加了300个婴儿,全球平均每秒有大约多少个婴儿出生? 4、五(6)中队用水桶在一个滴水的龙头下接水,3小时一共接了1.8千克。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克水?

5、一瓶雪碧,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正好分得400毫升。这瓶雪碧一共有多少毫升? 6、小军家去年的总收入是10.8万元,比今年少2.4万元,今年收入多少? 7、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有3.6亿平方千米,大约是陆地面积的1.5倍。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8、一块小麦地占地600平方米,已知长是30米,求宽是多少米?

9、红山动物园有102只天鹅。其中白天鹅有68只,其余都是黑天鹅。黑天鹅有多少只?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常见分析法 什邡洛水中学王瑞益(618401) 代数方程应用题是初中代数中贯彻始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学期统考和毕业会考中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代数第一册(上)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的形成概念阶段;代数第一册(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形成方法阶段;代数第一册(下)到代数第三册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方法的应用和提高阶段,并用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其中方法形成阶段是关键,这里涉及的应用题类型多,应用范围宽,并且是解决日常生活中利息、利润和生产中增长率的计算等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需然它没有统一的模式,方法也难于统一概括,但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能形成技能技巧,从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江泽民总书记说:“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于代数应用题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又强调题意和方法,所以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的总体过程是:理解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把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显然关键是非要找出代表整个题意的相等关系,难点是涉及间接未知数时就竟应该选取那一个量为未知数,即如何选设间未知数。奥加涅相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于揭示数学过程,从心理学上讲抽象思维在方法上要发散得开,选取准方法后的逻辑思维要以定势思维为基础,通过直观的方法、分析的手段来寻找解题的途径。根据教材内容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数学实质,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基本的方法: 一、相等关系展开分析法 例1:某车间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10天完成,加工时采用了新方法,提前三天完成任务;又知道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比采用新的操作方法每天生

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项练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项练习 1.甲、乙、丙三条铁路共长1191千米,甲铁路长比乙铁路的2倍少189千米,乙铁路长比丙铁路少8千米,求甲铁路的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工程队由6个粗木工和1个细木工组成。完成某项任务后,粗木工每人得200元,细木工每人工资比全队的平均工资多30元。求细木工每人得多少元。 提示设细木工每人得x元,那么全队的.平均工资是(x30)元。这样全队总工资可由两个式子表示:7(x30)或(2006+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地理三科平均分为96分,常识分数比语文、数学、地理、常识四科平均分少3分。求常识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视机厂装配一批电视机,计划25天完成,如每天多装35台,24天能超额完成60台。求原计划每天装配多少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徒俩要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比徒弟每小时多加工10个。工作中师傅停工5小时,因此

徒弟比师傅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求两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买2.5千克苹果和2千克橘子共用去13.6元,已知每千克苹果比每千克橘子贵2.2元,这两种水果的单价各是每千克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买4支钢笔和9支圆珠笔共付24元,已知买2支钢笔的钱可买3支圆珠笔,两种笔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解方程应用题专题训练

五年级解方程应用题专题训练购物问题: 1、食堂买了8千克黄瓜,付出15元,找 回1.4元,每千克黄瓜是多少钱? 2、买4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2.2 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0.6元,每 枝钢笔是多少元? 3、明明家买了一套桌椅,6张椅子配一张 桌子,一共用了1120元。如果一张 餐桌730元,那么一把椅子多少元?4、王老师带500元去买足球。买了12个 足球后,还剩140元,每个足球多 少元? 5、奶奶买4袋牛奶和2个面包,付给售货 员20元,找回5.2元,每个面包5.4 元,每袋牛奶多少元? 6、大瓜去买大米和面粉,每千克大米2.6元,每千克面粉2.3元,他买了20千克面粉和若干大米,共付款61.6元,买大米多少千克? “谁是谁的几倍多(少)几”(形如ax±b=c的方程)问题: 1、有甲、乙两个书架.已知甲书架有540 本书,比乙书架的3倍少30本.乙书 架有多少本书? 2、甲、乙两人做零件.甲做了240个,比乙做的2倍还多40个.乙做了多少个? 2、培英小学有学生350人,比红星小学的 学生的3倍少19人.红星小学有学 生多少人? 3、水果店运来橘子340千克,比运来苹果 的3倍少80千克.运来苹果多少千 克?

4、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的体重的 37.5倍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 162吨,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5、某玩具厂九月份的产量比八月份产量 的2.5倍还多500个.已知九月份的 产量是3500个,八月份的产量是多 少? 6、洗衣机厂今年每日生产洗衣机260台, 比去年平均日产量的2.5倍少40 台,去年平均日产洗衣机多少台? 7、某饲养场养鸡352只,比鸭的只数的4 倍还多32只。养鸭多少只? 形如ax±bx=c的方程问题: 1、育新小学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科技小 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 倍。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 多少人? 2、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 人数的3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 跳绳的人数少20人,跳绳、踢毽子 各有多少人? 3、某校五年级两个班共植树385棵,5(1) 班植树棵树是5(2)班的1.5倍。 两班各植树多少棵?4、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6.8元。钢笔 的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4.4倍。钢 笔和圆珠笔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5、食堂买来一些黄瓜和西红柿,黄瓜的质 量是西红柿的1.2倍,黄瓜比西红 柿多6.4千克。买来西红柿多少千 克? 6、强强和丽丽共有奶糖40粒,强强比丽 丽少6粒,强强有奶糖多少粒?

8.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元的技巧)

---------------------------------------------------------------最新资料推荐------------------------------------------------------ 8.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元的技巧) 8.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元的技巧一、基础夯实 1. 一个 6 位数 2abcde 的 3 倍等于 abcde9, 则这个 6 位数等于________. 2. 有人问一位老师:他教的班有多少学生, 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念外语,还剩 不足六位学生正在操场踢足球 , 则这个特长班共有学生________人. 3. 一轮船从甲地到乙地顺流行驶需 4 小时, 从乙地到甲地逆 流行驶需 6 小时, 有一木筏由甲地漂流至乙地, 需_____小时. 4. 某种产品是由 A 种原料 x 千克、B 种原料 y 千克混合而成, 其中 A 种原料每千克 50 元, B种原料每千克 40 元, 后来调价, A 种原 料价格上涨 10%, B 种原料价格减少 15%, 经核算产品价格可保持 不变, 则 x:y 的值的是( ) . A. 23 B. 56 C. 65 D. 5534 5. 从两块分别重 10 千克和 15 千克且含铜的 百分比不同的合金上各切下重量相等的一块,再把切下的每一块与另 一块切后剩余的部分合在一起, 熔炼后两者含铜的百分比恰好相等, 则切下的一块重量是( ) . A. 5 千克 B. 6 千克C. 7 千克 D. 8 千克 6. 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 用煤气如果不超过 60 立方米, 按每立方米 0. 8 元收费; 如果超 过 60 立方米, 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 1. 2 元收费, 已知某用户 4 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 0. 88 元, 那么, 4 月份这位用户应交 煤气费( ) . A. 60 元 B. 66 元 C. 75 元 D. 1 / 3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元的技巧

列方程解应用题——设元的技巧 知识要点 恰当地设元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之一,设什么为元,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来确定. 对未知数的选择,有时可将要求的量设为未知元(即问什么设什么),称此为直接设元;有时需要将要求的量以外的其它量设为未知元(即所设的不是所求的,则更易找出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称此为间接设元;有些应用题中隐含一些未知的常量,这些量对于求解无直接联系,但如果不指明这些量的存在,则难求其解,因此需把这些未知的常量设为参数,以便建立等量关系,称此为辅助设元. 例题讲解 (1)直接设元 例1:两袋什锦糖,甲袋由8千克奶糖和12千克水果糖混合而成,乙袋由15千克奶糖和5千克水果糖混合而成.如果要使混合成21千克的什锦糖中,奶糖和水果糖各占一半,需从甲、乙两袋里分别取出多少千克的什锦糖. (2)间接设元 例2:如果四个数中,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21,28,29,30,求这四个数. 思路点拨这四个数中,其中每三个数的和是已知的,所以,只要能求出这四个数的和,再用这四个数的和分别减去每三个数的和就可求得这四个数. 例3:如图,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组成,已知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这个长方形色块图的面积为. 吨货物,则最后一辆卡车只装了3吨货物就装完了这批货物.那么,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例5: 一只小船从甲港到乙港逆流航行需2小时,水流速度增加一倍后,再从甲港到乙港航行需3小时,水流速度增加后,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航行( ). A .0.5小时 B .1小时 C .1.2小时 D .1.5小时 例6: 甲、乙、丙、丁4个数之和等于90-,甲数减4-,乙数加4-,丙数乘4-,丁数除以4-彼此相等,问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比最小的一个数大多少? (3)辅助设元 例7: 某商场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时价格比原进价降低了6.4%,使得利润增加了8个百分点,求经销这种商品原来的利润率. 例8:某裁缝做一件童装、 一条裤子、一件上衣,所用时间之比为3:2:1.他一天共能做2件童装、3条裤子、4件上衣.则他做2件上衣、10条裤子、14件童装需几天. 例9: 甲、乙两地相距24千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步行一半路程后改骑自行车,共用4小时到达,返回时,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助动车,若返回时步行,速度是去时速度的4 3,助动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2倍,结果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30分钟,求去时步行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