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周青铜器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28.29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商周青铜器特点

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了铜材,于是铸成九个鼎,上面刻出百物图像,使人民看

了知道趋吉避凶。九鼎从此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

“夏代以后,人们学会了铸造青铜器,青铜鼎便成为贵族统治者用以祭祀鬼神祖先的“礼器”。已知最大的鼎是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1)。真正从实用价值讲,铸造这么笨重的大鼎使用

起来是很不方便的,但作为权势象征物,它需要借助于巨大的体量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

司母戊鼎的造型为长方形腹,有两立耳,四柱足。这种设计既是出于实用需要,也构成稳重

如山的效果。

铭文“司母戊”三字铸于鼎的内壁,戊是商王武丁的一位配偶,铭文表明这件大鼎是下一代商

王为祭祀母辈戊而铸造的。

到了西周时代以礼乐制度区分贵族之间的身份等级。青铜礼器、乐器成为礼乐的物化形态,

用鼎的数量、大小都有严格规定。天子享用的最高规格是九鼎八簋。西周时期也有一些著名

的大鼎,如大盂鼎。

与鼎配合使用的簋是盛食器,有些像现代的碗,在周代很受重视,数量多,造型变化丰富。

有的簋上的铭文涉及当时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铭文涉及武王

伐纣的日期和当时的天象,成为判定商周年代分界的重要依据之一。利簋的造型庄严华美,

细部的设计和纹饰都显示出制作者力图表明这件器物非凡意义的用心。

商周青铜器中种类最多,设计最见匠心的是酒器。其中主要的有饮酒用的觚与爵,盛酒的尊、罍、卣、觥,以及铸成动物形象的鸟兽尊。

商代酒器之中那些做成动物形象的鸟兽尊和兕觥、卣等器物,在比较写实的造型中,常施加

一些神秘的纹饰,把飞禽、猛兽、蛇、鱼等动物形象综合于一体,希望以此赋予作品以超自

然的神力。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界十分活跃,青铜器也走下神坛,成为贵族“钟鸣鼎食”生活的

点缀,风格趋向于富丽、豪华。而冶金铸造技艺的进步、铁工具的出现则为青铜器新的繁荣

创造了条件。

春秋时代的立鹤方壶盖顶上清新俊逸的立鹤被学术界认为是呼唤新时代到来的象征。壶的周

身装饰着一对龙形大耳、四条飞龙,铸造精工,动感强,像是竞相向上攀爬。而壶底下弓身

匍匐行进的两只小兽回头咋舌的形态,使64.28公斤重的大壶给人的感觉变得轻盈了。这些

地方都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富于浪漫情怀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青铜铸造:

青铜是铜和铅、锡的合金,在铸造中有两种典型工艺:一种是范模法,一种是失蜡法。范模

法是先用黏土做好铸件模型(外为模,内为范),并烧硬,再用黏土从模型上分片取模和范,把拼成完整的模和范浇铸并固化后,便呈现出模型的形状和特征。失蜡法需要用石蜡先做成

一个模型,然后用稀黏土覆盖在模型上,稀黏土可以填塞至任何细节之中,经过烧制以后,

石蜡流出,留下浇铸的空间,这样就可以铸造出非常细腻的纹样。

战国时代有些制造非常精细繁丽的作品是用失蜡法铸造的。其代表性作品是湖北随县出土的

曾侯尊盘,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合而成。

“饕餮纹与夔龙纹是商周青铜器中应用最广的装饰纹饰”(2),饕餮纹是以浮雕与线刻相结

合构成一个有耳及角、双目圆睁的怪兽头部。也有称兽面纹,多用于青铜器上大面积的装饰。

有的饕餮纹明显可以看出是由两条相对的夔龙纹合构而成的,夔龙是一种有角有爪的侧面龙

形图像,多用作辅助性纹饰。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

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

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无论古代说的“金银错”,还是

今天说的“错金银”,金银二字容易明白,但“错”字对一般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

商代青铜器胎壁都较厚,器物种类进一步增多,而且有造型多样化的特点。纹饰内容丰富,

变化更加突出,不但流行通体满花,绝大多数使用云雷纹作为地纹,以填充主题纹饰外的空间,而且还出现了在图案上重叠加花的所谓三层花。于是在青铜器上形成了富丽繁缛之风格。这一时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不过三四十个字。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

此器侈口,雨伞状柱,细銴,腹下半膨出,平底,三足断面呈T字形。柱帽饰云纹,腹部饰

饕餮纹。此爵一柱呈伞状,下端部分接于口沿流折处。细銴,腹下部膨出,平底,三棱细足。柱帽饰云纹,腹部饰饕餮纹。

其饶口下隧部饰饕餮纹,侧有倒夔纹,两旁饰象纹。饶面饰粗线条的饕餮纹,侧及下边饰夔纹、鱼纹,间以涡纹。甬上饰云纹,加涡纹如饕餮之目。商代晚期后母戊(司母戊)鼎长方

斗形腹,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腹下有四个圆柱足。腹部四周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

以首面纹,并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据此可知为商王

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

其中最具代表的为故宫博物馆的三羊尊,尊为大口广肩,唇外折,颈上有三条凸弦纹。肩部

等距离装饰三只浮雕卷角羊头,间以回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纹饰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

组兽面纹,眼睛突出,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部饰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

等距离的圆孔。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美术鉴赏[B].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 [B].东方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