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0
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目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有助于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健康发展。
[关健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近几年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初具雏形。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我国有近3万多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上元,同时,统计数据也表明90%的校园网络处于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就此,笔者对一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一些领导和老师,在看到他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多地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改进问题的策略。下面就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谈谈我们的看法。
问题一:旧观念,指导新工作。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学校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仍以传统教育观念指导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致制约了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水平,造成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人灌”外,还要加“机落”和“网灌”,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效益欠佳,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不小
负面作用。
对策一: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
观念问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创新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问题二:没有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只是有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于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限制,所制定的规划,考虑得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制定规划的观念、定位可能会与学校发展规划有较大差别,且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规划不甚了解,因此,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以致出现了校园网络建成后,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则难以按规划实施,造成校园网络只是一种摆设的浪费现象。
对策二: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制定适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因此,学校从发展全局需要出发,认真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制定既有前瞻性,又注重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问题三:投资比例失调,导致硬件、软件和潜件发展不平衡,效益欠佳。
目前,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配备、轻培训;重投入,轻管理”等不良现象。往往存在硬件投资比例过大,软件投资明显不足,勿视潜件投资的不合理现象,导致硬件、软件和潜件发展不平
衡,出现有先进的网络设施,缺少适用的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缺乏懂信息技术的学科老师等不协调发展局面,结果造成先进的信息化设施无法有效利用,很多学校的网络设施仅局限于上网,或往往变成上级考评的对象及供领导参观的现代化摆设,应用成效与预期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对策三:改善投资结构,保障硬件、软件、潜件协调发展,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
根据发展目标,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潜件的投资比例关系,坚持硬件、软件、潜件同步规划设计、同步配备、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硬件、软件、潜件协调发展,发挥资金整体效益。避免因只注重硬件投资,忽视配套软件、资源、培训、推广应用、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隐性成本投资,而导致硬件设备到位后不能实现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
问题四:缺乏适合教学实际的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从各地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软件环境建设滞后,软件与硬件发展不同步,不配套,缺乏适合教学实际的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的问题。一是缺乏适用的教育信息管理与应用平台、网络教学软件等;二是缺乏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符合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库;三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日常能正常更新维护的包括教师、学生等基本信息在内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四是各校已有的教学资源难以互相交流与共享,形成“信息孤岛”,没有充分利用。由此造成已建成的校园网和多媒体设施难以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对策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丰富教学信息资源。
应用软件和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没有适合教学需要的应用软件和教学信息资源,教育信息化工作就是无米之炊,难以为继,因此,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保证应用软件和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顺利进行。
一、软件和信息资源建设应与硬件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不能偏废。
二、建立由市(县)教育教育信息中心、教研室,学校、责任教师组成的软
件和资源建设体系,负责本地区软件和资源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
三、通过政策引导,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研发应用软件和教学信息资源。
四、以课题研究促进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五、采取多种有效激励机制,建立学科群网站和专题网站,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问题五:缺少信息素养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
在调查过程中,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信息素养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其原因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硬件和软件操作应用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致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信息素养较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较强,但他们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水平则相对较低,有待在实践中提高。
对策五:全面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之中,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实行学校、市(县)、省分层负责培训和滚动培训的机制。学校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员培训,市(县)负责各校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培训,省负责各地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或专项培训,要求参加市(县)、省的教师必须承担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的任务。
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培训对象来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内容要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为中心,围绕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模块进行培训,解决“有思想没技术”和“有技术没思想”的问题,且培训内容应当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时效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