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眼科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眼科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眼科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门诊患者。

一、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TCD编码:BYT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ICD-10 编码:H35.7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协作组制定的“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常见证候:

水湿上泛证

痰浊内蕴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协作组制定的“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底镜检查;

(4)眼压检查;

(5)眼底彩照;

(6)Amsler方格表;

(7)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8)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O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眼 B 超、视野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水湿上泛证:利水渗湿,调和肝脾。

(2)痰浊内蕴证:健脾化痰,利水渗湿。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活血明目。

2.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2)皮下注射

(3)离子导入

3.其他疗法

(1)光凝治疗

(2)经瞳孔温热疗法

(3)光动力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病情稳定,视物变形、眼前暗影等症状好转。

2.眼底水肿有所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眼底检查出现水肿加重或视力下降,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TCD 编码:BYT080;ICD-10 编码:H35.7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病程:年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30天实际治疗时间:天

儿科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性早熟的门诊患儿。 一、性早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ICD-10编码:E3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10年卫生部医政司《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性早熟临床常见证候: 痰热内结证 阴虚火旺证 肝郁化火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性早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性早熟。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枢性性早熟。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伴有其他疾病暂不进入本路径。 4.患儿及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3)骨龄(左手包括腕关节X线摄片)。 (4)B超检查:女童子宫、卵巢、乳腺;男童睾丸、阴囊。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密度、核磁共振成像(MRI)、CT 扫描、颅骨及四肢X线摄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热内结证:化痰清热。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3)肝郁化火证:疏肝泻火。 2.特色疗法 (1)耳针; (2)体针; (3)耳穴贴压。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睾丸、乳房明显缩小,阴道分泌物及阴道出血消失,阴毛生长缓慢。 2.骨龄与身高龄相近。 3.女童B超卵巢容积减少,男童睾丸容积减少,FSH≤5IU/L,LH≤2.5IU/L。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为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它不良事件时,采取停药、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等相应措施。 2.治疗期间,患儿加用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或其监护人的意愿影响治疗依从性,退出本路径。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概述: (1) 流行病学: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2) 并发症: (3) 诊断: (3) 鉴别诊断: (3) 治疗: (4) 预后: (5) 预防: (5) 英文名: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别名:中浆;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 概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以黄斑部及其附近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变国内临床上常简 称“中浆”。1866年Von Graefe首先描述了该病并命名为“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此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人们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对病因与病机始终不能 明了。直到1965年,Maumenee通过荧光造影观察到该病变是由色素上皮渗漏引起 的。1967年Gass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对其神经上皮层盘状脱离的 机制做了详尽的论述,并将其命名为“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idiopathic central serous choroidopathy)。考虑到该病同时累及了脉络膜和视网膜,后来逐渐将名称统一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近年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 出现为进一步研究CSC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流行病学: 中浆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属于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性。发 病年龄25~50岁,发病高峰在40岁前后。男女之比为5∶1~10∶190%以上单眼 受害,左右眼无差别。大多能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也易复发,多次反复后可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据统计1/3~1/2的患者可以复发 10%患者可多次复发。最近ICGA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侧眼无任何临床症状,但30% 以上患者对侧眼ICGA有异常表现。

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H04.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泪溢,内眦皮肤潮红、糜烂,有分泌物。 2.体征:鼻侧球结膜充血,挤压泪囊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3.辅助检查:碘油造影(必要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大小基本正常,无出血性疾病,无鼻科相关禁忌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04.401慢性泪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血常规、凝血分析、鼻科会诊。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泪囊碘油造影。 3.当手术患者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疾病时,需由相关科室会诊,实施必要的诊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手术方式:鼻腔泪囊吻合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 2.术后用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3-5天,使用呋喃

中医治疗儿童性早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治疗儿童性早熟 导语: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在10岁以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在10岁以前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源性激素的广泛存在,性早熟患儿逐渐增多。 性早熟从病因上可分为真性性早熟及假性性早熟,完全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还有同性性早熟和异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生作用,属中枢性性早熟。完全性性早熟一般查无特殊原因,无病理变化,属于特发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是因性激素刺激性征发育,多属假性性早熟或部分(不完全性)性早熟。临床上,性早熟女孩比男孩多4—5倍。 性早熟一般表现为,女孩乳房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来潮。男孩睾丸增大,且有面部痤疮以及声音变粗。男孩、女孩都可出现腋毛。男孩血浆睾酮和女孩的雌二醇浓度随性早熟的发展而增高。X线摄片手腕骨正位片显示骨龄成熟超过实际年龄,与性成熟一致。 中医学认为,性早熟的病变主要在肾、肝两脏,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儿肾的阴阳不平衡,肾阴不足,相火亢盛所致也可因疾病或精神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导致天癸早至,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专家临床据此辨证分型论治,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肝郁化火证见女孩乳房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来潮男孩睾丸增大,声音变低沉,面部痤疮。伴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嗳气叹息,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疏肝解郁,清心泻火,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常用药丹皮、栀子、白芍、柴胡、龙胆草、夏枯草、枳壳等。乳房胀痛者

临床路径

1、在督导过程中,很多医院提出休息日不能手术导致患者 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日明显延长。 2、手术之前应按工作日计算,术后应按自然日计算。 3、比如,白内障的眼科病人,可能会有糖尿病,也可能会 有高血压,但不是白内障患者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就必须 退出临床路径,如果患者每天按时吃药不影响手术效果,医疗记录中记的吃药、注射等是不影响手术的,没必要 退出路径,如果糖尿病、高血压影响临床路径的第一诊 断,上升为影响患者的主要疾病,那么患者退出白内障 临床路径,可以转而进入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临床路径。 4、我们认为,分路径的制定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 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但过程中由于某些常见的原因必 须做出调整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分路径。 5、在标准原则以下的,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 依据本地的实际细化临床路径的内容,超过了标准内容 的应该报给卫生部各个专家组备案并得到许可。 6、制订奖惩分明的改进及考核措施 要求各科室及时调整病种、修订方案,保证临床路径管 理切实可行,并制订奖惩分明的改进及考核措施。例如 修订临床路径时至少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拥有一个病 区的专科至少选择两个病种,两个病区的专科至少选择 三个病种,以此类推决定专科的临床路径病种数;②原则

上在卫生部下发的病种中选择入径病种,鼓励各科室结合收治情况进行适当调整;③以卫生部的临床路径为模板,结合诊治需求确立标准路径,重点是完善术前、术后检查项目及规范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流程。考核细则尽力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对按照要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应进皆进、流程规范)的科室,当月加科室考核分2分;对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但未能落实的,按医疗组每人每份病例扣300元处罚;由于医技科室的原因而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视疲劳的门诊患者。 一、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劳。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疲劳(ICD-10编码:H5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肝劳(视疲劳)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肝郁气滞证 脾虚气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劳(视疲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劳(视疲劳)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吸墨实验、干眼仪、综合验光仪检查、视野、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2)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3)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4)脾虚气弱证: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2.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2)推拿按摩 (3)耳穴压豆 (4)梅花针 (5)雷火灸 (6)中药眼部贴敷 (7)中药滴眼液 3.其他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病情稳定,视疲劳等主要症状无恶化或有所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辩证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一)

辩证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一) 【关键词】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目前,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国内外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但存在药价昂贵等诸多缺点,而中医药因其具有不良反应相对少、价格相对便宜,较多的患儿愿意采用中药治疗。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作者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8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考《小儿内分泌学》〔1〕的有关标准:(1)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以前月经来潮;(2)乳房与阴毛发育属TannerII~IV期;(3)实验室检查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升高;(4)骨龄>实际年龄1岁以上;(5)B超见子宫和(或)卵巢增大,或有卵泡发育,且直径≥4mm;具备上述2个或2个以上实验室检查指标。排除标准:颅内器质性病变、肾上腺或卵巢肿瘤伴性早熟综合征、服用雌激素药物或食物等。 1.2一般资料 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门诊的86例女性患儿。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初诊年龄5~10岁,起病年龄4~8岁(其中4~6岁16例,6~8岁46例,8~10岁24例);病程7d~2年,乳房大小(按Tanner分期〔2〕):Ⅱ期56例,Ⅲ期28例,Ⅳ期2例;阴道有分泌物排出54例。所有患儿FSH、LH、E2均高于正常同龄儿童;左手腕骨X线摄片提示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年62例,超过2年24例;B超检查子宫容积>2ml54例,卵巢容积>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者81例〔3〕。 1.3治疗方法 (1)中医药辨证分型:①阴虚火旺证: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用滋阴降火。选用炙龟板、夏枯草、生地、丹皮各8~9g,知母、地黄、甘草、玄参各5~6g;②肝郁化火证: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伴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嗳气叹息、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疏肝解郁、清心泻火化痰。用白芍、龙胆草、夏枯草、旱莲草、茜草各10g,丹皮、薄荷各6g,栀子、柴胡各5g;③痰湿蕴脾证:多嗜食甘腻,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伴形体偏胖、少动懒言、苔腻、脉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散结。姜半夏、青皮、陈皮、黄柏、全瓜蒌、荔枝核、茯苓、益智仁各10g,海藻、昆布各15g;方药加减:带下者加椿根皮10g,清利湿热;乳房胀痛明显加生麦芽15~20g,软坚散结止痛;大便干结加大黄3g,通腑泻热;口渴明显加芦根15g、天花粉10g,清热生津。并按年龄酌情增减药量,1剂/d,煎汤早晚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随访6个月全面评估疗效。(2)观察指标和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乳房Tanner分期及乳核直径、阴道分泌物情况;于用药前后测血清FSH,LH,E2值;B超检测子宫和卵巢长、宽、厚径,按公式计(长×宽×厚/2)算卵巢容积;治疗前后摄左手腕正位X线片,按TW2测算骨龄,由专人测评;按初诊BA/初诊CA计算治疗前的ΔBA/ΔCA,按治疗前后BA差值/治疗前后CA差值计算治疗后的ΔBA/ΔCA。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医院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及表单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常规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导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 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至于色素上皮功能失常是原发还是继发,目前无法肯定。多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者约为7—13%。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多于女。病变局限于黄斑,可复发及自限,预后较好。但多次反复可导致视力不可逆损害。…… 本病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过去有认为是视网膜或脉络膜视网膜炎症者;有认为是血管痉挛引起者,均因无足够根据而未被公认。1951年三井及Maumenee分别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了仔细观察,认为中浆病的本质是黄斑部或其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局限 性浅脱离。60年代初,Gass通过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证明,这种 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由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漏出液经Bruch膜先积聚于色素上皮层下形成色素上皮层脱离,然后穿过色素上皮层进入神经上皮层下。但塚原等经过大量荧光造影后发现,在中浆病时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浆液性漏出,大多直接进入神经上皮层下,不同于Gass当年据说的一定需要先有色素上 皮层脱离。 本病常由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等诱发,是临床熟知的事实。至于这些诱因何以能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血液动力学或血管调节功能失常?是脉络膜静脉血行障碍而影响脉络膜

热调节功能衰竭?至今尚无一致认识。另外,色素上皮细胞与细胞之间有封闭小带(zonual occludens)紧密结合,在脉络膜与神经上皮层之间有着良好的屏障作用;色素上皮细胞还且种浆液体朝向脉络膜毛细血管排出的生理泵功能,只有在屏障作用及生理泵功能遭受损害时,浆液性漏出才能潴留于神经上皮层下而形成中浆病(Gass ,1977)。关于中浆病发病时色素上皮层这些生理机制的破坏,是原发于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之前还是继发于其后的问题,目前尚无法予以肯定。

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 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 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或结膜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 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免疫常规、住院生化、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或结膜移植术。 3、术中用药:有感染危险时, 可使用第一代头孢类,术前30分钟使用, 术后24小时 停止使用。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必要时加用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性早熟临床路径

性早熟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性早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性早熟(ICD:E30.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中华儿科杂志,2015,53(06):412-418。 临床表现: 1、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2、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正常儿童; 3、骨龄超前1年以上; 4、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见卵巢容积>1ml,并可见多个直径>4ml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并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增大。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性早熟诊断标准。 2、8岁以后出现第二性征,但是骨龄进展过快,生长潜能受损。 (四)标准住院日。 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LH(0’,30’,60’,90’,120’), FSH(0’,30’,60’,90’,120’)。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酌情选择) 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孕酮、OGTT、生化全项、皮质醇、ACTH、甲状腺功能、骨龄,盆腔B超,垂体MRI+增强。(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注射用水5ml+戈那瑞林100ug/ m2或曲普瑞林针2.5ug/kg 普瑞林针(0.1g/支,最大量100ug)静脉推注或皮下注射s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手术日。 无 (九)术后恢复。 无 (十)出院标准。 完善LHRH激发试验后出院。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出现发热等感染情况,可能影响化验结果,需待体温正常以后才能进行上述检查。 二、性早熟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性早熟(ICD-10:E30.100); 患者姓名:_______ 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 门诊号:_______住院号:_______ 住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标准住院日:≤2__天

眼科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门诊患者。 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 H52.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阳不足证 肝肾亏虚证 脾气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3)脾气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肝明目。 (4)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升阳开窍。 7.基础治疗。 8.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裸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 2.屈光度降低1.00D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 治疗及护理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蹇京宴 一糖尿病的概述 二有关糖尿病的并发症 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检查及治疗 五护理 一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临床特征为血糖增高、尿糖出现。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左右,较国外为低,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 二糖尿病的并发症 1、全身并发症:感染、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神经性病变、酮症酸中毒及昏迷(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2、眼部病变: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多见,前者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早期眼底检查可见微血管瘤,以后可有出血和渗出物,最后出现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

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一)、发病率(与病程有关) 美国﹤10年 7% 10~14年 26% >15年 63% 30年以上 95% (二)、致盲率(占盲人总数) 1930年美国1% 1959年英国16% 1960年美国15% 80年代中国25% (三)、发病机制:高血糖症引起多种生化和生理改变相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减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失代偿。 (四)、临床表现 1. 早期多无自觉症状 2. 病变波及黄斑,视力下降 3. 眼底玻璃体出血,出现飞蚊症,视力突然下降 4. 后期玻璃体、视网膜出血机化、增生,牵拉视网膜脱离,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关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要点

关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要点 *导读:中浆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形成以黄斑部或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限局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疾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多见于25~45岁的男性青壮年,男女之比差异较大,约5~10∶1,90%以上为单眼发病,左右眼无差异。中浆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预后良好;但部分易复发者,往往病程迁延,多次反复后可在后极部形成广泛的色素上皮继发性改变,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 [治疗要点] 一、病变轻微或病变位置靠近黄斑中心凹者可待其自愈。 二、病变较严重者,行激光光凝治疗。 三、辅以全身营养神经药、维生素等。 四、禁用皮质类固醇及强血管扩张药。 五、中药。 中浆的治疗常采用以下方法: 激光治疗:对于有明显荧光渗漏、渗漏点位于视乳头黄斑纤维束以外,离中心小凹250um以上,浆液性脱离严重者,及病程3个月以上,仍见到荧光渗漏,并有持续存在的浆液性脱离者,可考虑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的目的是缩短病程,使病人尽快消除视觉障碍的烦恼,但不能阻止复发。光凝后约1周左右,神经上

皮层浆液性脱离开始消退,2~3周内完全消失。 西药治疗:如维生素C、维生素E、路丁等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可以试用。睡眠不良者,可口服镇静剂。 近年来发现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可以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甚至形成大泡状视网膜脱离。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抑制药物可能由于抑制免疫反应,导致眼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进一步损害和屏障功能的破坏。因此,本病禁用此类药物。烟酸作为扩张血管药物应用于本病,因有可能加重血管渗漏,引起黄斑水肿,延长病程,甚至像皮质激素那样引起大泡状视网膜脱离,也应作为禁用药物。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多以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是水肿期加渗湿利水药,渗出为主者加活血祛瘀或化痰软坚药。全身辨证分六型:阴虚火旺以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脾虚 湿泛以健脾利湿,参苓白术散加减;肝郁气滞以疏肝解郁,逍遥 散加减;湿热内蕴以清热利湿,三仁汤加减;瘀血内滞以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阴虚以补益肝肾,杞菊地黄汤加减;恢复期应以补肾为主,以保护及恢复视网膜功能,提高视力,减少复发机会。 平时注意摄生,避免脑力及体力过度疲劳,对本病的治疗和防止复发也有重要意义。

眼科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门诊患者。 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 H52.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阳不足证 肝肾亏虚证 脾气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

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3)脾气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肝明目。 (4)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升阳开窍。 7.基础治疗。 8.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裸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

儿童性早熟中医药临床干预

儿童性早熟中医药临床干预、诊疗规范及机理研究 性早熟是儿童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之一,其中,特发性早熟占女童真性性早熟的80%~90%,由于青春期提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早启动,导致性征过早出现,月经提前来潮,同时体格发育提前,骨骼生长加速,如不加干预,相当部分患儿的骨龄较实际年龄显著提前,骨骺过早闭合,致使患儿预期身高及最终身高低于同年龄正常发育儿童,约1/3患儿成年后身高达不到150cm。此外,由于过早进入性发育期,而患儿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易导致学习及生活上的种种麻烦与困难。目前,国外治疗真性性早熟患儿主要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大多数报道认为该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使性征消退,同时对于骨龄的提前也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而且对患儿的性发育无不良的后副作用。但此药价格较为昂贵,每年治疗需3万元左右,尚不能为我国大多数家庭所接受,而国内报道多采用孕酮类药物及达那唑等治疗,虽能控制患儿性征的发育,但对于骨骼成熟加速、骨龄提前、骨骺提前闭合无明显效果,而且长期服用有肝肾毒性或雄性化等副作用,也有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性早熟的报道,但多为临床报道,辨证分型不一,缺乏随机对照。性早熟在中医古籍中本无记载,亦无现成的治疗方法可循。七十年代末,我院中医科老主任顾文华教授,通过对性早熟患儿的辨证,观察总结出性早熟儿童易出现怕热、面部升火、手足心热、盗汗、舌质红等8项阴虚火旺征象,中医理论认为肾主生殖,肾阴虚可致相火旺,认为性早熟的病机为“肾阴虚、相火旺”,并制订了“滋肾阴、泻相火”的治疗原则;以滋肾阴泻相火中药治疗性早熟,后经过不断改进,形成一系列治疗性早熟的方剂,应用于临床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童,在患儿阴虚火旺症候改善同时,第二性征消退,身高增长趋势明显延缓,骨龄提前、骨骺提前闭合的趋势得到遏制,使患儿亢进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得到抑制。本课题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在1993年和2001年相关临床经验总结和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在循证医学研究中药的疗效、小方剂的有效性研究及补肾中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作用机理等三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结如下: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系列研究(2001-2004) 1.早熟Ⅱ号治疗女童性早熟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上海市科委014319402)课题从循证医学的方法出发,由专业统计学专家参与临床设计和总结的全过程。本课题采用多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的方法,比较滋阴泻火中药早熟Ⅱ号与疏肝理气中药逍遥丸治疗女童性早熟的临床疗效。对于性早熟中医和西医相关临床诊断和疗效相关指标,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研究,以便于临床总结。患儿分为治疗组(滋阴泻火方早熟Ⅱ号)、对照组(疏肝理气方逍遥丸);双盲、双模拟给药,随访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儿乳核指数、乳房Tanner分期、中医症候积分、B超检查(子宫、卵巢容积、最大卵泡大小)、骨龄的变化。132例病儿完成所有随访。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前后比较,治疗组患儿对乳核指数、乳房Tanner分期、中医症候积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B超检查子宫、卵巢容积、卵泡大小,治疗组控制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骨龄改变比较,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女童性早熟,滋阴泻火中药早熟Ⅱ号疗效优于疏肝理气中药逍遥丸。 2.早熟Ⅲ号治疗女童性早熟的临床研究(上海市科委011019064)早熟Ⅱ号是目前我院临床应用最广,疗效经过临床验证得到肯定的院内制剂,其方中生地、龟板、玄参等滋阴益肾,知母、黄柏、丹皮泻相火,生麦芽散结回乳。全方配伍得当,共凑滋肾阴、泻相火之功。但是本处方仍然药味较多,进行进一步的药效学、药理学研究等有一定的困难,质量控制较困难,且组成较复杂,不符合现代中医药小处方的趋势。早熟3号是时毓民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早熟2号合剂临床应用基础上研究成功的验方,保留了早熟2号合剂的精髓,同时又进行了精简,在临床上以汤剂形式应用于病人,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对照研究和总结,早熟3号系从早熟2号基础上筛选出其中生地、龟板、知母等主要6味药组成的方剂,药味减少一半。本课题设计通过随机对照,进行药物的等效性研究,便于今后进行深入的临床和实验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早熟Ⅲ号是我科在早熟Ⅱ号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精选其中主要药味6味研制成的新协定处方。为进一步明确新处方的疗效,我科进行协定方早熟Ⅲ号与早熟Ⅱ号合剂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名性早熟患儿,随机分入治疗组(早熟3号,n=50)、对照组(早熟2号,n=50),初诊进行体格检查,(乳房Tanner分期、乳核直径);初诊摄骨龄片,B超(子宫、卵巢容积及卵泡大小)检查,并进行中医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

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

中医性早熟的辨证施治

中医性早熟的辨证施治 【概述】 正常情况下月经的初潮年龄为14岁左右,如果10岁以前即有月经来潮,称为性早熟。近代文献报道女性早熟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病理】 1.阴虚火旺素体阴虚,平时多服辛热助阳药食,导致肾阴更虚,虚火上亢,热熏冲任,迫血妄行,月经初潮提前而至。 2.肝火旺盛平时过食油炸煎食,或辛热药食,热助肝旺,冲任郁热而致经血提前初潮。 【诊断要点】 1.根据初潮年龄在10岁以前进行诊断。 2.检查第二性征(乳房、臀部脂肪、阴毛)是否发育。 3.作血内分泌检查。 【辩证分型】 1.阴虚火旺月经10岁之前初潮,经行量多,周期短,或经期长,淋漓不止,口干咽燥,午后两颧潮红,目赤,便秘。舌红,脉细数。 2.肝火旺盛月经10岁之前初潮,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量少,色红,小腹或胀,经前乳胀,口苦口干大便于结。苔黄,舌红,脉弦而数。

【分型治疗】 1.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12克黄柏9克生地30克元参15克夏枯草9克丹皮10克山茱萸9克炙龟版12克(先煎)龙胆草6克生麦芽30克生甘草5克2.肝火旺盛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柴胡5克黄芩6克山栀6克白芍9克夏枯草9克六一散10克(包煎)郁金6克知柏地黄丸9克(分3次吞服)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阴虚火旺者。 2.龙胆泻肝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胆火旺者。 3.大补阴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阴液不足者。 4.左归九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阴不足者。 【简便方】 1.生麦芽30克,水煎服。用于乳房发育早者。 2.菊花3克、枸杞子3克,开水泡,代茶。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的临床观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OCT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优越性。方法选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8例(40只眼),将40只眼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眼,两组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后,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观察组采取OCT检查,并对两组的的浆液性脱离区进行测量和视力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度平均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观察组检查的脱离高度平均值、脱离宽度平均值、黄斑中心凹平均值比较精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预后与视网膜厚度有相关性。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采取OCT扫描检查能直观患者的病变形态和程度,对于检测的信息能定量提供,以便临床的定量追踪观察,利于随访病情变化的观察、辅助疗效的评价和判断视力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视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种比较常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为”中浆”,至今对于发病的机制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物变形、眼前暗影和视力有下降等不良症状,其眼底的不良反应为圆顶状浆液性脱离或黄斑区水肿[1]。OCT是光学相干断扫描仪,主要是应用于眼科的影像学检查,对于眼后段的显微结构可清晰显示,对活体组织病理学等观察都能起到满意的作用,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将液性脱离的部位、宽度、高度和性质等可清晰显示,对于临床观察病情、病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研究选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8例(40只眼),将40只眼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眼,两组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观察组采取OCT檢查,并对两组的的浆液性脱离区进行测量和视力预后相关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为38例(40只眼),男29例,女9例,双眼患病者2例,其年龄25~50岁,平均(40.3±2.5)岁,药物治疗1年后视力(0.806±0.2727)。经过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排除标准: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②患有高度近视;③有内眼手术史。 1.2方法对照组采取HRT-II黄斑检查,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获取及分析眼球后段三维地形图的共焦激光扫描系统。观察组采取OCT检查,接着使用德国的OCT3扫描仪对其行检查。扫描长度:6 mm,扫描深度:5 mm,可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情况将扫描的长度适当调整,分辨率10 um,选择水平线性和放射状的扫描方式。对清晰、典型的图像将储存在计算机。测量浆液性脱离区,并对脱离的范围、中心凹6.0 mm内容积、高度以及中心凹的厚度做相关记录,并进行观察OCT的图像,对浆液性的脱离性质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