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1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一、什么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出现在互联网之后。
起初,语言学家对研究网络语言并不热衷。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讨论和研究。
在语言学范围内,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可以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性术语,比如,硬件,软件,聊天室,LAN(局域网的缩写),浏览器等等;第二类是随着网络出现而出现的相关的专业术语,像网民,网吧,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等;随后最后一类就是在网络上交流时的日常表达用语和情感。
前两类的网络语言使用比较广泛,而第三类网络语言虽然与前两类相比使用较少,但是它的应用平台更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交流用语中。
语言学家克里斯托在2001年对网络语言做出了如下定义:网路语言是一种展现网络独特性的语言,会在网络邮件,聊天群体,虚拟世界以及万维网中遇到,表现出它作为一种媒介的电子型,全球性和交际性的特点。
在中国,很多研究者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如于根元、吕明臣、汤玫英都认为网络语言是被广泛使用的的新的语言变体。
起初,它泛指计算机语言,但是现在更多是指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上的自然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在使用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它特殊的语言载体,并且展现了独特的语言特点。
1.创新性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新性。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联想和创造的平台,在网络里,网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恐龙”这个词语最初指的是一种独特的史前动物,而在网络语言中,“恐龙”这个词指的是长的不漂亮的女性网民;类似的词语还有“青蛙”,指的是不帅气的男性网民。
“猫”的意思是“modem”(调制解调器)。
以上的例子是对已经存在词语的变异,还有一类网络语言的词汇是在网络交流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被创造出来的,比如:“菜鸟”就代表了网络上的新手,“见光死”的意思是两个在网络上已经陷入热恋的两个人,在现实中见面时,由于对彼此的容貌不满意而立刻分手不再联系的情况。
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语用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因此对网络语言的语体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现状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语言,包括拼音、汉字、数字、符号等多种形式。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短、快捷、形象生动,能够满足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需求。
目前,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网络语言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探讨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语言之间的关系。
2、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研究网络语言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和语句结构,分析网络语言与传统语法之间的差异。
3、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研究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探讨网络语言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二、网络语言语体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语体学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网络语言语体学将与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推动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应用。
2、动态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动态的,因此对网络语言语体学的研究也将是持续的。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网络语言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语料库建设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网络语言语体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网络语言语体学面临的挑战网络语言语体学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1、标准化问题:由于网络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其标准化难度较大。
未来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标准规范,以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2、保护与传承: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语言面临消亡的威胁。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不断发展变异。
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为中文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二、网络语言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语言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时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语相比,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简化的表达形式、大量的缩略词和网络短语的应用、表情符号和表情包的使用、表达语气明确的感叹句和疑问句的频繁使用等。
三、网络语言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1. 词汇变异在网络语言中,人们常常以音译、字母缩写、拼音缩写等形式对汉字进行转换,以适应网络交流的速度和便利性。
例如,“谢谢”可以简化为“thx”、“感谢”可以缩写为“thks”等。
2. 句式变异由于网络语言通常以文字表达为主,为了加强语气的表达和注意力的吸引,人们喜欢使用感叹句和疑问句。
同时,句子结构简洁,省略了许多传统书面语言中必备的词语,例如“我很开心”可以表达为“好开心哦!”等。
3. 表情符号和表情包的应用表情符号和表情包是网络语言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传达丰富的情感和信息。
例如,“哈哈哈”可以使用“ ”、“生气”可以用“ ”等。
四、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分析1. 快速高效的交流需求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网络通信的速度和便利性密切相关。
为了更快速地交流信息,人们倾向于简化表达方式和使用缩略词、表情符号等,以减少输入的时间和努力。
2. 群体归属感与身份认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使用特定的网络语言可以让人们感到归属于某个特定的社群或群体,从而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3. 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需要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使得地域文化差异减小,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交流和理解。
为应对这种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需求,网络语言变异成为一种相对中性和易于理解的交流方式。
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一、引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学习、娱乐的平台。
其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语言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二、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形成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人们使用的语言。
它既包括一部分标准化的书面语言,也包括一些非标准化的口语、方言和俚语。
网络语言的形成与互联网的发展紧密相关。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码头文化”兴起,上网费用昂贵,人们通过网络沟通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大多采用传统的书面语言进行交流。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用户逐渐增多,网络语言也随之出现并逐渐演变。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1. 缩略形式网络语言为了表达快、方便,经常使用语法简洁、词汇缩略的表达方式,例如“666”表示赞许,或“woc”表示惊讶。
缩略的表达方式既能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也能更快速地表达情感。
2. 网络用语网络语言中,很多汉字因为音近意远而被更改,例如“sb”代表“傻逼”,其中“sb”的发音和“傻逼”的发音十分接近,因而被广泛使用。
这种网络用语与标准汉语不同,但它通俗易懂,适合表达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3. 玩乐性质网络语言常常被用于表达幽默、玩乐、调侃等情感,这也让网络语言与标准汉语的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区别。
四、网络语言的优缺点1. 优点网络语言具有快捷、高效、节省表达时间的特点,适合于网络交流中频繁通讯的场合。
快速的网络语言也能带来更多的交流与连接。
通过网络语言的平台,人们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增强社交效益。
2. 缺点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性,使网络语言的交流不易被正规化,这带来了一定的文化交流的困难和沟通上的隔阂。
此外,网络语言的缺乏规范,可能会污染标准语言环境,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较大。
五、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向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语言的应用形式和发展趋向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1. 引言1.1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领域中的使用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演变。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是社会认同、文化传承和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
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音韵、语法、语义等方面,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和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会关注语言的规范性、变体性和语用性等方面。
规范性指的是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规范用法,比如官方语言规范和文学语言规范;变体性指的是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体和方言现象;语用性指的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语言变化与语言接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演变的,语言接触和语言交流促进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规律,揭示了语言演变的历史和机制。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语言,还可以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规范的制定。
1.2 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1. 网络语言的创新性。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新生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不受传统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新词、新语法结构等创新性的表达形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传统语言的创造性改造和重构。
2. 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网络语言涵盖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网络流行语、网络词汇等特殊的语言元素,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3. 网络语言的实时性。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实时交流和传播信息,使得网络语言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紧迫性。
网络语言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影响力巨大。
4. 网络语言的互动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互联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语言形式,具有强烈的社交性和互动性。
从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
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
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
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拜拜喽),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即player killing)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
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
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ěngsóng,意为“竭尽”),等等。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形式。
由于网友偏爱、传播高速和其充满时尚、新潮、个性、另类等意味,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些众多网民认同的网络流行语。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语言研究【摘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研究。
首先介绍了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研究意义和对象。
接着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表现,以及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方法。
然后讨论了网络语言的语言变异与规范,以及与社会语境的关系。
最后探讨了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总结了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影响,为未来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研究、特点、表现、方法、变异、规范、社会语境、影响、启示、未来研究、结语。
1. 引言1.1 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文化、认知和交际习惯。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密不可分,网络语言不仅受到社会语言学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对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中语言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为促进语言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探讨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对于深化我们对语言现象和社会影响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也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媒体和工具,更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和规律的语言形式。
研究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语言的演变规律和功能特点,促进语言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对象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网络上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规范,以及这些表达形式和规范在不同网络社区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符号、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交流的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可以使用各种表情符号来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使得交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还可以通过发布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来传递信息,这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这也导致了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些新的网络用语、流行词汇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风靡整个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热门话题。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很强的时效性,时常需要不断更新和变化。
网络语言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群体性。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人们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差异,甚至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
年轻人之间使用的网络用语可能会与老年人之间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在网络上也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
这种地域性和群体性也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网络语言还具有创新性和变异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意创造新的词汇、造句方式,甚至对已有的语言进行变异、转化。
这种创新性和变异性使得网络语言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网友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创造性使用,通过不断的转化和变异而逐渐形成的。
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可以从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变异过程中探索语言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需要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影响、形成原因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研究对象,对于了解当代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对语言使用者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
网络语言通常是在网络环境中产生和传播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语语言都有所不同。
网络语言的产生渠道广泛,传播速度快,适应性强。
网络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如打字速度快、表情符号丰富、词语简洁等,这些都是传统语言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根源是多元化的文化,它吸纳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为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也对语言规范和语言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语言规范和规则可能会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和发展而发生改变,这也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方向。
网络语言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等,这也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途径。
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网络语言的形成源于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言交流和分享。
网络语言的形成也与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密切相关,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而信息的快速传播又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研究对象,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它不仅对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意识和语言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网络语言,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这种新的语言形式,更好地适应和应用它。
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用语的发展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含义网络用语的特点和网络用语的发展三方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用语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社会语言学的含义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是探讨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包括语言与地域、语言与群体、语言与时间、语言与文化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对网络用语的研究,就是将网络用语当成一种社会方言,研究它的语言特色、形成条件、变化过程、发展趋势等。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一)简洁化网络用语追求高效率、大容量、简洁化,用最少的符号或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例如,用不明觉厉表示虽然不明所以,但是仍然觉得很厉害,用四个字表达复杂的感情和内涵。
(二)平民化与规范化汉语相比,网络用语更加倾向于平民化和口语化。
例如,网络上用蹿红来表达规范汉语中一夜走红的含义,显得更加随性和亲民。
(三)符号化在网络用语中经常用符号来代替语言,表达一些特定的含义。
例如,用88代替再见、用94代替就是等等。
(四)创意化相比于规范汉语的传承性而言,网络用语更富创意性。
网络用语创意或来源于对规范汉语的演变,或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或来源于网民的新的思想观念,与时代进步和文化发展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如,神马都是浮云不做死就不会死等网络流行语就充分体现了网络用语的创意性。
(五)普及化随着网络交流的盛行和新闻媒体的传播,网络用语已经越来越呈现普及化趋势,对汉语言发展和人们日常交流都有着广泛影响。
例如,当年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就预示着网络用语普及化时代的到来。
三、网络用语的发展(一)网络用语的形成条件语言的发展始终脱离不开社会性,网络用语的产生也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般来说,网络用语是在以下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的: 1.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网络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社会语言学中,认为不同的语言群体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习惯。
网络交流促使网民作为独立的语言群体而存在,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网络语言。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摘要本文纵向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最早都出自语言学界。
至今的网络语言研究也多以语言学为视角,对语言风格、语体变迁、新词语的建构、语义的转移与丰富等角度展开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网络语言;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1-0099-03“‘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媒介。
我们可以爱它、恨它,但决不可以忽视它”,这是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在《语言与因特网》一书的结尾给网络语言所下的定义。
刚刚过去的2014年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二十周年。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普及,必然带动网络语言的活跃和相关研究的活跃。
因此,在21世纪之交,国内外学界都迎来了网络语言研究的井喷,产生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下文将从语言学的视角回顾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概况。
1 网络语言的演变19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美国洛杉矶,伦纳德?克兰罗克正在为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通讯试验做最后的准备。
他计划向另一座城市的互联网设备发送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意思是“登录”。
助手依次传输了字母“L”和“O”,正当敲下第三个字母“G”时,设备死机了,字母再也没能发送出去。
于是,“L、O”成为历史上第一条网络信息。
用今天的眼光看,LO也是“呦,您瞧”的网络英语缩写。
连后世尊称为“互联网之父”的克兰罗克本人也不禁感叹,“这真是注定要发生的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
”[1]“有力而简洁”,再带点偶然性,都是今天网络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个层面上,LO也可以视作为网络语言的雏形。
英语中可表述“网络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如Chat room short hand(简称Chat shorthand)、network language、cyber language和internet slang等。
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共3篇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1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社交环境中产生、流行的语言现象,它既包括特定行业、群体内部的专业术语,也涉及到广泛普及的民间口头禅和网络用语。
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形态,网络流行语在用语方式、语音、拼写、语义等方面呈现出了与传统语言不同的特征。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和探讨当代社会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意义。
在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使用和演化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探讨网络语言如何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产生和流行。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受到年龄、性别、地域等群体特征的制约,但在具体的社交环境中,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性。
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路径,可以深入研究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和规律。
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方面,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模式,可以了解网络语言的功能和表现形式。
网络流行语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产生和流行的,其使用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特定的社交群体或社交环境中,才会被使用。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和使用习惯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特性。
在网络流行语的演化方面,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规律和演化路径,可以为语言演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网络流行语的演化往往呈现出“曲折、多样、随意、充分”的特点,它既受到语言本身的特点的影响,也受到社交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路径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发展和演变机制,探讨语言的发展趋势和演变方向。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当今社会中,社交媒体和智能移动设备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语言成为我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当代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教育水平,为语言教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方式与传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所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比如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缩略语等。
这些新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语言需求和语言习惯,同时也受到了网络使用环境、社交关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使用是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表达。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特征和社会身份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征。
比如在网络聊天中,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以展示自己的时尚和个性;而在专业的网络讨论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专业术语和正式的语言风格,以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
网络语言还可以用来表达社会关系。
在群聊中,人们可能会使用特定的称呼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比如亲密的朋友之间可能会使用亲昵的语言,而陌生人之间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礼貌和谨慎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由于网络的全球化特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不同的语言和语言习惯相互交融,形成了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比如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中,会有一些与当地文化和风俗有关的词汇和表达,这些词汇和表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接受。
网络语言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使用对社会语言的传播和规范产生了影响。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习惯被引入到了传统的语言环境中。
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到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扩大了这些语言现象的传播范围。
一些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规范和限制,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和传统的语言环境中,可能不太适合使用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用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的必需品。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网络交流,丰富了网络生活。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简要阐明网络语言的概念基础上,从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继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从而为网络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原因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新式语言。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现代生活交流溝通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语言使用的日益普及化,加速了社会变迁,特别是交流方式的转变。
与传统的面面沟通或缓慢的书信相比,具有省时性、传递高效性、趣味性的网络语言更易获得民众的青睐,尤其容易受到年轻网民群体的追捧。
而随着网络语言的深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语言概述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社交、娱乐、工作、学习、思考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让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网络语言有两种形式,广义上是指既包括人们日常用语又包括专业术语在内的、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形式;狭义上则是指通过汉字、拼音、表情、字母、数字等多种形式表达内容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由社会变化而引起的一种语言变异行为,随着使用群体的增加以及固定逐渐形成一种语言现象。
2004年中国网民数量只有区区8700万人,而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4日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语言的诞生提供了物质载体。
而网民数量的剧增,则为网络语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证。
网络语言继承了互联网信息传播高速便捷的特性,同时其简约化,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形式更是符合处于快节奏生活方式中的人们对于文字的需求。
而互联网用户的全民化,年龄与生活、思维方式的差距使的网络语言也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
我国XX络语言研究综述XX络可以说是世界上普及最快的一项发明,随着XX络在ZG的迅速进展,截至20XX年12月底,ZGXX民规模突破5亿,约占总人口的38.5%。
如此广泛使用的互联XX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交际语言的变化。
正如著名的语言学家Dvid Crystl所说,“如果互联XX的发明是一场革命,那么它更像是一场语言革命。
”XX络语言的出现对社会和语言的进展变化都产生了冲击和挑战,XX络语言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国内外XX络语言研究综述国外对XX络语言和XX络流行语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早。
1997年,美国哈特福德大学世界语言问题研究和资料中心就主持召开了一次“XX络和语言”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一些有国际影响的语言学家,会议上讨论了XX络语言、英语作为XX络通用语的地位问题以及基于XX络的语言教学问题。
20XX年9月18日至20日,第一届国际XX络语言研究大会在西班牙召开。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XX络和语言”国际研讨会。
这两次会议标志着XX络语言研究引起T世界语言学界的关注。
20XX年和20XX年在《Lnguge》和《ELT Journl》杂志上频频出现关于XX络语言和XX络流行语研究的论文或书评。
《剑桥语言百科》的编者,著名语言学家Dvid Crystl于20XX年出版T最新著作Lnguge nd the Internet,成为英语界XX络语言研究的领军人物。
国外对XX络语言和XX络流行语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XX络语言的语言要素变异、XX络语言和XX络符号生成原因、XX络语言与文化关系等等。
国内对XX络语言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期,进展很快,成果颇丰,我们对ZG知XX关于XX络语言研究的文章进行了统计,仅20XX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关于XX络语言的文章就有79篇,20XX年至20XX年底,关于XX络语言的期刊文章就有1220篇。
其中于根元先生的《XX络语言概说》(20XX)和刘海燕女士的《XX络语言》(20XX)比较系统地阐述了XX 络语言的分类、特点以及XX络词语的产生原因的问题,是迄今为止XX络语言研究的代表。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语言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在网络上进行语言交流的频率和程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催生了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的必要手段。
人们在网络上使用各种语言符号、表情符号、缩略词、网络词汇等形式来交流,这些都构成了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文化传统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传统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使用习惯、语言审美等都存在差异。
中国的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一些与汉字和汉语习惯相关的表达方式,而西方国家的网络语言则更多地受到英语和拉丁字母表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塑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网络语言特色。
网络科技对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网络上进行语言交流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网络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表情符号、动态图片、网络视频、语音消息等。
这些新的交流形式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使得网络语言更富有创造力和表达力。
网络技术还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和工具,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传播。
网络语言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网络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人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存在障碍。
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词汇、网络用语等,这些新形式的语言表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扰。
网络语言中出现的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不良现象也给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化方面,还需要人们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摘要本文纵向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最早都出自语言学界。
至今的网络语言研究也多以语言学为视角,对语言风格、语体变迁、新词语的建构、语义的转移与丰富等角度展开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网络语言;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1-0099-03“‘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媒介。
我们可以爱它、恨它,但决不可以忽视它”,这是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在《语言与因特网》一书的结尾给网络语言所下的定义。
刚刚过去的2014年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二十周年。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普及,必然带动网络语言的活跃和相关研究的活跃。
因此,在21世纪之交,国内外学界都迎来了网络语言研究的井喷,产生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下文将从语言学的视角回顾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概况。
1 网络语言的演变19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美国洛杉矶,伦纳德?克兰罗克正在为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通讯试验做最后的准备。
他计划向另一座城市的互联网设备发送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意思是“登录”。
助手依次传输了字母“L”和“O”,正当敲下第三个字母“G”时,设备死机了,字母再也没能发送出去。
于是,“L、O”成为历史上第一条网络信息。
用今天的眼光看,LO也是“呦,您瞧”的网络英语缩写。
连后世尊称为“互联网之父”的克兰罗克本人也不禁感叹,“这真是注定要发生的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
”[1]“有力而简洁”,再带点偶然性,都是今天网络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个层面上,LO也可以视作为网络语言的雏形。
英语中可表述“网络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如Chat room short hand(简称Chat shorthand)、network language、cyber language和internet slang等。
其中,“Chat room short hand”因为进入网络聊天室(Chat room)必须快速打字(short hand)才能交流而得名,用来指代网络语言,可谓既形象又生动,带着早期网络社交的色彩。
此外,英语中也有专门为指称网络语言而诞生的词汇:“Net-speak”,更有大型网站以此命名,获得大量点击和关注。
“网络语言”最初的词义是计算机之间的协议用语。
后来西方学者们将网络语言的概念限定在“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CMC)”,直译为“以计算机为媒介的语言传播”,专指不同于日常用语的、新的媒体语言。
因此,西方学界将其归入网络传播的研究范畴。
像上述Chat room short hand等英语词汇也是CMC意义上的“网络语言”的代称。
2 网络语言的国际研究概况最早关注到网络语言的媒体传播属性的是社会学家莎拉?希尔茨和电脑科学家穆雷?图罗夫。
他们于1978年出版的《网络国家:基于计算机的人类传播》厚达528页,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对当时才刚刚起步的互联网进行了大量技术分析和政策研究,甚至大胆预测了计算机互联网美好的未来。
我们透过后人于1993年的同名追忆文章,仍然可以了解到该书对网络匿名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影响和语言变化的先见。
它可以说是上世纪末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网络语言传播时绕不开的技术工具书。
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学界也陆续出版一批网络语言研究的工具书。
如2004年,三位社会学者克里斯宾?瑟罗、劳拉?伦格尔和爱丽丝?托米奇合编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在线社会互动入门》。
在林林总总的网络传播论著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情报科学与语言学教授苏珊?赫林最早采用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语言,奠定了语言学在网络传播研究中的学科优势地位。
1992年,她率先发表《计算机媒介参与中的性别话语分析》一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国际网络的社群语言对个体参与者尤其是女性参与者的场域作用。
她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网络语言对现实的建构与反作用等问题,形成了语言学关于网络传播研究的早期成果。
同时,她在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性别、社会文化等外在因素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呈现出广阔视野和人文关怀。
截至2014年11月,苏珊?赫林发表文章论著达139篇,研究对象始终不离网络传播,是网络语言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学家之一。
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则凭借在《剑桥百科全书》语料库当主编的丰富经验,博采众长,广泛借鉴了包括苏珊?赫林在内的诸多早期网络语言研究之精华,于2001年著书《语言与因特网》。
该书一开始就从电子邮件和聊天组等不同的传播语境切入,进而分析网络语言规则的特性与共性。
作者克里斯特尔提醒读者:口语和书面不尽相同,在聊天组语言中也存在同步与非同步的差别,研究者们必须注意到网络语言规则也有其独特性,也即网络语言的传播应当顺势而为、顺应规则进行传播。
作为研究网络语言本体的开源之作,《语言与因特网》自问世以来就被视为网络语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
2004年,克里斯特尔在他的新书《语言革命》中,又从语言多样性的视角再次重申了他对网络语言的特性分析和美好愿景。
总之,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苏珊?赫林和戴维?克里斯特尔为代表的语言学界热情拥抱了互联网。
其后十多年,网络的语言学研究与网络的发展始终保持同步。
新千年之后,传播学奋起直追。
这与传播学自身良好的发展势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而今,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传播研究成果已大有赶超之势。
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包括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等等。
这些耳熟能详的传播学早期著作中包含了对网络语言等数字化媒体语言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大胆推测,尽管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传播学前驱者们还是抓住了数字媒体语言万变不离其宗的一部分本质特征,如碎片化、去中心化等特征,使得他们的论断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如果说经典著作是散落的珍珠,那么专业期刊就是串起珍珠的线,也是丈量发展脉络和前沿趋势的一把标尺。
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就是这样一把标尺。
期刊直译为《计算机媒介传播学刊》,即CMC,意译为网络传播,因此也常译作《网络传播学刊》。
该刊自1995年创办以来,就被收入SSCI传播学期刊目录,其年度影响因子曾一度高达3.639,位居所有传播学期刊第一。
自创刊伊始,网络语言就是该刊的一个重要议题。
该刊不定期设立新媒体文本分析专栏,为网络语言研究的交流讨论提供了平台。
在《网络传播学刊》上,早期的网络语言分析经常关注网络传播的虚拟环境对原有语言规则的影响。
如日本东洋学园大学西村由纪子2003年发表的《日本休闲网络传播的语言创新与互动特征》一文。
作者对日本青年在BBS论坛上的语言表达和网络符进行了文本分析,发现网络社群内的人际互动使线上语言更倾向于口语化和形象化,认为是网络互动促进了语言的创新。
2005年前后,《网络传播学刊》上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数量达到高峰,也大大扩展了网络话语分析的学科视野和研究范围,涌现出一批涉及政治话语、性别权力、受众身份等跨学科重实证的论文。
在网络语言议题之外,《网络传播学刊》上还有一篇传播学论文值得单独提出:索林?亚当?马太的《从反传统文化到网络文化:虚拟社区话语与现代性的困境》。
与西方大部分网络语言研究文献不同,该文没有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而是少见地进行了理论研究,从文化的视角探讨网络文化的现代性困境。
文中对虚拟社群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个性、自我表达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化中富有争议的核心议题。
网络的出现更加剧了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对此,作者索林?亚当?马太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网络的虚拟社群试图在社会和个人主义的冲动之间制定一个“新的技术协议”。
他认为,新协议建构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新的纽带。
这个纽带的力量尽管比传统社会的纽带要弱小,但仍然能孕育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作者试图以此证明,在现代社会中,虚拟社区的作用既是溶化剂又是粘合剂。
3 网络语言的国内研究概况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第一批网民给网络聊天时的特定用语起了一个名字,叫“网言”。
“网言”迅速引发了语文教育家和语言学者们的热议。
以此为契机,人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网络语言研究一经起步就迅猛发展。
如果从中国接通互联网的1994年算起,到互联网彻底改变传播语态的今天,在这20年间,出版了约69本以网络语言为主题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其中词典8本、学术专著26本。
一批与网络语言相关的研究项目也得到立项。
在文献方面,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超星读秀和万方三个数据库的跨库搜索和查重检验,截至2014年10月,以网络语言为主题的科研文献高达4 754篇(含报纸、期刊、会议论文和硕博论文)。
我们对这些文献分类统计后发现(图1),以语言学为首,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依次是五个最主要的研究视角。
图1 以网络语言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学科类别比例图此外,我国已立项的网络语言相关项目在2014年底达到548个,其中415个为国家级项目,163个来自人文社科领域。
这既表明我国政府对网络语言研究的高度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网络现象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问题之多。
最后,在网络语言研究中,有一个“常在常新”并且富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议题,就是关于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的研究。
为此,我们也特别关注了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的研究现状。
在4 754篇网络语言研究文献中,一共有391篇与网络流行语、网络热词相关。
在上述网络语言文献之外,单独以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为主题的人文社科类文献接近三千篇。
而成果数量的峰值出现在2011年,正是媒体所谓的“微博元年”。
不论从文献著作的数量还是质量来看,语言学都是中西方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国内第一次全面收录网络流行语的两本词典《网络时尚词典》(2000年)和《英汉网络用语词典》(2000年)、第一本系统研究网络语言的专著《网络语言概说》(2001年),都出自语言学界。
面对1994年-2010年间的中文CSSCI来源期刊对网络语言的大量研究成果,陈敏哲、白解红曾这样总结:“综观近二十年来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过程,学者们逐步将研究的范围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和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领域,学者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