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看中美经济

从《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看中美经济

从《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看中美经济
从《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看中美经济

从《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看中美经济

摘要: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拍摄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讲述的是纳税人的钱是如何流入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从而揭示金融风暴的根源。整部影片用讽刺的手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抨击,从而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诸多弱点。本文正是在该电影的背景下,以”问答竞赛”的新颖形式对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对比。

关键词:美国经济;中国经济;对比

话说中美之间经济制度优越性的纷争由来已久,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特此邀请拍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与中国大学生某进行一次”问答竞赛”,以比较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

问题1:贵国经济的主体是什么?

迈克尔·摩尔:厄……好像这个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私有制的经济吧,换句话说就是少数人的经济。少数人掌握、为少数人牟利的经济。目前的美国就像古罗马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像电影中debbie downer说的那样:”人们的身份不再由他做了什么而决定,而是由他拥有什么而决定。”

学生某:显而易见,我们国家坚持的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这主要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大的道理我不想多说,就说我们国家至

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解析

美国宏观经济指标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定义:用以衡量全国国内财货与服务产值的经济活动总金额。分为实际GDP 与名义GDP,实际GDP是名义GDP中除去物价变动因素后所得到的。 制作方式:从生产方衡量GDP的制作方式为:GDP=C+I+G+(X-M) 即:GDP = 消费商品与服务支出(C)+ 投资品支出(I)+ 政府商品与服务支出(G)+ 净出口 [ 出口(X) - 进口(M)] 发布时间:GDP 是季度数据,美国商业部的经济分析局(BEA)每月以初次估计和随后两次的修正形式公布这一信息。第一季度的GDP 先期报告即初次估计公布于四月底,其余各季度的数据公布依次类推至七月、十一月和隔年一月。第一次修正报告被称为初步,一般于该季度末后两个月公布,第二次修正报告被称为修正后或最终, 一般在初步估计后三个月公布。 数据解读:GDP指标是探讨经济基本面的情况用以分析经济发展目前是处于何种状态。GDP增速加快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对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会增加。市场一般会认为强劲的GDP增长表明经济的高速发展,预示着通货膨胀或者Fed 要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债券利率下跌;GDP增长低或为负值时,表明经济活动停滞或完全衰退,利率下降、债券利率上升。在与市场的期待值相提并论时,实际发布的经济成长率或者衰退率经常左右金融市场的走势。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7a2754623.html,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定义: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用以衡量城市消费者与工资收入者购买的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商品与服务价格的变化,也能衡量同样一组财物货物及服务的成本变化,内容包括食物、能源、衣物、住屋、交通、医疗及教育等。 制作方式: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目前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价水准为基期,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它等七大类,364种项目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服务份额约占57%,

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1年11月09日14:30 来源:《新财经·上半月》2011年第6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4 王扬 摘要:通过分析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对企业的放开管理政策和先进的创新技术等,使她能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为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比较坚固的社会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管理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借鉴 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能取得今天的强国地位与其在财政、金融、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有效调控,以及所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干预为补充和以社会保障为特征来发展的市场经济,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及宏观管理特色 (一)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 首先,德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保证市场自由与有效性上,该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即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 其次,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平,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和重视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又认为“私有因素存在弊端”,通过制定政治措施使社会公平。 再者,德国的企业制度独具特色,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有着充分的生产和经营决策的自主权,政府基本上不具体干预企业。企业管理方面,建立“共同决策”制度,工会代表参加大企业的董事会,本企业职工持有企业股份。 (二)德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中美高等教育的主要差别

中美高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哪里 差别很多,只谈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 解放后,中国摒弃了高等教育传统,照搬了苏联专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并延续至今。由于学科的专业化和分化,不同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各个学科所从事的研究、所开设的课程,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所从事的研究、所开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分支之间似乎没有关系,因此学生所学到的无非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人类作为整体所建立的知识体系反而成为把人们从知识上,甚至在观念和行为上隔离开来的栅栏。这种专业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某一学科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从事相应的专业研究,或者谋得相应的职业,成为社会生产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这种专业化的教育客观上相当于西方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即使到现在,在我国大学教育的主要导向,仍然是专业和就业。这可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层次,没有高水平大学教育的原因所在了。 与我国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同,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又一重要传统,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详尽的通识教育计划。以哈佛大学为例。1978年,哈佛大学发动了“学术界平静的革命”,文理学院的教授以182票对65票通过决议,用“基础课程”代表原先的“普通课程”。所谓基础课程,就是“综合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的一种课程设置”。基础课程由六大类十个领域组成,分别是“文学和艺术”(其中分ABC三个领域),“科学”(其中分AB两个领域),“历史”(其中分AB两个领域),“社会分析”,“外国文化”和“道德理性”。所有文理科学生都必须从这十个领域中选修八个领域的课程,并在大学前两年内修完(主要是前三学期)。[1] 为了确保通识教育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担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是教授或高级讲师,教学效果经评估必须达到优良。[2] 通识教育课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通过高水平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在进入大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就可以对人类文明在各个领域的成果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和体验。所以,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人类文明成果这个坚实的大平台之上的,这为他们继续学习某一专业的课程奠定了多学科的、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以后的工作或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平台。 通识教育使高等教育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巨人肩膀上”,直接聆听知名教授对某些领域的深刻体会与理解,站到文明与发展的前沿,他们每迈出一步可能就是创新。而我们高等教育,担任公共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是在学校里不受重视和水平也值得怀疑的一些人。整个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 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 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 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 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 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 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 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 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 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 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 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 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 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 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 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 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 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 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 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 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 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摘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任何其他教育所无法替补的。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儿童在成人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浅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的建议性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育儿观;传统;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一、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及原因 1.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儿童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的象征。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

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2. 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诸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 3.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英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英国海洋经济发展介绍 一、英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英国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与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环境 2019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整体上呈疲弱态势。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进一步放缓,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也出现放慢迹象。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发布的调查显示,自2010年初到2019年12月底的这十年间,是美国从未出现经济衰退的首个十年纪录。分领域看,世界工业增长缓慢,贸易表现低迷,众多不稳定因素加剧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面临加大的下行压力。 (2)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2019年以来,英国经济继续受“脱欧”所累,尤其是“无协议脱欧”

风险,严重扰乱商业决策,导致经济增长波动巨大,面临衰退风险。英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英国经济环比增幅为0。“脱欧”长期悬而未决严重拖累英国经济,导致生产率增长乏力、投资低迷。 图1为2000~2019年英国GDP变动情况。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与“脱欧”相关的不确定性影响,英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自2018年以来,英国商业投资下降,实际收入增长疲弱抑制了消费,英国公共债务一直保持在GDP的85%以上。然而,由于持续的财政整顿,政府财政赤字在15年内首次降至GDP的2%以下,通货膨胀率下降。尽管增长适度,但就业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失业人数占劳动人口的3.8%,预计到2020年和2021年将分别上升至4.8%和4.4%。 图1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状况(2000~2019年) (3)国际经济布局与博弈

2019年8月,韩国和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两国还商定在协定生效两年内再次启动谈判,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水平发展到更高层次。韩英自由贸易协定将促进开放、自由的双边贸易,进而助推两国实现共同繁荣。 2019年11月,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正式通过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脱欧”协议规定,英国需向欧盟支付总额约390亿英镑,在2020年3月英国正式“脱欧”后设置为期21个月的过渡期,其间英国仍继续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享受贸易零关税待遇。 2.海洋经济政策与法制环境 在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英国海洋政策也不断发展完善,进一步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2019年,英国发布了《2050年海事报告》,概述了一系列短中期和长期的海洋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有2025年实现英国船舶注册全数字化,2030年在英国港口建立一个创新中心,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海洋经济相关行业的培训和技能发展,这些都将大大促进英国海运业的发展。 3.海洋资源与科技环境分析 英国是一个群岛国家,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加上海洋暖流的作用,内河航运发展优势明显。英国有曲折绵长的海岸线,这使英国不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近海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其大力发展海洋可再

中美宏观经济指数比较.综述

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指数对比 一、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数体系 1.指标体系主要构架

2.主要关注指标 (1)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3)进出口额 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欧美日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实体经济出口量的冲击越大。 (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 (4)CPI,PPI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 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6)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5)货币供应量余额 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备受关注。利率体现了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资金借用报酬。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市场繁荣之时,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市场疲软之时,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率上升,抑制资金需求,经济发展降温;利率下降,刺激资金需求,经济发展回暖。利率的变化反作用于资金供求,从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7)储蓄存款余额。 (8)汇率和外汇储备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

专题报告:美国宏观经济分析介绍

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美國宏觀經濟分析
摘要: 摘要:
15/08/2013
美國經濟增速放緩, 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逐漸走強。 房地產市場逐漸走強。2013 年一季度美國實際 GDP 同比增長 1.3%, 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速為 1.4%, 遠低於去年的經濟增長 水平。個人消費穩定增長,投資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逐漸上升,美國經濟的 增長動力逐漸依賴於投資的拉動。企業利潤增速下滑沖淡了設備投資的熱 情,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但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在逐漸上升。 美國物價基本穩定, 美國物價基本穩定,暫無通脹壓力。 暫無通脹壓力。受到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6 月 CPI 同比增長上升到 1.8% , 但是核心的 CPI 和核心 PPI 同比增速呈下降趨勢 , 暫時還不存在通脹的壓力。 美國就業市場好轉, 美國就業市場好轉,失業率逐漸下降。 失業率逐漸下降。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漸好轉,就業 市場將得到改善,今年下半年失業率將降至 7%以下。 美國商業銀行信貸動力不足, 美國商業銀行信貸動力不足,超額準備金逐月攀升。 超額準備金逐月攀升。商業銀行的信貸總額 沖高回落,銀行的商業信貸動力不足,超額準備金逐月攀升,消費信貸和 房地產信貸走強。 經濟數據 經濟數據好轉 數據好轉, 好轉,美聯儲將逐步退出 QE。 隨著經濟數據的好轉,美聯儲可 能會在 9 月逐漸減少購買資產的規模,直至明年上半年完全退出 QE,但是 仍然會維持長時間的寬鬆貨幣政策。 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 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美股仍有上漲空間。 美股仍有上漲空間。二季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 標普 500 指數創歷史高點,下半年標普 500 指數有望衝破 1750 點。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姓名:闫姗姗班级:1003班学号:20103952 专业:英语 一、课题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分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是我们正确借鉴美国的先进育人理念的前提。 2.寻找,借鉴美国一种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美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很多差异,在这个差异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借鉴美国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使中国的家庭教育趋于完善。 3.完善中国整个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作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细胞,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的对比研究能够有效的完善整个教育体系。 4.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 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其日后的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研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出于起点位置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现今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种观念导致中美在教育方式上产生巨大差异。正确认识两国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从中美家庭教育对比分析中得到的启示。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促进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 A.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B.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C.找出造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 D.从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中得到的启示 四、参考文献 [1]赵洪程: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长的摇篮[J];山西教育(教学);2011

中美经济数据对照表

美国在任谁摆布答:强势美元和中国 2015年10月20日12:20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 美国这个经济体过去就像身后跟着一群小喽啰的彪形大汉,常常炫耀自身力量。 即使这些日子确实曾经存在过,也早就结束了。尽管与主要的经济竞争对手相比美国仍不算开放,但进出口贸易也占了这个国家经济总量的30%。这个数字创下了记录新高,是数十年前的约3倍。 其结果是:美国的利率政策和相关事宜是由全球各地发生的事情所支配的,并且由此造成的局面相当糟糕。这就是美联储上月决定不加息并可能将之推迟到2016年的缘故。

美联储正为3个因素所掣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元的强势和美国国内通胀情况。这些因素是紧密连在一起的。 先看中国。中国经济放缓使得股市在8月和9月暴跌,令美联储不敢轻举妄动。央行官员们担心,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减缓,其可能产生溢出效应。 由于美国的经济数据不多,投资者本周将重点关注中国的第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报告。官方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同比增长6.9%,,但名义GDP仅增长6.2%。此前外界认为,若这个数字跌至6.5%以下,另一波股市动荡就会随之而来了。 雷蒙·詹姆斯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的首席经济学家斯各特·布朗称:“人们对从中国传出来的消息感到心惊胆战。”不过,他认为这些担忧有些过虑了。 由于中国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美联储的高层官员担心,加息所带来的坏处要比好处多。他们尤其担忧,加息会使本来已经非常强势的美元进一步升值。 汇率达到10多年来新高的美元已经重创了依赖出口的生产商和公司,因为外国人必须为美国制造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些公司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
题目(中文)___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业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 姓 名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 __________林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副_教 授_ __________________
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题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研究

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问题提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
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的背景、论文题目中主要概念的界定、简
明、扼要)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 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包含了终身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 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出于起点位置的。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 出:"现在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提早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提早世界的历 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并纳入国家整体规划之中。
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而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增加对教育的 投入,关注教育的发展,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 父母被认为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教龄最长的老师。作为一种接受时间最 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家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是由中美两国 不同的文化传统底蕴造成,同时也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导致中美家庭在教 育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 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 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重作用。作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在 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 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 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 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 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 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要提 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
2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 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资本帐收支: 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姓名:闫姗姗班级:1003班学号:20103952 专业:英语 一、课题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分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是我们正确借鉴美国的先进育人理念的前提。 2.寻找,借鉴美国一种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美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很多差异,在这个差异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借鉴美国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使中国的家庭教育趋于完善。 3.完善中国整个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作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细胞,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的对比研究能够有效的完善整个教育体系。.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4.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 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

主要场所,对其日后的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研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出于起点位置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现今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种观念导致中美在教育方式上产生巨大差异。正确认识两国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从中美家庭教育对比分析中得到的启示。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促进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内容 A.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中美家庭观差异开题报告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院系:外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2010级英语3班 学生姓名:孟庆银 学号:20103710310

题目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综述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选题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人各方面都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美国是世 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等)影响 着我们。本文通过对中美家庭观差异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当的改变中国人的 家庭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选题目的及意义: 1.正确认识中美家庭观差异及形成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教育方式,生活习惯,人口种族等方面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家庭观。分析两国家庭观的差异可以使我们正确借鉴美国有益的家庭 观。 2.吸收借鉴美国优秀的家庭观,完善中国的家庭观 了解到差异后,发现美国优秀的家庭观并加以借鉴,改掉我们落后的家庭观,使我们的家庭观更完善,合理。 3.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很大,优秀的家庭观有助于家庭和睦,有助于塑造出高素质的公民,家庭和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4.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到家庭观的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和价值观,有助于进行跨文化交际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近几年我国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1.李玉艳,李静在《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中先从现代家庭制度、现代家庭 成员之间的关系、现代家庭的功能三个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现代家庭的差异,然后分 析了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的相互影响。 她们指出家庭制度方面美国是核心家庭,而中国则是夫妻平权制家庭、核心型小家庭等。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美国是民主家庭而中国家庭则是在向民主发展。家庭的功能方 面美国家庭是娱乐实体,中国家庭有5个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 教育功能。在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方面:美国是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家庭观念淡 薄,形成了人与人平等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社会制度和社会活动的发展,既推动了社会 分工的深化和社会合作的扩大,又促进了市民社会和立宪政治的建立和发展。负面效果 是导致了家庭伦理的破坏和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比较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 1207614008 12713 丁洋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中心,其损失可想而知。我们对于经济危机下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比较。 一、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 1.中国 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其基本内容是: (1)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在金融危机渗透进入中国之前,中国采取的是从紧的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还决定到2010年底进行总共4万亿元的投资。且这4万亿元只能用于投资,而不包括减税、价格补贴等其他财政支出。4万亿的投资政策主要是用于对“三农”的补贴、对家庭保障性住房进行加大建设、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对地方和民间的投资。. (2)税收政策及减少收费。2008年11月初,上调3486项商品的进出口退税,同时发布了对100项行政事业性项目的收费进行取消和停止征收的通知,11月28日全国家家电下乡启动。从2009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增值税的转型,从此转型预计能够减轻企业约1233亿元的赋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赋税负担约减轻共5000亿元。 国家财政政策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就中国的财政政策来看,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降低了税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g、t上升或tr下降,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复苏。 2.美国 (1)大幅退税一次刺激消费和投资。2008年初,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此法案中的退税额高达1680亿美元。通过退税来刺激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以此拉动经济的增长。Tr下降,AD曲线向右移动。 (2)提高银行存款保险限额。自2008年10月起至2009年12月31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及全国信用社股份保险基金为单个帐户存款保险提高了额度,从10万元美元提至25万美元。为银行存款储户提供存款保险,主要是为了预防储户因为对银行丧失信心而提取存款从而导致银行无法正常运行的信誉破产问题。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

中西教育差异对比专题报告(二)

资料2:中美教育对比 一、中美教育之别:功夫与利用率 在中国或者其他华人社会,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说,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而美国学校则会鼓励学生,想出最有效的办法去制造针,或者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把铁杵用于其他目的。就算真要钻牛角尖,一定要用铁杵造针的话,起码也要想办法造个成百上千根针,否则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铁? 勤奋不等于成功: 任何天才要想成功都需要努力,但关键在于努力分高效和低效两种(当然更有无效甚至负效)。就像我们使用能源生产,也有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一样。“铁杵磨成针”的效率,无疑是极低的。可是,当这种故事出现在小学教材里时,我就从没听到有人质疑过,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故事当作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天经地义,无庸置疑。可是,古人的智慧就算正确,也未必适合今天的社会。更何况有些持续了千年之道理,还常常被后人否定呢。 当然有些人会提出,“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它的事实本身,而在于要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努力可以成就一切。再认真回味一下,努力真的可以成就一切吗?不见得。 懒惰导致失败,但勤奋绝不等于成功。中国人固然比美国人勤奋,而且有小聪明,但美国国家强大,社会上成功者大多是美国人自己,这是因为,从大社会到小个人,他们都擅长于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在社会上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被最大化地有效利用。一个人取得的成果,等于功夫和利用率的方程式。数学好的中国人,这笔账一定比美国人算得清楚。 美国中学生每读一篇名著,无论是莎士比亚、爱默森、乔叟、奥威尔,作业都是写criticism(文学评论),可以正面,也可负面,不大聪明的学生也可以胡说八道,随便写写自己的感触。关键是从这些评论中,学生能够思考阅读过的内容。 墨守陈规与挑战权威:

宏观经济形势基本指标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基本指标分析报告 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挣脱发展束缚,多种所有制经济、各种新生事物和机制的引入,使中国经济生机盎然。继1986年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之后,1991年突破了2万亿元。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之后,中国经济骤然升温。从1993年开始,GDP每年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到1997年,中国GDP已达74462.6亿元。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GDP已初具规模的中国,凭借多年的经济积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了7%至8%的经济增长。2002年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03年,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GDP达到116694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中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他介绍,我国消费主要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大类。1978年至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年平均增长8.8%,相对同期 GDP9.8%的增速仍然滞后。从需求角度看,我国的三大需求发展不平衡,投资和出口增长快,消费增长相对较慢,使得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2008年,投资和净出口同比增速分别比消费快7.2和24个百分点。 年份 GDP(亿元) GDP指数 GDP增长率人均GDP(元/人) 1991 21781.5 307.6 9.2% 1893 1992 26923.5 351.4 14.2% 2311 1993 35333.9 400.4 14.0% 2998

1994 48197.9 452.8 13.1% 4044 1995 60793.7 502.3 10.9% 5046 1996 71176.6 552.6 10.0% 5846 1997 78973.0 603.9 9.3% 6420 1998 84402.3 651.2 7.8% 6796 1999 89677.1 700.9 7.6% 7159 2000 99214.6 759.9 8.4% 7858 2001 109655.2 823.0 8.3% 8622 2002 120332.7 897.8 9.1% 9398 2003 135822.8 987.8 10.0% 10542 2004 159878.3 1087.4 10.1% 12336 2005 183867.9 1200.8 10.4% 14103 2006 210871.0 1334.0 11.1% 16084 2007 257306 13.0% 2008 300670 9.0% 二、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又称上证综指或沪综指,全称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该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综合指数,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以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这一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起开始实时发布,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新上证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新综指”当前由沪市所有G股组成。此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实施后的第二个交易日纳入指数。指数以总股本加权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