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医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6
翼状胬肉病例书写范文# 翼状胬肉门诊病例。
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如农民、工人等]就诊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医生:“您今天来是哪里不舒服呀?”患者:“大夫啊,我这眼睛里长了个东西,可不得劲儿了。
就在眼角这儿,感觉像多长了一块肉似的,还老觉得眼睛磨得慌,看东西有时候也有点模糊,特别是往边上看的时候。
”三、现病史。
医生:“这个东西长了多久啦?”患者:“哟,有一段时间了呢。
刚开始的时候就一点点,我也没太在意,以为是上火啥的,过几天就好了。
谁知道它越来越大,现在都这么明显了。
最近眼睛干得很,而且这个东西好像还在慢慢往黑眼珠那边长呢。
”医生:“那您这眼睛有没有受过伤啊?比如说被什么东西戳到之类的。
”患者:“没有,绝对没有。
我平常挺小心的,没让眼睛受过啥伤。
”医生:“那您平时都做些啥工作呀?是不是经常在户外?”患者:“我是个农民啊,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大太阳晒着那是常事。
风一吹,沙子啥的经常往眼睛里跑,我就拿手揉一揉,也没太当回事儿。
”四、既往史。
医生:“您以前身体咋样啊?有没有啥别的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
”患者:“我身体还行,没啥大病。
就是偶尔感冒啥的,吃点药就好了。
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
”医生:“那您眼睛以前有过啥毛病吗?做过手术吗?”患者:“以前就是有点老花眼,配了个眼镜。
眼睛没做过手术。
”五、体格检查。
眼部检查:1. 视力:右眼:0.8(矫正无提高)。
左眼:1.0。
医生:“来,先看看视力,右眼稍微差一点啊,左眼还不错。
”2. 眼压:右眼:15 mmHg。
左眼:14 mmHg。
医生:“眼压正常,这是个好现象。
”3. 眼前节:右眼:结膜充血明显,颞侧球结膜可见一三角形肉样组织增生,头部已侵入角膜缘内约2 3mm,体部肥厚,表面有血管爬行,角膜透明区与胬肉头部之间界限清晰。
医生:“您看啊,您右眼这儿就是长了个翼状胬肉。
您看这个三角形的肉,就像个小翅膀似的(用手指给患者看),它都长到角膜这儿来了。
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翼状胬肉是发生于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的组织增生,病因不明,可能与阳光、沙尘、干燥气候等慢性刺激有关,多见于户外工作者。
本病多见于角膜鼻侧,一般无自觉症状,检查可见睑裂部球结膜呈血管样肥厚,分为头、颈、体三部;按发展状况将其分为进性期、静止期。
静止期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有炎症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或含激素的眼药水治疗。
进行期胬肉可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或手术切除治疗。
翼状胬肉中医称“胬肉攀睛”,外感风热、脾胃积热、心火上炎、三焦壅热、阴虚火旺等均可导致脉络瘀滞而发为胬肉。
治疗应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泻热通俯、泻火解毒、滋阴降火。
外感风热初生之时,痒涩羞明,多眵泪,胬肉渐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赤脉伴随,舌苔薄黄。
治疗疏风清热,方选栀子胜奇散:栀子、黄芩、蒺藜、草决明、菊花、木贼、蔓荆子各10克,荆芥、防风各6克等。
脾胃积热胬肉头部隆起,向角膜中央发展可见角膜出现灰白色侵润,体部充血肥厚,发展迅速,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泻热通俯,方选凉膈散:栀子、黄芩、黄连、连翘、夏枯草各10克,大黄6克等。
心火上炎眼痒涩刺痛,胬肉红赤,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热,舌尖红,脉数。
治疗清心泻火,方选导赤散和泻心汤:黄芩、黄连、生地各10克,竹叶、木通、大黄、甘草各6克。
三焦壅热眼痒涩刺痛,胬肉红赤体阔厚,发展迅速,口渴欲饮,口舌生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数。
治疗泻火解毒,方选黄连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各10克等。
阴虚火旺眼痒涩间作,胬肉薄淡红,时轻时重,口舌干燥,脉细数。
治疗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各1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6克。
忌食辛辣与烟酒;避免风沙和强光。
展开阅读全文。
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
一、病史询问
1.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2.询问患者是否有眼部不适、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以及症状持续的时间和变化情况。
3.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遗传史,以及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皮肤检查
1.检查翼状胬肉的形态、大小和生长位置,判断是否符合翼状胬肉的典型表现。
2.检查翼状胬肉的颜色和质地,判断是否有病变的可能性。
3.检查翼状胬肉的边缘和基底部,判断是否有浸润和增生等异常情况。
三、裂隙灯检查
1.使用裂隙灯观察翼状胬肉的表面情况,包括是否有糜烂、出血、溃疡等表现。
2.使用裂隙灯观察翼状胬肉的深度和厚度,判断是否有侵犯角膜的情况。
3.使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是否有损伤或炎症,以及是否有新生血管等异常情况。
四、眼球超声检查
1.使用眼球超声检查观察翼状胬肉与眼球壁的关系,判断是否有
侵犯角膜的情况。
2.使用眼球超声检查观察眼球内部情况,包括是否有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异常情况。
五、病理学检查
1.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翼状胬肉的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
2.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
翼状胬肉(眼角红肉攀睛)[服法]绿豆90克、蛇蜕一条,砂糖30克。
蛇蜕用甘草水洗净,用麻油炒黄,加绿豆及砂糖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第二个:蛇蜕6克,皂角子5克,马勃、蚕砂各9克。
上药炒炭存性,研成细粉,每服3克,每日2次。
主治翼状胬肉。
本病的特点是眼睑裂部的球结膜充血、肥厚、形成三角形尖端朝向角膜的带有血管的增生组织,逐渐向角膜方向生长,伸展如翼。
有些翼状胬肉很薄,血管少,发展很慢;有些肥厚而充血,进展较快。
静止性的胬肉未侵入瞳孔部,可任其存在,进行性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本病属中医“胬肉攀睛”“目肤翼”“目肤翼复瞳子”“胬肉侵睛外障”“马蝗积”“肺瘀”的范畴。
认为本病多由心肺积热,经络瘀滞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明目退翼为主。
具体辨证时又有肺经蕴热、心火内炽、肝经积热、脾胃蕴热、肾经虚火、术后屡发的区别。
另外,在内服药物的同时,也可外用清热明目的药物洗目。
中药辨证治疗方一:药物组成:防风15克,黄连12克,茺蔚子12克,桔梗9克,五味子9g,细辛3克,大黄12克,桑白皮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泻肺的功能。
适用于肺经温热引起的翼状胬肉。
症见胬肉始于眦部,贯穿气轮,呈黄脂或赤脉数条,状如蝇翅,渐攀向黑睛,有轻度痒涩感,伴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药物组成:大黄12克,黄连9克,生地12克,木通12克,水灯心9克,甘草梢6克,黄芩9克。
功能主治:具有清心泻火的功能。
适用于心火内炽引起的翼状胬肉。
症见眦部红赤,胬肉阔厚、头体红赤,痒涩刺痛,伴口渴心烦,少寐,溲赤便秘,舌尖红,苔薄,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药物组成:蛇蜕、草决明、川芎、荆芥穗、炒蒺藜、谷精草、菊花、防风、羌活、密蒙花、炙甘草、蔓荆子、木贼草、栀子、黄芩各等份。
功能主治:具有清肝泻火的功能。
适用于肝经积热引起的翼状胬肉。
症见胬肉如黄油,渐大增厚,赤瘀胬起,如肉堆积,色赤若朱,干涩刺痛,伴胁痛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翼状胬肉(胬肉攀睛)【病因】(一)发病原因目前其发病因素仍有许多争议,一般认为可能是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外因中,日光中的紫外线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此外风沙、粉尘、干燥等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炎热、日照量大及多尘地区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从事户外工作者也易患此病。
有人通过大鼠实验发现,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可引起上皮增生、前弹力层变性及角膜基质中血管形成,表明翼状胬肉的形成与紫外线作用有明显关系,可能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2.遗传因素遗传对翼状胬肉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遗传是一种低外显率的显性遗传。
但看来真正的病变是不遗传的,遗传的只是眼对环境刺激的影响有发生翼状胬肉的倾向性。
3.免疫因素因为在翼状胬肉内发现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而被认为与免疫学有关。
单克隆抗体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淋巴细胞都是T细胞,这些细胞引起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
免疫荧光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是IgG和IgE,IgG主要在角膜基质内,这与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的区域相一致。
IgE主要分布于上皮、基质区域。
IgE的出现表明Ⅰ型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正常结膜的免疫荧光研究未发现IgG和IgE。
若IgE持续存在将导致慢性炎症。
这种抗原的刺激可来自像花粉、灰尘颗粒或甚至病毒那样的外源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偶然发现IgE,但这一免疫学理论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翼状胬肉中发现T淋巴细胞、IgG和IgE,可以表明体液和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与翼状胬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慢性炎症及增生性疾病来自于任何原因的慢性炎症(如发生于角巩膜缘部的局灶性结膜炎等),都可导致炎症性水肿、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形成翼状胬肉所特有的纤维血管反应。
5.其他 Biedner等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基础泪液分泌情况有关。
Monselise等指出血管新生亦可促成胬肉的形成。
怎样治疗翼状胬肉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也在增加,很多人为了工作不注意身体,像一些建筑工人,农民,渔民等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就容易患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为一种眼科疾病,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眼球的运行或者眼珠运转,通常情况下,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环境中烟雾、风沙等长时间对眼睛的刺激有关。
那么什么是翼状胬肉?翼状胬肉病因有哪些?应该怎么治疗与预防翼状胬肉呢?本文将对翼状胬肉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
1什么是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外部相关刺激有着密切关系,本身为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单侧或双侧眼睛出现问题,形状像动物的翅膀,所以叫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脸裂部球结膜和角膜的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渐渐变大,严重的可能会覆盖瞳孔导致视力出现问题,脸裂部球结膜和结膜下组织发生变化,如肥厚,增生等,并持续往眼角膜蔓延。
2翼状胬肉发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翼状胬肉的发生包括内因和外因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
内因如病人平时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正常或者存在过敏问题引起眼睛异常;外因主要是在平时工作中长期接触紫外线照射,接触烟雾,粉尘,对身体造成影响。
内因方面:主要是患者自身原因,即遗传因素,泪液分泌不正常,营养不良造成的,如果病人泪液分泌减少泪眼不正常,眼睛干燥的不正常,就会导致眼睛出现翼状胬肉,平时对花粉等粉尘过敏的话,可能会导致眼睛感染,就会诱发翼状胬肉[1]。
外因方面:如建筑工人,农民,渔民等人群经常在太阳底下暴晒,会受到紫外线、烟雾或花粉等刺激,眼睛很容易感染慢性炎症,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长,淋巴和浆细胞异常浸润,就会出现翼状胬肉。
3翼状胬肉临床表现翼状胬肉单侧发病常情况下可见于鼻子侧面;双侧发病则多见于鼻颜侧,该病会一直发展,病情比轻的时候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表现,不过随着病情发展,胬肉会持续扩散,会压迫眼角使眼睛出现散光或者影响视力,如果浸润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瘢痕,此时治疗难度会明显增加。
病情严重的翼状胬肉经过治疗,其视力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翼状胬肉早期出现的时候可以用眼药水控制,后期需要积极前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2]。
翼状胬肉名词解释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被称为翼状赘皮。
它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突出的小瘤,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呈肤色或浅棕色,并且可以有细小的血管呈放射状分布于其表面。
翼状胬肉通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肢体等部位,往往在儿童和年轻人中最为常见。
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和紫外线曝晒等。
它通常是良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威胁,但它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自信心。
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包括冷冻、切除、电凝和激光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翼状胬肉,但也会留下瘢痕和色素不均。
因此,对于那些希望达到更美观效果的患者,一些美容手术如微针刺激和光动力疗法也可以考虑。
但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咨询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
- 1 -。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丝裂霉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主诉:**眼内眦红、异物感3年。
现病史:患者自3年前即发现**眼内眦红、异物感,内眦部球结膜增生,并逐渐长大,已影响视力及面容。
发现以来,无明显诱因,无眼痛、眼胀,无眼前黑影、视物变形,未予重视,未行诊治。
近日发现内眦部球结膜增生较前严重,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眼翼状胬肉”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来,精神可,饮食睡眠佳,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过去眼病史:无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毒物接触史及疫区接触史,生活规律,无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均身体健康。
家族史:否认遗传病及传染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T:36.5℃ P:72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 老年*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鼻翼无扇动,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无亢进。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
肱二、三头肌反射、双膝腱及跟腱反射存在。
巴彬斯基征、奥贲汉姆氏征、克尼格氏征均未引出。
专科检查右左视力0.6 1.0眼压15mmHg 15mmHg眼睑无浮肿,无内外翻倒睫,无上睑下垂无浮肿,无内外翻倒睫,无上睑下垂泪器泪小点位正,大小可,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溢出泪小点位正,大小可,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溢出结膜无充血,无水肿、滤泡、斑痕、结石内眦部球结膜增厚,呈翼状生长,头部已侵入角膜缘内约3mm,其上充血无充血,无水肿、滤泡、斑痕、结石内眦部球结膜增厚,呈翼状生长,头部已侵入角膜缘内约3mm,其上充血巩膜无黄染,无结节,光滑无黄染,无结节,光滑角膜大小正常,鼻侧被胬肉组织覆盖,周边见灰白色老年环,余清,上皮完整,无角膜后沉着物大小正常,鼻侧被胬肉组织覆盖,周边见灰白色老年环,余清,上皮完整,无角膜后沉着物前房轴中深,房闪(-)轴中深,房闪(-)虹膜棕褐色,纹理清,无粘连、萎缩棕褐色,纹理清,无粘连、萎缩瞳孔圆居中,对光反射灵敏圆居中,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透明玻璃体混浊混浊眼底视网膜色红润,血管走行清晰,视盘色正界清,黄斑中心反射灵敏视网膜色红润,血管走行清晰,视盘色正界清,黄斑中心反射灵敏眼球无突出及凹陷无突出及凹陷眼肌各方向眼球运动无受限各方向眼球运动无受限眼位正正眼眶眶缘无压痛眶缘无压痛辅助检查检查日期项目结果暂缺。
『五官疾病』处方:翼状胬肉胬肉攀睛三例例一纪某,女,22岁,某庄人,1974年2月23日诊。
近七天来,右目内眦胬隆起,内侵及黑睛,视物障碍。
胬肉旁有血丝缠绕。
头痛。
脉弦滑,舌边赤。
此系肝肺热壅盛,脾胃炽热所致。
治以清热散风明目。
处方密蒙花12克谷精草12克木贼12克代赭石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郁金9克丹参12克槟榔9克公英15克甘草6克取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2月26日),三剂药后,胬肉已退大半,再于原方中加,白蒺藜18克,取三剂,遂愈。
例二李某,女,24岁,某屯人,1974年6月5日诊。
只左目内眦胬肉,视物不清,每于行经前十天加重,时有听钝。
舌淡红,脉滑。
治以清热散风活血。
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12克茺蔚子12克密蒙花9克丹皮9克白蒺藜12克草决明15克菊花12克木贼12克桃仁9克。
水煎服。
二剂后,胬肉渐退,变薄,视物清晰。
又服十五剂,胬肉基本退净,听力正常。
每于经前,左内眦微红。
再服十剂,愈。
例三袁某,女,66岁,杨村某街人,1974年5月24日诊。
两目内眦胬肉磨痛,有血丝盘绕。
视物模糊,舌赤,脉弦。
治以清热散风。
处方密蒙花12克草决明15克白蒺藜12克银花12克公英12克菊花12克美仁子9克甘草6克灯芯1.5克水煎服(美仁子即蕤仁)。
二剂后,血丝退。
六荊后胬肉退净,视物正常。
《王幸福》【胬肉攀睛】《中医眼科学》认为:“多因心脾二经风热壅盛,经络瘀滞,或恣嗜五辛酒浆,脾胃湿热蕴蒸,血滞于眦部所致。
亦有由于过劳恣欲,暗耗肾阴,水火不济,以致心火上炎而发”;“若胬肉渐长,红筋渐布,多眵多泪,羞明刺痛,属心肺风热壅盛,当祛风清热,方用金花丸,或栀子胜奇散。
若眵多干结,涩痒交作,口渴,右寸脉较胜,偏于肺经风热者,宜清肺泄热,可用清肺饮,或清肺丸。
如便秘溺赤,属于脾胃湿热蕴结者,宜泄热通腑,可用泻脾除热饮。
若胬肉出现红筋,乍起乍退,涩痒间作,伴有心中烦热,口舌干燥,小便黄赤等证,属于阴虚火炎,宜滋阴降火,可用知柏八味丸,兼用甘露饮治之。
翼状胬肉的护理措施简介翼状胬肉,又称为眼角肉芽、内眦肉芽或内眦肉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它通常表现为眼角处长出一块多余的皮肤,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和影响外貌。
本文将介绍翼状胬肉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这一疾病。
护理措施1. 清洁护理翼状胬肉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以预防感染和加重症状。
建议使用清洁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翼状胬肉区域,轻轻擦拭,避免用力过度。
护理前后要彻底洗手,以确保清洁卫生。
2. 抗菌药物使用翼状胬肉容易感染,因此,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感染风险。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的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抗菌药物以及使用方法。
3. 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常见方法。
医生可能会开具药膏或眼药水,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一般情况下,将药物涂抹于翼状胬肉处,避免接触到眼球及眼睑内侧。
4. 牵引疗法对于一些较大的翼状胬肉,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通过使用特定的器具,将翼状胬肉逐渐拉长,以促进其自然脱落。
这种疗法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按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5.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复杂的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切割或激光烧灼等方式将翼状胬肉完全切除。
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护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
6. 注意眼部卫生除了针对翼状胬肉进行特定的护理措施外,患者还需要注意眼部卫生。
避免眼部受到外界污染,如尽量不揉眼睛、不戴隐形眼镜等。
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率。
7.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也对翼状胬肉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等。
同时,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翼状胬肉区域的刺激和摩擦,避免使用过度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定期复诊,密切关注翼状胬肉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就医处理。
翼状胬肉诊断标准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常常出现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如腋窝、肩膀和腹部等。
这种疾病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因此科学准确地进行翼状胬肉的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共同了解翼状胬肉,并能够正确判断和治疗。
一、翼状胬肉的主要特征1.外观特点:翼状胬肉常呈现为肉质突起的肿块,形状酷似翅膀。
肿块多呈红色或棕色,质地柔软,常常随着患者的活动而摆动。
肿块表面往往光滑或稍微有些粗糙。
2.生长方式:翼状胬肉通常呈向外扩散的生长方式,周围皮肤会逐渐受到牵拉,变得松弛。
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肿块的颜色可能会有所改变,表面也会出现溃烂或出血的情况。
3.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刺痛,尤其是在接触或摩擦时。
炎症可能会伴随着肿胀、瘙痒或疼痛。
翼状胬肉常常发生在多汗或摩擦部位,例如腋窝、肩膀和胸部等地方。
二、翼状胬肉诊断标准1.病史与症状: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患者一般会提供有关疾病发展的时间、部位以及可能的诱因。
医生还会询问疼痛、刺痛、瘙痒和溃烂等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翼状胬肉的外观、颜色、形状和质地。
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皮肤感觉和运动功能,以确定翼状胬肉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3.组织活检:对于怀疑为翼状胬肉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诊。
组织活检可以通过取样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翼状胬肉的特征变化。
4.其他辅助检查: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因素,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肿块性质以及疾病的发展情况。
三、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轻度的翼状胬肉可以尝试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局部激素或抗生素药膏。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帮助加速疾病的康复进程。
2.手术切除:对于较大、持续生长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翼状胬肉,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
翼状胬肉(胬肉攀睛)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一、概述胬肉攀睛指有一三角形脂膜胬起如肉,由眼珠眦角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的慢性外障眼病。
多生于大眦,生于小眦或两眦同时发生者较少见。
病变进程缓慢,往往经过数月或多年始侵入黑睛,并逐渐遮盖瞳仁,也有停止进展者。
本病相当西医之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早期可予中西结合保守治疗以控制其生长,但至后期侵犯角膜接近瞳孔时,则以手术为主。
在围手术期,使用中医辩证论治,可以增进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提倡使用。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手术:1、进行性翼状胬肉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结膜移植术手术方式:胬肉切除术四: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一、术前中医治疗内治辨证分型:一般于术前一周门诊口服中药或中成药1.心肺风热型主证:胬肉初生且渐肥厚,赤脉集布,眼痒涩羞明流泪,舌苔薄黄。
治法:祛风清热通络。
方药:主方栀子胜奇散(倪维德《原机启微》)加减。
处方:防风9克,荆芥9克,栀子9克,黄芩9克,木贼9克,菊花9克,白蒺藜9克,谷精草9克,蝉蜕6克,赤芍12克,牡丹皮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心火上炎型主证:胬肉头尖红赤高起,痒涩刺痛,每见心烦失眠,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舌尖红,脉数。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导滞。
方药:1.主方导赤散(孙思邈《银海精微》)加减。
处方:生地黄30克,木通12克,栀子9克,黄柏9克,大黄9克,竹叶9克,甘草6克,黄连9克,赤芍15克,防风9克,茺蔚子12克,水牛角30克(先煎)。
水煎服,每日l剂。
翼状胬肉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翼状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
它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最为古老的眼病。
它不仅可以眼刺激征及外观缺陷,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
【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临床上将其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又分为结膜期和角膜前期)、进展胬肉(角膜后期)和术后胬肉(又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3类(1)初发胬肉①结膜期胬肉:裂隙灯下睑裂部结膜肥厚,充血水肿,血管扩张,其尾部与半月皱襞粘连,移动球结膜则造成一横向条索。
二碘曙红或荧光素染色冲洗后用钴蓝光观察,可见结膜上皮点状脱落,而其临近受上、下眼睑覆盖的结膜则不着色。
②角膜前期胬肉:肥厚的结膜形成的三角形充血皱襞,头部跨越角膜缘,底部扇状,越过半月皱襞向泪阜两侧伸展,在角膜缘前区,为胬肉的颈部。
胬肉的头部在角膜缘上隆起,越过角膜缘向角膜伸展约2mm,表面有微细血管。
在头的尽端有一灰白色小泡状由微粒堆积成的小岛侵入角膜浅层,为Fuchs小岛。
小岛与头部周围角膜呈现肉眼难于辨认的混浊。
靠体部亦有微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沿角膜缘扩张的血管分布。
头和颈部在浸润充血区与角巩膜粘连。
荧光素着色,呈现出上皮点状脱落。
(2)进展胬肉头部成灰白色胶样隆起,其尽端形成竖向锯齿状边缘,颈部血管充盈,组织肥厚。
胬肉头部表面微隆起,邻近有散在钙化点,进展缘可越过瞳孔中央,深至角膜前弹力层,其上皮隆起,混浊明显。
【诊断要点】1.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2.应注意与假性翼状胬肉相鉴别【治疗原则和方案】尽量避免外来刺激,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
1.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
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
为减少外界刺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
2.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
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手术切除。
翼状胬肉诊疗指南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
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
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
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
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一、病因1.身体因素:要考虑到遗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
2.环境因素:外界剌激如眼部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日光、花粉等过度剌激,尤其是渔民、农民、海员、砂石工人等长期户外劳动者在上述剌激因素作用下使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组织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这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一系列过程。
二、临床表现1.症状:刺激感、眼红、视力下降,也可能无症状。
2.体征:单侧胬肉多见于鼻侧,双侧者则分别在角膜的鼻、颞两侧。
初期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为三角形的血管性组织。
它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尖端为头部,角膜缘处为颈部,球结膜部为体部。
胬肉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可分为进行期或静止期。
进行期胬肉的头部隆起,附近的角膜混浊,在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有细胞浸润。
颈部宽大、体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扩张的血管。
静止期的胬肉头部平坦,角膜浸润吸收,体部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表面光滑,病变静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需与假性翼状胬肉、睑裂斑相鉴别。
1.真性翼状胬肉是属于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并向角膜发展的结果。
假性翼状胬肉一般是角膜边缘区的急性损伤,其附近球结膜与角膜病变处发生粘连,形成一条结膜桥带。
2.假性翼状胬肉生长在角膜边缘的任何一个部位,一般比较小,亦无发展趋势,为球结膜与角膜上皮粘连所致。
临床上可见一索条或三角形结膜皱襞固定在角膜混浊部位,多发生于角膜溃疡、灼伤或化学腐蚀伤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风泻火法治愈胬肉攀睛病案:赖某,女,28岁。
初诊:1966年7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左眼红赤涩痒作痛,眵泪俱多已月余。
诊查:检视患眼,大眦内赤脉如缕,白睛表层变厚,呈三角形肉状胬起,红赤显著,尖端朝向黑睛,横贯白睛,攀侵黑睛。
患者视物模糊,烦热口干,夜不安寐,溺黄便结。
舌苔薄黄,脉弦滑数。
辨证:脾胃热毒蕴结,上攻于目。
治法:治宜清热泻火,疏风明目。
处方:大黄6g 黄柏6g 黄芩6g 栀子9g 桔梗6g 黄连5g 防风6g 枳壳9g 茺蔚子12g 菊花9g 甘草3g上方药连服5剂,大便每日轻泻1~2次,目涩痒痛、胬肉红赤均见减轻,眵泪减少,视物较明。
原方大黄改为4g,加蝉衣5g、车前子12g。
继服药10余剂后,患眼无红赤涩痛,胬肉渐薄而平伏,视物更清,大便通畅。
舌苔薄润、脉弦。
拟丸药收功。
处方:生大黄10g 黄柏30g 黄芩30g 栀子45g 朴硝10g 桔梗20g 党参30g 黄连20g 茺蔚子60g 法夏30g 蔓荆子30g 密蒙花30g 归尾30g 川芎20g 车前子30g 菊花30g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g,每日2次。
药后左眼胬肉萎缩消失,无不适。
按语本案乃脾胃热毒蕴蒸,循经上犯眦部。
张子和所谓“目不因火则不病”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临床来看,眼病属实火毒者为多。
本案应用泄热通腑属“釜底抽薪”法,泻其肠胃之热,折其上炎之火,后又合活血祛瘀法,使胬肉攀睛得以控制并逐渐消失。
(陆光灿整理)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73,陆剑尘医案。
陆剑尘,1909年生。
江西赣州市人。
主任中医师。
年少体弱多病,乃立志学医。
1932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曾在上海名中医朱鹤皋、徐小圃、丁仲英、顾渭川、祝味菊、王仲奇、夏应堂诸先生门下临证学习。
1936年毕业后返乡梓,以行医为业。
解放后曾任赣州市立医院中医师,赣州市人民政府卫生科副科长,赣州公费医疗门诊部副主任,赣南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赣州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翼状胬肉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翼状胬肉症状,尤其是翼状胬肉的早期症状,翼状胬肉有什么表现?得了翼状胬肉会怎样?以及翼状胬肉有哪些并发病症,翼状胬肉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翼状胬肉常见症状:眼结膜上出现瘀点、结膜充血、结膜乳头增生*一、症状临床上将其大致分为初发胬肉(又分为结膜期和角膜前期)、进展胬肉(角膜后期)和术后胬肉(又分为治愈胬肉和复发胬肉)3类。
1.初发胬肉(1)结膜期胬肉: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逐渐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胬肉,状似昆虫的翅膀,故名翼状胬肉。
多发生于鼻侧,颞侧者较少,伸向角膜时,可侵及前弹力层及浅层基质。
裂隙灯下睑裂部结膜肥厚,充血水肿,血管扩张,其尾部与半月皱襞粘连,移动球结膜则造成一横向条索。
二碘曙红或荧光素染色冲洗后用钴蓝光观察,可见结膜上皮点状脱落,而其临近受上、下眼睑覆盖的结膜则不着色。
(2)角膜前期胬肉:肥厚的结膜形成的三角形充血皱襞,头部跨越角膜缘,底部扇状,越过半月皱襞向泪阜两侧伸展,在角膜缘前区,为胬肉的颈部。
胬肉的头部在角膜缘上隆起,越过角膜缘向角膜伸展约2mm,表面有微细血管。
在头的尽端有一灰白色小泡状由微粒堆积成的小岛侵入角膜浅层,为Fuchs小岛。
小岛与头部周围角膜呈现肉眼难于辨认的混浊。
靠体部亦有微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沿角膜缘扩张的血管分布。
头和颈部在浸润充血区与角巩膜粘连。
荧光素着色,呈现出上皮点状脱落。
2.进展胬肉头部成灰白色胶样隆起,其尽端形成竖向锯齿状边缘,颈部血管充盈,组织肥厚。
胬肉头部表面微隆起,邻近有散在钙化点,进展缘可越过瞳孔中央,深至角膜前弹力层,其上皮隆起,混浊明显。
由于胬肉对角膜的牵拉作用,可使角膜的弯曲度发生改变而引起散光。
Habsen等检查39眼发现胬肉眼呈现规则散光,散光度可达5D,但多数视力不下降。
Lin等测定胬肉眼对比敏感度,发现各个空间频率明显降低。
同时发现眩光现象也较正常眼明显增多。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丝裂霉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表单(医师版)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术(ICD-9-CM-3:11.3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5天
第1页(共2页)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表单(医师版)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