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常见的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88 KB
- 文档页数:6
学情分析
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少。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级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差。本单元涉及的物质的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性质较复杂,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见的酸》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给学生自我发挥的舞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让学生在紧张、快乐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新奇的实验切入课堂激疑。课堂以新奇的浓硫酸使蔗糖炭化——黑面包实验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很迫切地想知道无色溶液是什么?为什么出现了这种现象?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主干知识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讨论系列活动一,我设计了学生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我绝不代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我就“缄默不言”,让学生主动认真地进行实验观察,鉴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浓硫酸的特性教学,我采用了演示实验和师生合作实验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课后,与同事交流,在大家的指导帮助下,我发现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仍然有许多不足,还有地方有待提升。
《常见的酸》教材分析
前几个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下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常见的酸》是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溶液之后更深层次的探究,同时也为以后常见的碱和碱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从本单元来看这节课即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评测练习
1、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下列物质中含有酸的是()
A、食盐水
B、食醋
C、汽水
D、糖水
2、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B、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C、浓盐酸的质量减轻
D、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3、浓硫酸和浓盐酸均敞口放置一周,其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A、质量都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B、质量都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大
C、浓盐酸质量变小,浓硫酸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D、浓盐酸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浓硫酸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4、酸溶液能表现称共同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_
5、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一定要把_并不断_,这样做的目的是_
6、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O2、CO2等气体,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性,若将一定量的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其质量_(增重、减轻、不变),浓度_(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_
对比:若将浓盐酸敞口放在空气中,其质量_(增重、减轻、不变),浓度_(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_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阶段化合物知识部分的重点教学内容。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放弃了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注重学生的自主
和合作学习。
课堂以新奇的浓硫酸使蔗糖碳化-黑面包实验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鉴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我采用了演示实验和师生合作实验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在强调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失误,做浓硫酸的稀释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感知稀释浓硫酸时温度的变化,同时还应利用生成性资源。
《常见的酸》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认识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特别是酸的化学性质。
(2)初步学会酸性溶液的稀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