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内化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课外阅读课内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朝阳读书活动
自去年来,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朝阳读书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在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时,并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而是首先想到了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就学生阅读的时间和对象,可以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是”例子”,那么完成了课内阅读教学后,就像数学教完了例题,还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运用,才算真正学会了这个例题体现的知识。因此叶老一再强调”必须在国文课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得到阅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的运用,进而增强阅读能力。因此,我借“朝阳读书活动”的东风,有计划地进行了“课外阅读课内化”的读书指导实践。
一、扩展阅读,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
所谓扩展阅读,就是说我们在课内学习了某一篇文章,以此为一个点扩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作品。例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等课文后,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在教学《选举风波》一课后,指导学
生阅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在教学《家的序和跋》一课后,指导学生阅读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在教学《范进中举》、《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后,指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红楼梦》、《水浒传》等我国古典文学作品。
在教学《读堂吉哥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课文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堂吉哥德》、《普希金诗集》等外国名著,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且我还在要求学生阅读具体作品时,作了如下指导:
1、介绍要求阅读的作品,点到即止,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2、指导学生了解阅读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4、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5、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要求阅读的作品。
二、比较阅读,求得对课内知识的深化
学习了某一篇或某一类文章,可以找与之相似的文章来进行比较阅读。比如我们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臧克家的<<社戏>>,比较一下两者在内容,写作手法,主题等方面的不同;学习了<<范进中举>>,再去阅读
<<变色龙>>,就可以领略中外两位大师在描写胡屠户和奥
楚蔑洛夫这两个人物时的相同手法,理解在”变”中写人物的艺术技巧。
三、提高课内教学效率,使课外阅读进课堂
一般的课外阅读是在课堂外实行,缺少了老师的及时指导和监督,可能会流于形式。特级教师魏书生“每个学期120课时的语文课,他用了不到50课时就教完了,剩下时间则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反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也借鉴魏老师的做法,在一个较好的班级里搞过为期一学期的大胆尝试.在时间的安排上,把每周用于学习“例子”的5课时压缩为4课时,挤出的1课时用来做“习题”---带学生进图书室。在这里,学生自选书籍,埋头吟读,我则细心倾听他们的阅读感受,指导其写好读书笔记。此外还组织每月出“课外阅读手抄报”1期,出“读写园地”板报1次。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养成了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是什么呢?王德俊老师有过精要的概括:“这个过程是:老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弄懂弄透课文和从课文中学得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些东西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从而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有意识地经常在课内教学中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积极地指导学生运用于课外阅读.小到读一
篇课文,归纳中心,概括段意,划分层次,总结优点等方法,大到某类文体的阅读方法,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等等。还要求学生养成查字词典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摘录词句写读书感受的习惯。当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这些方法,再按照前三点要求去课外阅读时,就如鱼得水,大大增强了阅读效果,做到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实践证明,用精读指导泛读,由课内转向课外,把知识变为能力, 是正确指导课外阅读是一项成功尝试,更是”朝阳读书活动”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