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排列组合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排列组合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排列组合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排列组合

刘老师奥数四年级秋季讲义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专题解析:1.如果完成某一件事有几类方法,只要选择任一类方法中的一种方法,这件事就能完成,而且其中的方法各不相同,那么,完成这件事的

方法总数,就等于各类方法数的总和。这个原理就称为加法原理。

2.如果完成某一件事情不能一步完成,而要分成几步才能完成,那么,

完成这件事情的方法总数,就等于完成各步方法的乘积。这个原理

就叫做乘法原理。

例题精选

例1从甲地到乙地,每天有3班火车、2班轮船和6班汽车可乘,问一天中从甲地到乙地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解析:要完成“从甲地到乙地”这件事,可以分三类考虑:(1)每班火车是一种方法,有几班火车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2)每班轮船是一种方法,有几班轮船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3)每班汽车是一种方法,有几班汽车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用加法原理就可以计算出所有不同的走法。

例2从A城市去C城市,需要途经B城市,从A到B有3条路可走,从B到C 有4条路可走,那么从A

解析:从A城市到B城市,一共有3条路可走,也就是有3种选择,到了B 城市后,又有4条路可去C城市,也就是有4种选择,对于A到B的这3条路来说,每一条路都有4种,这样用乘法原理可以求出A到C一共有多少条路。

例3 学校食堂中午提供3种主食,6种菜和2种汤,如果想点一种主食,一份菜和一种汤,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解析:要完成打饭的任务可以分三步来完成,先来选一种主食,有3种选择,再来选一份菜,有6种选择,最后选汤,有2种选择。用乘法原理可算出。

例4从1个5分币、4个2分币、8个1分币中,拿出8分钱买邮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解析:按硬币的组合方法分类:(1)拿一种硬币有多少种方法;(2)拿两种硬币有多少种方法;(3)拿3种硬币有多少种方法。然后计算总共的方法。

例5有10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之间比赛一场。问: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解析:用加法原理计算,首先算第一个人要比赛几场,再算第二个人不重复的比赛有几场,继续算第三个人不重复的比赛有几场,然后按规律就可以把所有人比赛的场数求出来了。也可以用乘法原理计算。

例6 四男二女6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要求2个女的紧挨着排在正中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析:先排男的,男的四个位置分别有4种排法、3种排法、2种排法、1种排法,共有(4×3×2×1)种排法,再排女的位置,有2种排法,分步相乘,即可求出。

例7 如图,A、B、C、D四个区域分别用红、黄、蓝、白四种颜色中的某一种颜色。如果要求相邻的区域染不同的颜色,问:

解析:先染A区,有红、黄、蓝、白4

再染B区,已用掉一种颜色,还有3

C区则有2种方法,D区也有2种方法。

1.书架上层有5种不同的故事书,中层有7种不同的科技书,下层有4种不同的历史书。如果要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如果三种书各取一本,有多少种取法?

2.现有1克、3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那么天平上能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砝码只能放在天平的一边)

3.轮船旗杆上最多可以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黄、绿色信号旗各一面,如果用信号旗表示信号,最多能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4.4个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5.小琴、小慧、小梅三人报名参加运动会的跳绳、跳高和短跑这三个项目的比赛,每人参加一项,报名的情况有多少种?

6.“IMO”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缩写,把三个字母写成三种不同的颜色,现在

共有5种不同的颜色笔,按上述要求能写出几种不同颜色搭配的“IMO”。

7.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有1、2、4、0四个数字,从中任意抽出三张卡片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1.如图,(1)A →B →D 有 种不同的路线(A 点不得重复);(2)A →D,有 种不同的路线(A 点不得重复)。(

2.H 市的电话号码有7个数字,其中第一个数不为0,也不为1,这个城市数字

不重复的电话号码共有多少个?(全国部分城市“新苗杯”数学联赛试题)

3.有5张卡片上的数字是3、4、5、6、7,从中抽出两张组成的两位数是奇数的

有多少个?(辽宁省小学生数学竞赛试题)

4.如图中有6个点、9条线段。一只甲虫从A 点出发,要沿着某几条线段爬到F

点。行进中,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线段只能经过1次。这只甲虫最多有多少种不

同的走法?(第三届“华杯赛”试题) A B C

D E F

5.有3名医生、三名护士被分配到3所小学为学生体检,每所学校1名医生、1

名护士,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小学生数学报》杯”竞赛试题)

6.在红、黄、白、蓝四种颜色中选择若干种涂图,要求相邻的区域涂不同的颜色,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小学数学ABC 卷试题)

检测·应用

1.1000至1999这些自然数中,个位数大于百位数的有多少个?

2.唐老鸭、米老鼠和5个福娃、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站在一块,如果唐老鸭和米老鼠不能相邻,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3.一个篮球队,五名队员A、B、C、D、E,由于某种原因,C不能做中锋,而其余4个可以分配到5个位置的任何一个上,共有几种不同的站法?

4.如果组成三位数abc的三个数字a、b、c中,有一个数字是另外两个数字的乘积,则称它为“特殊数”,在所有的三位数中,共有多少个“特殊数”?

5.用3个数字8和2个数字5及1个数字0组成的六位数有多少个?其中除以4余1的有多少个?

6.一个四位数能被3整除且至少含有一个数字6,这样的四位数共有多少个?

7.有4名同学约定去上网,现只有3台电脑,只好有两个同学同上一台电脑,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网方式?

8.从1到2004这2004个整数中,共有多少个数与四位数8866相加时,至少发生一次进位?

9.从1~500的所有自然数中,不含数字4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10.像1234,6561这样奇数与偶数相间的四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11.包含数字3还能被3整除的四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12.有6名内科医生和4名外科医生,现在要组成5人医疗小组送医下乡。按照

下列条件,各有多少种选派方法?

(1)有3名内科医生和2名外科医生;

(2)既有内科医生,又有外科医生。

13.如果10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任意抽取3件中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

多少种?

14.从12个人中选5个人去开会,其中李明和张华必须去开会,那么有多少种不

同的选法?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 答:这个数列共有9项. 试一试1: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

试一试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99+100=(1+100)×100÷2=5050 试一试3:6+7+8+…+74+75 例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分析: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50-2)÷2+1=25 首项=2,末项=50,项数=25 等差数列的和=(2+50)×25÷2=650 试一试4:9+18+27+36+…+261+270 巧妙求和(二) 专题简析: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数数图形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数数图形 专题简析:当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1: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以AD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以EF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所以图中共有6×2=12个三角形. 试一试1: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个三角形 例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数长方形与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可以这样思考,图中的长方形的个数取决于AB或CD边上的线段,AB边上的线段条数是1+2+3=6条,所以图中有6个长方形. 试一试2: 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长方形. ()个长方形

数数图形(二) 专题简析:“数图形”时,既可以逐个计数,也可以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对每部分按照各自构成的规律数出图形的个数,再把他们的个数合起来. 例1: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AB边上有线段1+2+3=6条,把AB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长,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图中共有6×3=18个长方形. 即:长边线段数×宽边线段数=长方形的个数 试一试1: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长方形. 例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分析:图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3×3=9个,边

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为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1×1=1个.所以图中的正方形总数为:1+4+9=14个. 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相同的n×n个小方格组成的几行几列的正方形其中所含的正方形总数为:1×1+2×2+…+n×n. 试一试2:数一数下图中有()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 例3: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正 方形?(其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 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 分析: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4=24个;边长是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1)×(4-1)=15个;边长是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2)×(4-2)=8个;边长是4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6-3)×(4-3)=3个;共有:24+15+8+3=50个.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被分成m等份,宽被分成n等份(长和宽的每一份都是相等的)那么正方形的总数为:mn+(m-1)(n-1)+(m -2)(n-2)+…+(m-n+1)·1 试一试3: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正方形.

小学四年级上册思维训练题大全(附答案)

姓名:班级: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 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 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 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 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姓名:班级: 1、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 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2、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3、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 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4、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5、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小学二年级奥数思维练习题及答案(60道)

小学奥数题(1) 1、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 2、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要25分钟,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小明、小丽、小刚、小红4个人 一起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需要多少分钟? 3、聪聪参加有奖知识竞答,共10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聪聪最后得了60分,那 么他答对了几道题? 4、晚上停电,小文在家点了8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1支蜡烛,后来又被风吹灭了2支。最后还剩多少支 蜡烛? 5、有16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9人,藏着的还有几人? 6、19名战士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船,船上每次只能坐4名战士,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全体战士过河? 7、布袋里有两只红袜子和两只黑袜子,至少拿出几只,才能保证配成一双同样颜色的袜子?

8、布袋里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篮球和黄球各4个,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至少必须摸出 几个球? 9、跷跷板的两边各有四个铁球,这时跷跷板保持平衡。如果拿掉一个铁球,跷跷板上还有几个铁球? 10、一根电线,对折再对折,最后从中间剪开,剪开的电线一共有几段? 11、布袋里有两只红袜子和两只蓝袜子,至少拿出几只,才能保证配成一双同样颜色的袜子? 12、张老师家住十楼,她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你能算出从一楼到张老师家有多少级台阶吗? 13、时钟在3点时敲3下,用了4秒钟,敲9下用了几秒? 14、有5只大纸箱,每只大纸箱内装有3只中等纸箱,每个中等纸箱内又装有3只小纸箱,大、中、小纸 箱共有多少个? 15、两堆西瓜,从第一堆中拿16个放入第二堆后,还比第二堆多8个,原来两堆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之排列组合题一及答案

1、7个人站成一排,若小明不在中间,共有_______________种站法;若小明在两端,共有_________________种站法。 2、4个男生2个女生共6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有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要求2个女生紧挨着有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要求2个女生紧挨着排在正中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3、A、B、C、D、E、F、G七位同学在操场排成一列,其中学生B与C必须相邻,请问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4、6名小朋友A、B、C、D、E、F站成一排,若A、B两人必须相邻,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站法;若A、B两人不能相邻,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站法;若A、B、C三人不能相邻,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站法。 5、10个相同的球完全分给3个小朋友,若每个小朋友至少得1个,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分法;若每个小朋友至少得2个,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分法。 6、小红有10块糖,每天至少吃1块,7天吃完,她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吃法。 7、5个人站成一排,小明不在两端的排法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 8、停车站划出一排12个停车位置,今有8辆不同的车需要停放,若要求剩余的4个空车位连在一起,一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停车文案。 9、将3盆同样的红花和4盆同样的黄花摆放在一排,要求3盆红花互不相邻,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放法。 10、12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至少1个,则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分法。 11、四年级三班举行六一儿童节联欢活动,整个活动由2个舞蹈、2个演唱和3个小品组成,请问如果要求同类型的节目连续演出,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出场顺序。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

5 数的一半,即 A = 60 种,选 B . 奥数解排列组合应用题 排列组合问题是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 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 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 1.相邻问题捆绑法 :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 列. 例 1. A, B, C ,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A, B 必须相邻且 B 在 A 的右边,那么不同的 排法种数有 A 、60 种 B 、48 种 C 、36 种 D 、24 种 解析:把 A, B 视为一人,且 B 固定在 A 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 4 人的全排列,A 4 = 24 种, 4 答案: D .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 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 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1440 种 B 、3600 种 C 、4820 种 D 、4800 种 解析:除甲乙外,其余 5 个排列数为 A 5 种,再用甲乙去插 6 个空位有 A 2 种,不同的排 5 6 法种数是 A 5 A 2 = 3600 种,选 B . 5 6 3.定序问题缩倍法 :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 的方法. 例 3. A, B, C ,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B 必须站在 A 的右边( A, B 可以不相邻)那 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24 种 B 、60 种 C 、90 种 D 、120 种 解析: B 在 A 的右边与 B 在 A 的左边排法数相同,所以题设的排法只是 5 个元素全排列 1 2 5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 :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 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 4.将数字 1,2,3,4 填入标号为 1,2,3,4 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 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 、6 种 B 、9 种 C 、11 种 D 、23 种 解析:先把 1 填入方格中,符合条件的有 3 种方法,第二步把被填入方格的对应数字填 入其它三个方格,又有三种方法;第三步填余下的两个数字,只有一种填法,共有3×3 ×1=9 种填法,选 B .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 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 2 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 10 人中选出 4 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 、1260 种 B 、2025 种 C 、2520 种 D 、5040 种 解析:先从 10 人中选出 2 人承担甲项任务,再从剩下的 8 人中选 1 人承担乙项任务, 第三步从另外的 7 人中选 1 人承担丙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C 2 C 1C 1 = 2520 种,选C . 10 8 7

(完整)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一 1、★×2+7-20=25 ★=() (54-★)×9=72 ★=() 2、A乘4,再加上20,然后除以5,等于8,A是()。 3、篮子里有一些苹果,5个5个的数多1个,7个7个的数也多一个。篮子里至 少有()个苹果。 4、甲仓库存粮80吨,乙仓库存粮56吨,每天从甲仓库运出8吨粮食,从乙仓库 运出5吨粮食。那么()天之后两个仓库剩下的粮食就同样多了。 5、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4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要()分钟。 6、名华奥校今年招收二年级新生8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10人,男人有() 人。女生()人。 7、一年一班和一年二班共有学生46人,一年二班转到一年一班2人,两个班人 数相等,原来一班有()人。二班有()人。 8、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两位数加两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三位数加三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从以上的解题中你是否发现规律了呢?请完成下面挑战题: 四位数加四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9、小李、小华比赛爬楼梯,小李跑到第2层时,小华正好跑到第4层。照这样计 算,小李跑到第5层时,小华到第()层。 10、直接写出得数 (1)42+71+29+58= (2)526-73-27-26= (3)1457-(185+457)= (4)729+154+271= (5)516-56-44-16= 11、小明和小强原有书和相等,后来小明把书送给小强12本,这时小明和小强, ()的书多,多()本。 12、一只鸭、一只鹅共重12千克。如果知道一只鸡和一只鸭共重7千克;一只鹅 和一只鸭共重9千克,那么一只鸭是()千克。 13、把两张纸贴接在一起用一分钟,把同样6张纸连接贴成一张大纸,共用() 分钟。 14、甲是乙的哥哥,丙是丁的弟弟,丁是甲的父亲,丙是乙的什么人?()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

奥数解排列组合应用题 排列组合问题是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 1.,,,,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A 、60种 B 、48种 C 、36种 D 、24种 解析:把,A B 视为一人,且B 固定在A 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424A =种,答案:D .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1440种 B 、3600种 C 、4820种 D 、4800种 解析:除甲乙外,其余5个排列数为55A 种,再用甲乙去插6个空位有26A 种,不同的排 法种数是52 5 63600A A =种,选B .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 的方法. 例 3.,,,,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 必须站在A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24种 B 、60种 C 、90种 D 、120种 解析:B 在A 的右边与B 在A 的左边排法数相同,所以题设的排法只是5个元素全排列 数的一半,即5 51602 A =种,选 B .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解析:先把1填入方格中,符合条件的有3种方法,第二步把被填入方格的对应数字填入其它三个方格,又有三种方法;第三步填余下的两个数字,只有一种填法,共有3×3×1=9种填法,选B .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 、1260种 B 、2025种 C 、2520种 D 、5040种 解析:先从10人中选出2人承担甲项任务,再从剩下的8人中选1人承担乙项任务, 第三步从另外的7人中选1人承担丙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21110 872520C C C =种,选C .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五篇】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五篇】 【第一篇:整除】 6539724能被4,8,9,24,36,72中的哪几个数整除? 解答:4,9,36 【第二篇:硬币换算】 有100枚硬币,把其中2分硬币全换成等值的5分硬币,硬币总数变成79个,然后又把其中的1分硬币换成等值的5分硬币,硬币总数变成63个.求原有2分及5分硬币共值多 少钱? 解:每2.5个2分可换1个5分,即每换1个5分,个数就减少1.5个。已知减少了100-79=21个,所以换成的5分的个数=21÷1.5=14个。也就是说,是用5×14=70分钱换成了5分,所以2分币是70÷2=35个。同理,每5个1分可换1个5分,即每换1个5分,个数就减少4个。已知减少了79-63=16个,所以换成的5分的个数=16÷4=4个。也 就是说,用5×4=20分换成了5分,所以1分币是20÷1=20个。原有2分及5分硬币共 价值:35×2+45×5=295分. 【第三篇:容斥原理】 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 (1)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 (2)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 (3)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 (4)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解: 2的倍数有100÷2商50个,3的倍数有100÷3商33个,2和3人倍数有100÷6商16个。 【第四篇:逻辑推理】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交谈时发生了语言困难,在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中,每人只会两种,可惜没有大家都会的语言,只有一种语言是三个人都会的。 (1)乙不会英语,但当甲与丙交谈时,却要请他当翻译。 (2)甲会日语,丁不懂日语,但两人能相互交谈; (3)乙、丙、丁三人想相互交谈,却找不到大家都会的语言; (4)没有人既能用日语讲话,又能用法语讲话。 想一想:甲、乙、丙、丁四人各会说哪两种语言? 由(1)、(2)、(4)得:乙不会英语,甲会日语但不会法语,丁不会日语。 假设甲还会英语,由(1)知甲、丙没有共同语言,得丙会汉语和法语,而乙与甲、乙 与丙有共同语言,且乙又不能既懂法语又懂日语,得乙会汉语和日语,由(3)得丁会英语、法语,与题已知条件"只有一种语言三人都会"有矛盾。 假设甲还会汉语,由(1)知甲、丙没有共同语言,得丙会英语、法语,而乙与丙、乙 与甲有共同语言,只能是乙会汉语、法语,由(3)知丁不会法语,得丁会汉语、英语,这 样甲、丁也能相互交谈。

小学奥数专题排列组合

?排列问题题型分类: 1.信号问题 2.数字问题 3.坐法问题 4.照相问题 5.排队问题 ?组合问题题型分类: 1.几何计数问题 2.加乘算式问题 3.比赛问题 4.选法问题 ?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1.优先排列法 2.总体淘汰法 3.合理分类和准确分步 4.相邻问题用捆绑法 5.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 6.顺序问题用“除法” 7.分排问题用直接法 8.试验法 9.探索法 10.消序法 11.住店法 12.对应法 13.去头去尾法 14.树形图法 15.类推法 16.几何计数法 17.标数法 18.对称法

分类相加,分步组合,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基础知识(数学概率方面的基本原理) 一.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办法, 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中不同的方法, 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中不同的方法,……, 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 二.乘法原理:如果完成某项任务,可分为k个步骤, 完成第一步有n1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二步有n2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k步有nk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此项任务共有n 1×n 2 ×……×n k 种不同的方法。 三.两个原理的区别 ?做一件事,完成它若有n类办法,是分类问题,每一类中的方法都是独立的,故用加法原理。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做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步与步之间是连续的,只有将分成的若干个互相联系的步 骤,依次相继完成,这件事才算完成,因此用乘法原理.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四年级数学级上册思维训练题(全)

第一讲方阵问题(一) 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叫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例1: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分析:要以两棵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作为分段标准.公路全长可分成若干段.由于公路的两端都要求栽杆,所以电线杆的根数比分成的段数多1。 解:以10米为一段,公路全长可以分成 900÷10=90(段)共需电线杆根数:90+1=91(根)

练习与作业 1.四年级同学参加广播体操比赛,要排列成每行11人,共11行的方阵。这个方阵里有多少同学? 2.用棋子排成一个6×6的正方形,共需用棋子多少枚? 3.有1764棵树苗,准备在一块正方形的苗圃(实心方阵)里栽培。这个正方形苗圃的每边要栽多少棵树苗? 4.576人排成一个实心方阵,这个方阵每边多少人? 5.棋子若干只,恰好可以排成每边6只的正方形,棋子的总数是多少?棋子最外层有多少? 6.在大楼的正方形平顶四周装彩灯,四个角都装一盏,每边装25盏,四周共装彩灯多少盏?

第二讲方阵问题(二) 例3: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 分析:根据四周人数和每边人数的关系可以知: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可以求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那么整个方阵队列的总人数就可以求了。 解: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60÷4+1=16(人) 整个方阵共有学生人数:16×16=256(人) 答:方阵最外层每边有16人,此方阵中共有256人。 例4: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 分析:方阵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个数就减少2个。知道最外面一层每边放14个,就可以求第二层及第三层每边个数。知道各层每边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各层总数。 解:最外边一层棋子个数:(14-1)×4=52(个) 第二层棋子个数:(14-2-1)×4=44(个) 第三层棋子个数:(14-2×2-1)×4=36(个) 摆这个方阵共用棋子:52+44+36=132(个)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题

数学思维训练专题 例1: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长到4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例2:一个数减16加上240,再除以7得40,求这个数是多少? 例3:小丽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由于粗心,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例4:一根铁丝剪去一半,再减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4分米,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分米?

例5:小红、小丽、小华三人分苹果,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个,小丽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个,小华得10个。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例6:三只笼子里共养24只兔子,如果从第一只笼子里取出4只放到第二只笼里,再从第二只笼里取出3只放到第三只笼里,那么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原来三只笼里各养了多少只兔子? 例7、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6层,每层楼梯20级,她家住在五楼,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 例9、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

例10: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例11:时钟3点钟敲3下,6秒钟敲完;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 例12: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参加队列表演,有32人参加,每4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 例13: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2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例14:小玲家养了46 只鸭子,24 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 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例15:一个筐里装着52 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 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 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例16: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 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 块。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 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例:17:一口枯井深230 厘米,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110 厘米,而夜晚却要向下滑70 厘米。这只蜗牛哪一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 例18: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掉24袋,剩下的袋数是吃掉的2倍。食堂运来大米多少袋?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教案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排列与组合:熟悉排列与组合问题。运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下面这样的两类问题:问题一:从 A 地到 B 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或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 4 班,汽车有 3 班,轮船有 2 班。那么从 A 地到 B 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问题二:从甲村到乙村有两条道路,从乙村去丙村有 3 条道路(如下图)。从甲村经乙村去丙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解决上述两类问题就是运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工作共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 1 种不同的方法, 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工作共有N=m 1+m 2 +m 3 +…+m n 种不同方法。 运用加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类,不重不漏。要求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合理分类也是运用加法原理解决问题的难点,不同的问题,分类的标准往往不同,需要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 乘法原理:完成一件工作共需N个步骤:完成第一个步骤有m 1 种方法,完成第 二个步骤有m 2种方法,…,完成第N个步骤有m n 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工作 共有m 1×m 2 ×…×m n 种方法。 运用乘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步。完成这件工作的N个步骤,各个步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工作,必须连续完成这N 步才能完成此工作;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工作的方法也不同。 这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组合的基础,与教材联系紧密(如四下《搭配的规律》),教学时要先通过生活中浅显的实例,如购物问题、行程问题、搭配问题等,帮助孩子理解两个原理,再让孩子学习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运用两个原理解决的都是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在解题时要细心、耐心、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计数时要注意区分是分类问题还是分步问题,正确运用两个原理。灵活机动地分层重复使用或综合运用两个原理,可以巧妙解决很多复杂的计数问题。小学阶段只学习两个原理的简单应用。 【例题一】每天从武汉到北京去,有 4 班火车,2 班飞机,1 班汽车。请问:每天从武汉到北京去,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解析】运用加法原理,把组成方法分成三类:一类乘坐火车,二类乘坐飞机,三类乘坐洗车.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找规律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找规律 专题简介:一般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例1: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4,7,10,(),16,19 分析: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所以: 应填: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 试一试1:先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再填空。 (1)33,28,23,(),13,(),3 (2)2,6,18,(),162,() (3)128,64,32,(),8,(),2 例2: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再填空。 1,2,4,7,(),16,22 分析: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递增1,即依次是1、2、3……。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试一试2:先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再填空。 (1)1,4,9,16,25,(),49,64 (2)53,44,36,29,(),18,(),11,9,8 例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3,4,20,6,17,8,(),(),11,12 分析:第1、3、5……个数递减3;第2、4、6……个数递增2。8后面的一个数为:17-3=14, 11前面的数为:8+2=10。 试一试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3,2,15,4,17,6,(),() (2)4,28,6,26,9,23,(),(),18,14 例4:在数列1,1,2,3,5,8,13,(),34,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分析: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括号里:8+13=21或34-13=21 上面这个数列叫做斐波那切(意大利古代著名数学家)数列,也叫做“兔子数列”。 试一试4: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2,4,6,10,16,(),() (2)34,21,13,8,5,(),2,()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整个程序如 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题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数学思维训练专题 例1: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长到4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例2:一个数减16加上240,再除以7得40,求这个数是多少? 例3:小丽在做一道加法时,由于粗心,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例4:一根铁丝剪去一半,再减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4分米,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分米? 例5:小红、小丽、小华三人分苹果,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个,小丽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个,小华得10个。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例6:三只笼子里共养24只兔子,如果从第一只笼子里取出4只放到第二只笼里,再从第二只笼里取出3只放到第三只笼里,那么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原来三只笼里各养了多少只兔子? 例7、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6层,每层楼梯20级,她家住在五楼,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 例9、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 例10: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例11:时钟3点钟敲3下,6秒钟敲完;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 例12: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参加队列表演,有32人参加,每4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 例13: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2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例14:小玲家养了46只鸭子,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例15: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例16: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例:17:一口枯井深230厘米,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110厘米,而夜晚却要向下滑70厘米。这只蜗牛哪一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 例18: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掉24袋,剩下的袋数是吃掉的2倍。食堂运来大米多少袋? 例19:有甲乙两人,甲收藏图书有600本,乙收藏的图书本数是甲的3倍。甲乙两人收藏的图书相差多少本? 例20:学校饲养小组养了18只黑兔,养的灰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养的白兔的只数比灰兔多12只,学校饲养小组养了多少只白兔? 例21:商店里有红气球54个,黄气球24个,花气球和黄气球的总数比红气球少8个。有花气球多少个? 例22:文峰超市运来雪碧80箱,运来可乐的箱数是雪碧的3倍,运来芬达180箱。三种饮料共运来多少箱? 例6:强强去外婆家,如果他来回都步行要用90分钟。如果他去时步行,回来时乘车一共用了58分。他回来时乘车要用多少分钟?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逻辑推理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逻辑推理 专题简析: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 1、选准突破口; 2、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正确的; 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可以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例1:有三个小朋友们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冬冬说:“兰兰做的比静静多。”兰兰说:“冬冬做的比静静多。”静静说:“兰兰做的比冬冬少。”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谁做的好事最少? 分析:我们用“>”来表示每个小朋友之间做好事多少的关系。 因为“兰兰>静静”、“冬冬>静静”和“冬冬>兰兰”。所以,冬冬>兰兰>静静,冬冬做的好事最多,静静做的最少。试一试1:江波、刘晓、吴萌三个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已知: 江波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老师是同学。请问:三个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

例2: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分别写上汉字:数学奥林匹克。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的每个汉字的对面各是什么字? 分析: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有4个相邻的面、1个相对的面,找到与它相邻的4个面剩下的1个面就是它的对面。与“奥”相邻的是“林”、“匹”、“学”、“数”剩下一个“克”在“奥的对面”。 同理“数”的对面是“匹”。则剩下“学”的对面一定是“林”。试一试2:下面三块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按相同的规律涂有红、黄、蓝、白、绿、黑六种颜色。请判断黄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白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红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 例3:甲、乙、丙三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甲说:“是丙打碎的。”乙说:“我没有打碎破璃。”丙说:“是乙打碎的。”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 专题一找规律(一) 专题简介:一般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例1: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4,7,10,(),16,19 分析: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所以:应填: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 试一试1:先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再填空。(1)33,28,23,(),13,(),3 (2)2,6,18,(),162,() (3)128,64,32,(),8,(),2 例2: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再填空。 1,2,4,7,(),16,22 分析: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递增1,即依次是1、2、3……。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试一试2:先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再填空。(1)1,4,9,16,25,(),49,64 (2)53,44,36,29,(),18,(),11,9,8 例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3,4,20,6,17,8,(),(),11,12 分析:第1、3、5……个数递减3;第2、4、6……个数递增2。8后面的一个数为:17-3=14,11前面的数为:8+2=10。 试一试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3,2,15,4,17,6,(),()(2)4,28,6,26,9,23,(),(),18,14 例4:在数列1,1,2,3,5,8,13,(),34,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分析: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括号里:8+13=21或34-13=21 上面这个数列叫做斐波那切(意大利古代著名数学家)数列,也叫做“兔子数列”。 试一试4: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2,4,6,10,16,(),()(2)34,21,13,8,5,(),2,()(3)1,3,6,8,16,18,(),(),76,78 例5: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4)(5,7)(10,2)(□,9) 分析: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的和都是12。 □应为:12-9=3 试一试5:下面括号里的两个数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4)(2,12)(3,8)(4,□)(2)(18,17)(14,10)(10,1)(□,5)(3)(2,3)(5,7)(7,10)(10,□) 专题二找规律(二) 专题简析: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对于几列数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 2,分布在图中的数,变化规律与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是解题的突破口。 例1: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析:经仔细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12+6=18,8+7=15,即每一横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两个数的和。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4+8=12。 试一试1: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2:根据前面图形中的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