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14 KB
- 文档页数:14
2024年电力系统分析总结范本总结:2024年电力系统分析显示,该年度电力系统运行相对稳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改进的机会。
以下是对2024年电力系统的总结和分析:1.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2024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继续增加。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的数量和容量都有所增加,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传统电力生产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逐渐趋于平衡。
2.智能电力网的发展:2024年智能电力网的应用进一步普及。
大量的智能电网设备和技术被引入,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更加精准监测和管理。
这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3.电能储存技术的进步:2024年电能储存技术持续改进,促使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部署。
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瞬时电力需求的变化,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改进机会:虽然2024年电力系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改进的机会:1.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猛,但其集成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更多的研究和投资应该放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同运行上,以确保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供电和可靠性。
2.电力系统弹性:随着电力需求和供给的变化,电力系统需要更具弹性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
更多的研究和投资应该放在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和灵活性增强上,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3.网络安全:随着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加速,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加强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黑客攻击和供电中断,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
结论:2024年电力系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力网、电能储存和数字化转型方面。
然而,仍有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的集成、电力系统的弹性和网络安全方面。
通过继续创新、研究和投资,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效率和可持续性。
2024年电力系统分析总结____年电力系统分析总结一、总体情况在____年,电力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投资,电力系统逐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的目标。
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动下,电力系统的清洁能源比例不断增加,传统的煤炭发电逐渐减少。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1.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在____年继续快速增长。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太阳能发电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在____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容量超过了1000GW,成为全球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2. 风能发电:风能发电在____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尤其是海上风电的发展迅猛,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上建设了大型风电场。
风能发电的技术逐渐成熟,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____年,全球风能发电容量达到了800GW,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水电发电:水电发电依然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____年,多个国家的水电站继续运营和建设,水电发电容量稳步增长。
尽管水电发电有一定的环境影响,但在高效管理下,水电发电仍然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
三、电力存储技术电力存储技术在____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增加,电力系统对于储能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各种电力存储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开发,以解决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
在____年,电池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成本逐渐下降,电动汽车的推广也促使了电池技术的发展。
四、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在____年进一步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精确监控和控制,提供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在____年,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认识。
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总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包括功角稳定性分析、电压稳定性分析和频率稳定性分析。
功角稳定性研究的是电力系统中互联的发电机间维持同步的能力问题。
在交流系统中,所有连接在系统中的发电机必须要保持同步运行。
角度稳定性分为以下三类。
静态稳定性:指电力系统受到小扰动后,不发生非同期失步,自动恢复到起始运行状态的能力。
暂态稳定性:指电力系统受到大的扰动后,各同步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动态稳定性:指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在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长过程的运行稳定性的能力。
频率稳定性:系统中有功功率的缺乏导致的频率下降现象。
电压稳定性:研究的是系统在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系统维持电压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①计算给定稳态运行情况下各变量的稳态值;②对描述暂态过程的方程式在稳态值附近线性化;③形成线性化方程状态矩阵A,根据其特征值的性质判断稳定性。
(四)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⑴采用自动调节励磁装置;⑵减小元件的电抗,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采用分裂导线;②提高线路额定电压等级;③采用串联电容补偿⑶改善系统的结构和采用中间补偿设备。
小扰动法是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以线性化分析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当受扰动系统的线性化微分方程组的特征方程式的根的实部皆为负值时,该系统是稳定的,当根的实部有正值时,该系统式不稳定的。
小扰动法分析简单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步骤:(1)列出描述系统中各元件运行状态的微分方程式组;(2)将以上非线性方程线性化处理,得到近似的线性化微分方程式组;(3)根据近似方程式的根的性质,判断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暂态稳定:系统受到大的扰动后,将使系统结构和参数发生变化,系统潮流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从而破坏了远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功率平衡,使发电机开始加速或减速,扰动后,各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变化并不相同,使它们的转速变化也不相同。
这样各发电机之间因转速不同产生相对运动,其结果是使转子之间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
选用牛顿-拉佛森方法,利用matlab 软件计算基于PQ 节点情况下的潮流计算。
一.所用公式112222[()()][()()]()j ni i i ij j ij j i ij j ij j j j n i i i ij j ij j i ij j ij j j i i i iP P e G e B f f G f B e Q Q f G e B f e G f B e U U e f ====⎧∆=--++⎪⎪⎪⎪∆=---+⎨⎪⎪∆=-+⎪⎪⎩∑∑i j ≠2200i ij ij i ij iii ij ij i ij ii i ijij i ij i ij ii ij ij i ij i iji i iji i ij i P H B e G f f P N G e B f e Q J G e B f N f Q L B e G f H e U R f U S e ∂⎧==-+⎪∂⎪⎪∂==+⎪∂⎪⎪∂==--=-⎪∂⎪⎨∂⎪==-+=∂⎪⎪∂⎪==⎪∂⎪∂⎪==⎪∂⎩i j=2222i ii ij i ij i iiiiii ij i ij i iii iii ij i ij i ii ii ii ij i ij i ii i i iii i i ii ii P H B e G f b f P N G e B f a e Q J G e B f a f Q L B e G f b e U R f f U S e e ∂⎧==-++⎪∂⎪⎪∂==++⎪∂⎪⎪∂==--+⎪∂⎪⎨∂⎪==-+-∂⎪⎪∂⎪==⎪∂⎪∂⎪==⎪∂⎩其中11()()j nii ii i ii i ij j ij j j j i j niiii i ii i ij j ij jj j i a G e B f G e B f b G f B e G f B e ==≠==≠⎧=-+-⎪⎪⎪⎨⎪=+++⎪⎪⎩∑∑二、程序流程图开始形成节点导纳矩阵输入原始数据设节点电压(0)(0)i ie f,i=1,2…,n,i≠s置迭代次数0k=置节点号i=1计算雅克比矩阵元素计算PQ节点的()kiP∆,()kiQ∆,PV节点的()kiP∆,()2kiU∆求解修正方程式,得()kie∆,()kif∆雅克比矩阵是否已全部形求()max||k e∆,()max||k f∆迭代次数k=k+1i=i+1计算各节点电压的新值:(1)()()k k kie e e+=+∆。
现代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分析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基础。
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是实现能源供应的关键,对于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电力系统主要设备和控制技术方面进行分析,为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电力系统提供参考。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电力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
发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发电机组成。
发电机是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
发电机的类型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为火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和核电发电机等。
输电系统是将电力从发电站输送到用电地点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变压器、电缆、电线杆等组成。
输电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电能传输损耗和维护电能的稳定性。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将输送的电力分配到各个用电地点,以供人们生活、生产和工作使用。
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开关、熔断器、变压器等。
二、电力系统主要设备电力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熔断器等。
这些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发电机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电力系统的发电源。
发电机通常有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两种类型。
在电力系统中,交流发电机被广泛应用。
变压器是输电系统的重要设备,它主要通过改变交流电压大小来提高电能传输效率。
变压器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两种类型,前者一般用于大型电力系统的输电环节,后者则被应用于城市配电系统中。
开关是电力系统中的控制设备,主要用于连接和断开电路。
开关通常分为低压开关和高压开关两种类型。
低压开关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系统中,高压开关则被应用于输电系统。
熔断器是电力系统中的安全设备,它主要用于断开电路以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熔断器通常分为低压熔断器和高压熔断器两种类型。
低压熔断器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中,高压熔断器则被应用于工业和大型电力系统中。
一、潮流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联系高斯-赛德尔法:原理简单,导纳矩阵对称且高度稀疏,占用内存小。
收敛速度很慢,迭代次数随节点数直接上升,计算量急剧增加,不适用大规模系统。
牛顿-拉夫逊法: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和网络规模基本无关。
相对高斯-赛德尔法,内存量和每次迭代所需时间较多,其可靠的收敛还取决于一个良好的启动初值。
PQ 分解法(快速解耦法):PQ 分解法实际上是在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法的基础上,在交流高压电网中,输电线路等元件的R<<X ,即有功功率主要取决于电压相角,而无功功率主要取决于电压幅值,根据这种特性对方程组进行简化,从而实现了有功和无功的解耦。
两大条件:(1)线路两端的相角相差不大(小于10°~20°),而且||||ij ij G B ≤,于是可以认为:cos 1;sin ij ij ij ij G B θθ≈≤; (2)与节点无功功率相对应的导纳2/i i Q U 通常远小于节点的自导纳ii B ,也即2i i ii Q U B <<。
1. PQ 分解法用一个1n -阶和一个1n m --阶的方程组代替牛顿法中22n m --阶方程组,显著减少了内存需量和计算量。
2. 计算过程中B '、B ''保持不变,不同于牛顿法每次迭代都要重新形成雅可比矩阵,因此显著提高了计算速度。
3.雅可比矩阵J 不对称,而B '、B ''都是对称的,使求逆等运算量和所需的存储容量都大为减少。
4. PQ 分解法的迭代次数要比牛顿法多,但是每次迭代所需时间比牛顿法少,所以总的计算速度仍是PQ 分解法快。
在低压配电网中PQ 分解法不适用。
交流高压电网的输电线路的元件满足R<<X ,PQ 分解法正是基于此条件简化而来;而低电压配电网络一般R/X 比值很大,大R/X 比值病态问题也正是PQ 分解法应用中的一个最大障碍。
2024年电力系统分析总结范文2024年是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的一年,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 电力系统在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2024年电力系统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首先, 2024年电力系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电站建设, 极大地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
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不会产生排放物和废水, 对环境的污染也更少。
在2024年,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推动了能源的低碳转型。
其次, 2024年电力系统在能源储存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由于太阳能和风能的不稳定性, 电力系统需要能够储存电能以应对高峰时段或不稳定的情况。
在2024年, 电池技术得到了显著改进, 电池容量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电池成本也有所降低。
这些进展促使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并且提供更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再次, 2024年电力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 通过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和智能运行等技术, 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2024年, 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智能计量、远程监控和自动化设备等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
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还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舒适的用电体验。
最后, 2024年电力系统在清洁能源消纳和能源交互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加, 清洁能源消纳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2024年, 通过建设跨区域、跨国家的电力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 不仅能实现清洁能源的分发和交易, 也能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
同时, 电力系统也与其他能源领域进行了更紧密的交互合作, 如与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动车充电设施、与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等。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Advanced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在本科阶段学习《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电力系统特点,结合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研究成果,为硕士研究生今后从事电力系统相关课题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而设置的一门《电力系统分析》延伸性质的课程。
本课程是从事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控制和稳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现代电力系统规划、电能管理系统等应用项目的基础。
课程由若干专题讲座构成,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课程主要内容:一、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基本功能、方法二、大规模电力系统分析的等值处理三、大规模电力系统分析的分块处理四、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基本功能、方法五、加权最小二乘状态估计六、快速分解状态估计、等值变换状态估计七、动态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以分块算法研究代替)八、不良数据检测和辨识方法九、广义状态估计方法(*)十、配电网络状态估计方法(*)考核方式:报告+考试。
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数值计算方法。
参考书籍:诸骏伟. 电力系统分析上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或诸骏伟. 电力系统分析上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年张伯明,陈寿孙著. 高等电力网络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H.H.Happ著,丘昌涛译. 分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1987年于尔铿主编.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年宋文南,李树鸿,张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讲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基本功能、方法现代电力系统的特点规模庞大:1)系统网络节点数量多;2)系统覆盖地域广。
结构复杂:1)拓扑结构复杂;2)系统参数变化点多;3)交直流混合系统。
影响面宽:由影响一个地区、一个省、一个大区、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
课程学习方法:复习《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部分,多思考,多阅读文献,必要时编写程序对一些问题进行验证计算。
预备知识:电力网络构成,元件以及元件之间的连接。
电力系统分析(5篇)电力系统分析(5篇)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1篇电力作为经济社会进展的基本能源,在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电能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的转变,尤其是在电能数据采集和计量上,以其富裕柔性、高互动性和牢靠性满意了用电户对电能实时性的要求,也为智能电网平台构建供应了技术支撑。
电力营销是建立在用电信息收集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来满意电力服务目标,特殊是在智能电表的讨论与应用中,实现了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归集和处理,也节省了电力企业电能管理成本,提升了电力企业信誉和服务水平。
1电力营销的主要业务及客户需求分析电力营销系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单元、营销业务单元、营销工作质量单元及营销决策支撑体系四部分。
其中,客户服务层主要通过营业厅、互联网来满意用电户的信息查询、询问、受理用电户的紧急服务或投诉举报等业务,也是电力营销系统中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点;营销业务层主要从电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上,从详细业务的处理上来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
如对新装、增容、变更服务、电能计量、电费收缴、合同管理、负荷管理等业务;电力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主要从客户服务及电力营销业务考核上,就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合同执行状况,以及投诉举报工作进行监督,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完善落实;电力决策支撑层,主要从电力营销策略制定、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运营管理、客户管理、电力营销效益评估及企业战略规划上供应科学决策依据,帮助电力营销决策工作。
我国电力营销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滞后,用电户对电力营销业务需求还处于较低层面。
通常状况下,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上,结合电力服务经济社会进展实际,从故障排解响应速度、提升优质电力服务质量上,电力营销在客户需求分析上主要表现在:一是满意电能供应牢靠性,从停电缘由、电网改造、电力设备故障处理、电力供需不平衡等方面来提升供电牢靠性;二是满意共性化电力服务需求,当前在共性化服务上,主要集中在用电户电能信息采集,以及实现供电、用电双向互动交互;三是快速电能故障处理及响应速度,着力从电力故障点推断、解决用电户故障问题,实现快速响应处理;四是丰富用电业务办理渠道,当前主要以营业厅为办理渠道,人工受理方式降低了用电满足度,要拓宽网络办理,实现智能化受理;五是用电信息不透亮,当前用电户所获得的用电信息范围狭窄,无法全面了解、准时获得用电信息,导致电力营销策略规划缺乏引导性。
第一章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电网互联的优点及带来的问题,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运行状态带来的好处。
电力系统分析概述。
第二章电力网络的基本概念结点电压方程,关联矩阵,用关联矩阵与支路参数确定结点电压方程,变压器和移向器的等值电路,节点导纳矩阵,第三章常规潮流计算的任务、应用、,对潮流计算的基本要求,潮流计算的方法,电力系统数学表述,潮流计算问题的最基本方程式潮流计算的借点类型,节点功率方程及其表示形式,潮流计算高斯赛德尔发。
牛顿拉弗逊法,潮流计算的PQ分解法,保留非线性潮流算法,最小化潮流算法(潮流计算和非线性规划潮),潮流计算的自动调整,PV节点无功功率越界的处理,PQ节点电压越界的处理,带负荷调压变压器抽头的调整,负荷特性的考虑,互联系统区域间交换功率控制最优潮流计算最优潮流和基本潮流的比较,最优潮流计算的算法,最优潮流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最优潮流计算的简化梯度算法,(迭代求解算法的基本要点),最优潮流的牛顿算法,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直流输电的应用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特点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的分解交流系统部分的模型直流系统部分的模型直流电力系统模型直流系统标幺值,直流电力系统方程式,(换流站,及其控制方式)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算法联合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直流潮流数学模型第四章故障类型及分析双轴变换-派克变换及正交派克变换两相变换-克拉克变换顺势对称分量变换(120 +-0)对称分量变换坐标变换的运用网络方程网络中的电源模型不对称短路故障的边界条件短路故障通用复合序网断线故障通用负荷序网两端口网络方程阻抗行参数方程(有源无源)导纳型参数方程(有源无源)混合型参数方程复杂故障分析第五章状态的确定(状态估计量测误差随机干扰测量装置在数量上或种类上的限制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功能流程对量测量的数量要求状态估计与常规潮流计算比较条件不同模型和方程数的不同求解的数学方法不同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表征与可观察性量测方程五种基本测量方式状态估计误差的原因高斯白噪声型的随机误差噪声响亮电力系统状态的可观察性最小二乘估计最小方差估计的概念h(x)为线性函数时的最小二乘准则、h(x)为非线性函数时的最小二乘准则及步骤快速解耦状态估计算法支路潮流状态估计法递推状态估计追踪估计、估计的目标函数递推估计公式第六章电力系统安全性实时安全监控功能结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静态安全分析支路开断模拟、直流法2、补偿法,灵敏度法二、发电机开断模拟1、直流法2、分布系数法预想事故的自动选择(ACS)ACS算法,须满足的条件ACS算法的原理框第七讲电力系统元件的动态模型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理想同步电机同步电机正方向的规定abc坐标下(原始)的电压方程abc坐标下(原始)的磁链方程定子各绕组的自感定子绕组间的互感定子绕组与转子绕组间的互感转子各绕组的自感和转子绕组间的互感电机输出电功率的瞬时值在abc坐标下基本方程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Park变换dq0坐标下的磁链方程电感系数矩阵中的系数dq0变换的物理解释dq0坐标下的电压方程同步电机输出功率和电磁转矩正交派克变换标幺制下的同步电机方程dq0坐标下标幺制的电压方程dq0坐标下标幺制的磁链方程在X ad基值系统下的磁链方程标幺制下的输出功率和电磁转矩dq0系统下的磁链方程dq0坐标下标幺制的电压方程d轴和q轴等效电路、运算电抗及实用参数电机参数q轴等效电路、运算电抗及电机参数q轴参数及定义d轴等效电路、运算电抗及电机参数d轴参数由电机参数计算派克方程中的原始参数同步电机方程小结同步电机转子运动方程同步电机转子运动方程的标幺值形式同步电机实用模型(二三四五六阶、经典模型)状态量初值的确定阻尼项的引入第七讲励磁系统数学模型(2)概述励磁系统的基本功能励磁系统的类型励磁系统分类及典型接线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控制系统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直流励磁机数学模型直流励磁机数学模型小结交流励磁机数学模型静止励磁系统数学模型静止励磁功率单元数学模型典型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电压测量与负载补偿环节数学模型幅值限制环节数学模型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数学模型典型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第七讲原动机及调速器数学模型(3)原动机自动调速器原动机及调速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汽轮机数学模型水轮机数学模型典型调速器数学模型水轮机调速器数学模型:水轮机机械液压式调速器原理图离心飞摆方程配压阀(错油门)活塞方程接力器(油动机)活塞方程反馈方程软反馈硬反馈传递函数框图汽轮机调速器数学模型:基本功能机械液压调速器数学模型一机械液压调速器数学模型二功频液压调速器原理框图第七讲负荷数学模型(4)负荷种类负荷随时间变换规律负荷特性负荷的数学模型负荷建模方法负荷静态模型负荷静态模型1:指数形式负荷静态模型2:多项式负荷动态模型动态负荷负荷动态模型的输入输出含动态负荷模型的解算实际节点负荷情况计及感应电动机机电暂态过程的负荷动态模型第七讲网络元件数学模型(5)网络元件模型机电暂态分析电磁暂态分析输电线路准稳态模型坐标系统012对称分量准稳态模型网络各序网与发电机和动态负荷的接口abc坐标和012坐标下准稳态模型之比较012坐标的应用xy同步坐标实数域的准稳态模型输电线路电磁暂态模型abc相坐标电磁暂态模型dq旋转坐标电磁暂态模型xy同步坐标电磁暂态模型变压器准稳态模型正、负序模型接线方式对正、负序量相位和幅值的影响y,d11接线方式对正、负序量相位和幅值的影响零序模型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abc相坐标电磁暂态模型第 8 讲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暂态稳定分析大干扰后两种不同的结局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分析,要考虑暂态稳定分析与改善暂态稳定分析分类暂态稳定分析中的一些简化暂态稳定分析的时域仿真法全系统数学模型的构成暂态稳定分析的数值解法暂态稳定分析的时域仿真法微分方程组代数方程组微分的数值解法暂态稳定分析的数值解法欧拉法改进欧拉法龙格-库塔法隐式梯形积分法常微分方程求解方法的选取问题微分-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暂态稳定分析的基本流程简化模型时域仿真法暂态稳定分析实际暂态分析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发电机节点的处理和机网接口计算⏹发电机采用经典模型时的处理方法⏹考虑凸极效应的直接解法考虑凸极效应的迭代解法负荷节点处理⏹当负荷采用恒定阻抗时当负荷采用非线性模型时⏹当负荷采用计及机电暂态的动态负荷模型时⏹网络操作与故障处理⏹发生简单不对称故障时⏹发生复杂(多重)不对称故障时⏹故障或操作时,状态方程及其参数的修正处理⏹基于改进欧拉法和迭代解法的暂态稳定分析⏹微分方程的改进欧拉法预报及校正计算公式第八讲暂态能量函数法(2)暂态能量函数法概述单机无穷大系统的直接法暂态稳定分析系统及模型暂态能量函数的构造临界能量的构造系统暂态稳定判别为在相平面上讨论多机系统直接法暂态稳定分析的数学模型假定预处理同步坐标下的暂态能量函数和临界能量同步坐标下的暂态能量函数同步坐标下的暂态能量函数的计算同步坐标下的临界能量。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现代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一、电力系统概述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和用户组成的复杂网络。
发电厂通过燃煤、水力、核能等方式产生电能,输电网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各个用户处,用户则利用电能进行照明、供暖、制造等活动。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二、传统电力系统的问题传统电力系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的有限性、电网的稳定性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1. 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传统的发电方式主要依赖于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的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能源资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电网的稳定性传统电网由于输电距离长、负荷波动大等原因,容易出现频繁的故障和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
这对于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环境污染传统发电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三、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传统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现代电力系统正朝着智能化、可持续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以应对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1. 智能电力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动态调整和优化,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具有丰富的资源、无污染的特点,并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电力系统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通过建立先进的电力系统规划和调度模型,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和供需平衡。
这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四、现代电力系统的挑战与机遇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1. 介绍现代电力系统是指由多个电力设备和电力网络组成的复杂系统,用于产生、传输和分配电能。
电力系统的分析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评估的过程,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本文将介绍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
2. 建模在电力系统分析中,建立电力系统的准确和可靠的数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电力系统的建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电力设备建模电力设备建模是指将各种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抽象成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描述电力设备的电气特性、动态响应和耦合关系,为电力系统的分析和控制提供基础。
2.2 电力网络建模电力网络建模是指将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等,抽象成网络模型。
这些网络模型可以反映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电气参数和功率流动关系,为电力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分析提供基础。
2.3 负载建模负载建模是指将电力系统的负载,如电动机、照明设备和家电等,抽象成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描述负载的功率需求、响应特性和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负荷流动和电压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
3. 仿真电力系统仿真是指利用电力系统模型进行计算和模拟,以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电力系统仿真可以分为静态仿真和动态仿真两种。
3.1 静态仿真静态仿真主要关注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
其中,最常用的仿真方法是潮流计算,用于计算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线路功率和负荷功率等参数。
静态仿真可以帮助评估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功率损耗和电压稳定性等。
3.2 动态仿真动态仿真主要关注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其中,最常用的仿真方法是时域仿真,用于模拟电力系统在故障、负荷变化和控制操作等情况下的动态过程。
动态仿真可以帮助评估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电压暂降和频率波动等。
4. 评估电力系统评估是指对电力系统的性能进行量化和分析,以评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1. 引言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等环节组成。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行,需要采用一定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对该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将介绍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是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的,包括发电机、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系统等。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负荷,同时通过变电站进行变压、变频和保护等操作。
配电系统将电能输送到最终的用户。
3.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3.1 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其目的是确定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
潮流计算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潮流计算通常采用迭代算法,通过不断更新节点电压来求解潮流方程。
3.2 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是分析电力系统保护设备动作特性的重要方法。
短路电流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时所产生的电流。
通过计算短路电流,可以确定保护设备的额定容量和动作时间,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3 功率系统稳定分析功率系统稳定分析是研究电力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时恢复稳定运行的能力。
在电力系统中,扰动可以包括负荷变化、短路故障等。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裕度和应对不同故障条件的能力。
4.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4.1 大规模电力系统分析现代电力系统往往包含大量的节点和线路,因此需要采用大规模电力系统分析方法来求解潮流、短路和稳定等问题。
常用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包括牛顿-拉夫逊法、高斯-赛德尔法和戴利法等。
4.2 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并进行各种分析。
电力系统仿真可以帮助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以及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策略。
4.3 智能优化算法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种将智能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优化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智能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大规模的复杂系统,由不同类型的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和终端用户组成。
为有效地管理电力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
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负荷和电源电力系统中的负荷是指终端用户的用电量。
电源则是指向电力系统供电的各类电源,如煤炭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
电力系统的构成电力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发电、输电和配电。
发电是指将能源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输电是指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终端用户的过程。
配电是指将输电到用户附近的电能分配到终端用户的过程。
电力系统管理电力系统管理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对电力系统的负荷和电源进行协调、管理和优化的一系列活动。
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负荷预测负荷预测是指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
负荷预测可以帮助电力系统管理者做好电力调度和优化计划。
负荷预测的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回归分析等。
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调度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和优化来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过程。
电力系统调度需要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和限制条件,如输电线路的最大负载、发电机的最大出力等。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电力系统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风险分析可以帮助电力系统管理者制定应急预案和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等。
功率流分析功率流分析是指分析电力系统中电能的传输和分布情况的过程。
功率流分析可以帮助电力系统管理者制定合理的输电方案和优化电能分配方案。
功率流分析的方法包括潮流分析、节点分析、整定分析等。
电力系统分析的工具模拟软件模拟软件可以帮助电力系统管理者模拟电力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状态。
常用的电力系统模拟软件包括PSS/E、MATLAB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电力系统管理者高效地管理和分析大量的电力系统数据。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等。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运行特点、分析方法、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的计算、仿真和优化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门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电力系统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分析、计算以及仿真,最终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二、课程设计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时间为4周;2.学生可自行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个电力系统实际工程项目,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系统的建设、改造、现场运维等方面;3.学生需要自行进行系统分析、计算,并利用现代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最终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详细的优化方案;4.课程设计需要经过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定稿;5.学生需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仿真结果,其中课程设计报告不少于10页,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选题意义、系统分析、计算分析、仿真分析和优化方案部分;6.学生需要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并根据课程设计成果和答辩表现,确定课程设计成绩。
三、课程设计参考文献1.《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与运行控制》王志国主编中国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出版社2.《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路展榕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3.《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刘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4.《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李文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四、课程设计报告范例选题意义本次课程设计的选题为“某1000MW超超临界电厂低压电气系统的优化分析”,是一项典型的电力工程实际项目。
本选题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从电气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系统分析该电厂是一座以火力为主要能源的超超临界电厂,共有4座发电机组,三条主干变电站。
本着“安全可靠、节能环保、高效实用”的设计原则,设计的电气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简介现代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网、变电站和配电网等组成的一个庞大的能源供应系统。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电力系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现代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供电质量以及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的分析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王锡凡是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在这个领域中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力系统建模、功率流计算、稳态和暂态分析、电力市场等方面。
本文将以王锡凡的研究为基础,对现代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电力系统建模电力系统建模是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复杂的电力系统抽象成一系列简化的数学模型,以便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
王锡凡在电力系统建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准确有效的建模方法。
节点和支路模型电力系统可以看作是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网络。
节点表示电力系统中的发电厂、变电站、负荷等,支路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
王锡凡提出了基于支路导纳矩阵的节点和支路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电力系统中节点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关系。
发电机模型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王锡凡提出了基于发电机精确模型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描述发电机的动态行为和输出特性。
负荷模型负荷是电力系统中消耗电能的部分,其行为和特性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王锡凡提出了基于负荷模型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描述负荷的功率特性和响应行为。
功率流计算功率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求解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
这对于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潮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锡凡在功率流计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高效准确的计算方法。
潮流方程求解潮流方程是功率流计算中的核心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建立节点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王锡凡提出了基于牛顿-拉夫逊方法的潮流方程求解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求解大规模电力系统的潮流问题。
多工况潮流计算多工况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分析电力系统在不同负荷和故障条件下的稳态行为。
选用牛顿-拉佛森方法,利用matlab 软件计算基于PQ 节点情况下的潮流计算。
一.所用公式112222[()()][()()]()j ni i i ij j ij j i ij j ij j j j n i i i ij j ij j i ij j ij j j i i i iP P e G e B f f G f B e Q Q f G e B f e G f B e U U e f ====⎧∆=--++⎪⎪⎪⎪∆=---+⎨⎪⎪∆=-+⎪⎪⎩∑∑i j ≠2200i ij ij i ij iii ij ij i ij ii i ijij i ij i ij ii ij ij i ij i iji i iji i ij i P H B e G f f P N G e B f e Q J G e B f N f Q L B e G f H e U R f U S e ∂⎧==-+⎪∂⎪⎪∂==+⎪∂⎪⎪∂==--=-⎪∂⎪⎨∂⎪==-+=∂⎪⎪∂⎪==⎪∂⎪∂⎪==⎪∂⎩i j=2222i ii ij i ij i iiiiii ij i ij i iii iii ij i ij i ii ii ii ij i ij i ii i i iii i i ii ii P H B e G f b f P N G e B f a e Q J G e B f a f Q L B e G f b e U R f f U S e e ∂⎧==-++⎪∂⎪⎪∂==++⎪∂⎪⎪∂==--+⎪∂⎪⎨∂⎪==-+-∂⎪⎪∂⎪==⎪∂⎪∂⎪==⎪∂⎩其中11()()j nii ii i ii i ij j ij j j j i j niiii i ii i ij j ij jj j i a G e B f G e B f b G f B e G f B e ==≠==≠⎧=-+-⎪⎪⎪⎨⎪=+++⎪⎪⎩∑∑二、程序流程图开始形成节点导纳矩阵输入原始数据 设节点电压(0)(0)i i e f ,i=1,2…,n,i ≠s置迭代次数0k =置节点号i=1计算雅克比矩阵元素计算PQ 节点的()k i P ∆,()k i Q ∆,PV 节点的()k i P ∆,()2k i U ∆求解修正方程式,得()k i e ∆,()k if ∆雅克比矩阵是否已全部形求()max ||k e ∆,()max ||k f ∆迭代次数 k=k+1i=i+1计算各节点电压的新值:(1)()()k k k i e e e +=+∆牛顿-拉佛森例题中的简单模型系统一、系统单线图图1 简单模型系统二、系统参数节点矩阵%(bus#)(volt)(ang)(p)(q)(bus type)bus=[1 1.00 0.00 -1.60 -0.80 1;2 1.00 0.00 -2.00 -1.00 1;3 1.00 0.00 -3.70 -1.30 1;4 1.05 0.00 5.00 0.00 2;5 1.05 0.00 0.00 0.00 3];线路矩阵%b#1 b#2 (R)(X)(G)(B)(K)line=[1 2 0.04 0.25 0 0.25 0;1 3 0.10 0.35 0 0.00 0;2 3 0.08 0.30 0 0.25 0;5 3 0.00 0.03 0 0.00 1.05;4 2 0.00 0.015 0 0.00 1.05] ;三、计算结果: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结果节点计算结果:n节点节点电压节点相角(角度)节点注入功率1 0.862150 -4.778511 -1.600000 + j -0.8000002 1.077916 17.853530 -2.000000 + j -1.0000003 1.036411 -4.281930 -3.700000 + j -1.3000004 1.050000 21.843319 5.000000 + j 1.8130845 1.050000 0.000000 2.579427 + j 2.299402n线路计算结果:n节点I 节点J 线路功率S(I,J) 线路功率S(J,I) 线路损耗dS(I,J)1 2 -1.466181 + j -0.409076 1.584546 + j 0.672556 0.118365 + j0.2634801 3 -0.133819 + j -0.390924 0.156788 + j 0.471315 0.022969 + j 0.0803912 3 1.415454 + j -0.244333 -1.277360 + j 0.203170 0.138093 + j -0.041163 5 3 2.579427 + j 2.299402 -2.579427 + j -1.974485 0.000000 + j 0.3249174 2 5.000000 + j 1.813084 -5.000000 + j -1.428223 0.000000 + j 0.384861导纳矩阵:Y =[ 1.3787 - 6.2917i -0.6240 + 3.9002i -0.7547 + 2.6415i 0 0-0.6240 + 3.9002i 1.4539 -66.9808i -0.8299 + 3.1120i 0 +63.4921i 0-0.7547 + 2.6415i -0.8299 + 3.1120i 1.5846 -35.7379i 0 0 +31.7460i0 0 +63.4921i 0 0 -66.6667i 00 0 0 +31.7460i 0 0 -33.3333i ]图2. Matlab运行结果结果分析:此程序的运行结果和试验程序给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说明程序无误,但在精确度上有微小差异,这主要是和导纳矩阵的精确度以及显示精度有关。
心得:本程序分模块进行,先是排序,再是求导纳阵,然后求雅阁比,再进行迭代运算,程序本身很简洁明了,运行的时候只需要在matlab里输入main就行了,然后打开BUS和line所在的.m文件,结果就会自动存在result文件中了,通过编写牛顿拉夫逊法matlab潮流计算程序复习了潮流计算的知识,也实现了计算机算法附录:实验源程序:Main函数:clear[dfile,pathname]=uigetfile('*.m','Select Data File');if pathname == 0error(' you must select a valid data file')elselfile =length(dfile);% strip off .meval(dfile(1:lfile-2));end;global bus;global line;[nb,mb]=size(bus);[nl,ml]=size(line); % 计算bus和line矩阵的行数和列数[bus,line,nPQ,nPV,nodenum] = Num(bus,line); % 对节点重新排序的子程序Y = y(bus,line) % 计算节点导纳矩阵的子程序myf = fopen('Result.m','w');fprintf(myf,'计算结果');fclose(myf); % 在当前目录下生成“Result.m”文件,写入节点导纳矩阵format longEPS = 1.0e-10; % 设定误差精度for t = 1:100 % 开始迭代计算,设定最大迭代次数为100,以便不收敛情况下及时跳出[dP,dQ] = dPQ(Y,bus,nPQ,nPV); % 计算功率偏差dP和dQ的子程序J = Jac(bus,Y,nPQ); % 计算雅克比矩阵的子程序UD = zeros(nPQ,nPQ);for i = 1:nPQUD(i,i) = bus(i,2); % 生成电压对角矩阵 endenddAngU = J\[dP;dQ];dAng = dAngU(1:nb-1,1); % 计算相角修正量dU = UD*(dAngU(nb:nb+nPQ-1,1)); % 计算电压修正量bus(1:nPQ,2) = bus(1:nPQ,2) - dU; % 修正电压bus(1:nb-1,3) = bus(1:nb-1,3) - dAng; % 修正相角if (max(abs(dU))<EPS)&(max(abs(dAng))<EPS)breakend % 判断是否满足精度误差,如满足则跳出,否则返回继续迭代endbus = PQ(bus,Y,nPQ,nPV); % 计算每个节点的有功和无功注入的子程序[bus,line] = ReNum(bus,line,nodenum); % 对节点恢复编号的子程序YtYm = YtYm_(line); % 计算线路的等效Yt和Ym的子程序,以计算线路潮流bus_res = bus_res_(bus); % 计算节点数据结果的子程序S_res = S_res_(bus,line,YtYm); % 计算线路潮流的子程序myf = fopen('Result.m','a');fprintf(myf,'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结果节点计算结果:n节点节点电压节点相角(角度)节点注入功率\n');for i = 1:nbfprintf(myf,'%2.0f ',bus_res(i,1));fprintf(myf,'%10.6f ',bus_res(i,2));fprintf(myf,'%10.6f ',bus_res(i,3));fprintf(myf,'%10.6f + j %10.6f\n',real(bus_res(i,4)),imag(bus_res(i,4))); endfprintf(myf,'n线路计算结果:n节点I 节点J 线路功率S(I,J) 线路功率S(J,I) 线路损耗dS(I,J)\n');for i = 1:nlfprintf(myf,'%2.0f ',S_res(i,1));fprintf(myf,'%2.0f ',S_res(i,2));fprintf(myf,'%10.6f + j %10.6f ',real(S_res(i,3)),imag(S_res(i,3))); fprintf(myf,'%10.6f + j %10.6f ',real(S_res(i,4)),imag(S_res(i,4))); fprintf(myf,'%10.6f + j%10.6f\n',real(S_res(i,5)),imag(S_res(i,5)));endfclose(myf); % 迭代结束后继续在“Result.m”写入节点计算结果和线路计算结果程序结束"Num.m" 作用为对节点重排序,并修改相应的线路数据function [bus,line,nPQ,nPV,nodenum] = Num(bus,line)[nb,mb]=size(bus);[nl,ml]=size(line);nSW = 0; % number of swing bus counternPV = 0; % number of PV bus counternPQ = 0; % number of PQ bus counterfor i = 1:nb, % nb为总节点数type= bus(i,6);if type == 3,nSW = nSW + 1; % increment swing bus counterSW(nSW,:)=bus(i,:);elseif type == 2,nPV = nPV +1; % increment PV bus counterPV(nPV,:)=bus(i,:);elsenPQ = nPQ + 1; % increment PQ bus counterPQ(nPQ,:)=bus(i,:);endend;bus=[PQ;PV;SW];newbus=[1:nb]';nodenum=[newbus bus(:,1)];bus(:,1)=newbus;for i=1:nlfor j=1:2for k=1:nbif line(i,j)==nodenum(k,2)line(i,j)=nodenum(k,1);breakendendendend"y.m" 作用为计算节点导纳矩阵function Y = y(bus,line)[nb,mb]=size(bus);[nl,ml]=size(line);Y=zeros(nb,nb);for k=1:nlI=line(k,1); %读入线路参数J=line(k,2);Zt=line(k,3)+j*line(k,4);Yt=1/Zt;Ym=line(k,5)+j*line(k,6);K=line(k,7);if (K==0)&(J~=0) % 普通线路: K=0;Y(I,I)=Y(I,I)+Yt+Ym;Y(J,J)=Y(J,J)+Yt+Ym;Y(I,J)=Y(I,J)-Yt;Y(J,I)=Y(I,J);endif (K==0)&(J==0) % 对地支路: K=0,J=0,R=X=0;Y(I,I)=Y(I,I)+Ym;endif K>0 % 变压器线路: Zt和Ym为折算到i侧的值,K在j侧Y(I,I)=Y(I,I)+Yt+Ym;Y(J,J)=Y(J,J)+Yt/K/K;Y(I,J)=Y(I,J)-Yt/K;Y(J,I)=Y(I,J);endif K<0 % 变压器线路: Zt和Ym为折算到K侧的值,K在i侧Y(I,I)=Y(I,I)+Yt+Ym;Y(J,J)=Y(J,J)+K*K*Yt;Y(I,J)=Y(I,J)+K*Yt;Y(J,I)=Y(I,J);endEnd"dPQ.m" 作用为计算功率偏差function [dP,dQ] =dPQ(Y,bus,nPQ,nPV) % nPQ、nPV为相应节点个数n = nPQ + nPV +1; % 总节点个数dP = bus(1:n-1,4);dQ = bus(1:nPQ,5); % 对dP和dQ赋初值 PV节点不需计算dQ 平衡节点不参与计算for i = 1:n-1for j = 1:ndP(i,1) = dP(i,1)-bus(i,2)*bus(j,2)*(real(Y(i,j))*cos(bus(i,3)-bus(j,3))+imag(Y(i,j))*sin( bus(i,3)-bus(j,3)));if i<nPQ+1dQ(i,1) = dQ(i,1)-bus(i,2)*bus(j,2)*(real(Y(i,j))*sin(bus(i,3)-bus(j,3))-imag(Y(i,j))*cos( bus(i,3)-bus(j,3)));endendend % 利用循环计算求取dP和dQ"Jac.m" 作用为计算雅克比矩阵function J = Jac(bus,Y,nPQ)[nb,mb]=size(bus);H = zeros(nb-1,nb-1);N = zeros(nb-1,nPQ);K = zeros(nPQ,nb-1);L = zeros(nPQ,nPQ); % 将雅克比矩阵分块,即:J = [H N; K L],并初始化Qi = zeros(nb-1,1);Pi = zeros(nb-1,1);for i = 1:nb-1for j = 1:nbPi(i,1)=Pi(i,1)+bus(i,2)*bus(j,2)*(real(Y(i,j))*cos(bus(i,3)-bus(j,3))+imag( Y(i,j))*sin(bus(i,3)-bus(j,3)));Qi(i,1)=Qi(i,1)+bus(i,2)*bus(j,2)*(real(Y(i,j))*sin(bus(i,3)-bus(j,3))-imag( Y(i,j))*cos(bus(i,3)-bus(j,3)));endend % 初始化并计算Qi和Pifor i = 1:nb-1for j = 1:nb-1if i~=jH(i,j)=-bus(i,2)*bus(j,2)*(real(Y(i,j))*sin(bus(i,3)-bus(j,3))-imag(Y(i,j))* cos(bus(i,3)-bus(j,3)));elseH(i,j)=Qi(i,1)+imag(Y(i,j))*((bus(i,2))^2);end % 分别计算H矩阵的对角及非对角元素if j < nPQ+1if i~=jN(i,j)=-bus(i,2)*bus(j,2)*(real(Y(i,j))*cos(bus(i,3)-bus(j,3))+imag(Y(i,j))* sin(bus(i,3)-bus(j,3)));elseN(i,j)=-Pi(i,1)-real(Y(i,j))*((bus(i,2))^2);endend % 分别计算N矩阵的对角及非对角元素if i < nPQ+1if i~=jK(i,j)=bus(i,2)*bus(j,2)*(real(Y(i,j))*cos(bus(i,3)-bus(j,3))+imag(Y(i,j))*s in(bus(i,3)-bus(j,3)));elseK(i,j)=-Pi(i,1)+real(Y(i,j))*((bus(i,2))^2);end % 分别计算K矩阵的对角及非对角元素if j < nPQ+1if i~=jL(i,j)=-bus(i,2)*bus(j,2)*(real(Y(i,j))*sin(bus(i,3)-bus(j,3))-imag(Y(i,j))* cos(bus(i,3)-bus(j,3)));elseL(i,j)=-Qi(i,1)+imag(Y(i,j))*((bus(i,2))^2); endend % 分别计算L矩阵的对角及非对角元素endendendJ = [H N; K L]; % 生成雅克比矩阵"PQ.m" 作用为计算每个节点的功率注入function bus = PQ(bus,Y,nPQ,nPV)n = nPQ+nPV+1; % n为总节点数for i = nPQ+1:n-1for j = 1:nbus(i,5)=bus(i,5)+bus(i,2)*bus(j,2)*(real(Y(i,j))*sin(bus(i,3)-bus(j,3))-ima g(Y(i,j))*cos(bus(i,3)-bus(j,3)));endend % 利用公式计算PV节点的无功注入for j =1:nbus(n,4)=bus(n,4)+bus(n,2)*bus(j,2)*(real(Y(n,j))*cos(bus(n,3)-bus(j,3))+ima g(Y(n,j))*sin(bus(n,3)-bus(j,3)));bus(n,5)=bus(n,5)+bus(n,2)*bus(j,2)*(real(Y(n,j))*sin(bus(n,3)-bus(j,3))-ima g(Y(n,j))*cos(bus(n,3)-bus(j,3)));end % 计算平衡节点的无功及有功注入"ReNum.m" 作用为对节点和线路数据恢复编号function [bus,line] = ReNum(bus,line,nodenum)[nb,mb]=size(bus);[nl,ml]=size(line);bus_temp = zeros(nb,mb); % bus_temp矩阵用于临时存放bus矩阵的数据k = 1;for i = 1 :nbfor j = 1 : nbif bus(j,1) == kbus_temp(k,:) = bus(j,:);k = k + 1;endendend % 利用bus矩阵的首列编号重新对bus矩阵排序并存入bus_temp矩阵中bus = bus_temp; % 重新赋值回bus,完成bus矩阵的重新编号for i=1:nlfor j=1:2for k=1:nbif line(i,j)==nodenum(k,1)line(i,j)=nodenum(k,2);breakendendendend % 恢复line的编号"YtYm_.m" 作用为计算线路的等效Yt和Ym,以计算线路潮流function YtYm = YtYm_(line)[nl,ml]=size(line);YtYm = zeros(nl,5); % 对YtYm矩阵赋初值0YtYm(:,1:2) = line(:,1:2); % 矩阵前两列为线路两段节点编号,后三列分别为线路等效Yt,i侧的等效Ym,j侧的等效Ymj = sqrt(-1);for k=1:nlI=line(k,1);J=line(k,2);Zt=line(k,3)+j*line(k,4);if Zt~=0Yt=1/Zt;endYm=line(k,5)+j*line(k,6);K=line(k,7);if (K==0)&(J~=0) % 普通线路: K=0YtYm(k,3) = Yt;YtYm(k,4) = Ym;YtYm(k,5) = Ym;endif (K==0)&(J==0) % 对地支路: K=0,J=0,R=X=0YtYm(k,4) = Ym;endif K>0 % 变压器线路: Zt和Ym为折算到i侧的值,K在j侧YtYm(k,3) = Yt/K;YtYm(k,4) = Ym+Yt*(K-1)/K;YtYm(k,5) = Yt*(1-K)/K/K;endif K<0 % 变压器线路: Zt和Ym为折算到K侧的值,K在i侧YtYm(k,3) = -Yt*K;YtYm(k,4) = Ym+Yt*(1+K);YtYm(k,5) = Yt*(K^2+K);endend"bus_res_.m" 计算并返回节点数据结果function bus_res = bus_res_(bus)[nb,mb]=size(bus);bus_res = zeros(nb,4); % bus_res矩阵储存着节点计算结果bus_res(:,1:2) = bus(:,1:2);bus_res(:,3) = bus(:,3) *180 / pi; % 相角采用角度制bus_res(:,4) = bus(:,4) + (sqrt(-1))*bus(:,5); % 注入功率"S_res_.m" 计算并返回线路潮流function S_res = S_res_(bus,line,YtYm)[nl,ml]=size(line);S_res = zeros(nl,5); % S_res矩阵储存着线路潮流计算结果S_res(:,1:2) = line(:,1:2); % 前两列为节点编号for k=1:nlI = S_res(k,1);J = S_res(k,2);if (J~=0)&(I~=0)S_res(k,3)=bus(I,2)^2*(conj(YtYm(k,3))+conj(YtYm(k,4)))-bus(I,2)*bus(J,2)*(c os(bus(I,3))+j*sin(bus(I,3)))*(conj(cos(bus(J,3))+j*sin(bus(J,3))))*conj(YtY m(k,3));S_res(k,4)=bus(J,2)^2*(conj(YtYm(k,3))+conj(YtYm(k,5)))-bus(I,2)*bus(J,2)*(c onj(cos(bus(I,3))+j*sin(bus(I,3))))*(cos(bus(J,3))+j*sin(bus(J,3)))*conj(YtY m(k,3));S_res(k,5)=S_res(k,3) + S_res(k,4); % 利用公式计算非接地支路的潮流 else if(J==0 )S_res(k,3)=bus(I,2)^2*conj(YtYm(k,4));S_res(k,5)=S_res(k,3)+S_res(k,4);elseS_res(k,4)=bus(J,2)^2*conj(YtYm(k,5));S_res(k,5)=S_res(k,3)+S_res(k,4); % 利用公式计算接地支路的潮流endendend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