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法医疗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47
药物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引言: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性质和质量的一项重要领域,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就药物分析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一、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来鉴定和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分子在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下,电子跃迁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并呈现出吸收峰。
二、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
该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试样室、光电倍增管和计算机系统等组成。
光源提供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光线,单色器用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试样室中放置待测样品,光电倍增管转化光信号为电信号,计算机系统用于数据处理和谱图显示等功能。
三、应用案例1. 药物质量控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药物与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关系,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例如,对某种药物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根据其在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计算出含量。
2. 药效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药效研究中。
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得到药物的吸收光谱。
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判断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以及药物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信息,从而为药效研究提供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研究药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测量药物与药剂、辅料以及体内代谢产物等物质之间的吸光度变化,可以分析药物在配方中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合理选用药剂和优化配方提供依据。
4. 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药物的质量变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稳定性研究,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为药物的储存和使用提供依据。
紫外光谱在医药方面的研究[键入文档副标题]高慧20120128702014/6/4紫外光谱在医药方面的研究高慧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摘要:阐述了几种紫外光谱在医学技术(金属蛋白)及中药(大黄等)上的应用实例关键词:紫外光谱医药应用前言: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或可见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样产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吸收光谱目前使用的紫外光谱仪波长范围是200~800nm.其基本原理是用不同波长的近紫外光(200~400nm)依次照一定浓度的被测样品溶液时,就会发现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
如果以波长λ为横坐标(单位nm),吸收度(absorbance)A为纵坐标作图,即得到紫外光谱近年来,紫外光谱法已成为中药分析研究中主要的仪器分析法之一[1~4],从原始光谱鉴别发展到导数光谱、多波长光谱鉴别,从单一药材或纯组分分析拓展到复方组分分析。
紫外光谱在中药方面应用越来越广,下面介绍几例利用紫外光谱的研究。
一.紫外光谱研究中药大黄有效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中药大黄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具有泻下、健胃、抗菌、保肝、强心、降压等三十多种功效。
其主要活性成分有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和大黄素甲醚(emodin-monomethyl ether)[1]。
为了研究大黄类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转运过程,开展其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紫外光谱法对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 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结合机制进行了探讨,获得了满意的测量灵敏度,为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可行的方法。
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均难溶于中性水溶液,但均溶于乙腈。
故实验采用含20%乙腈的硼砂(0.025 mol/L)缓冲液,pH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