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实施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84 KB
- 文档页数:22
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行业实施方案
20xx年
聚酰亚胺薄膜,简称PI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二甲
基乙酰胺(DMAC)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
产品具有耐
高低温性、电绝缘性、耐辐射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气/电子、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机车、汽车、精密机械和自动办公机械等于高新技术领域。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
展为动力,以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路径,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区域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 ,行业现
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方案,请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部分指导路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坚持组织引导与市场主导并重,筑牢产
业发展基础与强化科技进步并重。
第二部分发展原则
1、坚持优化布局。
统筹资源、能源等因素,立足区域市场需求,
合理布局产品产能。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形成周边带。
2、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因地制宜,示范引领。
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
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4、组织引导,市场推动。
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
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
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第三部分产业环境分析
聚酰亚胺薄膜,简称PI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二甲
基乙酰胺(DMAC)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
产品具有耐
高低温性、电绝缘性、耐辐射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广泛应用在航空、
航天、电气/电子、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机车、汽车、精密机械和自动办公机械等于高新技术领域。
目前,中国PI薄膜近90%应用在挠性覆铜板(FCCL),作为挠性
覆铜板(FCCL)覆盖膜。
除此之外,PI薄膜也是电力电器产品的关键
绝缘材料,在输配电设备、发电设备、电机、变压器等领域广泛应用;而且,由于PI薄膜具有强紫外线辐射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着重
要应用。
近年来,PI薄膜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柔性衬底,替代玻璃
成为新一代OLED照明显示的柔性衬底。
2012-2016年中国PI薄膜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受下游市场需
求带动,2016年市场需求量增长到4072吨。
但目前,国内PI薄膜本
土企业产品应用多局限于低端的绝缘材料领域。
国内高端PI薄膜国内
自主研发水平较低,国内PI技术工艺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领先制造商
还有一定的差距,每年约有850吨高端产品依赖国外进口。
高性能PI薄膜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PI薄膜在挠性覆铜板、新一代柔性LCD和OLED显示器、柔性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锂离子等新型
动力蓄电池等领域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易
成型加工和低成本等将成为PI薄膜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向,同时差别化
和特殊应用的高性能PI薄膜的市场需求也有较大的潜力。
第四部分区域环境分析
预计区域生产总值能够实现xx%左右的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xx%左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xx%,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xx%;十
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左右和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xx%左右。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大势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
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区域发展提供了
更加有力支撑。
从自身发展看,当地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前景更加广阔,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力巨大。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更加深刻
的结构调整,倒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区域自身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文化创新优势发挥不够,城市文明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综合分析判断,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面临艰巨任务,又有许多有利条件。
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
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
历史机遇,继续集中力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成效,
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重点打造新一代
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
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
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
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
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
持企业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三)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
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
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四)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单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
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第五部分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到xx年产业产值实现xx亿元以上,年均增
长xx%。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点产品服务应用比重达到xx%以上,产业
整体质量水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第六部分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现代产业
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创新平台项目。
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
享的集成创新模式。
拓展主营业务领域,做大企业规模。
鼓励龙头骨
干企业发起成立产业链集成创新联盟,搭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用技
术创新平台,。
(二)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
地建设。
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三)加强宣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