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11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
因此,本次研究选题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研究目标1. 针对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数学概念进行游戏设计,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 探索数学游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力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 设计趣味性强、教育性好的数学游戏,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生。
2. 实验组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学习,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讲解和练习的方式学习。
3.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成绩对比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普遍较高,而对照组学生则普遍对传统的讲解和练习方式感到无聊。
2. 实验组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较高,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照组学生则多数表现为被动和消极。
3. 实验组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相对于对照组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
五、结论与启示1.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度。
3. 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作用有限,仅仅通过数学游戏无法取代传统的讲解和练习方式。
六、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本次研究只是局限于一个小学班级的实验,并没有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未来可以选择更多的班级进行实验,分析数学游戏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水平学生的影响。
此外,可以探索更多种类和类型的数学游戏,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研究课题报告引言本课题报告旨在研究小学数学实践任务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任务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将探讨该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市的两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数学实践任务的认知和体验、教师对任务设计和实施的看法以及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调查结果学生对数学实践任务的认知和体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实践任务持积极态度,认为这种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普遍认为数学实践任务更有趣和具有挑战性,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更受欢迎。
教师对任务设计和实施的看法教师普遍认为数学实践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他们认为通过实践任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们也表示,设计和实施数学实践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确保任务的有效性。
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数学实践任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实践任务,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还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结论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任务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确保任务的有效性;- 实践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设计和实施数学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任务的评估和反馈,以及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认可和激励。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的研究与实践[J]. 数学教育, 20XX, 10(2): 1-10.[2] 王六, 赵七. 小学数学实践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J]. 小学教育, 20XX, 15(3): 20-30.。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数学学习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等。
因此,需要对小学数学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课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数学课题设计等方法。
首先,通过实地观察不同年级的数学课堂,了解学生对数学课题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其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最后,设计了一系列涉及数学课题的课堂活动,并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收集相关数据。
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合理设计的数学课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们在进行数学课题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合作探讨,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许多学生在课题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研究结论:小学数学课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研究建议: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学课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不断尝试设计新颖的数学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数学学习机会和资源,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小学数学课题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这对于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将有积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数学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例数学小学课题研究报告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规律,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发放问卷来调查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然后,我们根据问卷结果确定教学方法,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最后,对比两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态度变化来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问卷调查:我们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82份。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但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
我们还发现,许多学生觉得数学难以理解和记忆,需要更多的项目练习和实际应用。
三、实证研究:在实验组,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角色扮演和实际问题解决。
而在对照组,我们采用传统的讲授和习题训练。
然后,我们进行了相同的考试,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变化。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成绩和态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实验组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对照组学生高出30%,同时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和态度变化不明显。
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游戏、角色扮演和实际问题解决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建议:我建议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习题练习,游戏、角色扮演和实际问题解决应该成为常规教学内容。
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1] Smith, John. (2017). The Effectiveness of Diversified Math Teaching Method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45(2), 87-92.[2] Johnson, Mary. (2018). The Impact of Game-Based Learning on Math Achievement and Confidence in Elementary Students. Mathematics Education Journal, 52(3), 126-131.。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调查,了解实际情况。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4.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提炼出可推广的教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1. 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方法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枯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枯燥,缺乏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通常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范文模板(精选3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1(一)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
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
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
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
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
(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
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中的笔算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知识点:乘数是两位数积不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积有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在教“乘数是两数积的进位的乘法”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例题的特征、运算顺序、部分积的定位、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质疑,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法质疑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精选5篇)学校数学课题讨论报告篇1一、讨论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讨论背景1、时代背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
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
只有培育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加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
2、数学教学改革进展的背景(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同学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学问(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阅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同学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念;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将来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支配教学内容。
以与学校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使同学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进展数学、把握数学。
(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同学的生活阅历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学问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同学实践力量、创新精神的培。
(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学问与同学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3)同学的学习活动单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
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忽视培育同学主动参加数学学习的意识和爱好,忽视让同学活泼、主动地学习。
(4)评价上对书本学问、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同学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力量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讨论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布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同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亲密相关性。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发展的基石,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次研究选择小学数学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小学数学微型课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为设计合适的微型课题提供依据。
3.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小学数学微型课题,包括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研究内容1.数学游戏的设计与实验通过设计一系列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数学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设计一个用数字卡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算术操作。
2.数学竞赛的设计与实验通过举办一次小学数学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智慧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可以包括数学计算、数学推理等多种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实施方案1.选取实验对象:选取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共计60名学生。
2.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兴趣。
3.设计数学游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数学游戏,并邀请学生参与,统计游戏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4.组织数学竞赛:设计数学竞赛的题目和规则,并在学校内举办竞赛活动,统计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竞赛成绩。
六、预期结果通过设计数学游戏和举办数学竞赛,预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关报告,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2. 数学教学目标的研究是指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3. 数学教学内容的研究是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设置和内容组织,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
4. 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5. 数学教学手段的研究是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方法。
1.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调查、教学实验等方法。
2. 实地调查是指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3. 文献资料调查是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 教学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教学,验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五、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实施。
1.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实施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2.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实施需要广泛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3.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实施需要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验证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小学生数学教育研究课题工作报告研究背景这份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小学生数学教育研究课题的工作进展和发现。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小学生的研究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研究成果。
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小学生数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2. 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3. 开发和评估数学研究资源和工具。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我们的研究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我们对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综述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已有的发现和认识。
2. 调研问卷: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调研问卷,收集他们对数学研究的看法和意见。
3. 实地观察:我们到几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观察,了解教学现场和学生的研究情况。
4. 数学教学实验: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教学实验,通过对比和评估不同的教学策略,找出有效的数学研究方法。
工作进展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后,我们取得了以下的工作进展和发现:1. 数学研究现状:通过调研问卷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在数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解能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等。
2. 教学策略:我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数学教学策略,包括互动式教学、游戏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等。
经过对比和评估,我们发现互动式教学和游戏化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研究效果非常有效。
3. 数学研究资源和工具:我们开发了一些数学研究资源和工具,包括在线数学研究平台和研究辅导视频等。
这些资源和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数学研究,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结论与建议基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和发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等活动性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2. 开发和利用数学研究资源和工具,如在线研究平台和研究辅导视频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小学数学微课题研究报告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进行了一项小学数学微课题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选择了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微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首先,我选择了一道简单的加减法题目作为初始课题。
通过让学生分析题目,按照正确的步骤计算并给出答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这类题目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他们在计算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接着,我设计了一道较为复杂的几何题目。
在这个课题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图形进行计算和推理,找出规律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课题,学生们不仅能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道应用题目,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个题目涉及到买菜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价格、找零等。
通过这个课题,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他们对这些微课题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合作,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微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微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小学数学微课题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出更大的努力。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总结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学习内容。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本次研究以小学数学小课题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旨在发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首先确定了研究的目标和对象。
我们选取了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确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即解决三年级学生在整除数的概念理解上存在的困惑。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调研。
我们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目前三年级学生在整除数概念上的认识和难点所在。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录像和记录。
通过对实验和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三年级学生在整除数概念上的主要困惑。
一方面,他们对整除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常常将能整除的数和不能整除的数混淆。
另一方面,由于整除数概念抽象,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较大困难。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困惑,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建议教师在整除数的讲解中注重直观形象的表达,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整除数的概念。
其次,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建议教师将整除数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在实施教学改进措施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再次调查和观察。
结果显示,学生对整除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困惑和错误的情况明显减少。
这表明,采用改进措施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并解决了小学生在整除数概念上存在的困惑。
同时,通过实施教学改进措施,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能够进一步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个人小学数学研修总结报告研修之初,我对数学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传统层面。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数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兴趣。
这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更要掌握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
在课程学习中,我特别关注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的技巧。
通过实例引入、情境创设等方式,我学会了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资源,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除了理论学习,实践环节同样重要。
在研修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多次模拟教学和教学设计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检验和巩固了我的教学能力。
特别是在与同行的交流和讨论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
我还特别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研究。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风格和兴趣点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修的最后阶段,我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这次小学数学研修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宝贵财富。
它不仅让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通过这次研修,我将以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更加热情的心态,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例数学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可行性。
数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课题的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预期结果以及课题的可行性。
课题的背景与目的小学数学课题的研究是为了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兴趣不高、记忆能力薄弱等问题。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研究方法的选择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两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给一定数量的小学生和家长,调查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方法的偏好以及家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持情况等。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实验教学:在选定的一所小学中选择两个班级,对两个班级进行不同的数学教学实验。
其中一个班级将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将采用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兴趣、参与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和兴趣的影响。
数据收集与分析1.问卷调查数据收集:通过将问卷发放给小学生和家长,收集他们的回答。
问卷中的问题将涉及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数学学习方法的偏好以及家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持情况等。
收集到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和描述性分析。
2.实验教学数据收集:选择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记录班级学生的表现、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数据。
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数据,可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和兴趣的影响。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通过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等,分析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的结果,得出结论和发现。
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篇一:小学数学个人课题研究报告“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和村教育管理区和东小学何志华一、研究背景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这些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小学生注意与喜爱的图画就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即主题图。
主题图的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说,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然而,主题图以“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好好理解主题图的真谛,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把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仅仅简单地定位为为情境创设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又如没有把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真正联系起来,学生仅仅是在开头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
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不能一味的迷信和盲从,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有效地处理,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基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了《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设计(一)概念界定:主题图也叫情境图,是把新知用一定的生活场景或童话故事表现出来的画面。
一般安排在新课的起始部分,用来引入新课或解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的场景。
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编写的一大特色,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情景中收集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我们开展了一项小学数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选择了某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我们采用了探索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对照组中,我们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学生进行练习。
三、研究过程1. 实验组的教学实施在实验组中,我们在教师讲解知识点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会提供一些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发现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对照组的教学实施在对照组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完知识点后,学生进行训练。
教师会进行一定的解题指导,但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四、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首先,实验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他们更愿意思考和尝试,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明显提高。
其次,实验组学生在同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最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在数学考试中有明显的提升。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探索性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我们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提供合适的问题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报告。
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单一、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需求;课堂观察主要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典型的数学题目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五、研究结果及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研究结果:1、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
3、数学题目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和创新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通过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方式,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3、通过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创新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六、建议和展望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进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和村教育管理区和东小学何志华一、研究背景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这些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小学生注意与喜爱的图画就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即主题图。
主题图的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说,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然而,主题图以“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好好理解主题图的真谛,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把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仅仅简单地定位为为情境创设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又如没有把主题图与教学内容真正联系起来,学生仅仅是在开头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
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不能一味的迷信和盲从,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有效地处理,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基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了《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设计(一)概念界定:主题图也叫情境图,是把新知用一定的生活场景或童话故事表现出来的画面。
一般安排在新课的起始部分,用来引入新课或解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的场景。
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编写的一大特色,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情景中收集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
主题图作为一种生活情景形式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完成“现实情境——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
(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的使用现状,培养学生读图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主题图,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是他们养成良好的获取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主题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了数学课堂。
(三)研究内容:1、通过走访座谈对本校小学五年级学生和本校数学教师对教材中的主题图使用的现状调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
2、通过研究,深入挖掘新教材主题图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着的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主题图,学会等待学生去发现知识。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价值,赋予主题图灵魂,让主题图真正“活”起来,活在我的教学中,活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心中。
3、通过调查研究,掌握高效应用主题图进行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初步形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主题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四)研究对象:和村教育管理区和东小学五年级2、3班的学生(五)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
即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实际问题,确定突破方向,充分借鉴并利用已有资源丰富素材库及课件内容,加以创新。
此外,还要多方听取意见,进行探索性、验证性的实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研究成果。
1 行动研究法:实验工作中具体操作可在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对“主题图”的功用及使用方法进行研究和指导,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主题图”在教学及教学效果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运用“主题图”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测试、座谈调研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三、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这个建构活动中,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主题图总是一个情境的再现。
主题图中的情境是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数学的发现与运用的载体。
2、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形成表象,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
主题图的情境是否引入课堂,与儿童的学习态度呈显著相关性。
主题图来源于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中引入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熟悉的带有现实事件的环境作用下,儿童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中去,促使他们以更高的情绪自主学习。
3、《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让他们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乐趣。
四、研究过程我的个人课题《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从开题以来,经历了课题的准备阶段课题的实施阶段(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同时课题将于本学期结题。
在这期间我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2012.5--2012.8)我对本校五年级学生对数学课,呈现的主题图喜欢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询问了38%喜欢主题图的部分学生认为主题图十分有趣漂亮,内容丰富,在一副主题图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62%学生认为主题图单调,没有任何变化,不够新颖。
2.我对全校12位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运用主题图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在调查的老师中有一位老师上课都不用主题图,有九位老师直接搬用主题图不作任何改编,只有两位老师讲课本的主题图进行在创造的使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数学教学中主题图的应用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开始对主题图的价值和运用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在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和实践、探索和创新。
5月份,我申报了《有效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个人课题,经过峰峰矿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专家的评审,被正式列入峰矿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师个人课题。
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我收集有关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主题图”教学活动方面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信息,充实理论基础。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并通过上网查阅、读书做笔记,学习有关主题图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用好主题图,教师就必须反复研究教材, 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由主题图呈现信息,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学。
主题图往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背景,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好实施方案。
2012年8月下旬,我对调查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发现“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着“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机械使用”四大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9--2013.4)在课题的实施阶段,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所教五年级实施以主题图为课堂特色的第一轮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方法。
2012年10月我在本校试讲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主题图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教学效果非常好,让我坚定了研究的信念。
案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师:这个花坛什么形状?以前我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课件:小精灵的声音:同学们,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吗?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只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个个面积单位去铺去摆,如果面积单位是1cm2,一共铺了12个,面积就是12 cm2,这种直接铺直接数的方法,叫直接测量。
)(动画演示)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比较麻烦)人们经过实践找到另一种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还记得这个公式吗?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课件:小精灵声音: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长方形面积=长×宽,4×3=12 cm2。
)师:有了这个成果,人们也会以此类推求出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比如说,这个花坛,它是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怎么求呢?这节课我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以主题图的开发使用为主题,在其他年级听课、交流、研讨。
为了取长补短,深入研究,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多次听课。
在听三年级孙凤霞老师的一节课让我获益匪浅,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2、3题是配合例1与“做一做”的习题,就可以根据五幅主题图的素材,以“聪聪过生日”为线,将其串联:“生日服装搭配”、“PARTY自助餐”、“智闯游乐园”、“游玩路线”、“合照留念”。
环环相扣,趣味横生,孩子们跟随着聪聪和明明度过了快乐的三十五分钟。
3、邀请五、六数学教师对主题图的运用与设计、过程与效果进行交流,商讨实施的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我明确了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静态的。
它往往无法同时兼顾儿童情趣、现实意义与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于一体。
教学中对主题图的使用,是选用课本的,还是重新选择主题场景,是每位教师值得考虑的因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5--2013.6)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通过调查分析,学习资料以及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在充分认识主题图的内涵的基础上,教学中我可通过以下方式“用活”主题图。
1、“主题图”故事化。
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2、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1)演一演“主题图”情境。
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的奇妙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