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整理精校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
作文辅导
0124 10:57
::
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
一、叙例简明扼要,用概叙,不用描述
议论文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它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现有的已被证实了的材料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可靠。一般说它没有叙写事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有形象,也不必完完整整。“叙事”是为了“喻理”。
议论文有时也作比较具体的叙述,但它仍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作绘声绘色的描写,叙到足以喻理即止。
事例导引:
这几天老天不作美,整天鹅毛大雪,搞得周天寒彻。我父亲患急性阑尾炎,经医生诊断需及时开刀,我特地去医院服侍父亲。在路上,我专拣有人走过的“雪道”。心想,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一定不很滑。然而没走几步,便摔倒在地,满身都是雪。口袋中的钢笔都摔坏了,蓝墨水把淡黄色的外套染蓝了。于是横下一条心,闯自己的路,勇敢地在那些“未开垦”的雪地上走,另辟新径。踏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身后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件事使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旧辙要循,新路不可不拓。
这里通过走“雪道”与另辟新径的对比中悟出一条道理,因此冬天的雪景、父亲的病情、摔跤的情状,同论点没有多大联系,应删去。
这个论据可这样叙述:“雪后,我去医院探病,先拣‘雪道’走,然而却摔了跤。于是我决心闯自己的路,在‘雪道’旁另辟新径。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到达了医院。这件事使我……”
这样简要的叙述完全可以证明“旧辙要循,新路不可不拓”这个论点。
拓展练习: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
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俯身弯腰向前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打破常规的重要性》
二、叙例根据论点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叙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可以达到一例多用的目的。
事例导引:
以“薛谭学讴”的故事为例进行叙例。
先看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响遏行云》)。
论点一:凡事不能走极端。
古时候,薛谭向秦青学唱歌,尚未学到老师的技艺便要回家。后来,他听了老师为自己送行时唱的一首歌,才深感自己的不足。于是他不仅不走了,而且终生不说回家。因此可见,薛谭所犯的错误就是爱走极端。
论点二:身教重于言教。
薛谭跟秦青学唱歌,技艺没学到手便要离开。秦青没有指责他,只是在饯行宴上高歌一曲。歌声响遏行云,使薛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他主动要求继续跟老师学习。秦青之所以能留住薛谭,关键就在于他的“身教”。
拓展练习:
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如用这个事例证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论点运用挖掘增补法。叙述:
三、叙例运用排比法,整合材料
可以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这种概括排比“叙例”,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力量陡增。
事例导引:
蔺相如义正词严,秦廷上怒斥秦王,令完璧终归赵国;晏子唇枪舌剑,楚国中巧对楚王,使楚王自讨其辱;樊哙人微言重,鸿门下严责项王,保主公脱离虎口。这些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凝聚忠诚之言,维护伟大人格和国格。
——三句一例,大致成排比形式叙事。按照“分说+总结、议论评析”结构形式组织材料。
拓展导引:
论证“转折中希望固守自己”,则可运用如下事例进行概括排比“叙例”:
(事例举用:孔明、谭嗣同、文天祥、)
四、没有合适的论据时怎么办
在考试时,当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没有论据似乎只好望文兴叹、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乱写一通,而是要想办法做巧妇,做无米之炊。
1、以类代个无中生有
当作文没有合适的论据或一时想不起好的论据时,不如用类型来代替个体,将某一类人物行为共同点结合起来,按照主题的要求,把一些人的事迹当作大家的事迹来写,会有很好的效果。例: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2、以喻代例飞扬文采
当你觉得论据“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不妨以比喻来代替事例作为论据使用,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征服阅卷老师。例: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谛;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依然飘落,告别那片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新芽……
3、立足课本就地取材
当你在考试中“寻寻觅觅”却两手空空时,不妨“回首”课本,说不定论据“却在灯火阑珊处”。例: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4、现身说法置身其中
当我们无论据或无好的论据时,不妨从“我”身上挖掘素材。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的一个缩影,一个了望千变万化的社会的“窗口”,一个洞察社会错综交织的现象的“平台”,一个容纳宇宙万象的“细胞”。将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拿来作为说理的材料,我的经历也就反映了这个事理的脉络走向。同时,当我进入到说理的内里后,我们的文字就具备了一种令读者信赖的真实。我们在说事的过程中也就与读者建构了对话与共鸣的亲和力。当然,我的进入不是随意的,而要充分考虑我的行为是否与话题给定的内涵的意旨很好地统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