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发展观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导读
毛健 2009.4.15 导入:
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专家的儿子纪念父亲时曾言:“为国家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为它的每一点痛苦而忧伤,一如每一个眷恋那片土地的人一样。”我想,我们党员和全社会都要学习和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在于作为党员的一种“国家认同感”的构建,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结的生成,使我们有机会、有意识去探寻国家和社会成员之间一种富有意义的关系。
中国改革已经有“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17大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思想呢?一个直接的解读就是:在此之前,在“邓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导已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邓理论”的“发展是硬道理”在实际操作中被解读为“发展生产力是硬道理”,“GDP是硬道理”。仅仅是“三个代表”似乎也不能全面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元化问题,现阶段国家发展如果仅仅抱着这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指导思想一定是不够的。真正让国家领导人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的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国家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非典”中“井喷”。“非典”暴露我国发展实践中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并在卫生事业这个薄弱环节上突出表现出来;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卫生事业落后突出反映在农村,“非典”控制难度大也在农村。“非典”疫情的发生,是党中央认识到“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社会发展的现状呼唤一种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在报告文件中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现实需要。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现状一:中国经济增长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这批新的主导产业的快速增长的特点是:
1.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的80%至90%由居民个人购买。经济增长具有较为可靠的市场导向基础;大众消费使相关产业能够形成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
2.这批高增长产业中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非国有企业和混合经济企业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
3.以若干龙头产业为先导,相应形成了几个高增长产业群。如汽车高增长产业群、房地产高增长产业群、机械制造高增长产业群、消费品高增长产业群等。
2002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排除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我国经济出现新一轮的增长,经济运行态势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持续走高。为新的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现状二:人均一千美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关键时刻
1.根据他国经验,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国家发展趋势会分化为两类:一类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人均1000美元后继续往上发展;另一类,如拉美等地的国家,人均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就停滞不前。原因在于,人均1000美元后,这些国家原来的比较优势降低了。比如,原来的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都比较低,生产要素的低廉吸引外资流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而人均1000美元后,这种优势会逐渐消失。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不能有核心竞争力,成为发展的关键。
2.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后,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的要求出现多样化。1000美元以下是以温饱为主,到1000美元以后,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环境保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均有明显提高。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国家必须要有充足的财力,这也对财政税收等公共事业的制度安排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提出新的课题。
3.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以后是一个关卡,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出现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由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加剧,世界上许多国家因此出现社会动荡。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成员有了更多的诉求,已不能简单的用传统的发展理论来解决当前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所以,必须注意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收入差别问题要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4.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人们对参政、议政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要求廉政建设,要求政策透明,要求政府的公务员能够受到社会监督。
现状三:而与此同时,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1.腐败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中国的腐败程度有所加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个指标将下降。这一发展瓶颈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影响是0.5个百分点。
2.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人口之和已经达到总劳动力的23%,有将近1.7亿。如果加剧将导致低劳动生产率、低储蓄率,使资本结构下降,使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下降0.3一0.8个百分点。
3.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对经济的影响
总体说来,我国国民体质呈下降趋势,七成中国人遭遇亚健康威胁、“白领”的比例更高。每7个中国人中,有一个营养不良;脑血管病已成中国人死亡的第一主因;一亿多高血压患者、5000多万糖尿病患者、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性病、结核病等过去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攀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一些小学生已有了高血压,中学生有了动脉硬化。十多年前到60岁才有可能发生的疾病,现在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就患上了,一些疾病的低龄化趋势十分严重。
我国卫生经济专家的研究表明,全国居民因疾病、伤残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疾病引起的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且均有增高趋势。
4.资源消耗严重
2003年,我国消耗了2.6亿吨、超过全世界消耗量1/4强的钢铁,消耗了1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