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ZJYGS-ZY12-01-2003

1 使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预应力先张法、后张法混凝土铁路、公路、公路桥梁;混凝土房建预制件工厂及现场预制与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锚具的准备

2.1.1 预应力混凝土使用钢材有: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精轧螺纹钢筋及其他预应力钢筋。其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冷拉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报告。

2.1.2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应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并符合要求。锚具、夹具使用前应进行外观、硬度和静载锚固性能检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

2.2 主要机具的准备

2.2.1 预应力张拉液压千斤顶、高压油泵、外接油管、放张用液压千斤顶或砂箱、传力作用的混凝土或钢结构承压柱、端横梁、工具锚及注浆机具等。

2.2.2 预应力所用机具及仪表应按规范要求定期维护和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

2.3 作业条件

2.3.1 施加预应力的液压千斤顶、高压油泵、拉伸机注浆机应经过校验并有记录。使用前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方可使用。

2.3.2 桥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应达到设计要求;房建构件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桥梁及房建构件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检查验收合格。

2.3.3 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作业程序和确保产品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作业场地应平整、通畅,确保全体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

2.3.4 制桥台座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满足施工的需要。

2.3.5 现场已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2.3.6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2.3.7 预应力筋或钢绞线束已制作完毕。

2.3.8 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3.9 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排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 操作工艺

3.1 预应力先张法张拉工艺流程图:

3.2 工艺流程描述

张拉前应对台座、横梁及各项张拉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台座应平整涂隔离剂,抗压柱及端横梁安装要平直,两侧端横梁的钢束孔应对齐,符合要求再进行操作。

3.3 预应力筋制作

3.3.1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根据工艺设备的具体尺寸计算确定。

3.3.2 钢绞线、钢丝在拉直条件下切断,切断前在切口两端用铁线扎紧,不得使用电弧焊切断。下料长度偏差:张拉螺杆工艺不大于5mm;工具锚工艺为±50mm。

3.3.3 钢丝束两端采用墩头锚具时,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相对差值大于L/5000,且不大于5mm。

3.3.4 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

3.4 支底模及涂隔离剂

3.4.1 支底模时用水平仪进行操平。隔离剂要均匀,杜绝出现汪油现象。

3.5 安装预应力筋

3.5.1 支座板及底部钢筋骨架安装完成后,将预应力筋连同塑料管一并穿入就位,塑料管内端堵塞严密,塑料管外端应穿入端分丝板以外150mm并加以固定,梁体内隔离套管长度位置允许偏差为±20mm。

3.5.2 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5.3 预应力筋穿入就位后,严禁使用电弧焊在梁体钢筋骨架及模板的任何部位焊接或切割。

3

3.6 预应力筋张拉

3.6.1 首先调整张拉横梁及锚板位置,使锚板上预应力筋重心位置与所制梁型的预应力筋重心设计位置相适应。

3.6.2 钢绞线或热轧带肋钢筋作预应力筋时,按单拉整放工艺。其张拉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3.6.2.1 穿束应力初调:利用张拉工具,将预应力筋分束,锚固于两端锚板上。用千斤顶横梁,行程不小于150mm ,然后锁定。

3.6.2.2单束控制张拉:用千斤顶作单束(根)超张拉。超张拉应力至0.8倍抗拉极限强度,拉足应力后锁定持荷5min 以上,然后适当降低应力,以便立模操作安全。

3.6.2.3 单束控制张拉:控制张拉应力按设计的有效预应力及各项实际应力损失之和计算,锁定后的钢绞线锚下应力不得大于0.75倍抗拉极限强度,拉到控制应力后锁定。

3.6.2.4 按下述程序对称逐束张拉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

3.6.2.5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mm )可按下式计算:

P

P P E A L P L =?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3.6.2.6 控制张拉以控制应力为主,测量伸长值为较核。当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大于±6%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继续张拉。张拉完毕后。及时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抽查张拉应力,当发现应力值与允许值相差超过±3%时,应重拉。

3.7 放张及切断预应力筋

3.7.1 预应力筋放张时,梁体混凝土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相应的弹性模量值。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75%。

3.7.2 采用千斤顶整体放张时必须配接单独油路。同步顶开千斤顶,顶开的最大间隙不得大于2mm ,以能松动自锁螺母或插垫为度。先顶开的千斤顶应保压持荷,直到全部千斤顶顶开。同步放松自锁螺母或插垫后,再同步放松各千斤顶,直到预应力筋全部放松为止。

3.7.3 预应力筋放张顺序要求,按设计规定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的放张。

3.7.4 预应力筋放松后应测量梁体上拱值。

3.7.5 预应力筋放张后,可用乙炔—氧气切割,但应采取措施防止烧坏钢筋端部。钢丝放张后,可用切割、锯断或剪端的方法切断;钢绞线放张后,可用砂轮锯切断。

3.8 后张法预应力操作工艺

3.8.1 工艺流程

3.8.2 检查桥梁、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无水和其他杂物;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或锚垫板应垂直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

3.8.3 钢绞线小料应保证梁的两端外露长度≮750mm,采用在槽钢内下料,确保长度一致。按每个孔道的钢绞线根数分别用绑线绑成束,钢绞线应确保顺直不扭转,并分层放在平台垫木上,垫木间距不大于3.0m,端部悬出长度不大于1.5m。

3.8.4 穿预应力筋

3.8.

4.1 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

3.8.

4.2 穿筋时,带有端杆螺丝的预应力筋,应将丝扣保护好,以免损坏。钢绞线或钢丝顺序编号,并套上穿束器。先把钢筋或穿束器的引线由一端穿入孔道,在另一端穿出,然后逐渐将钢筋或钢丝、钢绞线束拉出到另一端,两端外露长度应相等。

3.8.

4.3 钢筋穿好后将束号在构件上注明,以便核对。

3.9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模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

3.10 张拉:

3.10.1 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若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下表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

3.10.2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渐根复位补足。

3.10.3 单根预应力粗筋(采用拉伸机张拉螺栓端杆锚固)张拉时,应先少许加力,将垫板位置按设计规定找准,然后按规定程序张拉。张拉完毕,用扳子拧紧螺母,将钢筋锚固,测出钢筋实际伸长值,并作好张拉记录。

3.10.4 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栓锚固时,应按下列要求操作:

a. 预拉:将钢丝拉出一小段长度后,检查每根钢丝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有不一致时,应退下楔块进行调整,然后再用力打紧楔块。

b. 张拉及顶压:预拉调整以后方可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若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

c. 校荷:将千斤顶装入未张的一端进行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后,猛顶锚塞。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

d. 钢丝断丝和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构件同一截面钢丝总数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如超过上述规定,必须重新张拉,这时应把钢丝拉到原来的张拉吨位,拉松锚塞,用一根刚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分别检查锚环是否被抽成凹槽,锚塞的细齿是否被抽平,若有这类情况,要调换锚具,重新张拉,如果锚环、锚塞仍然完好无损,则只要在顶压时加大压力顶紧锚塞。

3.10.5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a. 张拉前作好测量上拱度的标志的准备工作。

b. 两侧挂线量测梁体的侧弯情况。

c. 对梁体混凝土表面有轻微缺陷,允许在欲施加预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缺陷较大者应在欲施加应力前修补,缺陷严重者另行处理。

d. 布设量测梁上拱度及弹性压缩的测点。

e. 位于锚下喇叭管内的波纹管必须先用钳子剪掉,使钢绞线减少摩擦阻力。

f. 张拉方法:为加速台座周转可分两次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C30时进行第一次张拉,当与梁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之混凝土(含梁体残缺部位的修补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匀达到100%设计强度是方可进行第二次张拉,张拉要两端同时进行,采取双控法以油表读数为依据,以钢筋伸长值做校核,实测伸长值不得超过计算伸长值±6%,每片梁应在一个工作班完成。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推迟到下一班。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