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提蒸馏塔回流罐焊接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364.50 KB
- 文档页数:13
总述
一、制造、检验、验收标准:
a)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b)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工艺评定》JB/T4709-2007《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c)JB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T4731《钢制卧式容器》
d)GB/T5117-1995《碳钢焊条》GB/T5293-1999《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4842-1995《纯氩》
e)GB/T986-1988《气焊、手工电弧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
二、焊接分析:一、Q245R、16Mn钢焊接属于低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其焊接工艺性能较好,对于中薄板焊接前可以不预热,焊后不进行热处理仍能满足工作需求,其焊接刚性较大,板厚较厚以及工作温度较低时必须采取预热。应注意在焊接过程中因外在因素而引起的裂纹(包括水迹,铁锈等)其次硫磷含量偏高而造成焊接热裂纹的产生,硫磷含量增加大大的增加裂纹的敏感性,所以在焊丝与焊条中应严格限制硫磷含量,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考虑焊缝中合金元素烧损的情况,会造成合金元素的烧损,使焊缝的强度或要求性能发生改变,所以在焊接时选用的焊丝必须对焊缝元素进行补充,这主要体现在焊材选择上。焊接时热影响区停留时间过长会使得有害杂质偏析,尽而加深裂纹的产生趋势。壳体焊接时采用稍大的焊接线能量,防止熔池冷却速度过快。其次焊接壳体内环缝时线能量稍大,焊接壳体外环缝时减小线能量或减小熔敷金属,避免造成筒体束腰,影响产品外观质量。焊接前用砂磨等机械方法清除焊缝周围的油污、锈迹、金属屑、氧化物及其他污物。
1)控制焊缝中硫磷含量(即主要控制焊接材料中的硫磷含量)防止裂纹产生
2)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即采适中的线能量,控制层间温度,防止有害元素偏析)
3)采用一定的焊接顺序(如工艺图示),防止焊接变形及应力集中
4)对焊接出现的缺陷如裂纹,夹杂,气孔,咬边等及时的进行修补
5)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低合金钢和异种钢焊接时,应注意奥氏体线膨胀系数较大以及导热率较小,焊接后容易发生焊接变形,所以在焊接时预留一
定的焊接间隙。
三、坡口制备:
制作按工艺要求,保证坡口型式尺寸,为保证内焊道熔深,必须要有一定间隙,为防止束腰现象采用内坡口形式,先里后外的焊接顺序,坡口角度应在55°--60º左右。坡口面应光滑,平整,无沟槽,坡口两侧至少20mm范围内应无油污、金属屑、氧化物等杂质。附着在坡口金属表面的熔渣及氧化物会导致焊缝缺陷。
四、焊材的选用与要求:
1、钢结构焊接用的焊条、焊丝,•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屈服强度较低,冲击韧性较好的低氢型焊条,重要结构可采用高韧性超低氢
型焊条。焊条使用前按JB4709-2007规定程序烘干:烘干温度 350 度,保温 1.5小时,焊工领取焊条时使用保温桶,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焊条药皮处于干燥状态,防止受潮吸湿及污染。负温度下焊条外露超过2h的应重新烘焙。焊条的烘焙次数不宜超过3次。
2、焊丝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油、锈、水份等杂质。否则,使用前应用砂纸打磨,严重时使用有机溶剂如酒精、香蕉水进行擦洗。
3、焊剂使用前按JB4709-2007规定程序烘干,其含水量不得大于0.1%。在负温度下焊接时,焊剂重复使用的间隔不得超过2h,否则必须重新烘焙。
焊工领取焊剂时使用保温桶,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焊剂处于干燥状态,防止受潮吸湿及污染。
五、组对、点固:
A:组对时,注意保证坡口间隙尺寸,并保证焊缝错边量。壳体组装过程临时所需的楔铁、垫板等与壳体表面接触的用具应选用与壳体相适应的材料。
B、焊接地线要求用软线,通过碳钢材料与工件牢固连接起来,严禁用钢管、角钢等与工作进行搭接。
C:定位焊必须焊透。定位焊缝的要求与正式焊缝相同,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成形恶劣等缺陷,并且,焊点两端的形状应有利于接弧,否则,应予以修磨、补焊。
D:拼板或是在施焊筒体纵缝前,必须先在焊缝两端加焊引弧板和熄弧板,并且,引弧板和熄弧板的材质、厚度以及坡口型式应与工件相同或相近。六:焊接要求:
1、对所施焊工件组对、点固后经车间检验员对筒体椭圆度、焊缝棱角度、组对错边量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正式施焊。对不合格或有其它质量问题的工
件有权拒绝施焊,否则对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负主要责任。
2、按焊接工艺人员编制下发的焊接工艺规程以及图纸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施焊。并遵循先里后外的施焊程序进行焊接。施焊前,应在坡口端前100mm
处接引弧板,必须在引弧板或焊道内起弧。
七、外观检验
A:焊缝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咬边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存在,焊缝及周围应清理干净。
B:工件焊后不得有明显的或超标的残余变形,焊后,应保证所有公差尺寸
C:A、B类焊缝余高须小于1.5mm,C、D类焊缝与母材圆滑过渡,焊脚高度按图样技术要求确定。如图样无规定,以焊件中较薄者之厚度为准,并且,角焊缝任一横截面上两焊脚高度之差应小于1.0mm。
D:A、B类焊缝的宽度以至少覆盖坡口两侧边缘各2mm以上为准。
E:环向棱角度用弦长100mm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轴向棱角度用长度不小于100mm的直尺检查,环向棱角度与轴向棱角度的值均不允许大于2.
mm。
2、无损探伤:
A、B类焊缝:检测方法 RT 检测比例为 20%,合格等级为Ⅲ级。
C、D类焊缝: 检测方法MT 检测比例为 100%合格等级为 I 级
焊接材料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