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 格式:docx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4
体育论文浅谈小学体育课
堂改革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深圳坪山新区兴华小学陈石生
摘要:课堂改革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体育课堂;意识;课堂氛围
随着小学体育新教材的改革与实施,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观,教学效果显着提高。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内容,仅以教材作为教学设计起点的唯一依据,没能顾及真实状态中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曾富有激情、生动的体育课变成枯燥的教条,“‘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个性在教学中得不到张扬,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计划与课堂实践脱节,忽视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需求以及生理、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在反思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比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更为重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趋势。体育课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发展和个体差异,给他们创设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和展现自我的空间,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否则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就成了为了改革而改革,而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益,更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改变教学方法重技术动作传授,轻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轻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师生关系重以教师为中心,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评价重
运动成绩,轻个性差异;课程管理重规范化有序性,轻适应性的现状。教学内容应具有简易性、知识性、实效性、科学性、健身性;教学组织管理应强调人文性;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体育水平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下为具体改革思路。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存在的根本依据,学生的自我选择决定了学校的存在。”“体育不仅是‘体’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所在、核心问题就是: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所以不但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需要、能力及学生的发展的多样性、多面性、多维性,更要尊重、重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己选择创造的权利与责任。我们提倡的个体性学生观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不但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而且要看到学生个体是会思考、有感情、能活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机体,把探索和创造的权利与责任交给学生,靠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创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学习一些体育活动内容,前提是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体育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必须使课堂教学具有不断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并且每一次教学都是一个新的欣赏过程,并从中感到新鲜,感到乐趣,那么教学的语言就不会是干巴巴,练习也不会单一、枯燥。“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感染、打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幻想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思想和情感。”
(三)注重课堂的对话与体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学练不断感受、思考、体悟、探索。教师针对学生身体技能和运动技能发展敏感期较为集中的特点,利用指向激励、维持、调控等教学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习和操练。尊重和信任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学习情境。“这种不断地交流和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不但对于学生具有持续地感发力和激发力,是他们爱上体育,爱上体育学习,并终其一生不间断地锻炼、健身、欣赏体育运动技术,有的则因有了特殊的生活
观察和体验,有了特长且有了思想和感情,而从事终身的体育锻炼。”
结语
“教材、教师、学生三个主体的动态平衡”即教材的不断丰满化,教师不断丰富化,学生不断充实化的过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同时,不仅仅是学到新知识的新奇,还要感受到上体育课的快乐,“教”与“学”才能更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1]陈媛.新课改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施良方着.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康锦堂主编.教学能力结构及测评[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4]李陆军.云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8
[5]汪兆庆.兰州市中等专业学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6]姜秀兰.山东省菏泽市普通高中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7]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
育.2013(07)
[8]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
[9]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
[10]袁方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