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辅助合成罗库溴铵重要中间体

微波辅助合成罗库溴铵重要中间体

微波辅助合成罗库溴铵重要中间体
微波辅助合成罗库溴铵重要中间体

微波辅助合成TiO2 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完整版)

微波辅助合成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以TiCl 4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了纳米TiO 2 光催化剂。利用SEM、XRD、TEM、TG-DTA 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制备的TiO 2 为催化剂,通过酸性品红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性能。 关键词:微波辅助合成;催化性能;TiO 2 ;光催化 前言: 二氧化钛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电子能带结构,光催化活性高,作为光催化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研究应用领域[1]。TiO2的制备方法影响着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形态结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其光催化性能,因而为了获得具有高活性的光催化剂,TiO2的制备技术也被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研究[2~4]。制备纳米TiO2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有胶-凝胶法[2]、电化学(elect rochemist ry)法[3]、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4]、溅射法和真空蒸镀法等。微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主要优点在于对反应体系快速升温、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选择性等,因而广泛地应用于材料加工与合成等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微波辅助合成的新方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研究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及光催化特性,旨在寻求微波法在TiO2纳米光催化剂制备领域的实际应用。 正文: 1 纳米TiO 2 光催化机理 半导体粒子具有能带结构,一般由添满电子的低能价带和高能导带构成,价带和导带之间存在禁带。当用能量等于或大于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时,价带上的电子(e-)被激发跃迁到导带,在价带上产生空穴(h+),并在电场作用下分离并迁移到粒子表面。光生空穴因具有极强的得电子能力,而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将其表面吸附的OH-和H2O分子氧化成·OH自由基,而·OH几乎无选择地将有机物氧化,并最终降解为CO2和H2O。也有部分有机物与h+直接反应,而迁移到表面的e-则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光催化机理可用下式表示: 在整个光催化反应中,·OH起着决定作用。半导体内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存在分离/被俘获与复合的竞争,电子与空穴复合的几率越小,光催化活性越高。半导体粒子尺寸越小时,电子与空穴迁移到表面的时间越小,复合的几率越小;同时粒子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CN109912649A】L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89719.4 (22)申请日 2019.04.11 (71)申请人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经济技术 开发区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 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世洪 程柯 左翔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124 代理人 黄鑫 (51)Int.Cl. C07F 9/30(2006.01) (54)发明名称 L-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 体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保护气体氛围下,将式Ⅰ化合物与 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 即得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所述催化剂为 MgBr 2+PEG -400、LiBr+PEG -400、KCl+PEG -400、 MgBr 2+TBAB、MgCl 2、MgBr 2、TMSBr+TBAB、LaCl 3+ TBAB或CaCl 2。本发明通过加入上述催化剂,降低 了甲基亚膦酸二乙酯的用量,提高了工艺的安全 性和反应速率,同时可以避免反应的消旋问题, 提高了产物的ee值,简化了后处理操作,降低了 工艺的成本, 更易于进行工业化应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09912649 A 2019.06.21 C N 109912649 A

1.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保护气体氛围下,将式Ⅰ化合物与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即得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所述催化剂为MgBr 2+PEG -400、LiBr+PEG -400、KCl+PEG -400、MgBr 2+TBAB、MgCl 2、MgBr 2、TMSBr+TBAB、LaCl 3+TBAB或CaCl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MgBr 2+PEG -400、LiBr+PEG -400、KCl+PEG -400、MgBr 2+TBAB、MgCl 2或MgBr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亚膦酸二乙酯与式Ⅰ化合物的摩尔比不小于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亚膦酸二乙酯与式Ⅰ化合物的摩尔比小于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亚膦酸二乙酯与式Ⅰ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式Ⅰ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02~0.0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MgBr 2+PEG -400时,反应的温度为120~140℃;催化剂为LiBr+PEG -400、KCl+PEG -400、MgBr 2+TBAB、MgCl 2或MgBr 2时,反应的温度为1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时间为8~22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有机溶剂;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非质子极性溶剂;更优选的,所述非质子极性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二甲基亚砜、环丁砜、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丙酮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L -草铵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或氡气。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09912649 A

微波辅助有机合成中_非热效应_的研究方法

进展评述 微波辅助有机合成中“非热效应”的研究方法 陈新秀 徐 盼 夏之宁3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 400030) 摘 要 微波作为一种新颖的加热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有机合成的效率。对于微波促进有机合成反应机理,人们提出了它具有“非热效应”。本文从微波对分子的影响、微波光量子对化学键的影响以及微波对化学 反应的影响3个方面,对“非热效应”存在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实验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对“非 热效应”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微波 有机合成 非热效应 Methods for N on2therm al Microw ave E ffects in Microw ave Assisted Organic synthesis Chen X inxiu,Xu Pan,X ia Zhining3 (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0) Abstract As a new heating technology,the microwave extraordinarily im proves the efficiency in organic synthesis. The investigations on the mechanism of microwave2accelerated organic synthesis were supposed to be a“non2thermal effects”.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non2thermal effects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im pact of microwave on m olecules, chemical bonds and the chemical reactions.The studying methods and the especial technologies for evidencing the non2 thermal effects in microwave assisted organic synthesis were reviewed. K eyw ords M icrowave,Organic synthesis,N on2thermal effects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在过去30年,微波辅助合成方法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有机反应。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辐射可提高反应的产率或大大缩短反应时间[1,2],有时还表现出和常规加热不同的选择性[3,4]。尽管已有大量有关微波合成的研究报道,但是相比于常规加热方式,微波加速或改变化学反应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微波存在3种可能的效应:微波热效应,特殊的微波效应,微波非热效应。微波热效应及其特殊效应,已得到大家的认可[5];而微波“非热效应”的存在与否,至今依然是微波化学领域争论的一个焦点。 微波非热效应是指不能用单纯的热Π动力学效应或者特殊微波效应解释的微波场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还有,微波作用使一个处于相同温度等反应条件下的合成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也被列为“非热效应”之类。对于一个有机反应微波能否产生“非热效应”,目前尚有较大的分歧[6~12],有的文献用实验证明有“非热效应”;而另外又有文献证明没有“非热效应”。后者认为微波辅助有机合成产生不一样效果的原因是温度控制不准的结果。对此争议采用证明的方法多种,但却不能令众人信服。鉴于对“非热效应”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以及综合评价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非热效应”的理论依据,从理论、实验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对合成领域中“非热效应”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综述。 1 微波“非热效应”的理论依据 111 微波对分子存在影响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6DFA4352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775096)资助 2009201221收稿,2009203209接受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2.1 草铵膦生产方法 综观国内外有关草铵膦的文献专利报道,除可用双丙氨酰磷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外,其合成方法绝大多数以三氯化磷或亚膦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定的反应过程合成膦酸酯,然后与某些氨基衍生物发生发应;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因此也可将亚膦酸酯与烯醛反应后再利用Strecker 反应,或将膦酸酯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衍生物反应后再利用Gaburial 反应等合成草铵膦。 2.1.1阿布佐夫合成法… 2.1.2高压催化合成法… 2.1.3 低温定向合成法… 2.1.4 盖布瑞尔-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2.1.5 斯垂克-泽林斯基法… 2.1.6 手性合成子法 草铵膦只有L理具有植物毒性,其除草活性为外消旋混合物的2倍。L理草铵膦的合 成也可从天然氨基酸出发。例如从谷氨酸出发,经酯化后热消除得到乙烯基甘氨酸的衍生物,在2-乙基过己酸叔丁酯催化作用下,与膦酸酯发生区域选择性加成,生成L理草铵膦 的衍生物,进一步处理即得L型草铵膦。 利用该方法制得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光学纯度,可达99.4%;但总收率较低,且甲基环氧乙烷不易存放。

2.1.7 其它方法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中大部分都是合成外消旋混合物。此外,还有专门用于合成L理草铵膦高效体的方法。 1)酶合成法,即以Scholkopf法为基础,用生物酶来分离合成的外消旋体混合液,从而得到L理草铵膦。主要用到的酶为q-胰凝乳蛋白酶、磷酸二酯酶I等。 2)化学立体合成法,即以膦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不同的立体选择剂(如L-乙烯基氨基 乙酸、L-3-fi基丁烯酸酯等)来合成L理草铵膦。 3)拆分法,即主要用酶催化拆分合成的DL-型草铵膦。酶合成法和拆分法虽然选择性高、专一性强, 但合成成本比较高,大型工业化生产受 到一定的限制而化学立体合成法一般步骤比较长、合成路线也较复杂,并且某些立体选择剂的制备也比较困难。 2.2 草铵膦的合成技术进展 2006年日本明治制果(MeijiSeika)公司成功开发了单异构体的精草铵膦,并申请了专利,又把草铵膦的产品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这个专利产品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农药的更高精细化。 宋宏涛等人通过对各种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斯垂克-泽林斯基法虽然工艺较成熟,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原料成本也较低,但剧毒物质KCN的介入难免影响其工业化大 规模生产。综合各合成路线,结合阿布佐夫合成法与迈克尔反应,拟订出“阿布佐夫-迈克 尔法”合成路线: 其中,第一步反应所需的I2为催化剂量,也可用CHI代替,该步利用阿布佐夫反应完成磷的重排转价;第三步反应利用格氏反应以引入乙烯基构建出迈克尔加成所需的,D-不 饱和结构单元,体系需绝对无水,另外,当投入工业生产时,乙烯基氯化镁(CH2=CHMgCl) 可由氯乙烯与金属镁反应制备,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节约成本;第四步即利用了迈克尔加成反应,作为亲核试剂的N-乙酰甘氨酸乙酯(CHsCONHCHCOOCRs)可直接购买,也可自行制备。 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和日本明治制菓株式会社、以及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三方合作共同开发的精草铵膦项目经过多年的小试和2年的中试,于2013年3月20日在永农化工正式结束,中试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进入了实施工业化的阶段,取代普通草铵膦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市场上草铵膦主要是采用生物发酵法来合成,缺点是产量小、成本高,导致精草铵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够大面积推广。经过这几年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和日本公司合作开发,其技术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精草铵膦,其生产成本比发酵发有大幅度下降,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

微波辅助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

微波辅助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 微波加热在有机化学中,使用了几十年,直到最近才应用于制备多维的配位聚合物,通常称为金属–有机框架(MOF)。微波加热使反应所需时间短,快速的结晶成核力学和生长,和高产量的理想产品,产品能够很容易地被分离出来,且而几乎没有副产物。这些具有较好性质的材料从过去经济可行时期被系统研究出来的角度来看,金属有机骨架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强调的是纳米晶体可以直接应用功能化设备上。 1 引言 超级分子化学的分支被称作“晶体工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大分子网状物的构成,它的可预测的拓扑学和性质是有其独特的祖坟的化学性质控制的。Desiraju 和Etter的关于通过氢键有机晶体组装的研究认为是晶体工程的开端。Hoskins 和Tobson描述了基于共价键的金刚石型骨架的设计,拓展了配位键的概念,现在是人们所熟知的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或者配位骨架。共价键影响产物的性质,尤其是高度孔状结构的设计,这个孔状结构要求达到主体的交换和气体储存的要求,并且拥有催化性质、电学性质、磁性以及荧光性质。 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作为“主要的结构单元”,和作为“第二结构单元”的多齿配体,形成聚合物。这两个术语都引自沸石化学。遗憾的是,和沸石不同的是,金属阳离子和有机配体可能的结合方式是无穷大的,因此,我们仍然不能预测任何特殊的结构形成何种结构。 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方法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人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在非常小的容器里制备较大单晶,制备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第二阶段,借鉴传统的沸石合成方法——溶剂热法开始被应用,实验所需时间缩短到几天。虽然微晶通常能够在这些条件下得到,但是这个方法被改进后可以获得单晶。目前面临的工作是进一步缩短反应时间,大大增加产率和功能化材料。目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形成产业化。微波法将很快取代传统的溶剂热合成法,溶剂热合成法利用的是传统加热方法,而且已经有关于微波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的文章发表。这篇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微波加热的研究,阐述了它的优点及局限。 2 背景 2.1 传统的溶剂热合成法 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是主要结构单元通过自我识别的自组装过程。大量的结构已经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制得,但是所需反应时间长(几天到几周),所需设备庞大,能量消耗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新的方法形成了,比如说电化学方法、溶剂热合成法,甚至更多的有前景的方法,包括微波辅助合成法。 2.2 微波辅助合成法 微波加热是P. L. Spencer于1946年在Raytheon Corporation偶然发现的。当他正在进行关于雷达微波的应用时,电磁波在1m到1mm之间(300Hz~300GHz),他口袋里的巧克力棒融化了。频繁使用的家用的微波放射是2.45GHz(12.24cm),最大瓦数是800W。 微波是通过磁电管形成的,磁电管包含振荡器,振荡器是用来将高电压的直流电转换为高频率的放射。用一个典型的实验设备中,波导将磁电管形成的能量转换到进样池(图1-顶部)。许多分子,最显著的是水,其具有绝缘性,使它们循环并和微波的交流电连接在一起。当分子之间相互碰撞的时候,分子运动形成的高温就被分散了。样品池是一个法拉第笼子,它能够阻止微波进入环境中。微波加热主要的优点是他的能量效率,因为能量只在反应

合成罗库溴铵简介

罗库溴铵项目简介 一、产品简介: 中文名:罗库溴铵 英文名:Rocuronium Bromide 中文化学名:1-[17β-乙酰氧基-3α-羟基-2β-(4-吗啉基)-5α-雄甾烷-16β-基]-1-(2-丙烯基)吡咯烷溴化物 英文化学名:1-[17β-Aloxycety-3α-hydroxy-2β-(morpholin-4-yl)-5α-androstan-16β-yl]-1-(prop-2-enyl)pyrrolidinium bromide 化学结构式: CAS :119302-91-9 分子式:C32H53BrN2O4 分子量:609.70 理化性质:本品为类白色至微黄白色粉末;有吸湿性,无臭,味苦。本品在乙醇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易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质量标准:申报生产用药品质量标准或企业标准。 作用与用途:非去极性神经肌肉松弛剂。 储存要求:2-8℃密封避光储存。 包装材料要求:内包装采用塑料袋包装封口,外包装采用铝箔包装封口。

二、申报情况: 4家在审(重庆青阳药业、浙江仙琚制药、北京健力药业、海南长安国际制药) 原料药现在均未投产。 三、制剂价格状况: 【市场价格】目前上市只有小针5ml:50mg/支,95.07元/支 四、工艺情况简介: 该工艺以表雄酮为起始原料,经过上磺,脱磺,烯醇酯化,环氧,还原,缩合,酯化,水解,成盐9步反应制得,其中第四步得环氧产物往后面继续经过四步反应还可以生产得到另外一个产品维库溴铵。 工艺附表包括:原材料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图、反应操作规程、设备一览表、每公斤罗库原料消耗表。 五、药理作用: 罗库溴铵是一起效、中时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具有该类药物所有的药理作用特性(箭毒样作用)。通过与运动终板处N型乙酰胆碱受体竞争性结合产生作用。其作用可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和吡啶斯的明所拮抗。静脉麻醉时ED90值(刺激尺神经使拇指肌颤搐反应抑制90%时所需的剂量)约为0.3 mg/kg。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 (静脉麻醉时2倍ED90量)60秒内,几乎所有病人均可获得合适的气管插管条件,其中80%的气管插管条件为优。在2分钟内产生的全身肌松适合各类手术。该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注药结束至25%肌颤搐自然恢复的时间)为30-40分钟。总作用时间(90%肌颤搐自然恢复的时间)为50分钟。单次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后,肌颤搐从25%自然恢复至75%的平均时间(恢复指数)为14分钟。用较小剂量罗库溴铵0.3-0.45 mg/kg(1-1.5倍ED90量)时,其起效减慢,时效缩短。给罗库溴铵0.45 mg/kg的剂量90秒后,才达到适当气管插管条件。剂量超过3倍ED90时,气管插管条件未见进一步改善,而其时效却延长。剂量超过4倍ED90量未进行研究。罗库溴铵0.15 mg/kg维持剂量的时效,在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老年病人,及有肝脏和/或肾脏疾病病人(约20分钟)中,比较静脉麻醉下无排泄器官功能损伤病人(约13分钟)有一定延长。在重复追加推荐剂量的维持量未见蓄积作用(即时效逐渐增加)。心脏手术病人中,当给本品0.6—0.9 mg/kg达大阻滞时,其常见心血

微波辅助合成及绿色化学

微波辅助化学合成和绿色化学 引言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它涉及到化学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不同领域,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根本上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少产废物,甚至不产废物,达到“零排放”的特点。为了使化学合成过程与环境达成友好的协调,人们通常期望采用清洁的实验技术、清洁的反应物、清洁的反应溶媒以及尽可能温和的实验条件进行高选择性的、高收率的化学合成。清洁的实验技术有电解化学合成、微波化学合成、光化学合成和催化合成等等;清洁的反应溶媒有超临界水、超临界CO2、离子性液体,或者不需反应溶媒的固相合成反应;清洁的反应物有有机锡的化合物等。 微波技术用于化学合成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当时加拿大的R.Gedye 等实验中发现: 和传统的加热方式如电加热、油浴加热相比,微波辅助化学合成的反应速度大大的得以提高。 此外,由于微波反应还具有重现性高、环保、选择性高等诸多特点,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有关微波合成的报导逐年呈上升趋势,至今 已有1000多篇相关报导。事实上,现在有机合成类代表 性杂志如Tetrahedron Letters,Synlett 等基本上每期上都刊登有微波合成的文章。此外,现已有关于微波化学的书籍出版、微波化学的学术论坛也方兴未艾。在美国,微波辅助化学合成已走进课堂,并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高度认可。 微波加热原理和特徵 微波是频率位于300GHz 和300MHz ,波长介于1mm 和1m 之间的电磁波,家用微波炉的频率为2.45GHz ,波长为12.2cm 。在比该波长更短的可见光、紫外光的幅射下,分子由於受到激发,很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但微波的能量相对较小,不会引起分子的光化学反应。和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的速度快的多,大多数研究表明:采用微波加热的化学反应所用时间通常为采用传统加热方式所用时间的千分之一甚至更少。目前,对微波加热机理的探讨很多,大多数都是从传统的电磁波物理学理论出发对其加以解释的,可简单地描述如下:分子在微波的辐射下(电场的作用下) ,转向偶极矩发生变化,由於摩擦产生热量。 微波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可以看出:在微波加热的情况下,热量来自分子本身,这和传统的加热方式--热量来自热源并经过物质的热传导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微波更适合于对极性物质的加热。下表中给出了一些溶媒(10ml)在微波辐射下的升温速度, 可以看出:极性溶媒的升温速度比非极性溶媒的升温速度快的多。故在采用微波加热进行化学合成的过程中,溶媒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 溶媒 温度(。 C) 沸点(。 C) 电荷诱导率 30秒 60秒 H2O 62 104 100 80.10 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t o t a l p a p e r year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生产方法 综观国内外有关草铵膦的文献专利报道,除可用双丙氨酰磷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外,其合成方法绝大多数以三氯化磷或亚膦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定的反应过程合成膦酸酯,然后与某些氨基衍生物发生发应;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因此也可将亚膦酸酯与烯醛反应后再利用Strecker反应,或将膦酸酯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衍生物反应后再利用Gaburial 反应等合成草铵膦。 阿布佐夫合成法… 高压催化合成法… 低温定向合成法… 盖布瑞尔-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斯垂克-泽林斯基法… 手性合成子法 草铵膦只有L-型具有植物毒性,其除草活性为外消旋混合物的2倍。L-型草铵膦的合成也可从天然氨基酸出发。例如从谷氨酸出发,经酯化后热消除得到乙烯基甘氨酸的衍生物,在2-乙基过己酸叔丁酯催化作用下,与膦酸酯发生区域选择性加成,生成L-型草铵膦的衍生物,进一步处理即得L型草铵膦。 利用该方法制得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光学纯度,可达%;但总收率较低,且甲基环氧乙烷不易存放。

其它方法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中大部分都是合成外消旋混合物。此外,还有专门用于合成L-型草铵膦高效体的方法。 1)酶合成法,即以Scholkopf法为基础,用生物酶来分离合成的外消旋体混合液,从而得到L-型草铵膦。主要用到的酶为q-胰凝乳蛋白酶、磷酸二酯酶I等。 2)化学立体合成法,即以膦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不同的立体选择剂(如L-乙烯基氨基乙酸、L-3-氨基丁烯酸酯等)来合成L-型草铵膦。 3)拆分法,即主要用酶催化拆分合成的DL-型草铵膦。 酶合成法和拆分法虽然选择性高、专一性强,但合成成本比较高,大型工业化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化学立体合成法一般步骤比较长、合成路线也较复杂,并且某些立体选择剂的制备也比较困难。 草铵膦的合成技术进展 2006年日本明治制果(MeijiSeika)公司成功开发了单异构体的精草铵膦,并申请了专利,又把草铵膦的产品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这个专利产品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农药的更高精细化。 宋宏涛等人通过对各种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斯垂克-泽林斯基法虽然工艺较成熟,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原料成本也较低,但剧毒物质KCN的介入难免影响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综合各合成路线,结合阿布佐夫合成法与迈克尔反应,拟订出“阿布佐夫-迈克尔法”合成路线: 其中,第一步反应所需的I 2为催化剂量,也可用CH 3 I代替,该步利用阿布佐夫反应完 成磷的重排转价;第三步反应利用格氏反应以引入乙烯基构建出迈克尔加成所需的,D-不饱和结构单元,体系需绝对无水,另外,当投入工业生产时,乙烯基氯化镁(CH 2 =CHMgCl)可由氯乙烯与金属镁反应制备,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节约成本;第四步即利用了迈 克尔加成反应,作为亲核试剂的N-乙酰甘氨酸乙酯(CH 3CONHCH 2 COOC 2 H 5 )可直接购买,也可 自行制备。 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和日本明治制菓株式会社、以及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三方合作共同开发的精草铵膦项目经过多年的小试和2年的中试,于2013年3月20日在永农化工正式结束,中试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进入了实施工业化的阶段,取代普通草铵膦将是

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在合成化学上的应用代表着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大幅度的改变了化学合成反应的执行和在科学界中人们对它的看法。以下就微波反应的原理,和微波合成在具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1.微波反应原理: 在微波合成中,微波与反应混合物中的分子或离子直接偶合,通过偶极旋转或离子传导这两种方式将能量从微波传导到被加热物质,使得反应体系中能量快速增加。一方面可以使能量更有效的作用于各种反应,使得反应速度更快,反应产率更高,反应更清洁。另一方面微波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反应物(转化为分子能),所以微波能够驱动某些在传统加热方式下不能发生的反应,为化学转换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2.什么是单模,多模微波 单模微波:简单的说是只用一种数学模型就可以表示的微波。多模微波:简单的说是需要用多种数学模型才能够表示的微波。单模微波作为一种单一作用到反应物上的能量,可以使我们的反应更加精确,反应容易控制,有很好的反应重现性。多模微波虽然不如单模微波可以精确的定量控制,但他具有较大微波反应腔体的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3.什么是环型聚焦微波 CEM在DISCOVER系列的微波合成仪器中,采用了基于AFC(AUTO FOCUS COUPLING)环形聚焦自动耦合单模微波技术,一方面确保了单模微波反应得重现性特点,另一方面聚焦微波的设计使微波场能量密度达到900w/l比驻波微波场能力密度大3-4倍,比通常多模微波能量密度大了30多倍。大能量的微波场能量提高了很多反应可能性。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查以前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文献中使用的微波合成仪的类型。然后使用适合的微波功率进行合成。如果文献中没有提到仪器,那么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就必须从较小的功率还是摸索。(比如以20W的功率开始摸索) 4.微波对于不同物质的作用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微波特性,通常来说:金属反射微波;石英、特氟隆等是吸收微波的能力非常弱,这些物质能被微波穿透;在通常的反应物中,除非极性溶剂吸收微波的能力很弱以外,其余的溶剂、底物、催化剂等都具有不同吸收微波的能力。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_毛明珍

农 药 AGROCHEMICALS 第53卷第6期2014年6月Vol. 53, No. 6Jun. 2014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 毛明珍,何琦文,张晓光,苏天铎,魏 乐,张建功,王列平,薛 超,宁斌科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西安 710065) 摘要:草铵膦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是目前转基因抗性作物理想的除草剂,应用前景非常 广阔。 草铵膦具有2种对映异构体,但只有L -构型具有除草活性。 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利报道,综述了草铵膦及L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 关键词:草铵膦;制备方法;手性合成;综述中图分类号:TQ4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14)06-0391-03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Synthetic Methods of Glufosinate-ammonium MAO Ming-zhen, HE Qi-wen, ZHANG Xiao-guang, SU Tian-duo, WEI Le, ZHANG Jian-gong, WANG Lie-ping, XUE Chao, NING Bin-ke (Xi ′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Xi ′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Glufosinate is a highly ef ? cient, broad-spectrum, low toxicity and non-selective herbicide, and is also a good herbicide for transgenic crops with resistance, which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Glufosinate consists of two isomers, but only the L-enantiomer has herbicidal 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reported patents, 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glufosinate and L-glufosinat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glufosinate; synthetic methods; asymmetric synthesis; overview 草铵膦(glufosinate)是德国赫斯特(Hoechst)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效成分为 phosphinothricin(简称PPT),化学式为C 5H 12NO 4P ,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稳定;在pH=5~9的水溶液中易水解。 市售草铵膦是外消旋混合物,只有L -型具有除草活性,靶标酶是谷氨酰胺合成酶(GS),草铵膦能抑制GS 所有已知的形式,导致植物体内氮代谢紊乱、氨的过量积累、叶绿体解体,从而使光合作用受抑,最终导致植物死亡[1-3]。 草铵膦具有很强的除草活性,几乎能有效防除各种供试杂草,对农作物安全,活性高,杀草谱广,药害小,是目前转基因抗性作物理想的除草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而受到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3-4]。 关于草铵膦及L -草铵膦合 成报道很多,最近又有很多新颖的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本文对其合成路线进行详细介绍。 1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 1.1 盖布瑞尔(Gabriel)–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该路线[5-6]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不需要苛刻的反应温度,但要用到1,2-二溴乙 烷、液溴等物质,成本较高,总收率较低(10%~15%),是一种早期合成草铵膦的方法[5]。 收稿日期:2014-03-20,修返日期:2014-05-06 作者简介:毛明珍(1984—),男,山西襄汾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新农药创制、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E-mail :maomingzhen0303@https://www.doczj.com/doc/7b8870765.html, 。 杜春华等[6]对该路线进行了改进,将丙二酸二乙酯的钠盐改造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的钠盐,反应步骤减 少, 总收率为25.8%(以甲基亚膦酸二乙酯计),但该路线每一步的反应时间都较长(10 h 以上),且温度较高(100 ℃以上),工艺比较繁琐。 1.2 阿布佐夫(Arbuzov)合成法 该路线[7]以甲基亚磷酸二乙酯和4-溴-2-三氟乙酰氨基-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反应历程较为简洁,但4-溴-2-毛明珍, 何琦文, 张晓光, 等. 草铵膦的合成研究进展[J]. 农药, 2014, 53(6): 391-393.

罗库溴铵(征求意见稿)

罗库溴铵(征求意见稿) Luokuxiu’an Rocuronium Bromide O H 3C O Br - 基。 盐中。 C )有关物质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腈-水(9:1)溶解并稀释成每1ml 中约含5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 ,置100ml 量瓶中,用乙腈-水(9:1)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1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μl ,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杂质Ⅰ之前的色谱峰不计),已知杂质按加校正因子(见下表)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其他未知杂质按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Ⅰ不得过0.2%,杂质Ⅱ、Ⅲ均不得过0.1%,杂质Ⅳ、Ⅴ均不得过0.3%,其他单个杂质不得过0.2%,

各杂质校正后峰面积的和不得过1.5%。 2.0ml;检测波长为210nm。分别取罗库溴铵杂质Ⅰ、Ⅱ、Ⅲ、Ⅳ、Ⅴ对照品与罗库溴铵对照品适量,加乙腈-水(9:1)溶解(杂质Ⅳ溶解时可加稀盐酸1滴助溶)并稀释制成每1ml 中分别含罗库溴铵1mg与杂质Ⅰ、Ⅱ、Ⅲ、Ⅳ、Ⅴ各0.1m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各组分的出峰顺序依次为溴离子峰、杂质Ⅰ、Ⅱ、Ⅲ、Ⅳ、罗库溴铵和杂质Ⅴ;理论板数按罗库溴铵峰计算不低于5000,罗库溴铵与杂质Ⅴ的分离度应大于 3.5。 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水(9:1)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罗库溴铵对照品适量,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 究进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草铵膦生产方法 综观国内外有关草铵膦的文献专利报道,除可用双丙氨酰磷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外,其合成方法绝大多数以三氯化磷或亚膦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定的反应过程合成膦酸酯,然后与某些氨基衍生物发生发应;由于其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因此也可将亚膦酸酯与烯醛反应后再利用Strecker反应,或将膦酸酯与丙二酸二乙酯的衍生物反应后再利用Gaburial反应等合成草铵膦。 阿布佐夫合成法… 高压催化合成法… 低温定向合成法… 盖布瑞尔-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斯垂克-泽林斯基法… 手性合成子法 草铵膦只有L-型具有植物毒性,其除草活性为外消旋混合物的2倍。L-型草铵膦的合成也可从天然氨基酸出发。例如从谷氨酸出发,经酯化后热消除得到乙烯基甘氨酸的衍生物,在2-乙基过己酸叔丁酯催化作用下,与膦酸酯发生区域选择性加成,生成L-型草铵膦的衍生物,进一步处理即得L型草铵膦。

利用该方法制得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光学纯度,可达%;但总收率较低,且甲基环氧乙烷不易存放。 其它方法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中大部分都是合成外消旋混合物。此外,还有专门用于合成L-型草铵膦高效体的方法。 1)酶合成法,即以Scholkopf法为基础,用生物酶来分离合成的外消旋体混合液,从而得到L-型草铵膦。主要用到的酶为q-胰凝乳蛋白酶、磷酸二酯酶I 等。 2)化学立体合成法,即以膦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不同的立体选择剂(如L-乙烯基氨基乙酸、L-3-氨基丁烯酸酯等)来合成L-型草铵膦。 3)拆分法,即主要用酶催化拆分合成的DL-型草铵膦。 酶合成法和拆分法虽然选择性高、专一性强,但合成成本比较高,大型工业化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化学立体合成法一般步骤比较长、合成路线也较复杂,并且某些立体选择剂的制备也比较困难。 草铵膦的合成技术进展 2006年日本明治制果(Meiji Seika) 公司成功开发了单异构体的精草铵膦,并申请了专利,又把草铵膦的产品技术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这个专利产品可以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农药的更高精细化。 宋宏涛等人通过对各种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斯垂克-泽林斯基法虽然工艺较成熟,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原料成本也较低,但剧毒物质KCN的介

罗库溴铵

罗库溴铵 类别:骨胳肌松弛药非去极化肌松药 简介: 【别名】罗库溴铵,爱可松 【药理作用】罗库溴铵是一个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结构上与vecuronium和潘侃朗宁(pancuronium)相似。与其它非去极化药物一样,它竞争性地与运动神经末梢突触上的胆碱能受体结合,以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琥珀酰胆碱(scoline)由于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而被广泛地用于气管内插管,然而它会产生大量不良反应,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恶性高热、高血钾导致心律失常)。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比琥珀酰胆碱安全,但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在某些应用方面存在着缺点。罗库溴铵作用快,并存在剂量依赖性。在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中,本品起效最快,一般在静脉注射60秒钟后就能为插管提供极好的条件。这种起效时间与琥珀酰胆碱相似或稍长一些,但是比vecuronium、卡肌宁(tracrium)和氯化米哇库铵(mivacron)快2倍。因此在进行快速气管内插管时,本品可以替代琥珀酰胆碱。然而,琥珀酰胆碱持续时间短(通常不到10min),而本品至少持续30min,这方面与vecuronium和卡肌宁相似。将本品离子透入蛙胸肌可测出其对神经肌肉终板的作用。本品对运动神经终端的抑制作用与其它肌肉松弛剂相比,本品对运动神经终端的抑制作用比d-氯筒箭毒和泮库溴胺弱,但与维库溴胺相似。静脉麻醉药不影响本品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也不影响作用时程。 【适应症】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剂进行常规的气管内插管,并使骨骼肌在手术或机械呼吸时放松,以便于手术操作及提高机体的气体交换。适用于全身麻醉、使骨骼肌松弛和气管内插管。 【用法用量】本品是静脉给药,对于气管插管的起始剂量是0.6mg/kg。可插管的神经肌阻断时间为0.4~6min,平均为1min。按0.6~1.2mg/kg的剂量给药,在2min内,就会为插管提供极好或较好的条件。本品的临床维持剂量为0.1mg/kg、0.15mg/kg和0.2mg/kg。从给予插管剂量,病人自发呼吸恢复后,方可开始使用0.01~0.012mg/(kg.min),的滴注量给药。本品的给药要个体化,在临床试验中,滴注的速度范围是0.004~0.016mg/(kg.min)。每个病人给药剂量要考虑到手术持续时间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病人的状况,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神经肌监测。成年人不管手术长短都可采用0.6mg/kg的剂量。如果是持续滴注,先给予0.6mg/kg,然后按0.3~0.6mg(kg.h)的速度给药以维持神经肌阻断作用,但要对阻断进行监测。儿童在氟烷麻醉的情况下与成年人一样敏感,但起效快。老年人对本品的敏感性与成年人相似,但作用的持续时间长。 【不良反应】本品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也无体内组胺释放,未见到反复给药后的明显蓄积作用,因而本品是安全有效、作用迅速的神经肌肉阻断药。由于本品对生育影响未见报道,所以孕妇暂时不能使用。 【注意事项】在临床试验中,本品耐受性极好,只有少于1%的病人出现了不良反应。然而,和其它神经肌肉阻断剂一样,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本品可能会引起肺高压,心脏瓣膜病的病人要谨慎。另外有神经肌疾病(例如: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和应用其它延长神经肌肉阻断作用药物(例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万古霉素、锂、普鲁卡因铵、奎尼丁、镁盐、局部麻醉药、吸入性麻醉剂( 例如安氟醚和异氟醚)的病人也要慎用。安氟醚(ethrane)和异氟醚(forane)也许会延长本品的作用时间。缓慢滴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能减短本品神经肌阻断时间。事先琥珀酰胆碱给药会增强本品的作用,所以直至琥珀酰胆碱作用消失后才可使用本品。本品主要在肝脏排泄,因此有肝脏疾病的病人要慎用。肾脏对本品的排泄作用很小,因此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可按常规量。如果使用过量,病人须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正常的神经肌功能恢复。新斯的明(prostigmin)、腾喜龙(tensilon)可加速恢复。本品可以和5%的葡

微波合成仪操作规程

微波合成仪 Parr反应釜主要用于物料的水热反应、水热转化及各种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制备。本设备釜体为纯钛材质,最高承受温度300℃,最高承受压力12.5MPa,不适用于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性体系的水热反应。 一、操作流程 (1)实验前,检查并确保热电偶、压力传感器、冷却水电磁阀等部分连接正确,釜头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釜头密封垫圈完好。 (2)加入反应物料,物料体积不得超过反应釜容积的2/3(即1.2L),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应尽量减少反应物料体积以确保安全。 (3)装上釜体,使釜体与釜盖吻合,拧紧固定螺丝。紧固螺丝时,应均匀、对称、逐步的拧紧密封螺栓,使其达到一致的应力状态,过松和过紧都是不允许的。同时应定期向螺栓螺纹处涂少量高温防咬油以保证螺栓的正常使用,延长其工作寿命。 (4)实验开始时,先打开磁力搅拌器及压力传感器冷却水(如有冷却水电磁阀也应同时打开其水源),并注意观察保证冷却水接口及冷却水套无泄漏。 (5)依次打开电源控制总开关、搅拌马达电源开关,缓慢调节转速旋钮至适当搅拌速度。然后设定好反应温度,按加热键并选择Ⅰ、Ⅱ档进行加热(Ⅰ为半功率,Ⅱ为全功率)。 (6)实验过程中如需采样,应缓慢旋开液体采样阀进行采样以免发生危险,实验结束后应通过进气阀进气来吹扫采样探底管以保证探底管清洁(通常不建议实验过程中采样)。 (7)实验结束后,关闭加热键,根据实验需要磁力搅拌器可继续搅拌以促进冷却。如果通冷却水来加快釜体冷却,则需注意冷却水出水铜管温度很高,身体及仪器其他管线要远离铜管以免烫伤或发生其他危险。 (8)等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常温后,关闭磁力搅拌器、冷却水、显示屏、控制器总电源。然后取下釜体,取出物料,并清洗反应釜。 二、注意事项 (1)本仪器为高温高压贵重仪器,只允许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严禁非专业人员靠近、触摸反应釜,以免烫伤或发生其他危险。 (2)禁止在带电、带压情况下对反应釜进行维护、拆卸等工作。 (3)原则上仪器开启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注意观察反应釜温度、压力的变化,超过反应釜最高承受温度和压力时应立即关闭仪器电源,打开冷却水。 模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