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师体罚幼儿的反思

幼师体罚幼儿的反思

幼师体罚幼儿的反思
幼师体罚幼儿的反思

幼师体罚幼儿的反思

作者:杨振忠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睡懒觉,有的学生会迟到,有的学生考试会作弊,有的学生会抽烟,有的学生会赌博…… 也

会不时听到这位、那位老师如何如何体罚学生,某某学校的教师因过度体罚学生而被处分。。。。。。诸如此类的新闻。老师体罚学生是因为对学生;恨之入骨;吗?为什么教师体罚学生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呢?

首先,主要原因和老师的素质有密切关系。不少老师迫于工作压力和各种原因,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非常严厉,要求过高,遇到学生调皮捣乱、制造麻烦,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并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情绪过激、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其次,社会观念也是导致体罚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严师出高徒;的惯性导致体罚现象盛行。很多农村的家长认为:老师打人本来无可厚非,只是不要打得太重了。就连一些学生也觉得老师打学生理所当然,认为;老师打你,是为你好; 。

另外,老师对于法律观念的淡薄,也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在西方一些法制发达的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或者其他成人,稍微对孩子进行打骂,立刻就会有警察或有关部门来干涉和依法处置。而在我们身边,普通的体罚行为够不上违法,更谈不上犯罪。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并不是故意伤害,大多数体罚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惩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不能总以为只是学生有错,而自己就绝对正确。很多错误的发生都不只是单方面的。

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第二是尽

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

2.老师体罚学生,更应反思学校行为

3月9日上午,在湖里华悦学校一年级三班的教室内,班主任张老师有学生的课桌下有纸屑,当场大声训斥,要求孩子捡起来吃掉!华悦学校的吴校长表示,学校已经做出决定,要将张老师开除,并且要求她向家长道歉。(3月13日《厦门日报》)

无独有偶,3 月13 日南方网报道,小文(化名)是德园学校二年级4 班的学生。9 日下午在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徐丽萍的课堂上,徐让她收齐班上43 名同学的作业本。;我没有理解老师的意图,不知道是上课收,还是下课收,所以没动。于是,老师就让我站出来,高高地举起双手,然后趴在课桌上。接着,老师就脱掉了我的裤子,让我在班上走一圈。; 此事发生后,校方表态:若情况属实将开除老师。

无论是脱裤示众的徐老师,还是让学生吃垃圾的张老师,他们被自己的不理智砸了饭碗。可是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当老师犯错后就能对老师开除了事吗?显然不能。首先,老师所犯错误是否符合我国《教师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开除员工的情形;其次,应该符合相关程序,例如给予老师开除处分的应报上级机关批准、备案,老师有申诉权,以维护老师的合法权益等。

两位老师不由分说被开除了,笔者不是认为她们情有可原不应该被开除处分,而是以为学校对老师的管理何尝不是一种体罚?在我看来,这才是老师体罚学生的根源。当下许多学校对老师管理缺乏民主性,对教师的管理主要靠行政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只要求老师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整齐划一地进行,忽视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校生活中的民主性;甚至学校为了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处处时时强制老师无条件服从,使老师压力无处释放,导致有的老师甚至把学校对老师的压力转稼到学生身上,当看到学生犯错时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体罚学生就发生了,也就成为屡禁不止的现象。

老师体罚学生,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指责老师缺乏职业道德、不遵守法律法规等,更应该反思学校行为,如如何进行校园管理,在老师管理中是否做到民主科学等,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消除体罚学生现象发生。

3.学习教师体罚学生案例的反思汇泉学校王焕芝

今天,我学习了王主任推荐的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我感想颇多。

首先,我认为虽然事后教师的态度很感人,但事情已经发生,伤害已经形成,再多的后悔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所以冲动是魔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实在应该深刻反思,加强自身修养。

其次,我认识到了体罚对学生的伤害。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法律。

最后,我非常赞同文中的一个观点,即体罚学生是教师教育手段贫乏的表现。那么,不体罚怎么办?

1、真正的严师不是;罚; 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惩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记得一本书上说过,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去细细地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虽

然,现在学生的情况千变万化,但只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教育学生就容易多了。

2、善于表扬,巧妙批评。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也激起其它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所以要抓住契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采取不同方式鼓励上进。当然,对多次教育仍然不改的学生,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孩子犯错也

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那就是无论批评多么严厉,都不能打击孩子,蔑视孩子,不能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第二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3、多理解学生,以法代替体罚。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对这些行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不要动辄发怒。

总之,学了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老师不能用体罚这样的; 人治;行为代替;法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体罚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无能的一种表现。

4.浅析教师体罚学生问题

找到一些,不知能不能帮上你浅析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刮脸、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 不准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

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分析

1、殴打(打耳光、刮脸、下蹲等)。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例如某地一所完全初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教师在上课时,有位调皮的学生自由讲话,这位教师走到该同学的前面,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本想来个;杀鸡儆猴;。使其他同学望而生畏,偏偏这位同学不是等闲之辈,他也回敬了老师一个耳光,这可激怒了这位教师,他又给学生来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更有力度的耳光,直到学生跪地求饶为止。此时,教室一片混乱,喧闹异常。这个教师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不料不仅没达到这种效果,还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

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罚站他。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某是某小学的一位年轻教师,他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后进生在玩小游戏机,于是大吼一声:;你要打游戏就站到教室外面去打!;学生无奈,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其家长来校送衣服,发现其儿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校长室,发问道:;我儿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校站岗放哨的,我儿子纵有千错万错,你们总不该把他‘ 驱逐出境’吧!;此时的校长无言以对,而王老师更加无话可话,只是赔礼道歉的份。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