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设计的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工业建筑设计的概述

[摘要]:工业建筑作为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建筑类型,曾为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工厂建设对工业建筑设计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应体现新特征,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工业生产工业建筑新思路

一工业建筑的创作误区

从某地某大型厂区(工艺要求较高)的投标方案可以看出,建筑师为了使厂房的外部形象得到改善,不顾工业建筑内部的使用要求而直接借鉴民用建筑的手法,将民用建筑立面处理的许多手法搬用到工业建筑的设计中主厂房外挂了花岗石和铝板,高达 2 m 的女儿墙将屋面钢屋架所形成的折线完全隐藏了起来,局部造型的处理与其内部的使用更是毫无关系,特意做出的一个玻璃幕墙的三角形转角,不但使用很不方便,也给工艺专业的管道布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烟囱的处理上,更是“花招迭出”,先做了四根 70 m 高的钢烟囱,在其外面又用弧形的钢筋混凝土将其包裹了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造型,其原因就是“使厂房看起来不像一个厂房,烟囱看起来不像一个烟囱”。工业建筑其特殊的工业生产要求,注定了它不可能具有民用建筑那样的外貌,否则就只能是扭曲其个性,也有悖于其正常的生产运转。在工业建筑方案设计中大量应用

干挂石材和玻璃幕墙等,就认为是对建筑造型的重视,工业建筑也就会相应地有了新时代的面貌,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忽视了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不同的功能使用、材料使用和构造处理,片面地追求奇形怪状,一味地迎合建设单位,这可能是一条“快速建筑设计”和得到设计任务的“捷径”,但其后果却是不容忽视的。这种过于追求表面的光鲜,忽略使用要求所导致的结果是:首先,这类方案在参与投标时,由于建设单位的不懂行,可能容易中标。但是,一旦深入到技术设计阶段,工业建筑的一些特殊技术要求使得其从民用建筑中借鉴来的设计手法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给下一步从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师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创作”,与现代建筑所倡导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背道而驰。其次,在施工图的设计和制作中,工艺制造流程的特殊要求与建筑外部造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

其“打架”现象时有发生。建筑师若“屈从于”外部造型的特殊要求,就可能造成在生产使用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若满足工艺使用的要求,则因其最终造型与方案设计差别太大,而对建设单位无法交待,这样做最终也会失去市场。最后,由于造价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程中,这种表面的光鲜效果往往坚持不到最后就被换掉,因为当建设单位发现要满足立面效果需投入大量资金时,往往会降低装修标准去满足基本的生产要求。因此,工业建筑设计的方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它与民用建筑的交叉点决不应该在外表的光鲜和新奇上,关注建筑基地与总平面、地形的关系,重视使用功能,

关心自身的建造逻辑与使用材料的搭接,进行构造节点的精美设计,这应是所有建筑的“内核”,也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是建筑师走出工业建筑设计“误区”的出路所在。

二理论的引入

张永和在《向工业建筑学习》[1]中指出:“在中国,工业建筑由于没有受到过多的审美及意识形态的干扰,反而比民用建筑更接近于建筑的本质”。工业建筑由于本身专业条件的“苛刻”要求和对建筑艺术问题的“迟钝”反应,将建筑师推到了必须直接面对建筑本质的位置,这也许更有利于我们对建筑本质问题的进一步认识。而工业建筑在思考和解决建筑的基本问题上更加朴实和实际,工业建筑的美也应由此而产生。近些年来,“建构( tectonic)”理论的引入对思考和解决建筑师们在如何忠实体现结构逻辑和清

晰表达建造逻辑上提供了理论指导。肯尼斯·弗兰姆普顿[2]将“建构”称为“诗意的建造”,认为建筑是对基本重力关系、材料连接和构造方式诗意的表现。“建筑具有本质上的建构性,所以,它的一部分内在表现力与它的具体结构形式是分不开的”。“细节决不应该成为建筑作品随随便便得以实现的无关紧要的技术手段”。“建构”理论对建造过程本身的关注和对结构逻辑材料逻辑、构造逻辑和设备逻辑的尊重,促使我们对中国现代建筑进行全新的思考,改变大量形式主义的创作道路,将我们再一次拉回到建筑起源时所思考的问题上,对当代中国的工业建筑设计,有着纲领性的意义。我们身边的许多建筑新奇和夸张的形式比比皆是,建筑不再关心构

成自身的基本东西:材料、结构、构造和空间,他们表达和象征着自身以外的主题:权利、财富、阶层和附贴的文化标签。建筑师精心构筑的细节和繁缛的形体并不是建立在人与建筑相互尊重的真实基础之上。密斯曾说过:“没有理性的力量,建筑只不过是一种玩弄形式的空洞游戏,而不受非理性因素启发的建筑也只能是一项乏味工程”。“建构”理论的探讨对于目前我国工业建筑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应对策略

要提高我国工业建筑的创作水平,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应对策略:第一,建筑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更要对材料的性能和特性有精深的了解。建筑师在设计中必须从工业建筑的整体设计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材料,因为不同材料、不同的施工工艺具有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只有熟悉其特点和做法,才能创造出符合建筑师要求的效果,而整个建筑物就是由无数的“小效果”所组透视图都非常漂亮,但建成后则被改得面目全非。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师对建造材料不够熟悉,对材料的构造做法不够了解,对当地惯用的建筑材料知之甚少,这样的建筑建成后肯定与透视图相去甚远。这样的建筑设计注定不会有市场支持,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经久不息的感染力。其次在满足工业生产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关注工业建筑的结构选型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建筑物采用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最后的造型、体量、空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保和节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普

遍认识到建筑结构的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以其真实的面目示人,符合建造逻辑也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美学追求,这种观念的日益深入无疑给我们提升工业建筑的建构美学提供了舞台。最后,应该充分关注工业建筑的构造细部,使工业建筑经得起细看和推敲。长期以来,建筑在国内大学所受到的大多是学院派的教育,注重建筑美学,忽视建筑技术。我国建材行业的相对落后和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不高,造成了建筑质量低下,但这绝不能成为建筑师忽视构造节点的借口。建筑师设计支撑构件和构造做法不仅是为了满足支撑和保护建筑物的需要,同时也须体现出在美学上的追求,要在满足结构和设备专业要求的前提下,设计“耐看”和经得住推敲的节点。目前,国内各个地区由于气候和地质、环境等的不同,各种构造做法差很大,但是建筑师在设计时对其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往往简单地套用本地区的“习惯”做法来做“标准化设计”。无视当地的传统工艺做法,一味追求自己的所谓恢宏、大气的想法这不但是对当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来形成的营造做法的亵渎,更与当地建筑人文环境相背离。

四结语

在工业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建筑师们在关注工艺专业的要求和生产流程的同时,应自觉地将建筑造型设计、构造设计与实际的工业生产、产品制造结合起来,不要陷入为形式而形式的创作误区。同时,纠正自己脑海中对工业建筑缺少创作余地的错误观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只有多思考、多实践,才能全面提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