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选择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3.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课有关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一堂复习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通过案例展示来让学生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突出对其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贯穿始终,弄清本课的知识脉络,采用了黑板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为了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本课特别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归纳出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

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懂得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3.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引出本课主题“5.2农业的区位选择”。

[多媒体展示] 1.三江平原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图片

2.反映我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基本格局的图片

[思考] 为什么三江平原是种植业,而青藏高原是畜牧业?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否相互调换?为什么?

[学生活动,引出区位的概念]

一.区位

1.绝对区位: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如三江平原种植业在我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畜牧业在我国西部地区。

2.相对区位: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小结承转] 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之所以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需要考虑各农业类型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要素即是影响农业区位选

择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以下农业生产地理事例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投影展示]

(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2)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立体农业。(地形)

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土壤)

(4)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水源)

[教师归纳] 1.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讲解] 气候:主要考虑光照、热量、降水、水热配合等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它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单击幻灯片出现)

[学生活动] 下列农业生产地理事例主要受到哪一种气候要素的影响。(单击气候超链接)①投影展示“新疆的瓜果生产图片”,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光照)

归纳:光照条件好,光合作用充分,利于作物生长,如在干旱区,光照充足是有利条件。光照不足,不利于作物成熟,如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光照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②投影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熟制和不同温度带的水果类型”,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熟制不一样?不同温度带的水果类型也不一样?(热量)

归纳: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种类、熟制与种植方式。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纬度高或海拔高,热量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③投影展示“我国种植业和牧区分布图”,说明我国种植业和牧区分布的区位因素差异是什么?(降水)

归纳:降水量大于400mm,可发展种植业;降水量小于400mm,大于250mm,可发展畜牧业;降水量小于250mm,可发展绿洲农业(需要灌溉)。

④投影展示“水稻习性: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 ℃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 ℃。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思考:世界水稻生产为什么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水热配合)

归纳:水热配合好的地区,利于农业发展,如季风气候区;水热配合不好的地区,不利于农业发展,如地中海气候区。(单击返回按钮)

[讲解] 地形:主要考虑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单击幻灯片出现)

[学生活动] 下列农业生产地理事例主要受到哪一种地形要素的影响。(单击地形超链接)①投影展示“中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牧区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图”,我国形成“东耕西牧”的农业基本格局与地形有什么关系?(海拔高度)

归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耕作不便,不易水土保持,适宜发展林牧业。

②投影展示“土地利用模式图和千烟洲立体农业分布图”,为什么在不同的高度农业的类型不一样?(坡度)

归纳:坡度小于20°,可发展大田种植业;坡度在20°~25°之间,发展种植业需修梯田;坡度大于25°,发展果林业。

③投影展示“思考: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什么能够发展粮食作物等种植业?”(坡向,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因而能够发展粮食生产。)

归纳:阳坡和阴坡以及迎风坡和背风坡对不同的农作物影响不同,如马尾松喜光适合生长在阳坡,冷杉喜阴适合生长在阴坡。(单击返回按钮)

[讲解] 土壤:主要考虑肥力高低、酸碱性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单击幻灯片出现) (单击土壤超链接) ①[投影展示] 土壤质量:肥沃,土层深厚,利于农业发展,如黑土;贫瘠,土层薄,不利于农业发展,如红壤。(知识拓展:黑土面临的问题,红壤的改良措施。)

②[投影展示] 土壤类型:酸性土壤适合茶树、柑橘等种植;碱性土壤适合棉花、甜菜等种植。(影响作物种类)(单击返回按钮)

[讲解] 水源:在年降水量<250mm的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灌溉,临近水源地,便于灌溉,有利于农业发展。按照灌溉水的来源不同分为河流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单击幻灯片出现)

[学生活动] 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灌溉水源分别是什么?(单击水源超链接)

[投影展示]

①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流水)

②河西走廊(冰雪融水)

③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地下水)

[小结承转]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相对来说是不会变化的,因此,对于有利的自然因素我们要充分利用,不利的自然因素我们要加以改造。

[投影展示]资料:天然橡胶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过去只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少量种植。但近年来,我国培育的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生长到北纬22度地区。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归纳] (1)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对自然因素充分利用其有利方面,从而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投影展示] ①油菜由长江流域“北迁、南迁”到黄准海平原、东北、华南地区

②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③小麦种植的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的高度

[投影展示] 山区梯田和茶叶种植园两张图片

[思考] 从这两张图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在山区发展种植业需修梯田,对地形进行改造;在丘陵地区种植茶树需灌溉,对水分条件进行改造。

[教师归纳](2)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投影展示] ①改造气候:如温室农业、大棚育秧等。

②改造地形:如在东南丘陵、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修梯田发展种植业,另外

还有低湿地的治理等。

③改造土壤:如红壤、盐碱地的改良等。

④改造水分:一方面在缺水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灌溉,如绿洲农业;另一方面

在水分过多地区发展农业需要排水,如三江平原。

[小结] 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之比,同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学生活动] 以下农业生产地理事例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