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蛾诊疗方案

乳蛾诊疗方案

乳蛾(急慢性扁桃体炎)

乳蛾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历代医家有关乳蛾的名目繁多,如“烂乳蛾”“连珠乳蛾”“死乳蛾”等,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起局部及全身多种并发症。我们根据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研究,将本病分成以风热外袭,肺经有热;痰凝血瘀,结聚喉核;脾胃虚弱,喉核失养三种证型。本病类似于西医的急慢性扁桃体炎。

病因病机

1、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犯结聚咽喉,于喉核邪毒互结,发为乳蛾。

2、病程较长,日久如络,气滞血瘀,与邪毒互结喉核为病。

3、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或脾不化湿,湿浊内生,结聚喉核为病。

总之本病急性起病者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火热邪毒博结喉核而致。若久病体弱,脏腑失调,邪毒痰湿滞留喉核,易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诊断要点

1、病史

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急性发作者多以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连耳窍。全身可伴有畏寒,高热等不适。迁延日久者,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3、检查

急性起病者,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有黄白脓点,但不超出喉核范围,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表面凹凸不平,挤压喉核可见黄白色分泌物自喉核隐窝口溢出。

西医诊断标准

据2004年版全国高等医药学校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中“急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检查及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平时自觉症状少,

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储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则出现口臭。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时打熟、吞咽及言语共鸣的障碍。

(2)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充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时,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

(3)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局部检查确定,病人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

主证:咽喉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重伴吞咽痛,全身可见头痛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检查可见:喉核红肿明显,连及周围咽部,喉核表面有少量黄白色腐物。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减

荆芥12g防风12g牛蒡子12g甘草9g金银花15g连翘15g桑白皮12g赤芍10g桔梗9g黄芩12g天花粉12g玄参10g贝母15g。方中以荆芥、防风疏风解表,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清热解毒: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热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结解毒,清利咽喉。若大便干者加大黄9g以泻火通便。若咳嗽痰多者可加苏叶、杏仁、前胡以行气化痰润肺,若鼻塞、流涕者可加苍耳子、辛夷花芳香通窍。

2.痰凝血瘀,结聚喉核

主证:(1)局部症状:咽部异物感,干涩不利,微痛不适,(2)全身症状:痰粘难咯,或咳嗽痰白,易恶心呕吐,(3)专科检查见喉核淡暗肥大,或暗红肥大,质韧,表面凹凸不平。

治法:祛瘀化痰,散结利咽。

方药:融蛾散结汤(经验方)加减。

玄参6~15 旱莲草6~12g 浙贝母6~12g 赤芍9~15g 丹皮6~12g 莪术3~9g 花粉6~12g 僵蚕6~9g 炒枳壳6~9g 桔梗6~9g 夏枯草6~9g 连翘9~15g 甘草3g。

3、脾胃虚弱,喉核失养

主证: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易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此期患儿多属于生理性肥大,无明显疼痛、发热等症状,患儿多伴有夜间睡眠打鼾

检查可见:喉核淡红或淡暗,肥大,溢脓白粘。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方药:益气消肿方加减(本院协定方)

党参18g茯苓15g当归12g白术12g半夏12g陈皮15g薏米仁30g 白扁豆15g 山药15g 砂仁12g。方中党参、湿邪重者加厚朴、枳壳等,若喉核肿大不消者加浙贝母、生牡蛎。

其他特色治疗

1、啄治法

适应症:适用于慢乳蛾反复发作,或发热持续或扁桃体肥大等症状。适合于儿童及成人慢乳蛾以及因扁桃体肥大而引起的鼾症。本法被收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乳蛾外治法中。

方法:是用一种镰刀片(已获专利,专利号ZL201120006164.7)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割治,每侧4~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3口血为度。5~7天一次,5次一个疗程。一般病人根据病情可进行1到3疗程治疗。

操作注意事项:本方法无疼痛,痛苦小,一般病人仅有恶心的感觉,无副作用,不需要麻醉,治疗完毕后30分钟病人即可正常进食。

2、烙治法

对于喉核肥大者,可配合用烙治法。方法利用特制的长柄烙铁,烙铁面积大小不一(直径0.2~0.5cm),经加热后醮沾香油后在扁桃体表面进行烙治,每次每侧扁桃体约烙5~6次,烙至扁桃体表面粘膜发白,每周一次,经5~6次烙治扁桃体可以明显缩小并减少炎症发作次数。

疗效观察

采用积分法,详细观察记录病情轻重程度的变化情况,即治疗前后患者下列症状与体征的变化:

(l)症状:咽痛不适,咽部异物堵塞感、咽干、咽痒、咳嗽、发热。

(2)体征:扁桃体大小、扁桃体充血、扁桃体分泌物、前后弓充血、咽侧索充血肿胀、咽后壁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包宗昭、李成林的《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四级加权评分法介绍》综合疗效,(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x 100%

显效:差值>67%,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 33%<差值<67%,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无效:积分差值<33%,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1、中药汤剂应用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汤剂的口感,加工成携带方便的包装。

2、慢性扁桃体炎多发生在儿童,患儿的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只能采取手切除以缓解痛苦.

3、啄治法虽简便易操作但疗程较长每周治疗二次每一例病人所需受试次数都在约10-15 次左右,甚至20 次也就是说一个病人要来门诊近20次约需近二个月的时间,对于外地患者就医带来了麻烦。

4、烙治法是最具特色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此法操作简单,没有痛苦,不出血,但对于炎症较重的扁桃体烙治法效果较差,提倡啄治法、烙治法相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