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72.72 KB
- 文档页数:14
学号姓名成绩
研究生课程作业
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地理)
课程名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任课教师谷传华
2015 年6 月20 日
作业1
你的青少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试用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分析自己当年的心理、行为或困惑。
注意说明现象,分析原因,并说明如果是现在你会如何做。
(1000字以上)
我的青少年时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是自卑心理比
较重。
由于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在小学四年级之前都是在家乡的小学上学,那个时候还是很活泼开朗的,每天都是和小伙伴打打闹闹。
但是,自从小学五年级转学到镇上的小学,意识到自己和班上大多数镇里的小孩的差别,他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他们玩的吃的都是自己以前没有见过的。
因此很自卑,不敢和他们交流,怕被看不起。
之后的中学也是这种心理,总是很羡慕那些每天可以回到家吃饭睡觉的孩子。
我觉得我的这种心理问题可以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来解释。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
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
自我就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当前认知范围内所面临的任务的综合,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整合体。
在人格发展中,自我起主导作用,它引导心理性欲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把人在进化中的两股巨大力量即个人的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因此,人的发展依存于三个变量:一是发展的内部规律,其发展过程与生物过程一样是不可逆的;二是文化背景的影响,它决定发展的速度;三是每个人的特异性反应及其对社会任务作出反应时的特殊发展方式。
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普遍体现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按一定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其中前六个阶段属于人的成长过程,而后两个阶段是成人期和老年期。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1岁半,婴儿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从1岁半到3岁,幼儿在心理成熟的基础上不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开始探索新的世界;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从3岁到7岁,儿童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来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这时社会也向他提出挑战;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从7岁到12岁,儿童进入社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提出的任务;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要自觉地与成年人处于相同地位;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即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重要方面的前后一致和较为完满的意识,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从18岁至25岁,青年人注重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设计自己的将来,发展任务是获得成功的情感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人期,个体进入了繁殖时期。
“繁殖”(generation)一词不仅意味着生儿育女,也包含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事业成功,发展任务是使本人精力充沛和照料好下一代,防止颓废迟滞,体验着事业与家庭主角的实现。
第八阶段是老年期,老年人要适应身体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他们的侧重点应着眼于保住自己的潜能,以维持个体生存和进行智慧斗争;发展的任务是进行自我整合,避免失望情绪,体验着角色变化和安享天年的实现。
而自己在第四阶段也就是从7岁到12岁,儿童进入社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提出的任务;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如果是现在,我不会去这样否定自己,首先,我要抱着一颗正常的心态的面对这种现象。
这不过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并不能以此自卑,觉得低人一等。
不管是生活优越的还是贫苦的,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力量。
其次,我要学会倾诉。
学会将心理的困惑想法和别人交流,而不是一个人琢磨,因为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和他人交流,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我要学会将自信建立在自己身上,学会肯定自己,不要妄自菲薄。
作业2
上小学的时候,张某有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平时大家在一起非常愉快。
但是,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好友分别进入不同的学校,学习成绩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别,加上学习压力加大,张某开始感到孤独、寂寞,最后以至于闭门不出、非常苦恼。
请根据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干预方法。
(1000字以上)
一、案例分析: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们似乎都能感觉到这样的变化: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我们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我们干什么都不能理解;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
原因主要和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一是独立意识增长:
当孩子到青少年期时,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增强,渐渐地开始重视周边人对自己的看法,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而这些想法往往被家长认为是“幼稚”、“想入非非”,如果其表现得不到众人的认同就会出现「嗔」心,为免遭耻笑,孩子便将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秘密封存起来,而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就是埋怨或是沉默,作为父母不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对孩子管头管脚,从而引起了孩子欲摆脱父母监护的心理抵触,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一定要理解他
们的心理状态,多用平等、协商的口吻,疏导、引导的方法,不要采用训斥、命令的口吻和强迫的办法对待孩子。
二是想要获得认同
因为青春期这个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的一开始,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个阶段,有关他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他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然而这些事对他来说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了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产生沉默。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厌学问题
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动力,严重的发展为旷课、逃学、辍学。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在学习中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负担过重。
传统教育侧重于“多练多背”,老师一遍遍的硬罐,学生一次次强咽,久而久之,兴趣全无,于是产生了厌学心理,严重阻碍了个体的健康发展。
2、沉迷网络问题
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网路带给我们无限的方便,网吧遍地都是,然而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荒废学业,使他们的心理饱受困扰,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于放任自流。
网吧问题是困扰整个社会
的难题,有人甚至将“网吧问题”与毒品相提并论,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不为过。
3、性心理问题与早恋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身心急剧变化,性别意识觉醒,他们渴望异性之间的交流,然而应试教育的惯性使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忽略学生的性成熟、性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性感到神秘和好奇,于是异性之间就会出现传纸条、送礼物、聚会、相互称呼老婆老公,甚至发展到同居、怀孕等表达“爱”的方式,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于毁了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幸福。
4、暴力倾向问题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轻的拉帮结派,称哥们讲义气,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重的则抢劫盗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这些青少年有的因父母离异等家庭原因,也有的是因为学校教育的无力,总而言之,扭曲的心灵、不健康的心理,导致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只有了解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青少年中有68%的学生认为学习或考试压力很大,21%的学生认为说不清,仅有11%的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没有压力,可见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弊端。
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
致使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特点,教育学生采用不当的方法,对学生体罚、心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偏激、自卑的心理。
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调查中,有23%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好”,有71%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3、家庭影响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
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调查中,有56%的孩子表示遇到问题不愿意与家长交流。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
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高压型”的家庭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极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
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
的。
4、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青少年冲击很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的思想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另外,遍布城乡的游戏厅、台球厅等更是诱发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
5、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危险期”。
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上迅速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及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青少年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片面性和主观性;青少年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但又带有冲动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而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认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引导对策
1、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重视。
处在各种不健康的心态下,青少年会产生烦躁、苦闷等心理反应,情绪波动大,或悲观、或嫉妒,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
作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要肩挑重担。
2、引导青少年合理认知
青少年的认知正属于朦胧时期,受周围事物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要引导学生合理的认知,进行正常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力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能正确的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正确的认识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3、帮助青少年了解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即不自卑,不盲目自信,并能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并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找方法加以改进。
所以,我们要帮助青少年正确的了解自我。
4、引导青少年学会情绪管理
要引导青少年认识情绪管理,学习情绪的表达技巧(如释放、升华、转移、自惩、幽默、同情等)还要掌握情绪调整途径,并通过不
断练习产生新的适应行为。
5、增强青少年的抗挫能力
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然而挫折并不一定是坏事,面对挫折,我们广大青少年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6、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师者,对待青少年不应该是简单的压抑和规范,要敢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生活、学习技巧,培养自信心。
7、塑造青少年良好的行为
教育者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行为结果,从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
如(1)适时运用奖励,(2)以表扬为主、惩罚为辅,(3)惩罚是针对某事,而不是针对某人。
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个方面的独立功能和作用,既要三者协作,又要相互促进,还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优秀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