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 格式:ppt
- 大小:795.50 KB
- 文档页数:23
目录共射单管放大电路部分1.在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中,如何得到静态工作点? (1)2.在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中, 如何测量输入电阻? (2)3.在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中, 如何测量输出电阻? (2)4、单管放大电路中, 如何测量通频带? (2)5.单管共射放大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具有什么特点? (2)6、在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中电位器的作用是什么?电容Ce的作用是什么? (2)差分放大电路部分7、在差动放大器中, 画出双端输入差模信号, 单端输入差模信号时的信号输入图。
(2)8、在差动放大器中, 如何调零? (2)9、在差动放大器中, 画出输入共模信号时的信号输入图。
(3)10、在差动放大器中, 测量单端输出电压增益时, 应如何处理数据? (3)11、在差动放大器中, 测量双端输出电压增益时, 应如何处理数据? (3)12.在差动放大器实验中 (3)(1)差放中双端输出和单端输出各应用于何种情形, 各有何特点? (3)(2)差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3)共模抑制比的定义是什么?它描述了差放的何种能力? (4)(4)请对差放的单端输出的传输特性曲线进行解释 (3)万用表测量与电压偏置13.若用数字万用表测得共射极电路UCE≈0或UCE≈UCC, 则表明管子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4)14、如果晶体管要接成一个不失真的放大器使用, 对于共射极接法的晶体管, (4)15.输入输出电阻测量 (4)负反馈放大电路部分16.在“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中, 怎样找出通频带中的上、下限频率? (4)波形发生器部分17、在“波形发生器”实验中,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中正反馈网络的作用是什么?418、在“波形发生器”实验中, 负反馈网络的作用是什么?振荡频率的计算公式? (4)功率放大电路部分19、在OTL功率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需配合电路图) (3)(1)C3电容的作用,该电路能否空载输出? (5)(2)二极管D1.D2的作用 (5)(2)*三极管T2.T3的作用 (5)(3)C2电容的作用 (4)20、OTL功率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 如何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波形? (5)21、OTL功率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 电流表如何连接(“+”、“-”各与哪里连接?) (5)放大器输入输出参数测量与现象分析22.怎样测试放大器电路输出电阻Ro? (5)23.怎样测试放大器输入电阻Ri?624、单管放大电路中, 加大输入信号Vi时, 输出波形可能会出现哪几种失真?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6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问答题汇总共射单管放大电路部分1.在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中,如何得到静态工作点?答: 初调静点(空载): 插上J3, J5, 连成单管放大电路, 由波形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 幅度为4V的正弦信号至放大器输入端, 观察输出波形为双向失真, 再降低至80mV左右,调节上偏置电位器, 使输出波形为最大不失真正弦波。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题目名称功率放大器专业班级12网络工程本2学生姓名郭能学号***********指导教师孙艳孙长伟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目录引言 (2)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2)1.1 设计任务 (2)1.2 设计要求 (2)二、方案设计 (3)三、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4)四、电路仿真与调试 (6)五、性能测试与分析 (7)六、总结 (8)七、参考文献 (8)OTL功率放大器引言: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 )电路是一种没有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
过去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以解决阻抗变换问题,使电路得到最佳负载值。
但是,这种电路有体积大、笨重、频率特性不好等缺点,目前已较少使用。
OTL电路不再用输出变压器,而采用输出电容与负载连接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使电路轻便、适于电路的集成化,只要输出电容的容量足够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也能保证,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它的特点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有输出电容,单电源供电,电路轻便可靠。
两组串联的输出中点”可理解为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
1:设计任务与要求1.1设计任务:1.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2.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4. 通过一个OT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进一步加深对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理解,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1.2 设计要求:1.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合理选用元器件。
2.广泛查阅相关的资料,不懂的地方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讨论。
实验十四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刘晓旭学号:2011117147一.实验目的1.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交越失真现象。
2.熟悉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功率放大电路如图。
功率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具有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工作状态。
实际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的三极管工作在甲乙类状态,适当的调节功率放大器中的RP电阻,就可以改变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以减小功率放大器的交越失真。
本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V1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为甲类功率放大;一部分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用D1、D2、R4,R5的R5来使V2、V3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以消除交越失真现象,为准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整直流工作点,使M点电压为0.5Vcc。
2.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效率。
3.改变电源电压(例如由+12V变为+6V),测量并比较输出功率和效率。
4.比较放大器在带5.1K和8Ω负载(扬声器)时的功耗和效率。
5.根据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步骤及记录表格。
五.实验结果1.连接电路图如下,调整电路使M点电压为0.5Vcc:2.当Vcc=12V时,测得各部分静态工作点的电压值如下:Vb VC VEV1 1.028V 5.363V0.248VV2 6.77V12V 6.037VV3 5.363V0V 6.013V输入频率为1kHz,振幅为10mv的正弦波测得数据如下:当Vi为10 mV时RL=+∞RL=5.1KΩRL=8ΩVO(V最大不失真129.92mV129.23mV30.11mV AV18.3718.27 4.26理论计算: Po=0.5*Vo2/RL Pv=0.5*Vcc*Ic η=Po/Pv得Po= 1.95mW Pv=0.0454W η=4.3%3.改变电源电压为6V,可测得各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为:Vb VC VEV1825.36mV 3.265V74.49mV V2 4.43V6V 3.77V V3 3.265V0V 3.77V输入频率为1kHz,振幅为10mv的正弦波,测得数据及波形如下:当Vi为10 mV时RL=+∞RL=5.1KΩRL=8ΩVO(V最大不失真104.51mV94.87mV11.57mV AV14.7812.3 1.64计算: Po=0.5*Vo2/RL Pv=0.5*Vcc*Ic η=Po/Pv得Po= 0.2mW Pv=7.86mW η=2.54%4.当电源电压为9V时可得,各静态工作点电压为:Vb VC VEV1952.99mV 3.883V178.99mVV2 5.228V9V 4.515VV3 3.883V0V 4.506V输入频率为1kHz,振幅为10mv的正弦波,测得数据及波形如下:当Vi为10 mV时RL=+∞RL=5.1KΩRL=8ΩVO(V最大不失真125.662mV124.41mV21.66mV AV17.7717.59 3.065、比较放大器在带5.1KΩ和8Ω负载(扬声器)时的功耗和效率。
实验七 低频功率放大器 ——OTL 功率放大器[实验目的]1.学习用分立元器件组装OTL 功率放大器。
2.掌握放大器基本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3.了解自举电路对改善OTL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性能所起作用。
[实验仪器及元器件]THM-2型模拟电路实验箱,XD2低频信号发生器, 500型万用表,XJ4318型双踪示波器, DF2173B 交流电压表,三极管(S8050、S8550各1只,3DG6D ×1只),二极管(IN4148×1只)电阻(色环电阻若干),电容器(电解:470μF ×2只;10μF ×1只,47μF ×1只),信号线(电缆),各种导线。
[预习要求]1.复习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在理想情况下,计算实验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P om 、管耗P T 、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P V 和效率η。
[实验原理与参考电路] 1.电路工作原理图3-16为OTL 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管Q 1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Q 2和Q 3是一对电参数完全对称而极性相反的对管,它们组成互推挽OTL 功放电路。
由于每一个管子均接成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带负载能力强等优点,极适合作功率输出级。
Q 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 C1由电位器R P2进行调整。
I C1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 P2及二极管D ,给Q 2和Q 3提供偏压。
调节R P2,可以使Q 2和Q 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
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 的电位是电源电压的一半,可以通过调节R P1来实现。
由于R P1的一端接在A 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图3-16 ) V o方面能够自动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另一方面也改善了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i V 时,经Q 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Q 2和Q 3的基极。
电路实验实验报告篇一:电路实验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姓名:田月皎学号:XX080432201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运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邹尔宁协助指导教师:XX年 12 月 28 日实验一经常使用仪器仪表利用一、实验目的:熟悉经常使用仪器仪表的利用二、实验器材: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三、实验内容:熟悉万用表的功能及利用一、测电压〔直流电压测量〕二、测量电阻四、实验原理分析:〔一〕观看和了解数字万用表的构造一、熟悉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的表头是灵敏电流计。
表头上的表盘印有多种符号,刻度线和数值。
符号A一V一Ω表示这只电表是能够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多用表。
表盘上印有多条刻度线,其中右端标有“Ω〞的是电阻刻度线,其右端为零,左端为∞,刻度值散布是不均匀的。
符号“-〞或“DC〞表示直流,“~〞或“AC〞表示交流,“~〞表示交流和直流共用的刻度线。
刻度线下的几行数字是与选择开关的不同档位相对应的刻度值。
表头上还设有机械零位调整旋钮,用以校正指针在左端指零位。
2 、选择开关万用表的选择开关是一个多档位的旋转开关。
用来选择测量工程和量程。
〔如图3一4〔B〕〕。
一样的万用表测量工程包括:“mA〞;直流电流、“V〞:直流电压、“V〞:交流电压、“Ω〞:电阻。
每一个测量工程又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量程以供选择。
二、表笔和表笔插孔表笔分为红、黑二只。
利历时应将红色表笔插入标有“+〞号的插孔,黑色表笔插入标有“-〞号的插孔。
〔二〕万用表的利用方式一、应检查表针是不是停在表盘左端的零位。
如有偏离,可用小螺丝刀轻轻转动表头上的机械零位调整旋钮,使表针指零 2 、将表笔按上面要求插入表笔插孔3 、将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工程和量程上就能够够利用了〔三〕测试结果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了解了万用表的利用,明白了如何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等数据,稳固了电路根底。
实验二门电路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明白得TTL和CMOS一般门电路的参数含义〔2〕把握TTL和CMOS 一般门电路的利用方式〔3〕把握分析一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一样方式〔4〕明白得TTL和CMOS一般门电路参数的一样分析方式二、实验元器件:?一、四双输入与非门 74LS00 ×1片二、电阻100Ω×1只 ?3、电子电路实验箱 1个 ?4、数字万用表 1个三、实验内容:一、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 ? 二、与非门电压传输特性四、实验原理分析:一、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 (1)实验电路图与非门逻辑功能分析(a)器件顶视引脚图 (b)测试电路(2) 实验芯片 74LS00芯片 (3)实验进程? 一、参照与非门逻辑功能分析电路图,一只74LS00芯片中含有四个一样的双输入与非门? 二、依照电路图,将线连接正确,确保电路无误后可通电? 3、变换单刀双掷开关的状态,用直流电压表测试电路的输出电压〔4〕测试二、与非门电压传输特性 (1)实验电路图分析与非门电压传输特性电路〔2〕实验进程依照电路,在0~5V 间慢慢伐整输入的电流电压,将随之转变的数据记入测试结果表〔3〕测试结果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学会用74LS00芯片做该实验研究“与非门电压传输特性〞,将可变电压从5V慢慢伐整到0V,电压在1V时跳变。
08级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报告08级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报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仿真实验报告班级:2021级10班学号:[1**********]8 姓名:冯韶祥2021年6月23日实验一晶体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参数选取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分析方法。
4.学习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1.确定并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调整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ax. (1)RL=无穷大(开路);(2)RL=3K.3.观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并测出相应的集电极静态电流。
4.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5.测量放大电路带负载时的上限频率fH和下限频率fL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原理图设置与参数选择,调整合适的静态工作点(1)电容参数C1=C2=10uf,Ce=100uf;(2)参数Rc=3K,Rb1=61.5k,Rb2=35k,Re=1.9k;(3)检查各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调整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4)实验原理图VOFF = 0VAMPL = 10mvFREQ = 3.5k2、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交流信号源VSIN(交流信号频率:3.5KHz,幅值:10mv),并将其符号更改为Us.(2)当RL=3K时,设置交流扫描分析,验证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否满足要求。
设置交流扫描分析,在Probe窗口中可观察到下面的图像V(C2:2)/ V(R1:2)3.5KHz Frequency由图像及文本输出窗口中的到的电压打印机的数据,可大致算出放大倍数约为70,而理论值为75,二者之间的误差约为,7%。
(3)当RL开路(设RL=1MEG)时,设置交流扫描分析,验证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是否满足要求。
实验六: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04123126 黄澜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理解OTL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
2、掌握OTL 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3、要求课前预习,每人独立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电路不应有自激现象。
二、实验仪器、设备1、三相电综合实验台2、模电一号板3、TFG2030V 数字合成信号发生器一台4、ATTEN 公司的7020 型25MC 数字示波器一台三、实验内容1、OTL 的静态工作点的测量2、OTL 的输入灵敏度测量3、OTL 功率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测量4、OTL 的最大输出功率测量三、实验原理和要求4.1 电路原理OTL 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如图6-1 所示。
图6-1 OTL 功放电路的原理图电路特点:三极管T1 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T2,T3 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 型和PNP 型晶体三极管,组成互补推挽OTL 功放电路。
T2,T3 每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因此具有低输出电阻,高负载能力等优点,适合于做功率输出级。
工作原理:T1 管工作于甲类状态,调节RP,一方面调节T1 管的集电极电流Icl,另一方面,使T2 和T3 管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1 时,经T1 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2 和T3 晶体管的基极,ui 的负半周使T2 导通(T3 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 同时向电容C。
充电;在ui 的正半周,导通(T2 截止),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
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L 放电,这样在RL 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Rp 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4.2 OTL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理想情况下,Pom=Ucc2\(8*Rl);实际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U02\Rl:Uo 为负载RL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
第8章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习 题 88.1 由于功率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常处于接近极限工作的状态,因此,在选择晶体管时必须特别注意哪3个参数?解: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 、最大集电结耗散功率P CM 和反向击穿电压U (BR)CEO8.2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在理想情况下可以达到多少?解:π/4=78.5%8.3 一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如图8.1所示,设CC 12V V =,L 16R =Ω,i u 为正弦波。
求:(1)在晶体管的饱和压降U CES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负载上可以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om P ;(2)每个晶体管的耐压|U (BR)CEO |应大于多少;(3)这种电路会产生何种失真,为改善上述失真,应在电路中采取什么措施。
解:(1) )W (5.4162122)(2L 2CES CC om =⨯=-=R U V P ,(2) )V (242||CC (BR)CEO =≥V U(3) 会产生交越失真,工作于甲乙类工作状态可以消除这种失真。
图8.1 习题8.3电路图 图8.2 习题8.4电路图8.4 一个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如图8.2所示,设CC 12V V =,L 8R =Ω,C 的电容量很大,iu 为正弦波,在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U CES 的情况下,试求该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om P 。
解:)W (25.28262)2/(2L 2CES CC om =⨯=-=R U V P8.5 在图8.3所示的电路中,已知CC 16V V =,L 4R =Ω,i u 为正弦波,输入电压足够大,在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U CES 的情况下,试求:(1)最大输出功率om P ;(2)晶体管的最大管耗CM P ;(3)若晶体管饱和压降CES 1V U =,最大输出功率om P 和η。
解:(1) )W (3242162)(2L 2CES CC om =⨯=-=R U V P(2) )W (4.62.0om CM =≥P P(3) )W (1.2842152)(2L 2CES CC om =⨯=-=R U V P , %6.731611644CC om =-⋅=⋅=ππηV U 8.6 在图8.4所示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已知CC 24V V =,L 8R =Ω,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为o 0.5c o s (A)i t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