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摘要:学生通过阅读领悟内涵,生成体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自主的阅读体验,才能引领学生走进审美的艺术殿堂,用心体验文学作品。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体验;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能使学生得到发展;不仅能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基,而且能为一辈子做人打下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说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和启发”是必须关注的焦点。

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有情感的交流,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信息线路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情感,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也有益于激发学生接受知识。

一、正确分析文本所体现的内涵

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领悟内涵,生成体验。对学生阅读体验的评价是有标准的,从社会意义看,要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正确分析作品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发展方面来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教材的课文具

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如《孔乙己》一课,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同学们可能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孔乙己是一个不入群、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人,是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人们看不起他、鄙视他,甚至于厌恶他。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孔乙己这样一个备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残害的“苦人”,本应得到同样不幸人们的同情,可是,“短衣帮”却拿他逗趣、开心,给他取绰号,嘲笑他穷酸。特别是孔乙己的最后一次露面,情景更是凄惨,孔乙己被打断了双腿,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经陷入绝境,可是店掌柜还要逼债。面对这一人间惨象,穷苦人们仍是报之以“笑”。作者反复描写短衣帮的奚落,表达了更深刻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因势利导,纠正学生偏差的思想航向。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示范朗读、诱导移情等手段,使学生激起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特别注意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教学《给女儿的信》一文时,结合现在学生交往中的“雷区”,去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开展情感教育。在讲语文课文中关于爱情的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偷偷发笑。这种情景很多语文老师都碰到过,是不是刻意回避?我常常这样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

情感,”因为听得多了,学生往往大笑,接下来的一句便是,“可千万别偷偷摸摸地去尝禁果。”哄堂大笑,其实就是在笑声中对学生进行了告诫。让学生自己去创设爱情的情景,去思考无法正确把握情感的后果,然后教师再去引导,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熏陶感染,开启学生情感闸门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并且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循环往复,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富有情感,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要时时以目传神、以情感人,讲课声音悦耳动听,语言幽默有趣,富有哲理,寓育人于传授知识之中。在语文教学各环节设置中,要体现“情”味,如在“听”中“激”情。课文中有不少文笔优美、情感至深的文章,根据不同作品,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为“情”作准备条件,让学生在听中“激”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配合相关音乐,学生静静聆听泉水叮咚声、小鸟婉转的歌声、牧童的短笛声……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读”中含情。

2.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诵读和背诵

朗读是一种语言再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环境中的审美体验。朗读教学必须到位,必要的时候要一字一腔地教、一字一腔地练,读得准、读得有感情。朗读注重技巧,诵读更有利于表达感情,是

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们提倡读的形式多样化,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受到熏陶感染。也可在“看”中生“情”。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把“绘画”渗透到教学中,景中有情,让学生感受形象美。

如教学《沁园春·雪》时,为了使学生感知“北国风光”之美,可通过投影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雄伟的长城、起伏的山峦、滔滔的黄河,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了美的画面,为进一步领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奠定了基础。也可在“想”中“深”情。

四、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

学生阅读体验的独特性可能有别于传统的观点,教师在评价时应宽容对待,尊重学生的发言权。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的智慧及他们对文本意义的有创见的体验表示赞赏,也要对他们的偏颇与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切不可以宽容为由迁就,更不能做墙头草两边倒。如果有违这个前提,那就要疏通和引导,但不能指责呵斥。也可以设置学生辩论加以澄清。

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

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如在语文版教材中就安排了很多自学、自读的课文,以发挥学生真实的独立的情感体验空间。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感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认识到情感对学生的渗透作用,带领学生走进审美的艺术殿堂,用心品味作品所蕴涵的精神实质,把握作品对人性的剖析,主张个性发展和精神的自由。

参考文献:

[1]方彩荣.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26).

[2]刘鑫.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1).

[3]陈红艳.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n].延安日报,2009.

[4]钱惠兰.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自主学习[j].教育艺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