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7章 数字调制系统(7.4-5)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52
第7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一、选择题1.在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方面,性能最好的调制制度是( )。
A .2FSK B .2ASK C .2PSK D .2DPSK 【答案】C【解析】对于相同的解调方式,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从优到劣的排列顺序是:2PSK 、2DPSK 、2FSK 、2ASK 。
2.相同传码率条件下,下面四种方式中,( )的频带利用率最低。
A .2ASK B .2PSK C .2FSK D .2DPSK 【答案】C【解析】在相同传码率的条件下,2222ASK PSK DPSK B B B B T ===,2212FSK BB f f T =-+,传输带宽越宽,频带利用率越低,所以2FSK 的频带利用率最低。
3.在数字调制系统中,采用8PSK 调制方式传输,无码间干扰时能达到的最高频带利用率是( )。
A .1Baud /HzB .2Baud /HzC .3Baud /HzD .4Baud /Hz 【答案】A【解析】对所有的调制信号,最大频带利用率均为ηB =1Baud/Hz 。
二、填空题1.2DPSK 、2ASK 、2PSK 和2FSK 采用相干解调时,抗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的优劣顺序为______。
【答案】2PSK 、2DPSK 、2FSK 、2ASK【解析】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通过系统在信道噪声干扰下的总误码率表征。
2DPSK 在相干解调下的误码率为e P erfc=;2ASK 在相干解调下的误码率为12e P erfc =;2PSK 在相干解调下的误码率为12e P erfc =;2FSK 在相干解调下误码率为12e P erfc =; 故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时,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从优到劣的排列顺序是:2PSK 、2DPSK 、2FSK 、2ASK 。
2.BPSK 采用相干解调时可能出现“反向工作”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解决方案是______。
【答案】接收端提供的本地载波有180o 相位模糊;采用2DPSK【解析】在2PSK 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180°的相位模糊,称为2PSK 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
精品行业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第七章总结一、PCM原理1.抽样:满足抽样定理;理想抽样、自然抽样、平顶抽样2.量化a.基本概念:可能消除随机噪声的影响,可对各个电平确定相应的编码量化是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每一个模拟样值的过程。
量化间隔、量化电平、量化区间b.均匀量化设m(t)值域 [a , b],量化间隔(量化区间长度)△V.则量化电平数 M =(b - a)/△V,对于第 i 个区间( i = 1, 2 … M ):起点 m i-1 = a + ( i -1) △V终点 m i = a + i △V量化电平 q i= a + i △V - △V / 2最大量化误差△max = △V / 2c.非均匀量化好处:使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从而改善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实现:先对抽样值x = m s(kTs) 压缩,输出y = g(x) ,然后对y 均匀量化,等效为对x 非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的关键是压扩技术。
μ压缩律的压扩技术、A压缩律的压扩技术d.13折线A律压扩技术起点:V i-1=E/28-(i-1)i=2,…,8 V0=0终点:V i =E/28-I i=2,…,8 V1=E/128量化区间长度:△V i =(V i-V i-1)/16=E/213-I i=2,…,8△V1=△V2=E/2113.编码编码就是将量化后的多进制数字信号变换成二进制数字代码(逆过程为译码)a.位数N 的选择:保证可靠性指标(量化信噪比)前提下最小值。
b.编码码型:自然二进制码与折叠二进制码折叠码特点:①对双极性信号,用最高位表示信号的+, - 极性,其余各位码表示信号的绝对值,可简化编码过程。
②大信号时,误码影响大;小信号时,误码影响小。
c.编码方法13 折线A 律非均匀量化( M = 256 ),一般采用折叠码( N = 8 ),其PCM 码构成为: 极性码(C1),段落码(C2C3C4),段内码(C5C6C7C8)量化单位=13折线A律非均匀量化中最小量化间隔线性码:以量化单位为量化间隔进行均匀量化后的编码;正值区域应有M = 2048 个量化区间二、△M原理表示相邻样值变化规律的码为△M 码1.原理:编码器、译码器2.量化噪声:一般量化噪声、过载量化噪声K=δ/T s=δf s,为译码器的最大跟踪斜率。